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學課程改革研究
時間:2022-04-24 17:51:06
導語:生物化學課程改革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以學生為中心”理念的指導下,《生物化學》課程逐漸摒棄了“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時時處處從學生角度考慮,旨在為學生打造良好的學習體驗。本文總結了《生物化學》課程改革實踐中一些可取的思路、方法,并進行反思,以期為未來繼續優化教學模式奠定基礎。
關鍵詞:以學生為中心;生物化學;課程改革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美國心理學家卡爾·羅杰斯于1952年提出的[1]。該理念認為教育活動中應重點關注學習者的主體性與潛能發揮,在教育過程中,教學中心要由“教師教”向“學生學”轉變,即在學習中,學生是主體,知識是由學生“建構”的,教師起引導的輔助作用。在“以學生為中心”理念的指導下,筆者對《生物化學》課程進行了初步改革。從學生的反饋來看,這些措施是比較有成效的。
1框架化學習保留主干刪減支路
《生物化學》課程開設在大一第二學期,為生物學相關專業的學科基礎課,要求學生用一學期72學時將絕大部分知識完全掌握是不現實的。以往的教學中,學生都反映生物化學難學,知識點很多、很雜,要學的內容很多。一般授課到學期中段,進入動態生物化學內容,就會有一半學生跟不上了,而且越落越遠。小知識點都明白,但放到大的知識體系中,建立前后知識的聯系就太難了。改革后的《生物化學》課程分為三大部分,對于每一部分各章之間、每一章各節之間的關系,教師要為學生建立整體框架,使得知識與知識之間的聯系更加明顯,前后知識的關聯也建立起來。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把握框架,每一章都要求學生繪制框架圖或寫反思。隨著課程的推進,在老師的引領下以及學生之間相互的學習,他們的整體思維能力得到了提升。課程后期每一張框架圖風格各異,但都有清晰的邏輯表達,通過老師引導、學生建構的方式,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層次劃分能力、感知重點能力、邏輯思考能力都在提高。雖然具體的知識講得少了,但學生站得更高了,能“觀全局”,相信未來學習后續專業課程或備戰考研時,他們能在自己建立的框架內,迅速找到“索引”,繼續深化學習。
2增強鼓勵反饋機制為學習注入動力
為什么有些學生不愛學習,卻會沉迷網絡?換位思考一下,也不難理解。傳統形式的學習只有意義感,沒有愉悅感,一般人很難堅持。因此,如何讓學習變得有趣是關鍵。這就需要老師“潤物細無聲”的引導。在“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中,教師應運用各種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為學生創造一種積極、和諧的學習氣氛,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主動性;教師應致力于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給予學生理解和尊重[2]。教師要將鼓勵反饋機制引入到學習中,增強學習的愉悅感,促使學生更主動的投入學習。《生物化學》課程的鼓勵反饋機制包括:平時增強和學生的聯系;課上增設習題、搶答、投票等互動;及時批改作業,通過評語進行鼓勵;公布積分排行榜等。課程中,教師應主動增強和學生的聯系,通過QQ、微信等渠道和學生聯系,詢問他們對課程的建議、遇到的困難,并對于他們在課堂中的表現及時給予充分的肯定;課上利用超星學習通,設置習題、搶答、投票等互動環節,了解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掌握情況,通過評分給予學生反饋。上學期《生物化學》課程一共布置了11次作業、10次分組任務,全班61人,10個組,共評分、寫評語771次。每次批改作業幾乎都在一周內完成,目的是及時給學生反饋,給他們信心、鼓勵,提出繼續努力的方向。
3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用傳統的教學手段完成特定教學內容,其特點是教師口授、板書,學生耳聽、筆記,培養出來的只是知識蓄積型人才[3]。這樣的人才很難滿足當今社會的需求,因為他們很難脫離學校環境后繼續進行高效率自學。在當前課程內容減少的情況下,如何滿足不同學生繼續學習的需求?那就需要教師傳授學生學習的方法。只有掌握了學習的方法,學生才能自主學習,然后實現自我發展。針對不同內容,用不同的學習方法,選取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去實踐,慢慢建立一套自己的學習體系,提高學習的能力,應該是高等教育“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中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而提高學習能力,需要載體,知識就是載體,是學生可以實踐的。只有擁有強大的學習能力,才能為未來學生步入社會后持續的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學習的方法是什么?這也是筆者在備課時經常思考的問題。不同知識對應不同的學習方法。上學期,筆者通過自身實踐總結出一些可行的學習方法。比如學習概念時,引導學生使用“關鍵詞”法,找到每個概念中最重要的幾個關鍵詞,在邏輯上進行辨析,然后組合成一句話,還原為原有的概念。使用這種方法后,學生不再需要完完全全的“死記硬背”了,只需要理解幾個關鍵詞,在理解的基礎上即可復述。學生的學習負擔變小了,而且邏輯上更清晰了,可謂一舉兩得。此方法在期末考試反映出的效果很明顯,學生的名詞解釋大多沒有完全“照搬”課本,而是根據自己的理解,把關鍵詞都涵蓋了。這說明他們對于知識已經內化了。還有很多通過實踐驗證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類比關聯法,就是把微觀的、晦澀難懂的課本知識和宏觀的、學生熟知的生活場景做類比和關聯,幫助他們理解。每章學習結束后,在學生的復盤反思作業中,也能看到一些學生自創的、巧妙的類比關聯,為教師今后的授課提供了素材。學生通過自己的思維,把知識揉進自己的經歷去進行類比,這樣的學習很深刻,效果也很好。還有一些學習方法,如“前后知識關聯”“讀圖能力”“反向歸謬”“以終為始”“去繁就簡”等,筆者在備課時會有意添加,上課時引導學生思考其優勢,并且鼓勵他們根據自己的習慣在課上、課下再創新應用。
4社會化學習營造集體學習氛圍
一個課程真正重要的資源是什么?僅僅是知識嗎?當然不是。還有傳統課堂會忽略的“學習圈子”。對于課程的學習,不應只有獨學和向老師學兩種,學生個體之間的互相學習同樣重要,而且往往效果更好。因為身為同學,他們身上相同的特質更多,更容易找到共同語言,共同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這也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所以《生物化學》課程中引入了社會化學習。將61位學生隨機分成10個小組,組內推舉出組長。上學期安排了10次社會化學習,疫情期間要求每組上傳學習會議記錄、聊天截圖等。10個組的完成度各不相同,有的組一開始就非常喜歡,有的組花了一段時間才磨合好。秉承及時鼓勵反饋的理念,每次社會化學習,老師會挑出有特色的小組,展示成果。讓學生評價,值得學習的地方是什么,有些小組是主題很吸引人,討論學習中的態度、方法等普遍問題;有些小組是非常踏實,通過討論解決了具體問題。學生返校后,鼓勵他們錄制小組討論視頻,進行面對面學習。開始大家社會化學習的地點幾乎都選在教室,有些拘謹,也有“念稿式”討論。為了更加直觀的展現和比較各組作品,還組織學生觀看他們的作品集錦,同樣讓學生點評,老師再點評,以鼓勵為主,同時提一些小建議。學生們慢慢就放開了,狀態越來越好。趣味性和知識性都有了,也能看出,他們是在“真討論、真交流、真學習”。有些作品傳遞出的情感以及對學習的探究、對老師的感謝,讓人非常感動。通過社會化學習,學生活力滿滿。這就是“以學生為中心”、把課堂逐步交還給他們的結果。
5總結
任何一種教學模式的成功與否,歸根結底都取決于對學生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和學習觀念的影響程度[4]。通過課上觀察、平時溝通、每章學習效果的學生平時反饋、期末總結反饋以及最后的成績評定分析,總體來講,上學期的教學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大部分學生認為《生物化學》課程模式基本能夠接受,且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了自主學習的能力,為他們今后的自主學習奠定了基礎。但筆者認為達成真正的、系統的“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仍然任重道遠。比如和學生的溝通,應根據學生特點進行,不要把鼓勵變成壓力。比如學習方法的融入,應該更加系統化,有講解和實踐。對于社會化學習的引導,也要更加系統,講求方法。習題的訓練還不夠突出,未來要加入一些高階的習題,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參考文獻
[1]劉獻君.論“以學生為中心”[J].高等教育研究,2012,33(8):1~6.
[2]鄭英英.基于“以學生為中心”的高職課堂教學模式探索[J].智庫時代,2019(16):216~217.
[3]楊金俠.衛生管理專業“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模式的實驗研究[D].合肥:安徽醫科大學,2003.
[4]姜丹,徐東,祁薇.當代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研究[J].科教文匯,2015(1):164~165.
作者:王婷婷 單位:衡水學院生命科學學院
- 上一篇:民辦高校精準就業指導服務現狀
- 下一篇:學校食堂管理工作創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