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科學教育問題及解決策略

時間:2022-07-22 08:48:46

導語:幼兒園科學教育問題及解決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幼兒園科學教育問題及解決策略

摘要:幼兒園階段是幼兒成長學習的啟蒙階段,該階段在幫助幼兒形成良好學習意識、學習習慣方面有積極作用,同時,幼兒園教育還可以為幼兒的終身學習及個人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在幼兒成長發展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科學教育作為幼兒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激發幼兒好奇心,培養幼兒對科學活動的探究興趣方面意義重大,可為幼兒健康成長與發展提供極大的幫助。但當前我國幼兒園科學教育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幼兒園科學教育質量的提高。鑒于此,文章立足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的不足展開分析,并結合自身經驗提出了教學策略,希望可以為提高幼兒園科學教育質量提供參考。

關鍵詞: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幼兒教育

科學教育是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等指出,在幼兒園教育中應注重開展科學活動,通過有趣味性的科學活動來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培養幼兒對科學探究活動的興趣,并通過開展多樣化的科學活動為幼兒提供更多動腦、動手的機會與平臺,幫助幼兒更好地認識、探索世界。在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注重開展科學活動,使幼兒初步形成對科學的認知和理解,為幼兒終身科學素養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而想要提升幼兒園科學教育質量,教師就必須了解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及時進行教學方法的調整和優化,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幼兒園科學教育的質量。

一、當前幼兒園科學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科學教育被等同為知識教育

幼兒園是幼兒教育的啟蒙階段。幼兒園科學教育的主要目標在于引導幼兒在科學活動中親歷完整的科學學習過程,在此過程中逐步激發幼兒的探究意識,幫助幼兒形成初步探究能力[1]。然而,實際上,很多幼兒園在開展科學教育活動時都是將知識掌握情況作為教學的重點,導致幼兒科學教育存在明顯的“小學化”傾向,在科學教育活動設計中以“純智力性科學活動”為主,旨在通過科學教育活動促進幼兒智力的發展,培養幼兒的應變能力。這就導致幼兒過早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這是有違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的,是違背科學教育根本要求的,必然也不利于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二)科學教育被認為是以成人為主導的教育

當前很多幼兒教師尚未充分認識到科學教育的本質。在多數幼兒教師看來,幼兒科學教育就是組織幼兒開展各種科學實驗活動。然而,由于幼兒年齡小,在開展科學教育活動時,教師認為自己應發揮“主導”作用,做好對科學教育活動的有效把控,包括科學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活動材料的提供和使用、活動形式的選擇使用、活動場地的布置安排、活動時間的長短、活動結果的反饋評價等。這種從成人視角出發所創設的科學教育活動,不僅不利于良好師生關系的構建,還不利于幼兒充分感受自由探究的樂趣,自然也就無法讓幼兒真正感知科學知識的魅力[2]。此外,在幼兒科學教育活動中,一些教師對活動流程結構化的把控過于嚴格,這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幼兒自主思考與探究能力的發展;且過于注重按照預設情況來推動科學活動的進程,忽視幼兒本身的學習過程及師生間的互動情況,不利于幼兒良好學習體驗的形成。此外,單一、片面的活動評價也難以充分發揮引導、激勵與促進作用,不利于幼兒認知能力的發展。

二、幼兒園科學教育質量的改進策略

(一)教師應拓展科學教育思路,實現幼兒園科學教育的“去小學化”

長久以來,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很多幼兒教師在開展科學教育活動時往往過于注重教學的知識目標,導致幼兒園科學教育存在明顯的“小學化”傾向。對此,要想充分發揮幼兒園科學教育的價值,促使幼兒園科學教育真正回歸幼兒的生活,符合幼兒身心發展規律與需求,教師就必須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優化教學手段,以豐富、有趣的科學教育活動來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與探究欲望,實現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的“去小學化”,使幼兒在自由探究、實踐中感受到科學學習的樂趣,達到良好的科學啟蒙效果[3]。第一,實現幼兒園科學教育目標“去小學化”。幼兒園教育“去小學化”本質在于實現幼兒教育的“兒童化”,也就是在幼兒科學教育中應立足于“幼兒終身學習及持續發展”這一理念,科學合理地對幼兒科學教育目標進行設定。各項科學教育活動設定與開展均應以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為出發點,以激發幼兒對科學的興趣作為首要目標,使幼兒在簡單的、趣味性的科學活動中對周圍事物與現象產生科學的認識,逐步培養科學精神與科學素養。第二,實現幼兒園科學教育內容“去小學化”。在選擇與設計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內容時,教師應充分考慮科學活動內容的啟蒙性、生活性、趣味性、實用性等特性,要保證所選取的科學活動內容貼近幼兒的生活實際,滿足幼兒的學習需求。為此,幼兒教師應積極改變自身的教學理念和認知,將“教師的大綱”轉變為“幼兒的大綱”,也就是要圍繞幼兒的生活實際、成長需求來選擇科學活動的素材與內容,將幼兒園科學教育指向幼兒今后的發展與生活。第三,實現幼兒園科學教育方法“去小學化”。幼兒園的幼兒年齡尚小,該階段是培養幼兒學習興趣、學習習慣的重要階段,教師過于關注幼兒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容易導致教學過程出現明顯的“小學化”現象。因此,在開展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時,教師應積極優化教學方法,以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為前提進行科學活動形式及方法的選擇,以靈活多樣的方式開展科學教育活動,盡可能為幼兒創設動手、動腦、動口的機會,保證科學教育活動不僅能夠滿足幼兒發展的需求,還能獲得幼兒的喜愛與認可。此外,教師在開展科學教育評價時,也應注意實現“兒童化”,即教學評價要經常化,且評價時應充分接納、尊重幼兒間的差異,盡量減少橫向比較,更多地關注幼兒的縱向發展與進步,保證教育評價以促進幼兒發展為目的。

(二)教師應注意保護幼兒的好奇心,激發幼兒的科學探究興趣

科學始于好奇,發現始于觀察。愛心斯坦將人類的好奇心稱為“神圣的好奇心”。正是這份好奇心驅動著人類對大自然的奧妙進行不竭的探索。牛頓因為好奇蘋果掉在地上而發現了萬有引力;瓦特好奇水壺燒開后壺蓋為什么會跳動而發明了蒸汽機;達爾文因為好奇鳥兒的奇形怪狀而發現了生物進化論……可以說,科學的發展與人類的好奇心有密切關聯,人類對未知世界的好奇與探索推動了科學的發展與進步[4]。而幼兒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他們總能在成人習以為常的生活中發現樂趣與游戲的機會,找到有趣味性的、樂于持續觀察探索的事物。幼兒的這一特性為科學教育活動的開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因此,在開展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時,教師應注意保護幼兒的好奇心,積極了解幼兒的興趣愛好,并有意識地拓展科學教育空間,使幼兒積極參與科學實踐活動,引導幼兒在活動中展開觀察、體驗、發現和思考,逐漸提高對科學知識的認知。例如,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幼兒的生活實踐經驗,組織幼兒開展以“豆芽生長”為主題的科學觀察活動。豆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食物,幼兒對其并不陌生。在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從幼兒的午餐入手,讓幼兒回想一下午餐有沒有吃豆芽,豆芽又是如何生長的呢?以幼兒熟悉的物品為切入點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然后通過提出問題的方式來激發幼兒的探究熱情。在幼兒的求知欲被激發出來后,教師就可以組織幼兒開展探究活動。此時,教師就可以拿出提前準備好的黃豆、透明玻璃容器等物品,和幼兒一起開展“生豆芽”的科學探究活動,并組織幼兒每天去觀察豆芽的生長情況。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幼兒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對豆芽的變化情況進行記錄,如可以用符號記錄,也可以用繪畫的方式進行記錄,同時也可以用口頭表達的方式對自己的觀察情況進行表述。這樣通過組織幼兒動手實踐、觀察、討論等方式來開展科學探究活動,可以讓幼兒對豆芽的生長規律產生直觀的了解和認知。

(三)教師應注意開展游戲化的科學活動,培養幼兒的科學探究意識

愛玩是幼兒的天性,幼兒對游戲有天然的興趣。對于幼兒園教育而言,寓教于樂是最好的教育形式。因此,幼兒教師在開展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時也應注意實現科學教育的游戲化、趣味化,幫助幼兒獲得更多科學學習經驗,培養幼兒熱愛科學的態度,使幼兒將科學學習扎根于內心深處,為幼兒埋下科學的種子[5]。例如,根據幼兒喜歡玩水這一特點,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開展“為魚兒和小鴨子搬家”的科學活動。在活動開始前,教師應提前準備好“游戲材料”,包括大小不同的水盆、海綿、塑料管、木塊、紙巾、勺子、魚和小鴨子玩具等,然后為幼兒營造游戲情境:“小魚兒和小鴨子一直生活在小水盆里,但是它們現在慢慢長大了,小小的水盆已經不能讓它們自由自在地玩耍了。所以,我們要幫助它們把水盆里的水放到大水盆中。現在這里有很多的‘工具’,大家可以自己選擇合適的材料,在不直接倒水的情況下,幫助小魚兒和小鴨子‘搬家’。”這樣通過為幼兒創設游戲情境,并組織幼兒參與游戲化科學活動,可以讓幼兒直接感受不同材料的吸水特點。例如,毛巾、海綿的吸水性更好,紙巾單獨使用的吸水性沒有多張紙巾糅合在一起的吸水性好等,并以此為契機為幼兒講解神奇的吸水現象。教師以這樣的方式來開展教學活動,不僅可以讓科學教育活動更加有趣,更容易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還可以讓幼兒在趣味化的科學教育活動中提升觀察能力、實踐操作能力,對幼兒科學思維的形成有積極作用。

(四)教師應注意開展生活化的科學活動,培養幼兒的科學探究能力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科學教育活動的開展應圍繞幼兒的生活實際進行組織,激發幼兒參與科學活動的熱情,挖掘其科學潛能,培養其探究能力。所以,在開展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時,教師要立足幼兒的生活實際,充分挖掘生活中的科學元素,為幼兒創設生活化情境,以幼兒熟悉的生活情境拉近幼兒與科學之間的距離,讓幼兒在熟悉的生活場景中主動展開學習、觀察和探索,積極感知科學知識,形成良好的科學體驗,并在潛移默化中培養科學探究能力[6]。例如,在開展“認識鏡子的平面反射成像”的科學活動時,教師可以提前讓幼兒收集各種各樣的小鏡子,然后引導幼兒對鏡子的形狀特點進行觀察,并通過不同圖片進行反射成像,讓幼兒觀察鏡子中左右顛倒的圖像情況,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同時,教師還可以帶領幼兒到幼兒園的戶外活動區域進行實踐操作,讓幼兒打開小鏡子,觀察陽光在鏡子中的反射現象。又如,在“燈亮了”的科學活動中,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開展班級表演活動,并為幼兒表演搭建舞臺。在舞臺布置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共同參與,讓幼兒在布置舞臺的過程中了解“電線與電池連接使燈泡發亮的方法”,促使幼兒對“如何才能讓燈泡亮起來”這一科學知識產生初步認識,達到寓教于樂的教學效果。教師以這樣的方式開展科學活動,可以使幼兒了解生活中所蘊含的科學知識,為幼兒科學探究意識的形成、探究欲望的提升助力。結語總而言之,幼兒園科學教育作為幼兒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科學體驗,促進幼兒形成初步科學探究意識與科學探究能力方面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幼兒教師應積極轉變自身的教育理念,以靈活多樣的、趣味性的、生活化的教育方式優化科學教育活動,在幼兒心中埋下“科學的種子”,真正發揮幼兒園科學教育的價值。

[參考文獻]

[1]于冬冬.農村幼兒園科學教育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9(20):166-167.

[2]方銀輝.課程整合理念視野下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的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D].貴陽:貴州師范大學,2016.

[3]彭曉玲.探討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策略[J].當代家庭教育,2020(13):69.

[4]郝爽,但菲.問題本位學習視角下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存在的問題與實踐策略[J].幼兒教育(教育科學),2019(11):9-12.

[5]靳一娜,王曉慶.幼兒園科學教育實施現狀的調查研究:以河北省張家口、廊坊、邢臺和石家莊地區為例[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04):43-46.

[6]譚杰.幼兒園科學教育中集體活動和區域活動關系研究[J].時代教育,2016(12):260.

作者:王青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