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金融服務體系轉型升級探討
時間:2022-06-01 09:36:04
導語:農業金融服務體系轉型升級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基于國內外的復雜形勢,中國提出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戰略部署,這對中國農業金融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在此背景下,金融體系的完善,尤其是農業金融服務體系的轉型升級對“雙循環”的構建起到至關重要的支撐作用。從金融資金循環的角度出發,通過編制2007年至2020年的矩陣式資金流量表來分析論證中國當前農業金融服務體系對“雙循環”存在一定不適配度。為暢通“雙循環”,助力鄉村振興,促進經濟高質量綠色發展,進而早日實現共同富裕,應主要著眼于改革金融機構體系、健全金融市場體系、完善金融監管體系三方面,以加速中國農業金融服務體系的轉型升級。
關鍵詞:“雙循環”;農業金融服務體系;鄉村振興;綠色發展;共同富裕
一、“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內涵
(一)“內循環”發揮主體作用
目前,中國已具備暢通“內循環”的基礎。從供給方面來看,中國擁有完備的工業體系,具有較強的供給能力;從需求方面來看,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擁有14億多人口及蘊藏其中的巨大消費潛力。因此,中國若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要以擴大內需為基礎,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的動態平衡,充分發揮“內循環”的主體作用。
(二)“外循環”發揮聯動作用
雖然“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強調以“內循環”為基礎,但這并不意味著放棄“外循環”。從供給方面看,“外循環”的暢通有利于增強國內企業的競爭活力,刺激國內企業的創新升級,進而提升國內產能水平;從需求方面看,“外循環”的暢通有利于刺激國內消費,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因此,為了促進“內循環”更好地發展,中國要進一步加強對外開放,充分發揮“外循環”的聯動作用。
(三)“雙循環”發揮相互促進作用
“內循環”和“外循環”具有辯證統一的關系,二者相互促進、相輔相成。不僅“外循環”對“內循環”有聯動作用,“內循環”對“外循環”也有促進作用。從供給方面看,“內循環”的暢通意味著中國已具備完整的產業鏈、供應鏈,能夠滿足國際市場的不同需求,從而增加中國對外的出口貿易額;從需求方面看,“內循環”的暢通意味著中國擁有巨大的消費潛力,這會增加對國外原材料及商品的進口需求。因此,要充分發揮“雙循環”的相互促進作用?!皟妊h”的暢通,不僅有利于提升中國國內市場的供需水平,還有利于實現“外循環”的暢通,從而進一步促進“內循環”的加速運轉。
二、農業金融服務體系對“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支撐作用
(一)健全的農業金融服務體系是構建“雙循環”的穩定前提
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務農重本,國之大綱。健全的農業金融服務體系能夠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構建提供有力的穩定前提,“雙循環”的暢通構建在順暢的農業社會再生產基礎上,而農業社會再生產的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四個環節都離不開資金的融通,即金融。健全的農業金融服務體系一方面能夠根據市場需求精準地提供跨周期、高效率、低成本的資本要素,以促進農業社會再生產的進一步擴大及優化;另一方面擁有較強的防范化解金融風險能力,能夠平衡好金融創新與穩定農業發展的關系,為“雙循環”的暢通提供穩定的金融環境。
(二)健全的農業金融服務體系是構建“雙循環”的加速助力
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和宗旨,金融服務農業現代化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領域,健全的農業金融服務體系能夠加速助力“雙循環”的暢通。從供給方面看,健全的農業金融服務體系能夠高效率地實現農業資本要素的優化配置,并且通過資本帶動勞動力、創新、技術等其他生產要素流向“三農”等重點產業和關鍵環節,加快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從而完善中國農業產業鏈的鍛造,提供多樣化的產品供給,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從需求方面看,健全的農業金融服務體系能夠提供自由化的金融市場和多樣化的農業金融產品,滿足不同風險偏好投資者的投資需求,加速實現中國儲蓄向農業投資的轉變,增加投資者的投資收益,進而擴大消費者對商品和服務的消費需求。
(三)健全的農業金融服務體系是構建“雙循環”的暢通保障
金融業開放是中國對外開放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健全的農業金融服務體系具有開放性和包容性,能夠充分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的金融資源,為“內循環”和“外循環”的相互暢通提供有力保障。一方面,健全的農業金融服務體系能夠吸引國外金融機構進駐國內,不僅有利于提升中國金融機構的競爭活力,提升中國金融機構的業務水平,還有助于降低國內融資成本、提升資金配置效率,進而擴大國內農業投資和消費規模,促進內外“雙循環”的相互暢通。另一方面,健全的農業金融服務體系擁有開放的資本市場,能夠吸引國外保險資金等長期資本進入中國股市、債市,不僅有利于增強中國資本市場的穩定性,還有利于通過資本市場引導資金流向“三農”等重點領域,提升中國經濟發展水平,從而促進內外“雙循環”的相互暢通。
三、從資金循環角度分析“雙循環”的發展形勢
在經濟循環中,商品和貨幣是按照等價原則進行交換的,因而經濟“雙循環”可以從價值和資金兩個角度來分析。本文借鑒張南(2013)的方法,從資金循環角度來分析“雙循環”的發展形勢,通過編制2007年至2020年矩陣式資金流量表,分析五部門內部及之間的資金循環情況,從而衡量中國農業金融服務體系對“雙循環”的支持水平。[2]首先,金融與企業部門之間資金循環情況。2008年至2017年企業從金融部門獲得資金占比大幅下降。尤其是農業企業,一方面沒有大規模的抵押物在商業銀行獲得抵押貸款,另一方面較難在資本市場進行融資。2007年至2020年股票占企業融資比重呈下降趨勢,且該比重變化與上證指數收盤價走勢大體相同,表明中國企業通過股權融資占比較少,且受證券市場波動影響較大。由于我國農業企業缺乏完整的農業財務數據,加大了上市融資難度,這說明中國資本市場發展還不夠完善,影響農業經濟發展,從而影響經濟循環的進一步暢通。其次,金融企業內部資金循環情況。2007年至2013年中國金融企業內部資金循環規模比較穩定,占金融資金循環總量的比重維持在10%至20%之間。2014年至2016年金融企業內部資金循環規模大幅上升,占比也提高到20%以上。這表明該階段中國資金在金融業空轉嚴重,沒有較好地投入到實體經濟中去,進而不能更好地為“三農”服務。2017年至2020年,中國金融企業內部資金循環規模大體呈下降趨勢,表明從2017年開始國家出臺的一系列關于讓金融回歸本源的政策成效顯著,能夠促進金融資金循環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乃至農業經濟的循環。最后,外國與國內所有部門之間資金循環情況。2007年至2020年國外資金循環規模占比呈下降趨勢。尤其是2007年至2009年,受金融危機影響,國家出臺4萬億投資計劃,刺激國內需求擴大,導致國外資金循環占比大幅下降。2010年至2018年國外資金循環占比雖有小幅波動,但呈平緩下降態勢,表明隨著中國土地價格上漲、人口老齡化嚴重推動勞動力成本上升,中國要素成本優勢逐漸弱化,外加逆全球化趨勢愈演愈烈,這都給中國外循環的暢通帶來一定程度影響。2019年至2020年國外資金占比下降趨勢較為明顯,這主要是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國外主要經濟體的社會生產受到較大影響,更加不利于中國外循環的暢通。
四、當前中國農業金融服務與“雙循環”的適配性問題
(一)金融機構體系結構不平衡導致農業金融資源配置效率較低
目前雖然互聯網金融給傳統金融機構帶來了沖擊,但商業銀行在中國仍占主導地位,尤其是國有企業的融資主要還是來自商業銀行。盡管國家對“三農”的銀行信貸給予了一定政策傾斜,但商業銀行出于盈利性、安全性等角度考慮,還是更傾向于規模較大、抵押物較多的國有企業。另外,中國金融機構存在東西區域分布不均衡、城鄉區域分布不均衡的問題,導致西部相對貧困地區、鄉村地區存在融資緊缺問題。這導致“三農”等薄弱環節融資難、融資貴,被迫只能向P2P、小額貸款公司等渠道尋求資金幫助。[3]這雖然填補了商業銀行的業務空白,但由于目前法律制度不健全,其中潛藏著較大風險隱患。因此,不平衡的金融機構發展限制了“三農”等領域的發展,從而影響了“雙循環”中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
(二)金融市場體系制度不完善導致服務農業實體經濟能力較弱
目前中國金融市場發展制度還不夠健全,尤其是資本市場較為明顯。股票市場上市、退市機制不夠完善,不能充分發揮股票市場資本配置作用。上市機制雖已開始實行試點注冊制,但還未全面實施,還需不斷實踐。退市機制更是有待改良,一些盈利能力較弱的企業不能及時退出股市,不僅影響企業投資者的收益,還會給整個股市帶來負面情緒,引起股價波動。由于債市在銀行間市場和交易所市場定價機制不同,還未完全實現市場化,造成債券跨市場流動性較低。不完善的金融市場制度不僅降低了企業的直接融資比重,還降低了金融資源的市場化配置水平,從而影響了“雙循環”中金融服務農業實體經濟的能力。
(三)金融監管體系改革不全面導致農業經濟風險隱患上升
盡管目前中國金融風險防范已取得重大成效,但還有部分金融風險隱患并未完全消除,新冠疫情加劇了宏觀杠桿率的階段性上升,金融科技的發展帶來了新型金融風險。這意味著中國金融監管體系還存在漏洞,需要進一步改革。隨著科技不斷進步,金融衍生產品不斷開發,助力“三農”的金融產品種類越發多樣化,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業務相互交叉也越發深入。中國金融分業經營已邁開步伐快速向混業經營進發,必然要求中國金融分業監管模式快速向混業監管模式轉變,這與中國目前“一委一行兩會”的金融監管格局還有所差距。不全面的金融監管改革不僅增加了金融領域的風險隱患,還會影響農業經濟環境的安全穩定,從而擾亂“雙循環”的有序運轉。
五、加速農業金融服務體系轉型升級的建議
(一)改革金融機構體系
第一,構建合理分工的銀行機構體系。各類型銀行機構要明確自身差異化市場定位,大型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商行、農商行要各司其職。農商行主要深耕于“三農”領域,為縣域經濟提供金融服務。為解決“三農”領域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可以借鑒日本等發達國家的經驗,充分發揮政策銀行的作用,引導國開行和農發行一同為“三農”助力。但要明確二者之間的業務范圍,農發行主要為傳統農業和農業現代化的轉型升級提供金融服務,國開行主要為農村龍頭企業和農村基建提供金融服務。另外,為了“雙碳”目標的早日實現,我們要將綠色金融發展理念融入農業發展之中,鼓勵農商行提供綠色信貸、排污權質押貸等綠色金融產品。這不僅有利于金融機構在區域和城鄉的均衡分布,推動金融資源在全國范圍內的合理配置,還有利于全面提升綠色經濟發展水平,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進而加快共同富裕的進程。第二,推進農村金融機構公司治理改革。由于中國金融機構背后往往存在國有資本的影子,所以政府對中國金融機構的決策起到較大影響。可以通過構建控股公司作為國有資本和金融機構中間的有效橋梁,并在此基礎上完善“三會一層”之間的相互制衡機制。這不僅有助于提高中小股東參與公司治理的積極性,進而提升市場在金融機構決策中的作用,還有助于增加“三農”領域的融資機會,進而降低其融資成本。
(二)健全金融市場體系
第一,完善證券市場準入退出機制。在市場準入方面,嚴格按照《關于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的部署,加快推進證券市場注冊制的進程,從而降低企業上市融資門檻,拓寬企業直接融資渠道。在市場退出方面,盡快出臺細化的法律法規,完善不同層次資本市場的公司退出機制,監督退市企業嚴格按照法律程序履行退市手續,促進證券市場實現真正的優勝劣汰。這不僅有利于刺激上市的農業企業提升其盈利水平,還有利于吸引更多資金流入證券市場為農業發展提供資金源泉。第二,積極培育機構投資者。一方面,在完善養老金、保險金制度的基礎上,培育其成為國內主要機構投資者,成為資本市場的投資主力,這有利于中國資本市場的長期穩定,也有利于吸引包括農民在內的居民將儲蓄投入到養老金、保險金當中,有效地將國民儲蓄轉化為投資,從而刺激經濟增長。另一方面,加快推進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進程,吸引更多優質的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入市,提高中國資本市場資金供給的穩定性,進而降低中國上市的農業企業通過資本市場渠道進行融資的成本。
(三)完善金融監管體系
第一,提升監管科技水平。隨著互聯網金融不斷蓬勃發展,為“三農”服務的金融產品不斷豐富。這雖然給農村金融創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但是也給金融系統帶來了新的金融風險,給金融監管帶來了新的挑戰。監管當局應與時俱進,將大數據、區塊鏈等新技術納入監管手段之中,經常與金融科技企業進行信息交流,充分了解金融科技產業的發展動態并及時發現其中存在的監管漏洞,進而提出有針對性的監管對策,在推進農村金融創新發展的前提下,有效應對金融科技帶來的不確定性。第二,加強功能監管力度。隨著金融的不斷發展,金融機構的各項業務不再涇渭分明,開始出現重合交叉?!氨kU+期貨+銀行”模式在農業金融領域的開展,增加了金融監管的難度。這就要求中國金融監管部門適時調整監管方式,從原來的機構監管逐漸轉向功能監管,以避免監管空白或者監管套利的產生。應盡快出臺相關法律法規,明確功能監管的金融監管機構及監管職責,以確保功能監管能夠得到有效執行?;鞓I經營是中國金融未來的發展方向,根據金融分業經營轉向混業經營的發展進程,應及時調整金融監管模式,設立功能型金融監管機構,針對不同功能的金融業務進行有效監管,從而保障農業經濟的健康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的早日實現。
作者:王韻嘉 陳奇琦
- 上一篇: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管理強化措施
- 下一篇:事業單位信息系統升級思路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