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鋼琴教學方法的分析思考

時間:2022-07-08 17:53:03

導語:兒童鋼琴教學方法的分析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兒童鋼琴教學方法的分析思考

【摘要】鋼琴演奏是音樂藝術的重要表現形式,兒童鋼琴演奏教育不僅能提高兒童的鋼琴彈奏水平,也能夠提升兒童的藝術素養,培養其審美情趣,對兒童的成長具有積極意義。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兒童認知結構的發展、變更、重組等來自兒童對自己喜愛的事物的探索和體驗,所以,兒童鋼琴教育還應該培養兒童的主動性、創造性和學習興趣。學校應該借鑒奧爾夫音樂教育的基本理念,在教學中培養孩子的主動性、創造性,開發孩子的藝術潛能,引導幼兒更好理解鋼琴藝術和文化底蘊,為幼兒創造一個良好的藝術氛圍,讓孩子掌握一技之長,為其今后發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兒童鋼琴;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教學應用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鋼琴普及教育在我國得到空前發展,少年兒童成為了學習鋼琴的主體,很多孩子在4歲時就開始學習鋼琴,由于年齡偏小,他們在學習中難免遇到諸多問題,例如教師的選擇、家長的作用、興趣的培養、如何養成好的練琴習慣、鋼琴考級等,為了讓孩子在學琴的過程中少走彎路,鋼琴教師要充分運用自身掌握的知識理論與實踐經驗進行鋼琴教學。筆者在實踐中將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理念、方法和基本內容運用到兒童鋼琴教學中,通過研究兒童心理學和教育學等知識,針對現有鋼琴教學法運用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的教學建議,希望對兒童鋼琴啟蒙階段的教學帶來啟發。

一、兒童鋼琴教學概述

(一)主動性

主動性(initiative)是指個體依據自身的意愿設定目標或指導自身的行動,并脫離外力驅動的行為特征。在主動性活動中,推動個體行動的是內在的需求、動機、理想、抱負或價值觀等。按照艾里克森的觀點,主動性反映在個體心理社會性的第三個發展階段,即個體在3~6歲這一階段有可能會形成的正向品質。具有主動性的兒童如果得到家長的認可,就會形成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樂于控制外界事物,并逐漸形成目的意識。這一系列心理發展將會為兒童的自信心培養和創造力開發打下堅實基礎。根據艾里克森的理論我們可以知道,3到6歲是培養孩子主動性的重要時期,在兒童的幼年時期培養他們的主動性會對兒童的人生起到積極作用。兒童鋼琴教學的重要的目的就是培養兒童的主動性。

(二)興趣性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兒童認知結構的發展、變更和重組來自兒童對自身喜愛事物的探索和體驗。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的培養對兒童教育至關重要,只有充滿興趣和好奇,兒童才可能主動獲得新的生命體驗,從而實現心智的發展。在兒童鋼琴教學實操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意兒童興趣的培養,摒棄“填鴨式教育”。教育工作者應當為兒童準備足夠的素材和自由自配時間,提供同伴接觸機會,鼓勵其大膽參與實踐活動,同時要保證其自主地參與活動。此外,教師不應忽視學齡前兒童的差異性,要對其因材施教,保證其全面發展。

(三)創造性

創造性(creativity)也叫創造力(creativityability),源于拉丁文creare一詞。指個體生產創造有社會價值的較為新穎的作品的特性和能力,因此又叫“創造力”。新穎代表個體可以另辟蹊徑地走一條前人沒有走過的路,有社會價值說明創造性的產出有利用價值、學術價值、審美價值或道德價值等。創造性有兩種表現形式:一是發明,二是發現。創造性以創造性思維為核心,創造性思維又以發散思維為核心。根據影響創造性的因素,可從環境制度和個性養成兩個維度去開發受教育者的創造性。

二、兒童鋼琴教學的一般規律

如今,學習鋼琴的學生低齡化特點顯著,大部分學生在幼兒園階段就開始接觸鋼琴,為了使幼兒在充滿趣味的教學環境中學習鋼琴,鋼琴啟蒙教師要根據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借鑒奧爾夫音樂教學法進行寓教于樂的教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兒童為主體,讓兒童發揮主觀能動性,為兒童創造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兒童是學習過程中的“參與者”,而不是一個被動的接受者。教師要結合奧爾夫教學法中的圖譜、語言、聲勢、音樂游戲等教學手段,逐步引導兒童學習識譜、節奏、視唱,培養兒童的聽覺能力、歌唱能力、表現能力,讓兒童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鋼琴教學中來,并全身心投入到鋼琴演奏中去。在玩耍的過程中,幼兒通常會產生主動的學習欲望與興趣,教師為孩子設計的學習活動通常都由2個以上的兒童配合進行,個體在活動中參與合作、比較、溝通、支配與被支配等過程,會漸漸產生自我效能意識,將個體的行為潛移默化地整合到主體的社會關系中。例如,有很多傳統兒歌童謠通過語詞節奏、語音韻律、節奏律動、旋律曲式來表達情感。在幼兒學琴的啟蒙階段,教師可以培養兒童的語言、感知、思維等能力,使兒童運用身體的各種感覺器官互相配合,培養他們的節奏感、樂感和音準能力,發展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鋼琴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拋棄傳統的思想觀念,以及傳統教學中追求外在價值的教學模式,選擇創新型的教學理念,提高鋼琴學習的靈動性和趣味性。要想讓學生不再厭倦鋼琴學習,教師需要拋棄枯燥式的死練,注重學生的體驗和感受,激發學生對音樂的熱愛。教師要從實際出發,學習奧爾夫教學的精華,并在奧爾夫教學法的基礎上加以創新,要善于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把音樂的種子播撒在他們的心靈中,讓他們更加熱愛藝術和人生。

三、奧爾夫音樂教學法

世界著名的作曲家、音樂教育家卡爾?奧爾夫(Karl?Orff,1895-1982)生于慕尼黑遠郊的一個巴伐利亞軍人家庭,其家庭生活充滿了濃厚的藝術與文化氛圍。奧爾夫從青年時代起就追求一種將音樂、舞蹈、戲劇融為一體的藝術形式。20世紀50年代,隨著五卷本《學校音樂教材》(《Orff—Schulwerck》)的陸續出版,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逐漸形成。奧爾夫在音樂教學法相關理論方面的貢獻主要有:編撰了《學校兒童音樂教材》《奧爾夫教育—基礎音樂練習》第一卷《節奏一旋律練習》《敲擊樂器和手鼓練習》《定音鼓練習》《音條樂器練習》《豎笛練習》等,這些理論涵蓋奧爾夫本人別具一格的關于音樂教育的思想,形成了奧爾夫音樂風格的基礎。奧爾夫受到各種思想的影響,并做了深刻的研究和反思,最終結合自己的思想創造出了奧爾夫音樂教學法這一享譽全球的音樂教育體系,這一體系將游戲、節奏、聲勢以及樂器教學法融為一體,為兒童音樂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奧爾夫音樂教育的基本理念可大致分為四個方面:綜合性、原本性、實踐性、創造性。

四、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兒童鋼琴教學中的應用

(一)聽覺訓練

在兒童學琴過程中,教師應該培養其敏銳的聽覺能力。要想讓琴聲打動聽眾,首先要打動自我,學生要學會傾聽自己的琴聲,培養音樂聽覺。在兒童聽覺訓練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多在節奏、旋律方面做練習,讓學生不斷重復節奏、哼唱旋律,培養兒童的聽覺能力和記憶能力。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以“元素性”教學為基礎,兒童作為演奏者參與到音樂中,教師要發揮兒童的音樂想象力,讓兒童隨著音樂的律動做出走、跑、跳等動作,讓兒童即興發揮表演,提高兒童的參與力、聽力、理解力、反應能力,提高兒童學習鋼琴的興趣,用最簡單、最樸實的方法對兒童進行鋼琴啟蒙教學。

(二)奧爾夫聲勢教學法在兒童鋼琴教學中的應用

所謂聲勢教學法就是把人們的身體當作樂器,利用身體發出響動,這也是人們在情感表達中最常用的方法。奧爾夫的聲勢教學法就是把音樂中一些常用的節奏用我們生活中經常用到的一些動作表現出來,“二分音符跺跺腳、四分音符拍拍手、八分音符揉揉指、十六分音符蹭蹭腿。”這種音符表達方法把人的身體當作樂器,用這些最基礎的動作發掘人類本性中的音樂天賦,這種學習方法不僅可以使孩子們親身了解到節奏的變化,使他們對節奏節拍的概念更加具體生活,也契合了兒童生性活潑的特點,讓兒童對節奏有更深刻的體驗。在鋼琴課中,教師不一定非要把學生束縛在琴凳上,有時候,教師如果能適當把學生從鋼琴中解放出來,讓孩子們用動作語言把樂曲中的節奏表達出來,可能會有出其不意的教學效果。

(三)奧爾夫樂器在兒童鋼琴教學中的應用

即興原則在奧爾夫教育體系中是一項比較突出的原則。奧爾夫和門德勒一起制作的帶有共鳴箱的樂器(如木琴、鐘琴等)被稱為“奧爾夫樂器”。在學習過程中,人們逐漸把奧爾夫的《學校音樂教材》中的一些小型打擊樂器運用于鋼琴教學中,以提高學生學習鋼琴的興趣。奧爾夫樂器的種類非常多,比如定音鼓、沙球、三角鐵、雙響筒、碰鐘等,這些樂器可以獨奏,也可以合奏,但是最好用于合奏,事實上奧爾夫發明這些樂器就是為了合奏。合奏這種形式非常適合幼兒鋼琴集體課,合奏不僅能培養孩子們的協作意識,也能培養學生對多聲部音樂的認知,訓練他們的樂感、節奏感和旋律感,培養學生即興創造的能力。當學生們作為集體的一分子與大家協作完成一首音樂作品時,內心會有較強的成就感,這會增強他們對音樂的學習信心。通過親自參與演奏,孩子們可以在充滿音響的教學過程中體會音樂的奧秘。

五、結語

綜上所述,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應用對我國兒童鋼琴教育事業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合理有效地運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可以培養孩子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開發孩子的藝術潛能,使幼兒更好地理解鋼琴藝術,為幼兒后續深入學習音樂打下扎實基礎。

作者:楊敏 單位:長治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