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型課程教學設計優化研究

時間:2022-08-17 09:45:45

導語:應用型課程教學設計優化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應用型課程教學設計優化研究

摘要:文章基于課程思政,以立德樹人為核心,分析當前高校應用型專業課程教學設計思路方法,研究如何有效將“課程思政”理念貫穿課程培養目標制定、知識體系梳理、理論教學設計、實踐教學設計等方面,并提出優化建議,為今后推進高校應用型課程思政教育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課程思政;應用型課程;教學設計;景觀規劃設計原理

課程思政指以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將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的一種綜合教育理念[1-3]。課程思政是一項系統工程,而高校應用型專業課程的思政教育是最為關鍵和最難實施的部分。景觀規劃設計原理專業課程,旨在培養學生景觀規劃設計思維和技術能力,具有較強的實踐應用性特點。如何更好地將思政教育融入此門課程教學的全過程顯得尤為重要,且極具研究價值[4-7]。本文立足課程思政,結合行業發展背景和課程特點,重點針對課程思政教學內容體系梳理、課程教學設計及教學方法優化等方面開展分析,以期將課程思政科學合理地融入景觀規劃設計原理應用型課程教學過程中,達成課程思政培養目標,并提升教師教書育人能力。

1基于課程思政的目標制定

本課注重將課程思政教育理念貫穿于具體課程理論知識模塊教學中,以“美”為關鍵詞,注重培養學生“美”的設計感,培育學生“美”的思想觀。即通過專業課教學,結合中國美學文化和大國工匠精神等思政教育,進行知識模塊化處理的教學內容組織,積極引導學生樹立全面正確的景觀規劃設計職業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明確景觀空間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哲理觀念,引導學生培育家國情懷、文化自信、創新探索、愛崗敬業等新時代大國工匠精神。

2基于課程思政的知識模塊體系梳理

課程教學堅持立德樹人,立足行業需求,對接國家鄉村振興,結合中國古典園林等案例挖掘課程思政元素,并充分考慮大國情懷、工匠精神等思政教育需求,進行教學內容梳理與知識模塊化設計。教學內容分為4個篇章,其中奠基篇-景觀規劃設計基礎理論14學時;提升篇-景觀規劃設計方法技巧18學時;鞏固篇-景觀規劃分類設計案例剖析8學時;應用篇-景觀規劃設計創新實踐16學時。而思政教育也結合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等環節,有意識地貫穿于“奠基-提升-鞏固-應用”四大篇章中,以期實現有效的思政實踐。表1中為景觀規劃設計原理課程部分知識模塊的思政設計思路。又如在鄉村環境景觀規劃設計教學中,結合中國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典型案例進行分析,開展法治意識、人文情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教育。因此,案例素材通過結合當代時事、熱點話題、中國文化等不斷更新優化,豐富課程思政教育形式。

3基于課程思政的教學設計

景觀規劃設計原理課程在總體教學設計中,立足課程思政,依托線上線下教學平臺,結合設計企業工作崗位,在校模擬工作室,開展學習任務。景觀設計師在實際工程中,會涉及六大典型崗位任務。結合這些崗位能力素質要求,本課共設計奠基篇、提升篇、鞏固篇、應用篇的“分層遞進式”教學篇章,制定對應的六大典型崗位的學習任務。整個課程通過“六化”舉措,即課程開發“行業化”、學習場景“混合化”、學習內容“崗位化”、學習狀態“工作化”、實踐環境“社會化”、職業素養“工匠化”。最終使學生具備講誠信、善溝通、精美學、通創意、會表達的行業崗位思政能力素質要求。

3.1理論教學設計

理論教學中,重點挖掘課程思政元素,利用BOPPPS教學模式,注重以問啟學、交流互動,并通過“趣”與“美”貫穿教學始終,并在專業知識教育中實現思政的“潤物細無聲”。以“對景與夾景”的教學為例:①案例選擇之“趣”與“美”,在契合授課知識基礎上,選擇學生感興趣,并易引發情感共鳴的園林古詩引導學生體會詩中景觀意境、園中造景巧思,感悟中國智慧,培育文化自信;②內容呈現之“趣”與“美”,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結合案例視頻、圖片動畫分析等提升知識講解的趣味性,強化內容表達的美觀性,豐富學生學習的視聽感受;③參與方式之“趣”與“美”,課程導入環節中,引入典型的“手繪古詩”微視頻提出問題,啟發學生從專業角度賞詩思考,線上同步開展“以詩話景”主題討論,并延伸于課后互動。讓學生在主動的趣味參與中感悟造景知識之“美”,領略造景技巧之“美”,提升造景思想之“美”(見圖1)。以“孤植與對植”的教學為例。①案例選擇之“趣”與“美”:本課重點從現實場景中挖掘“例子”,選擇具有典型紀念空間植物配置案例,在開展專業知識講解的同時,無形中引導思政教育,啟發學生感悟配置意境,培育學生家國情懷。即通過“黃山迎客松”“西安千年銀杏”“南京雨花臺忠魂亭”等極具中國特色的植物營造案例來講解,并引導學生自主獲取相關新知識,有助于加深學生對于知識記憶的烙印,建立學生對知識更感性的認識,同時在潛移默化中進行“文化自信”“家國情懷”“工匠精神”的課程思政教育。②內容組織之“趣”與“美”:為更好地讓學生了解植物在景觀規劃設計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與其他景觀構成要素的相互關系。例如在講解孤植樹配置時,通過黃山迎客松文化感悟、西安千年銀杏盛景賞析等方式展開講解,剖析典型孤植場景案例圖片或微視頻,講解孤植植物配置知識點,引導學生看圖(微視頻)思考,激發學習興趣,并感悟孤植文化意境,感悟中國文化之美。而在對植植物配置方式時,則通過南京雨花臺忠魂亭植物配置方式展開授課,讓同學們觀察其植物配置特點,并思考這樣的植物配置方式烘托了怎樣的環境氛圍,從而引導學生自主觀察思考并感悟對植植物配置意境。③參與方式之“趣”與“美”:通過組織學生展開綜合案例剖析,發現“校園空間中植物景觀設計的“美”,并分析其植物配置特點。讓學生體驗所學知識用于實踐分析的欣喜,激發學生的學習成就感,并無形中培育學生的文化自信和家園情懷,更好地實現課程思政“潤物細無聲”的教學目的。整個教學過程,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教師按照學生的反應狀態做出靈活的處理,師生互動有效,學生不僅收獲了新知,而且建立了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

3.2實踐教學設計

在課程設計實踐教學環節中,依托高校所在地,結合綿陽本土鄉村地域文化資源,開展“設計下鄉”,助力鄉村振興。有意識地提升學生對鄉土農耕、傳統文化的感悟,并培育學生的人文關懷、民族情懷等思政素養。以開展綿陽北川鄉村入口廣場景觀設計任務訓練為例,在前期實訓指導中,教師有意識地積極融入“北川羌文化”“白馬藏文化”“防災減災文化”等思政教育案例。在具體實踐過程中,通過學生組隊成立項目小組形式,模擬工作室,明確實踐環節,訓練崗位技能。重點讓學生團隊自主利用線上豐富的同類項目資料開展優秀案例剖析,通過“小組生生交流、班級組組交流、課程師生交流”等不同討論交流形式,思考在具體的設計中如何更好地傳承并融入綿陽北川羌族地域資源文化,實現景觀功能、人文關懷、文化傳承兼具的最優設計方案。通過選擇典型的真實場地開展課程設計訓練項目,不僅可以更好地強化社會服務功能,發揮專業實踐價值,也能更好地實現學生對地域文化深度認知感悟傳承的思政實踐教育,更好地培育學生的家園情懷,塑造學生“做匠人、懷匠心、行匠事”的景觀設計工匠精神。

4結語

對接高校應用型課程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問題,作為高校教師,課程后期教學中將繼續創新教學改革,不斷挖掘豐富課程思政內容要素,結合課程思政資源案例,更新課程教學情境,優化課程教學設計,豐富課程思政教育形式。力爭使思政教育更好地貫穿課程教學的全過程,更好地實現高等教育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

作者:羅小嬌 單位:綿陽城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