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落實新農村建設的戰略決策
時間:2022-06-11 07:41:00
導語:全面落實新農村建設的戰略決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中央科學把握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確定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
“十五”期間,湖北省加大農村工作力度,農業在宏觀調控中得到加強,農村在城鄉統籌中得到發展,農民在增收減負中得到實惠,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整體面貌發生了明顯、深刻的變化。但是,作為中部地區的農業大省,農業“大而不強”、農民“多而不富”的問題還很突出,制約農業農村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尚未消除,促進糧食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長效機制尚未建立,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滯后的局面尚未改變,新農村建設的任務十分艱巨。我們要按照中央的要求,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統籌安排,科學規劃,突出重點,分步實施,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
一、科學制定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新農村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戰略任務。編制一個科學合理、操作性強、能管長遠的規劃,對于有序有效推進新農村建設至關重要。我們要全面貫徹20字方針,以“生產全面發展,經濟實力增強;就業渠道拓寬,收入持續增長;公共服務擴大,基礎設施改善;新風正氣樹立,鄉村社會和諧;村務公開透明,民主法制加強”為目標,建設繁榮、富裕、和諧、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十一五”期間,全省農業增加值年均增長3.5%以上,農產品加工產值突破2400億元,農村二三產業增加值增速分別達到10%和12%,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達到1000萬人,民營經濟占縣域經濟的比重提高到80%,201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100元以上。同時,我們將加強村莊規劃和建設管理,不斷改善農村的人居環境。
二、著力夯實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物質基礎。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根本任務。農村生產發展了,農民收入較大幅度增加了,新農村建設才有可靠的物質基礎和保障。一是穩定發展糧食生產。我們將繼續實施優質糧產業工程,積極扶持糧食產業化龍頭企業帶動農民增收。今年,省財政將籌措5億元資金,重點支持一批大型泵站、灌區等農業基礎設施的改造和續建;籌集8億元資金,重點支持46個糧食主產縣、市加快高產農田建設?!笆晃濉逼陂g,我省糧食播種面積將穩定在6000萬畝,年糧食生產460億斤以上。二是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從戰略性主導產業、區域性優勢產業和地方性特色產品三個層次上,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引導優勢產業向優勢產區集中,努力培植糧食、棉花、油料、畜禽、水產等八大優勢產業板塊或產業帶。三是突破性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加快培育加工型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優勢品牌。四是以轉移農村勞動力為主要途徑,拓寬農民就業和增收渠道。
三、突出解決農民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問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既要著眼長遠,更要立足當前,認真解決農村公共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滯后,特別是行路難、飲水難、用電難、看病難等問題,是新農村建設的當務之急。自2004年起,我省每年圍繞教育、就業、醫療、社保、扶貧等重點問題,承諾辦好幾件實事,其中大部分集中在農村,解決了一批群眾最為關心的實際問題,效果較好。今后,我們將繼續突出抓好改路、改水、改廁、改廚、改圈,通路、通電、通水、通沼氣、通信息等“五改五通”,力爭2010年行政村通瀝青(水泥)路達到90%左右?!笆晃濉逼陂g我省建沼氣的農戶要達到300萬戶,解決飲水安全和飲水困難人數新增500萬人以上;以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為突破口,進一步鞏固和提高農村九年義務教育;以加強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逐步提高農村衛生機構服務能力、基本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重大疾病醫療救助制度為重點,認真做好農村血吸蟲病和其他重大疫病的防治工作;健全對農村特困群眾的社會救助體系,完成對農村“五保”老人的集中供養,開展孤兒救助;在有條件的地方,逐步探索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重點開展整村推進、產業化扶貧、勞動力轉移技能培訓和搬遷扶貧等工作
四、加快建立和完善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投入保障機制。新農村建設必須解決投入資金來源的問題,逐步形成建設資金穩定增長的機制。一是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按照中央的要求,我省將進一步調整支出結構,重點向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傾斜,向農村社會事業發展傾斜,向農業產業化經營和扶貧助困傾斜。2006年省級財政初步安排支農資金101億元,較上年新增21億元。我們還將創新投入機制,發揮財政資金的放大效應,探索建立政府補助、參股經營、以錢養事、以獎代補、財政貼息、擔保融資等機制和方式,擴大支農資金來源。二是創建多元化的社會投資機制。千方百計爭取金融系統的支持,加大信貸投入。積極招商引資,通過農業的優勢產業招商、獨特資源招商等多種形式,吸引外來資金投入新農村建設。三是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按照政府主導、農民主體、社會參與的原則,組織動員農民群眾自力更生建設家園,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創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我們將按照“自愿互利、注重實效、控制標準、嚴格規范、民主管理”的原則,鼓勵和引導農民群眾參與對自己直接受益的小型農田水利、沼氣等生產生活設施建設。
五、統籌推進以鄉鎮綜合配套改革為重點的農村各項改革。我們將統籌抓好鄉鎮機構、農村義務教育、縣鄉財政體制改革,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制度保障和動力源泉。我省已有53個縣市區在今年基本完成鄉鎮綜合配套改革工作,全省多數鄉鎮實行黨政一把手“一肩挑”,鄉鎮黨委委員控制在9人以內并交叉任職。鄉鎮機構精簡為“三辦一所”。鄉鎮領導干部人數由15333人減少到8595人,機關工作人員由54567人減少到33977人。鄉鎮事業單位改革全面推開并完成整體轉制,77986人退出事業編制管理;延伸、派駐機構人數由16903人減到9900人。全省鄉鎮事業單位改革年內基本完成。下一步,我們將重點探索建立鄉鎮公益服務“以錢養事”的新機制。按照“人員競聘上崗,項目合同管理,目標責任考核”的方向,改革體制,創新機制。由政府承擔的公益性職能,按照“財政出錢,購買服務,合同管理,農民認可,考核兌現”的要求落實。今年,省里按每個農業人口5元的標準,對實行“以錢養事”新機制的鄉鎮給予補助;安排1.6億元用于對重點貧困村村級運轉和村黨支部活動基地建設補助。同時,配套抓好其他方面的農村改革。
六、不斷加強農村精神文明與民主法制建設。結合正在開展的第三批先進性教育活動,以鄉風文明為目標、以村戶為基礎、以城鎮為龍頭、以城鄉共建為動力、以連片共建為紐帶,認真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廣泛開展“十星級文明戶”、“文明新風戶”等形式多樣的群眾性創建活動,積極倡導鄉村文明新風,大力改善鄉、村文化設施,深入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同時,廣泛開展普法工作,進一步加強農村的民主法制建設,引導和教育基層干部依法行政、農民群眾依法辦事。總結推廣武漢市開展村務公開的經驗,促進農民有序參與社會管理,健全村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
- 上一篇:圍繞新農村建設搞好先進性教育
- 下一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核心是促進農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