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生態城市規劃建設問題及對策
時間:2022-09-27 08:50:22
導語:智慧生態城市規劃建設問題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闡述智慧生態城市的概念,介紹智慧生態城市規劃與建設的準則,對我國在探索智慧生態城市規劃建設發展路徑時存在的諸多問題,如智慧生態理念融入不夠、智慧與生態建設不均衡、智慧生態產業體系不健全等進行探討,并提出推進智慧生態城市規劃建設的措施。
【關鍵詞】智慧城市;城市規劃;生態城市
1引言
在信息化、數字化技術的支撐下,智慧城市建設工作正如火如荼地開展,為城市居民提供了方便、快捷、智能的工作與生活方式,有力地刺激著地方經濟發展與綜合實力提升。與此同時,“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環保理念也逐漸滲透到城市規劃與建設中,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綠色建筑、雙碳戰略、節能降耗等關鍵詞已成為生態城市建設的重要考量內容,有助于提高資源能源利用率,減少城市規劃建設對自然環境與生態系統造成的污染或損害,切實提高城市的生態文明[1]。因此,將智慧型與生態型相結合,建設智慧生態城市,是把握新一代信息技術變革機遇,加快向信息社會轉型發展與推進城市建設與自然生態和諧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當前,我國在探索智慧生態城市規劃建設的發展路徑時存在諸多問題,不少城市存在資源短缺、環境污染、高耗能低效率等問題,有必要對智慧生態城市規劃與建設的準則、定位等加以剖析,為智慧生態城市規劃與建設路徑探索提供方向指引。
2智慧生態城市
智慧生態城市即智慧型與生態型并重的城市,其是指在建設信息化、數字化、現代化的智慧城市時,將節能環保、綠色生態的理念融入城市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等各個方面以及規劃建設全過程中,統籌協調智慧城市建設與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構建城市智慧型與生態型密不可分的命運共同體,整體、協同推進智慧生態城市規劃與建設,將城市建設成為集聚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與綠色化為核心的高效、和諧、健康、可持續發展的人類宜居城市[2]。早先,我國城市規劃與建設存在重發展輕生態的問題,在城市擴張與經濟發展過程中過分注重建設規模、建設速度、建設效益,城市發展的盲目性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其對自然環境與生態系統帶來的危害與威脅,致使不可再生資源日益稀缺,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問題日益加劇,自然生態系統中動植物的生存空間進一步萎縮,城市無序擴張與盲目建設產生的惡果已形成嚴重的反噬,嚴重阻礙城市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威脅城市居民的生命健康與安全。在人與自然、城市建設與生態文明之間沖突激烈之時,將智慧城市與生態城市的理念引入城市規劃建設中,在推進城市信息化、數字化、現代化、智能化,提高人們生產生活的便利性與高效性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城市建設對資源的消耗以及對自然環境與生態系統的侵占與干擾,為人與自然、經濟建設與生態文明的協同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城市底蘊。
3智慧生態城市規劃與建設的準則
智慧生態城市內涵豐富,集智慧城市、生態城市、綠色城市、數字城市、園林城市等多功能城市為一體,在構建現代化快捷、便利、高效城市生產生活體系的基礎上推進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共存。在智慧生態城市規劃與建設過程中,應遵循如下準則。
3.1符合公共利益
城市是人們生活的家園,也是自然環境與生態系統賴以生存的場所。智慧生態城市的規劃與建設應以人為本、以集體利益為先,充分關注城市中個體與群體的需求,認知城市內部與外部環境的差異,挖掘城市自身發展的優勢力量,統籌協調各方利益體對資源的需求與利用情況,合理、科學地分配與共享各行業、各領域的信息、數據、資源,最大限度地體現人與自然共生共存的公共利益,達到城市人文、自然、科技、產業的和諧可持續發展。
3.2提高控制力
智慧生態城市的規劃與建設是對原有盲目的城市發展與無序的城市擴張的一種有效遏制。城市的生態文明與智慧便捷有賴于城市內部良好的自控力與行動力,例如,在城市化過程中,應科學測算城市自然環境容量,并以此為標尺合理控制城市人口的高速擴張;在城市產業推進與發展過程中,應科學論證產業發展與企業生產運營給周邊自然環境與生態系統帶來的正面效應與負面影響,結合論證結果有效篩選優質企業與優質產業,進一步優化智慧生態城市規劃與建設中的良性產業鏈與產業圈;在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應注意引導民眾從細節做起,節能降耗、保護環境、規范言行,以良好的個體自律性營造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狀態。
3.3符合智慧生態
智慧生態城市的核心在于生態思想與智慧理論方法在城市規劃與建設中的深層滲透與靈活運用。在智慧生態城市規劃與建設時,應充分借助相關思想、理論與方法對城市運轉模式、生產生活方式以及經濟發展態勢進行轉型升級與科學管控,切實提升城市的智能化服務水平與業務服務效率,為城市中從事生產生活的群體提供更加綠色、生態、健康的環境與場所,讓智慧與生態成為城市發展、產業興旺、人民幸福的助推器。例如,在智慧生態城市規劃建設時,充分融合城市的地形地貌、地質條件、氣候條件、水文條件、交通狀況、產業狀況等要素對城市進行功能分區與科學布局,通過科學的頂層設計與迭代規劃,因地制宜地繪制智慧生態城市一張藍圖,使得城市具備便捷、高效、生態、宜居等特性。
4智慧生態城市規劃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4.1規劃建設未融入智慧生態理念
智慧生態城市的規劃與建設對于平衡城市建設、人民生產生活以及自然環境與生態系統有序發展之間的關系具有重要意義。但早先城市規劃與建設期間未能較好地滲透與體現智慧型與生態型的理念,而是過度追求城市建設的速度、規模與產業經濟發展的效益,甚至有不少城市將GDP作為城市規劃與建設的唯一標桿。土地資源的大量開發使得原有的生態環境遭到毀滅性打擊,工業企業規模的迅速擴張使得城市的節能、環保、降耗問題層出不窮,這種以盲目式招引工業企業、大肆無序提升城市化水平的做法雖然在短時間內可以快速拉動GDP,但其對自然環境與資源能源帶來的余震效應將嚴重制約城市的進一步發展。
4.2智慧與生態建設不均衡
當前,智慧城市建設熱度明顯高于生態城市,一方面是由于智慧城市所帶來的便利性與高效性直接關系到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其建設效益是肉眼可見、顯而易見的。而生態城市的建設所帶來的利好則是隱形的、長期的。另一方面是由于計算機、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社交網絡等新興的技術驅動著智慧城市建設持續不下的熱度,智慧城市相關的人才、科技項目以及資金傾斜均遠遠超出城市生態文明建設。因此,當前城市規劃與建設中智慧與生態處于失衡狀態,側重于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對城市的公共安全、行政服務、環保、交通、工商業等活動進行智能化轉型升級,提高城市內部的運營與管理智能化水平,而在節能降耗、環境保護、設施完善、生活健康等方面的投入與行動均明顯不足。
4.3未形成智慧生態建設產業
由于城市規劃與建設中智慧與生態的投入與行動失衡,不少城市在推進智慧生態城市規劃與建設工作時通常會優先發展智慧城市,照搬其他城市智慧化建設的模板,打造一批智慧化樣本,如智慧旅游、平安城市、智慧政務、智慧物流、智慧安監等,在智慧化升級建設的基礎上牽強附會地添加一些生態文明建設元素,如垃圾處理廠、城市綠化工程、海綿城市工程等。以海綿城市工程為例,其利用傳感器、物聯網、數據中心等構建海綿城市監控一體化平臺,對海綿工程與工程措施建設成果、城市海綿化效果和不同尺度下海綿城市考核指標達標情況等進行綜合展示,為政府管理部門提供海綿城市動態監管的綜合性平臺,同時也為公眾認識和參與海綿城市建設提供一個科普平臺。但海綿城市建設在工程措施如生物滯留設施、透水鋪裝、雨水調蓄池、植草溝、碎石溝、雨水濕地等方面的養護管理力度不夠,不少海綿工程設施在過了海綿城市建設期后均存在無人運維的狀態,生態城市建設成效不明顯。智慧與生態的結合點未能衍生出良性發展的產業,無法為智慧城市規劃與建設提供堅實的產業支撐。
5推進智慧生態城市規劃建設的措施
5.1推進智慧生態城市規劃建設的基本理論發展
智慧生態城市相對于智慧城市與生態城市而言是一個較新的理論,不少人對其內涵與意義存在諸多誤解,甚至認為智慧生態城市建設會阻礙城市經濟發展的步伐。因此,在對智慧生態城市進行規劃與建設前,需厘清智慧生態城市的規劃路徑與建設脈絡,綜合考慮城市的自然地理、社會人文等要素,合理、科學地規劃城市人口規模、支撐產業、主導經濟,統籌協調城市建設與經濟發展對自然生態與資源能源的索取與補償關系,集成區域特性與優勢資源培育與發展智慧生態產業新業態與新模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城市內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水平以及群體的公共利益。此外,利用法律法規、社會道德與輿論輿情有效引導人們改變原有的生產生活方式,摒棄傳統高能耗、低效益的企業運營管理模式,切實提高城市生產生活對自然資源的利用率、對生態環境的維穩與保護,確保經濟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驅車并行。
5.2智慧生態城市規劃建設建議
5.2.1注重生態環保作為人們生產與生活的美好家園,城市一方面應以良好的經濟實力為人們提供豐富的就業崗位與良好的從業環境,一方面也應為城市自然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與人們的幸福安居提供生態、綠色、和諧的環境。因此,在引入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興技術加快城市智慧化建設步伐的同時,也應該注重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充分利用科技力量與技術優勢推動城市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結合區域優勢發展特色產業,減少城市建設與產業發展對自然環境的消耗與破壞。此外,城市建設應與自然環境“修補”同步,即通過植樹造林、污染治理、退耕還林、垃圾無害處理、推行低碳環保生活方式等修復自然環境的創傷,切實打造生態與智慧并重型城市。5.2.2科學定位規劃在規劃與建設智慧生態城市時,應結合城市特色與區域優勢資源做好科學定位與頂層設計,有機結合城市土地與資源的混合利用與綜合開發,有機融合城市的生產、生活、消費等活動場所,通過合理的功能分區與優化設計,將城市打造成為高度雜糅智慧性與生態性的平臺載體,促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農業現代化的深度融合,并通過協調發展各種交通運輸和通信技術加強各功能區的數據共享與跨區溝通,建設具有區域特色的智慧生態型城市。5.2.3大力發展智慧生態產業智慧生態城市的規劃與建設應取締技術落后的高能耗產業與工業體系,建立適合城市自身特色的智慧生態產業。通過新興技術的引入吸納大量的人才、資金、項目、資源,助推高新技術產業與旅游服務業的蓬勃發展。同時,應優化城市產業結構,優選對自然生態環境干擾與破壞較小的產業,如通信產業、先進制造產業、新材料產業等,以產業升級帶動生態建設,創建生態宜居、環境優美的智慧生態城。
6結語
當前城市化高速發展已經逐漸超出了自然環境的承載力,將生態文明與智慧城市作為城市規劃與建設的兩大支撐,拓展出新型智慧生態產業業態與產業模式,可以為智慧生態城市經濟體建設注入新的活力,激活智慧生態城市發展“一池春水”。在智慧生態城市規劃與建設時,應延續生態學理論、沿用現代化信息技術發展智慧生態產業,為城市經濟發展提供強大的拉動力,使城市環境更宜居,城市生活更便捷,城市生活更發達。
【參考文獻】
[1]陳釗鋒,來剛強.杭州市智慧生態城市規劃建設研究[J].智能建筑與智慧城市,2022(1):73-75.
[2]寇有觀.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規劃建設“智慧生態城市”[J].辦公自動化,2019,24(19):8-18.
作者:吳瀾 單位:中建三局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 上一篇: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研究
- 下一篇:企業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