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項目化教學研究

時間:2022-05-20 14:53:05

導語: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項目化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項目化教學研究

摘要:近年來,我國高職院校思想道德法治課程講授普遍存在理論講解不透、吸引力弱等現象。為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逐步探索開展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課的“播、學、講、練、賞、寫、訓”七字教學法項目化教學改革實踐。在七字教學法項目化教學改革實踐中,以問題為導向、以成果為目標、以任務為驅動,以小組團結互助學習為依托,師生分工合作中共同完成項目任務,增強高職學生道德水平、職業技能、身體素質、審美能力和勞動精神。

關鍵詞: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項目化教學改革;七字;教學法

在高職院校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體系中,主要研究“人的全面發展”的問題,即“做怎樣的人,怎樣做人”,如何擔當復興大任,成就時代新人。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指出:“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1],努力推進思想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有情有義、有滋有味,讓思想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有溫度有情懷,按照問題導向、任務驅動、項目化教學邏輯,對高職院校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進行項目化教學改革創新。

一、高職院校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實施項目化教學改革的價值意蘊

(一)項目化教學改革的內涵

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進行項目化教學改革“播、學、講、練、賞、寫、訓”七字教學法,以“構建師生命運共同體,提升教學幸福感”為核心理念,基于長期以來的專題式教學與項目化教學改革經驗,依照每個章節知識點的具體要求設計適當的教學任務。圍繞教學項目,以新聞播報、學習榜樣等任務促進師生關心時政熱點問題,共育大局意識,激發師生的家國情懷,共育擔當意識;以精講理論、練職業素質等任務促進師生教學相長,掌握理論知識點的同時訓練自己的職業素養,共育工匠精神;以中國夢歌曲欣賞、寫訓練感言和課后訓練等任務促進師生欣賞美、追求美的能力,查缺補漏總結提升,共育教學幸福感和獲得感。

(二)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實施項目化教學改革的現實價值

以“七字教學法”推進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項目化教學改革,在否定之否定過程中,探究可供師生教學相長的教學模式,形成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項目化教學體系。項目化教學的特點在于圍繞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具體知識點來收集社會生活中普遍關注的理論問題和社會熱點問題,關注學習生活和未來工作生活中真正困擾學生的實踐問題,以問題為導向整理教學思路、組織安排教學任務、精選學習榜樣案例、探索合適的教學方法,助力學生在完成教學任務中學會知識點。不僅有力促進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的轉化,而且探索出推進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載體“七字教學法”。幾年來,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以“人的全面發展問題,即做什么樣的人,怎樣做人”為主線,系統研究教材內容,開發出教學項目,具體包括:第一,是做怎樣的人的問題,設計項目——擔當責任意識訓練,通過練職業素質《寫給期末的一封信》,幫助同學們適應大學新生活,對新的學習生活提出要求和期許。第二,是怎樣做人的三觀問題,設計項目———創造有意義的人生訓練,主要是圍繞通過學習榜樣鄧稼先等案例啟發學生領悟人生真諦。通過練職業素質對分討論、穿越古今等任務幫助學生把握人生方向。第三,是怎樣做人的方向目標問題,設計項目———樹立理想信念的訓練、堅定信仰信念信心訓練、放飛青春夢想訓練,這三個項目主要是圍繞通過學習榜樣袁隆平等案例鼓勵學生追求遠大理想,通過練職業素質愚公移山等任務堅定學生崇高信念。第四,是怎樣做人的精神狀態問題,設計項目———弘揚中國精神訓練,主要是圍繞通過學習榜樣張富清等案例引導學生繼承優良傳統,通過練職業素質唱響我心、辯論賽等任務激發學生弘揚中國精神。第五,是怎樣做人的價值指南,設計項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訓練,主要是圍繞通過學習榜樣屠呦呦、黃大年等,通過練職業素質匠人匠心故事分享等任務引導學生踐行價值準則。第六,是怎樣做人的規范標準,包括道德要求和法治要求。道德要求:堅持馬克思主義道德觀訓練,主要是圍繞通過學習榜樣黃文秀、黃旭華等案例指導學生遵守道德規范,通過練職業素質經典誦讀、垃圾分類知識問答等任務錘煉學生道德品質;法律要求:培養社會主義法律意識訓練、堅持全面依法治國訓練、維護憲法權威訓練、提升法治素養訓練,這四個項目主要是圍繞學習榜樣王利明、高銘暄等案例幫助學生學習法治思想,通過練職業素質聲臨其境、法律案件分析、憲法演講比賽、模擬法庭等任務提升學生法治素養。以上項目涵蓋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全部重難點,構建出邏輯清晰的教學體系,體現了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系統性和整體性。

二、高職院校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實施項目化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結構綜合化帶來的問題

1.教師學理性研究較弱。高職院校思想道德與法治課教師理論研究水平較之本科院校教師有一定差距,在備課的時候,學理性系統性研究較少,只是針對某個專題或章節進行研究,沒有徹底搞清楚教學內容是怎么來的,為什么會這樣,以及未來會怎么樣。更多地只是收集教學案例講解案例,理論講解透徹性不足,沒有展現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的理論魅力和說服力。因此,需要加強高職院校思想道德與法治課教師理論學習,系統學習,提高教師學理性研究水平,真正做到以研促教,以研促改,進而達到理論只有深刻才能說服人的教學境界。2.學生內化驅動積極性不高。從高職學生來看,大體是好的,但文化知識理論基礎相對較弱,而且網絡化生存趨勢更加明顯,網上不良思潮對學生的侵蝕滲透隨時隨地都在發生,對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沖擊較大。高職學生個性特征更加鮮明,追求自我實現、體現自身價值的意愿更加強烈。內外因素聚集在高職學生身上,使他們思想更加多元、個人訴求更加多樣,反映出的問題千差萬別。因此,需要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幫助學生扣好人生的扣子。

(二)實踐教學效果不佳

1.實踐教學缺少“地氣”。從高職思想道德與法治課教師來看,教師都能堅定信仰,做到政治過硬,懂學術、有熱情、善專研,但是缺少社會實踐鍛煉,缺少對社情民意的了解,知之不深、感之不切、悟之不透的問題比較突出,這樣講起理論來就缺少“地氣”“煙火氣”。所以,思想道德與法治課教師要到學生當中,到社會當中,多搞社會調研,在實踐中汲取智慧、豐富體驗。2.實踐教學過度“娛樂化”。從高職思想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效果來看,沒有真正地入耳入腦入心,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教學方式、教學內容老套,缺乏吸引力。一些教師為了迎合學生喜好,弱化理論講解,過度講授娛樂化生活化的內容。因此,要創新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使命感,增強主人翁地位,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三、高職院校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實施項目化教學改革的有效策略

(一)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為了讓所學理論與生動的實際相結合,思想道德與法治課在項目化教學任務設計上,安排新聞播報環節,讓學生就一周內發生的重大國內外新聞進行搜集、加工整理和公開展示。通過此教學任務的設計,不僅強化了理論聯系實際的優良作風,在參與中調動了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二)歷史與現實相結合

厚植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在項目化教學任務設計上,安排學習榜樣案例教學環節,通過精講榜樣人物的先進事跡,以及無數英雄的奮斗換來今天的幸福生活,讓學生在今昔對比中建立起歷史與現實之間的銜接。

(三)課程思政與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相結合

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各專業必修的通識課程,其功能是對接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培養高職學生良好的社會責任感和職業素質能力,在項目化教學任務中深挖專業課中思想道德與法治元素,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時代大國工匠。

(四)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相結合

在項目化教學改革實施中,開展對分課堂、知識問答、電影賞析、角色扮演、唱愛國歌曲、演講比賽、課堂辯論、模擬法庭等教學方式,實踐證明,這樣的教學改革讓每一個學生都在“活”:腦活、心活、體活。這種變革不再是過去滿堂灌、一言堂的學習氛圍,真正做到讓學生眼里有光,心中有愛,腦中有得。

(五)理論熏陶與審美教育相結合

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項目化教學改革最高目標是要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在豐富教學輔助資料的同時,在課上引入愛國歌曲、微視頻、愛國影片的欣賞,歌曲或影視藝術作品的選取與項目內容保持同向,讓學生在歌曲、微視頻、影視藝術作品中感受內容與形式的雙重熏陶,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學效果。

四、遼寧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實施項目化教學改革的實踐

研究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項目化教學改革的有效策略。有的放矢地改進思想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提升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吸引力、感染力、說服力,增強大學生“四個自信”,完成立德樹人根本任務[2]。幾年來,遼寧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發揮項目化教學的應用優勢,扎實推進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七字教學法”項目化教學改革的實踐路徑。

(一)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項目化教學改革以問題為導向,以任務為驅動,強調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

每個項目按照“播、學、講、練、賞、寫、訓”七字教學法,每個項目安排七個任務,以任務驅動來構建項目化教學資源體系,進而完成教學目標。“播”即新聞播報:通過梳理一周大事記,通過小組學生收集新聞、制作PPT,播報新聞、其他同學點評,最后師生通過學習通共同打分。養成關注時政新聞的習慣,形成大局意識。“學”即學習榜樣:通過播放《英雄烈士譜》《共和國勛章獲得者》等微視頻,同學們一起看榜樣視頻、談學習感悟、傳承榜樣精神、化實干動力,激發學生工匠精神,擔當新時代歷史使命。“講”即精講理論:通過精講榜樣故事,概括總結出本次課教學重點難點,利用真實故事講道理,進而引起學生的共鳴。“練”即練職業素質:通過項目中的具體任務如寫給期末的我一封信、對分討論、勇闖天涯、角色扮演、意識磨練、知識問答、唱愛國歌曲、演講比賽、課堂辯論、模擬法庭等任務,訓練學生家國情懷、責任意識、人生規劃、豁達品質、堅定理想信念、行動力、堅持力、交往禮儀、敬業素質、合作能力和法治意識等職業素質,培養新時代大國工匠,弘揚工匠精神。“賞”即中國夢歌曲欣賞:欣賞中國夢歌曲,培養學生審美素養,激發愛國之情,在學習生活中實踐報國之志。“寫”即寫訓練感言:通過寫訓練感言,讓同學們通過寫感言、悟收獲、找差距,檢驗自己是否完成訓練目的,進而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訓”即課后訓練:一方面通過完成學習通章節測試題,鞏固教學重點和難點,檢驗教學效果;另一方面通過完成課后訓練任務,深化和升華教學效果。

(二)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的“七字教學法”項目化教學改革模式推廣應用效果

1.培養了學生關注時事的良好習慣。由于手機等電子產品的普及和海量網絡信息的轟炸,學生對信息的辨別能力需要提升,沉迷游戲的現象需要改善。通過新聞播報和新聞分享,引導學生正本清源,明辨是非,把青春時光用在與社會共進步上。新聞播報任務的完成,培養學生關注時政熱點問題好習慣,對學生學會觀察思考、提升團隊意識和集體榮譽感效果明顯。2.提升了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吸引力、感染力和說服力。學生的出勤率和抬頭率提高了,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更足了。得益于以下幾點原因:一是教師在理論授課環節下足功夫,講深講透,并結合案例講出了趣味;二是遵循學生學習規律,每個理論版塊的學習在20分鐘以內,每節課分成若干理論版塊;三是留出合理時間,讓學生參與課堂互動;四是顯性隱性教學結合,緩和了理論學習的艱澀,為課堂注入了藝術氣息。3.彰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堅持以學生為本,突出學生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一是所有項目化教學任務設計均從學情分析出發,服務于學生的成長;二是引導學生自主完成任務,在實踐中檢驗理論學習效果;三是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大膽質疑,勇于表達,在課堂訓練任務中發現真理,提升職業素養。4.提升了學生學習效果。基于成果導向理念,學生學習是否達成預期目標既需要最終的檢驗,也需要周期檢驗,每次課的學習就是一個短周期,通過每個項目“播、學、講、練、賞、寫、訓”七個任務的開展,根據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規律和特點,學生對所學理論的理解運用是否準確,實現一個教學過程的閉環管理。5.厚植了學生愛國主義情懷,提升學生職業素養。在項目化教學任務設計上,安排學習榜樣案例教學環節,通過精講榜樣人物的先進事跡,以及無數英雄的奮斗換來今天的幸福生活,讓學生在今昔對比中建立起歷史與現實之間的銜接。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項目化教學改革任重道遠,七字教學法項目化教學改革將在德智體美勞五育融合發展中進一步總結提高,并在教學實踐中論證檢驗,提升教學效果,更好地完成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

作者:于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