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設備工程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時間:2023-01-04 08:29:54
導語:建筑設備工程課程教學改革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為落實立德樹人,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在“課程思政”大背景下,根據高校學生的特點,對《建筑設備工程》課程思政教學方式進行探討。指出目前《建筑設備工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生態文明、環保意識、團隊合作、實事求是的精神,使學生成為“知知識、知方法、知成長、知社會、知發展”的時代新人,引導學生學好專業課的同時,以真正實現教書育人的目的。
關鍵詞:建筑設備工程;教學設計;課程思政;專業素養
1《建筑設備工程》課程簡介
《建筑設備工程》課程是一門技術性、專業性和綜合性很強的課程,涉及建筑給排水工程、消防工程、建筑采暖與通風空調工程、建筑電氣工程等內容。是高等本科院校三大專業———給排水專業、暖通專業、電氣專業的專業核心課內容,這三大專業在一門課程中分三大模塊體現,共48課時,知識量巨大且不容易講清楚。目前采用的方法是課堂教學40學時,隨課程實踐8學時。根據高校對專業培養目標的基礎上,深入理解OBE教學理念后,結合社會與市場實際需求,將教學目標分為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素養目標三個層次。本課程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掌握建筑設備工程方面的識圖知識和施工工藝,培養學生綜合考慮和處理各種建筑設備與建筑主體和結構之間關系的能力,能穩中求變、求新,使學生們逐步適應工程思維模式。再從課程知識點的來源和發展、技術應用、產業和市場中發掘思政元素,挖掘教學內容中蘊含的哲學思想與元素,培養學生工程技術能力同時強調個人專業道德素質,樹立正確的工程價值觀和家國情懷,具備一定的工程素養,能嚴謹、認真、合規的對待每一項工程,充分發揮學生潛能,提高學生管理與創新能力。本課程開課時間在第五學期,前置課程有工程制圖、建筑材料、房屋建筑學、建筑施工等課程,后續有工程計量、工程估價等課程以及畢業設計的主要組成部分。
2《建筑設備工程》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分析
2.1教師實踐教學能力欠缺
《建筑設備工程》課程技術性、實踐性強,在教學中,必須理論聯系實踐才能更好地理解。由于教師來自于不同的專業,甚至從事的專業與本課程有較大的偏差,使得教學方式方法單一,針對性、實效性不強。很多教師知識為了教學而教學,重理論輕實踐,尤其是非本專業的老師或者從未從事過相關專業實踐的老師,對學生的專業實踐的教學不夠重視甚至存在理解偏差,導致很多專業教學一味地做無用功,課堂上死記硬背一點要考試的知識;或者有些老師教育理念滯后,與專業教育結合不緊,與實踐脫節,培養的學生難以適應新時期創新型社會的需求。
2.2學生理論與實踐結合不緊
課程知識點太多,理論知識頂層設計不完善,教師的實踐水平與教學成果息息相關。近兩年高校加大了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力度,“雙創教育基地”“雙創中心”對老師指導學生有明顯的傾斜,對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師生共創項目都有相應的資金支持。但很多情況是為申報項目而申報,往往項目批準后對學生指導幫扶不到位,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亟待健全,大學生創業的激情很高,但能主動把理論與創新創業知識結合的很少。
2.3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夠
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課堂案例教學和實訓中的培養,但往往學生認識不足,空間想象能力欠缺,反映出學生對工程制圖、房屋建筑學、土木工程施工等前置課程的基礎不過關,導致對本門課程學習困難。學生個人前置課程能力上,決定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率。
2.4課程考核方式單一
《建筑設備工程》課程考核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能力,主要集中在理論知識考核上,理論占20%,結課考試占80%。這一問題體現了課程要求教師和學生需要具備各個專業的知識,并且各個專業都要求技術性、實踐性強,如果不很好的理論聯系實際,學習本門課程的掌握程度就會對后續課程造成很大的影響,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的學習熱情。
3《建筑設備工程》課程思政教學改革
3.1教學設計融入課程思政
《建筑設備工程》課程教學主要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方式進行,并適時融入課程思政,輔以線下課堂教學、課后答疑、學科競賽、創新創業實踐等促進課程的學習和掌握。(1)課程思政隨專業理論水到渠成。《建筑設備工程》課程的教學按模塊分配任務閱讀、課堂講解、課后實踐學習專業知識,在主要環節融入思政元素和創新創業理念。比如,從“建筑設備工程”的歷史沿革和發展切入,如與“南水北調”“一帶一路”建設和“京津冀一體化發展”等重大戰略相結合,通過各類建筑設備名家、工程楷模友等事例,激勵學生學好專業知識,培養工匠精神。在給排水工程部分,融入“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金山”金句,通過城市排污政策、相關法律法規、惠及子孫后代的千秋偉業,彰顯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課后作業是調查排污口、觀央視焦點訪談節目等。消防工程部分,通過視頻、新聞分析火災案例,讓學生理解消防系統設計的重要性及安全教育理念這一思政內容環節,引導學生敬畏生命。采暖、通風空調章節,融入綠色建筑、節能、環保理念,教育學生心懷感恩,敬畏生命,強化責任擔當。電氣工程部分,通過植入安全用電小視頻、劣質電氣材料安裝或安裝不當引發火災以及節電知識的重要。(2)課程實訓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課程實訓時,課前分組安排任務去調查,學生查閱資料,繪制包含建筑輪廓、設備(包括衛生器具、散熱器、燈具、配電箱等)、管網等的建筑設備工程平面圖和系統圖。因為管網隱蔽性強,學生實訓時往往看不到,老師就需要引導學生通過規范去設計可能布置的位置和大小;最后寫總結報告(配繪制的施工圖)。利用中國大學生慕課網教學平臺、釘釘等完成線上視頻教學,輔以微信進行答疑解惑。(3)參加專業大賽等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反哺課程思政教學。專業大賽比如BIM類大賽往往需要多個專業學生協同完成任務,而老師指導學生時,術業有專攻,特別是建筑設備知識這塊內容,促使教師需要想更多的辦法來滿足學生的需求,也對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培養學生的溝通交流和協作精神。近幾年BIM類的專業大賽往往是結合實際工程項目找圖紙,開展校企合作,有效鍛煉學生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學生課余時間進行BIM建模實操訓練、現場跟進業務,學生能更好地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務實的作風和解決困難的勇氣,為學生走上社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增強了學生的專業自信和社會競爭力。有效形成“線上數據能動態的指導線下課堂”的混合教學組織模式。(4)課程實踐讓學生具備交叉融合理念。同時各類大賽往往需要融合土建、給排水等多專業學科的學習內容,創新創業使高校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培養方案從課程開始落地生根,需要多專業教師和學生的參與才能更好地完成,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這些教學活動的實施,既促進了知識和專業能力的培養,又提高了課程思政素養。用任務驅動、問題導入、分組討論匯報、合作設計、試驗實操等形式提高學生對課程參與的積極性;用線上導入測試檢測學生對學過內容的應用程度及要學內容的接收程度,為線下課堂的開展提供有效的支撐數據,使線下課堂學習更有的放矢。
3.2課程教學實施體現課程思政
(1)思維導圖的使用。《建筑設備工程》課程內容知識點繁多,第一次課后就給他們分派任務。預習下章內容并根據知識點繪制思維導圖,等到我們學完了這部分知識根據自己的收獲,再重新編輯。同時每一章我都會發布思維導圖。這學期實施下來,讓同學們對本門課的知識脈絡有了一個全新的把握。這一舉措提高了學生的自我歸納、總結能力,學生表示知識點不那么零散了,學習脈絡更清楚。(2)課堂節奏的把握:課前預習———課堂提問總結———課后作業。這是老生常談,作為學生來說是搞好學習的法寶。比如在學習建筑電氣前以“電”字為中心,讓學生發散思考設計一間教室的電氣是怎么做?留存圖片。這樣能帶動學生們的自我思考,同時會帶著疑問去開展接下來的學習;等電氣這部分知識學習完成后,再以“電”字為中心開展發散式思考建筑電氣的設計需要怎么做?留存圖片。這是對學生學習成果的總結,最后,將兩個圖片對比,學生很容易看到學習后的變化,如語言的描述更專業、圖片更具體、內容更豐富等。隨后老師在課堂以問題為主導串聯起來。對這種問題主導的課堂設計,學生們相對來說比較喜歡和適應,且能鍛煉他們的課堂反應能力和專注力。但也需要老師隨時把控課堂的節奏,對授課老師還是具有一定的考驗。整個過程學生們的參與度很高,對提高學生的總結綜合能力、學習成就感、調動學習興趣方面有很好的幫助。(3)線下大作業的設計討論課。設計成果提交后,會有很多問題,尤其是對理論知識學習和識圖的綜合應用方面難度較大,結果不太理想。所以討論課是以問題引導的形式開展的,同時以組為單位開展課堂積分,由于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已經對該題目有所思考,所以當老師拋出問題后,學生的響應度很高,課堂的討論氛圍會非常好。整個討論課完成后,大家會有豁然開朗,意猶未盡的感覺,學生隨之而來思考的問題也會進一步加深,課后同老師交流人數明顯增加。(4)隨課程實踐活動。“建筑設備工程”有8課時的隨課程實踐,我們在學完一個章節后就給學生布置實訓任務。比如,5~7人(男女搭配)一個小組,參觀圖書館、宿舍、醫院、綜合樓、教學樓等建筑,要求每組之間不可重復,報告里說明哪棟建筑?即使同一棟建筑,需要參觀和描繪說明不同部位。學生在做這項活動時非常積極,有些課本上沒搞清楚的在活動中也逐漸清晰,而且會拉著老師提出很多問題,這說明同學們在活動中得到了鍛煉、學到了知識。這種教學方法的實踐運用,幾年來,學生參加專業類競賽都取得了較好的名次,所培養的畢業生中達100人受益于該種教學模式,這些學生畢業前就已經被單位搶先簽約,深受企事業單位好評,學生表示此種教學方法讓他們真正學到了知識、充實了大學生活、鍛煉了個人能力。
3.3考試改革
根據市場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和高校復合型人才培養目標,對學生的成績考核時,主要以學生的學習成果為導向進行評價,加大過程考核力度,在考試中增加能力考核的權重,考試過程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知識和技能并重,傳統和創新并行。課程總成績由平時成績(大學生慕課平臺+學習通平臺量化成績)、實訓成績(實訓參與度+實訓報告量化成績)和結課考試成績三部分組成。平時成績、實訓成績、結課考試成績和總成績均為百分制,其中平時成績、實訓成績和結課考試成績占總成績的比例分別為25%、25%和50%,所占分值比例及考核細如表1所示。通過實施課程思政,學生的課程成績明顯改觀,掌握知識和技能的能力得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有了明顯改善。
4結語
《建筑設備工程》課程在對學生的理論知識和技能培養過程中,融入專業課程相關的思政元素,課程思政元素內化,課程思政所帶給學生的變化,學生能自然接受,認為是課程的一部分,能夠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能夠有效地激勵學生產生學習內動力,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對課程知識的理解、掌握、拓展和升華。讓學生的能力在課程思政中體現,促進同學之間溝通和交流,對專業課學習的興趣更濃厚,有效促進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和后續專業課程的開展,為學生走上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以此實現本門課程教學改革的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2]曹曉波.建筑設備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與探索[J].南方農機,2019,50(19):217-218.
[3]蒙麗媛.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做“三全育人”踐行者[J].智庫時代,2020,(03):154-155.
[4]謝丹.基于“課程思政”理念的《中級財務會計學》教學改革探討[J].中外企業家,2020,(02):184.
[5]嚴俊.“課程思政”融入《電力電子技術》課程的人才培養探索與實踐[J].勞動保障世界,2019,(35):56.
[6]韓洪杰,王振興,錢彬,等.專業課課程思政有效教學模式構建的探索[J].河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9(04):82-83.
[7]蘭雅梅,王世明,宋秋紅,等.高校《工程流體力學》課程思政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9,(39):46-47.
作者:李蓮秀 單位: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土木建筑學院
- 上一篇:建筑電氣消防設計問題及解決方法
- 下一篇:財務共享服務發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