貫徹十七大精神
時間:2022-07-13 05:06:00
導語:貫徹十七大精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是黨中央站在時展前沿、立足我國新世紀新階段的新特征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文化具有認識、教化、審美、娛樂、交流、傳承、塑造等功能,對于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素質、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文化還是民族的靈魂,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文明進步的內在驅動力,文化軟實力成為國家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對文化部門來說,既面臨機遇,也面臨挑戰,需要我們以思想大解放、認識大提高來開辟前進的道路,以大改革、大創新作為根本途徑和強大動力,以大投入、大建設給予保障和支撐。結合自身的職能和責任,文化部門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應著力從六個方面推進。
多出文化精品,自覺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服務
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首先應體現在文化活動活躍、文化碩果累累、文化英才輩出上。只有創作出一大批深受人民歡迎、能夠傳之久遠的文化藝術精品,涌現出一批理論大家、文藝大師和文壇巨匠,興起文化建設新高潮才有堅實的基礎。
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文化發展方向。引導廣大文化工作者自覺把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文化作為文化工作的基本價值取向和首要任務,并將其貫穿于文化建設的各個領域,融匯于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作品和文化活動中;自覺以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提高人民群眾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為己任,切實履行人類靈魂工程師的神圣職責;自覺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積極投身人民群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準確把握時代脈搏和社會發展的潮流,把握人民群眾的審美需求,克服浮躁心態,潛心文藝創作;自覺在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借鑒世界各國文明成果的基礎上進行文化內容和形式的創新,以豐富多彩的藝術風格、精湛完美的藝術形式和深厚扎實的藝術功力,熱情謳歌人民群眾以誠實勞動創造幸福美好新生活的生動實踐,展現人民共和國奮進發展的壯麗畫卷,記錄改革開放的光輝歷程,抒發新世紀新階段我國人民在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和平發展大道上迅跑的堅定信念和時代風采。
要自覺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指導文藝創作和文化工作實踐,努力營造尊重文化規律、尊重文藝創作、尊重文化人才的社會氛圍,為多出文化精品、多出杰出人才提供良好的法規政策和體制機制環境。
基本建成覆蓋城鄉、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保障城鄉人民的基本文化權益
全面規劃并抓緊建設國家、省、市、縣、農村鄉鎮和城市社區及行政村六級公共文化設施。重點建設縣、鄉、村和城市社區的公共文化設施。在大中城市高標準建設好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在省會城市、副省級城市和經濟發達、文化建設基礎比較好的百萬人口以上城市,規劃建設大劇院、音樂廳、美術館(或藝術館);在縣區建設文化館、圖書館或綜合性的文化中心;在鄉鎮和城市社區建設綜合性、多功能的文化站,在行政村建設文化活動室;在大、中城市和縣城以及居住人口較多的鎮,規劃建設或改擴建劇場、電影院。
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運行保障機制。各級政府要保障公共文化單位正常運轉所需的人員和經費,但應改變過去“養人頭”的撥款方式,更多地通過購買文化服務、以獎勵代撥款、撥款跟活動項目走等方式,確保縣、鄉公共文化服務機構正常運轉。重點保障免費向社會開放的各級博物館、革命歷史紀念館、圖書館、美術館、群眾藝術館、文化館(站)以及農村鄉鎮和城市社區的文化活動中心。
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加快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鼓勵各類企業和個人對公益文化活動、項目和文化設施等進行投入和捐贈。支持、發動社會募捐建立文化發展基金和專項資金,資助公益性文化事業的建設和公益性文化活動的開展。
進一步提高公共文化產品的生產供給能力。加快建成覆蓋全國城鄉基層的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繼續開展送書下鄉、文化下鄉、高雅藝術進校園等公益文化活動。建立公共文化機構評估體系和績效考評機制,制定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文化站、文化活動室等設施建設和業務建設的標準和評價體系,并與政府財政撥款和獎勵緊密結合,促使公益性文化單位更好地為滿足城鄉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服務。
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使文化生產和服務單位更具生機活力
改革創新是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必由之路和強大動力。要堅持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提出的文化體制改革的正確方向和一系列重大決策,深入總結改革實踐中的成功經驗,按照黨的十七大精神,進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認識,不斷增強改革的信心和勇氣,明確下一步改革的目標任務、方式途徑、對策措施和配套政策,認真研究解決改革中出現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在加快推進和深化完善改革上下功夫。通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調動廣大文化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激發文化生產和服務單位的生機活力,以實現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更好地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
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要按照區別對待、分類指導、因地制宜、逐步推開的原則,根據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單位的性質和特點有序推進。文化系統藝術院團的改革,要以調整國有藝術院團布局、國家重點藝術院團的人事與分配制度改革、一般性文藝院團轉企改制為重點。全面推進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文化館等公益文化事業單位內部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勞動人事制度的改革。通過體制和機制創新,增強文藝院團和文化事業單位的生機活力,更好地履行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職能。
發展文化產業,規范文化市場,為人民提供更加豐富的文化產品
發展文化產業,對于豐富人民文化生活,提高國民經濟的質量和水平,提升國家軟實力,具有積極意義和重大作用。
我國文化產業尚處于起步階段,發展的潛力和空間很大。當前推動文化產業發展,要抓緊完善文化產業政策,從市場準入、資金支持、稅收優惠、人才培養、出口扶持、產業基地建設、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良好環境;從各地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制定實施文化產業發展的戰略和規劃,做大做強傳統文化產業,培育發展新興文化產業,充分利用高新技術和現代生產經營方式改造、創新文化生產和傳播模式,推進產業升級;引導和鼓勵社會資本進入文化產業領域,形成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重點培育和發展一批實力雄厚、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大型文化企業和企業集團、文化產業的戰略投資者和文化中介服務機構,做大做強文化產業的主體,引導和促進文化企業提高規模化和集約化水平。
文化產業發展需要完善的市場體系作支撐和保障。應健全完善各類文化市場尤其是文化產業的產權交易市場和資本運作市場,拓寬投融資渠道。加快建立以行政執法、社會監督、行業自律、技術監控為主要內容的全國文化市場監管體系,提高市場監管水平,促進各類文化市場有序健康發展;完善文化市場法規建設,抓緊研究制定各類文化市場管理法規條例,切實加強對文化市場的依法監管,加強文化行政執法隊伍建設,在總結完善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在全國普遍推廣;加快文化市場技術監管平臺和手段建設,建立文化市場執法績效考評和監督體系,加強對執法工作的社會監督。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效保護和利用文化遺產
我國是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國,在歷史上創造了燦爛輝煌的文化,擁有豐富厚重的文化遺產。我們要以對歷史負責、對民族負責、對未來負責的精神,加強對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護,重視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繼承民族傳統文化,一要立足于保護和弘揚,樹立積極態度,采取得力措施。二要樹立科學的歷史觀和文化觀,立足于我國現階段國情和歷史任務的客觀要求,正確把握人類文明進步的方向,全面認識民族傳統文化,剝離其封建糟粕,挖掘繼承其積極因素,并賦予其符合時代精神的新內涵。三要在繼續做好重點文物保護、文化典籍整理保護、中華繕本再造、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等工程的同時,組織開展中華傳統文化整理工程,大力做好普及教育和弘揚推廣工作;努力挖掘、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節慶文化,豐富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開展多姿多彩的群眾性文化活動;充分發揮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傳承文化和提高民族素質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增強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在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的時代背景下,我們要以更加開放的心態和博大的胸懷,勇于和善于吸收世界各國優秀的文化成果,在世界文化多樣性發展的進程中不斷增強中華文化的生命力、創造力。
要更加自覺、積極、有效地開展對外文化交流,努力探索、創新對外文化交流的新途徑。整合各種文化資源和力量,形成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合力。既要打造一批具有國際市場競爭力的外向型骨干文化企業,培育一批實力雄厚的對外文化交流中介機構和文化經紀人,又要積極與國際知名文化機構、文化企業開展合作,向世界各國展示中華文化;既要著眼長遠搞好海外中華文化中心的建設,又要通過多種途徑、方式推進對外文化交流。
在開展各種對外文化交流和文化產品貿易中,要把握正確的導向,努力向世人展示中華文化傳統的精華和當代中國的優秀文化,通過文化交流活動與世界各國搭建起相互溝通、理解、信任的橋梁,增進世界各國對中國走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和平發展道路的理解和支持,增進中國人民與世界各國人民的友誼,讓中華文明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更大的貢獻。
- 上一篇:建立完善的利益表達機制
- 下一篇:牢固樹立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政績觀
精品范文
1貫徹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