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食堂管理工作創新途徑

時間:2022-04-24 17:52:25

導語:學校食堂管理工作創新途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校食堂管理工作創新途徑

摘要:茶文化背景下的食堂管理工作本身具備復雜性和綜合性特征,加強并有效梳理借助茶文化創新學校食堂管理模式,既是教育發展所需也是社會發展所需。從茶文化概述入手了解茶文化的性質以及功能,剖析現階段學校食堂管理中存在問題,強化針對性化解,有利于學校食堂管理質量提升,更能在學校后勤服務工作優化與創新的基礎上助推教育發展,實現教育的新生。

關鍵詞:茶文化;學校食堂;食堂管理工作

茶文化背景下創新學校食堂管理工作模式,借助傳統優秀茶文化創新食堂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既有利于食堂管理工作的新生,也能構建中國化學校食堂管理模式,并為全體師生營造更良好的用餐空間,助推學校后勤服務不斷優化與創新,從而為教育工作發展保駕護航。社會各界在教育發展過程中,都相對重視食堂管理,食堂管理關乎學生食品安全,借助茶文化優化學校食堂管理架構,能在茶文化傳承過程中構建民族化學校食堂管理模式。

1茶文化概述

1.1茶文化性質

茶文化歷史非常悠久,具有歷史性、時代性、民族性、地域性、國際性的特點,通過了解茶文化的性質,發現多年孕育和傳承的茶文化屬于高雅文化,在發源和變遷的歷程中呈現不同表現形式,也反映了不同時期的物質文明以及精神文明。以茶文化的民族性特征為例,我國具有56個民族,而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飲茶習慣和飲茶風格,由此形成的茶禮儀和茶道德以及相關的飲茶習俗,能反映不同民族的生活模式和生活狀態。與此同時我國地廣物博,茶葉種類眾多,受區域文化影響不同區域的飲茶文化會有所區別,北方地區更喜愛花茶;而江浙的居民更喜愛綠茶,還有喜歡普洱茶和紅茶的民族。在感受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后,發現我國茶文化在流入不同國家后形成不同的茶文化體系,這充分了體現我國茶文化的包容性,也說明茶文化是人類共同的文化。

1.2茶文化功能

茶文化作為優秀傳統文化具備文化功能和經濟功能。以茶文化的文化功能為例,茶文化中表現的認知功能、審美功能以及相關的教育功能都屬于文化功能,借助茶文化的文化功能創新學校食堂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既能充分體現茶文化的教育作用,也能借助茶文化規范食堂工作人員和管理人員的行為。茶文化中包含儒釋道三家的精華思想,具備真善美的特點,被稱為人類歷史上的靈魂之飲。借助茶文化中包含的秩序和友誼等規范,和諧學校食堂管理氛圍,有利于學校食堂管理人員深入認知傳統茶文化,也能使其受色香味俱全的茶文化影響,在茶文化學習中提升自身綜合能力。而了解茶文化的經濟功能,發現茶葉本身有文化附加值也具有經濟附加值,且學校食堂本身具備一定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因此在食堂管理過程中,只有確保食堂在管理和運營過程中盈利才能實現其健康可持續發展。了解茶文化的雙重功能,可加強對茶文化的重視與關注,也能進一步借助茶文化創新學校食堂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從而在茶文化傳播中提升我國學校食堂管理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2茶文化背景下學校食堂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

2.1內控制度有待創新

茶文化背景下我國在不斷創新學校食堂管理模式和管理思路,強化對現階段食堂管理的認知,發現制定的內控制度缺少完善性特征,落實情況也堪憂。食堂工作人員本身存在一身兼數職的現象,責任和職務分工不明確,很容易出現管理漏洞,會導致食材進出庫或食材管理缺少規范性和系統性。學校內控制度的不健全,既會影響食堂管理質量和管理效率,也會影響食堂管理工作的健康可持續發展。雖然近些年來正在積極借助茶文化創新食堂管理模式,但食堂管理相關的采購平臺病并未效完善,也缺少對采購環節的復核,這說明管理意識仍有待創新和優化。茶文化背景下相關管理平臺的構建能提升學校食堂管理的信息化和數字化,更能實現效益最大化,確保學校食堂在運營過程中走健康可持續發展道路。但由于內控制度有待創新,嚴重限制學校食堂管理的發展,這是茶文化背景下學校食堂管理工作中存在問題的主因。

2.2服務質量有待提升

了解全校師生對食堂的意見與建議,發現多數學生認為食堂的菜品有待優化和完善,菜品種類不夠豐富,會導致學生的選擇較少。與此同時,菜品種類和食堂服務也具有較大關聯,由于部分食堂工作人員缺少服務意識,且缺少系統性培訓導致其缺少對工作的歸屬感很難不斷研發新菜譜,菜品保溫等工作也有待優化和創新。食堂服務質量是食堂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升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才能提升學生對食堂的滿意度。但現階段食堂管理過程中,由于缺少主動服務意識,導致多數學生對學校食堂管理存在不滿,這說明食堂管理人員和工作人員的服務意識與管理意識有待優化和創新。借助茶文化發展積極推動市場管理工作優化和創新,提升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可盡量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以確保在學校食堂管理工作發展過程中提升后勤服務質量。

3茶文化背景下學校食堂管理工作的創新發展

3.1強化衛生以及安全管理

茶文化背景下學校食堂管理人員需要基于茶文化樹立現代化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既要強化隱患排查,也要加強對工作人員的系統性培訓,提升其衛生意識,確保安全管理衛生記錄的有效保存,這樣才能創新管理模式,提升食堂管理的安全性。茶文化在我國流傳已有千年之久,集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于一身,具備經濟屬性和文化屬性。借助茶文化傳承契機,強化對傳統管理理念和管理思想的梳理,可基于茶文化優勢特點構建人性化管理方案,以此確保提升食品安全管理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完善衛生管理架構,提升食堂管理效率。茶文化是在我國千年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優秀文化,包含儒釋道三家精華思想,其中也具備諸多管理思想,有利于食堂領導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意識。首先,食堂管理者可加強對傳統文化的學習和認知,并基于時代發展需要樹立食品安全衛生意識,加強對食堂的全方位衛生排查,既要要求工作人員對餐具進行消毒,也要利用定期和不定期相結合的方式深入學校食堂進行檢查。與此同時茶文化背景下食堂領導應強化對衛生檢查標準的界定,既要在校園內部形成一道安全食品防線,也要加強對食堂人員的定期培訓;其次,提升工作人員的安全管理意識。食堂衛生與學生安全息息相關,工作人員既要強化對食材的監督和管理,也要定期體檢,確保經過多次消毒后健康上崗,以此加強安全管理。例如,茶文化背景下可盡量縮短食堂管理人員的體檢時間,可半年或三個月進行一次全身體檢,并引導其定期接受衛生培訓,以確保其加強對安全管理的重視和關注;最后,應督促管理人員做好食品衛生記錄,既要確保食品驗收有據可查,也要完善食品流量記錄。管理者可借助茶文化構建具有我國特色的安全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案,并積極借助茶文化構建相應的制度,以此提升安全管理的科學性和合理性,確保工作人員接觸茶文化時提升學校食堂管理質量和管理效率,助推食堂管理工作發展。

3.2完善監督以及控制體系

茶文化背景下想進一步優化學校內部食堂管理模式,只有加強內控制度建設完善管理平臺,才能加強對食堂的有效監督,確保物資采購及領用流程的系統性優化和創新。借助茶文化學習契機,構建具有我國特色的內控管理制度,明確不同崗位的不同責任,利用雙人復核體系提升監督的有效性和全面性,可確保不同崗位相互制約,真正做到食材管理人員和實際領用人員的分離,確保經手必留痕跡,加強對食材的全方位管理和監督。為確保食堂管理的統一化,必須手工填制入庫材料和領用材料,既要在月末對物資進行統一核對,也要確保賬務相符,這樣才能提升食堂內控質量和內控效率。例如,食堂管理者可借助茶文化的“和合”思想,構建相關采購管理平臺,并以此提升管理人員的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形成監督復核體系。學校食堂的食材需要及時更新和購買,而農副產品的每日價格都會有一定浮動,因此相關部門應進一步完善采購管理平臺,既要對采購價格和采購數量進行反復核對,也要了解不同食品的配比結構和每日價格,強化對采購資金的監督。茶文化背景下借助茶文化中包含的經濟文化完善監督與控制體系,有利于學校食堂管理工作的發展,也能真正借助傳統茶文化實現食堂管理工作的創新。不可否認,現階段食堂管理工作發展過程中缺少對茶文化的重視和關注,為提升茶文化的輻射面,可在監督體系和控制體系優化過程中,組織食堂管理人員以及工作人員定期開展茶話會,并為監督體系和控制體系優化提出相關意見。眾多員工共同在茶話會中發表個人意見,能提升食堂管理工作的人性化,也能真正發揮茶文化價值,構建和諧的食堂管理模式,確保監督和控制制度的有效落實,并使所有員工共同感受茶文化的魅力,積極成為茶文化的傳承人與發揚人。

3.3提升食堂管理服務質量

茶文化背景下強化對食堂服務管理的重視和關注,提升服務質量與服務效率,有利于學校食堂健康可持續發展,也能為全校師生營造更好的用餐環境。茶文化與飲食文化具有相似性和關聯性,茶文化背景下改善學校食堂服務態度為全體師生構建滿意度更高的服務模式,有利于構建品牌化和標準化食堂。一方面應積極在茶文化背景下提升廚師廚藝水平,并深化對學生和教職人員需求的了解和認知。例如,應基于學生人數和打菜速度開設相關窗口,盡量減少排隊時間。與此同時,不同學校間的管理者和廚師可相互溝通與交流,既可相互分享菜譜,也可在學校內舉辦廚藝大賽,引導不同的廚師各顯其能,從而激發其工作熱情。管理者可適當加強對優秀廚師的重視,既要提升其薪資待遇也要引導其不斷參加廚藝進修。例如,可定期舉辦廚藝進修班和培訓班,引導廚師為學生構建營養豐富的菜式,從而提升服務滿意度。另一方面茶文化背景下,學校應適當加強食堂硬件和軟件投入,要構建高標準的食堂,保證全體師生的用餐安全,也要強化環境建設,并在食堂樹立茶文化相關標語,使學生進一步感受用餐空間的寧靜和舒適。學校應配備消毒機、饅頭機、消毒燈、鋼筒燈等固定設施,還要對老化的餐具進行及時更新。雖然同學用餐時間相對固定,但學校也應適當增加保溫桶設備,以備不時之需。茶文化背景下的食堂管理工作優化和創新具備文化性特征,提升其服務質量與服務效率,了解學生和教師對學校食堂的意見,有利于服務創新和優化,更能依據全體師生需要構建滿意度較高的服務模式。

3.4完善傳統管理考核標準

茶文化背景下,食堂管理人員既要強化對食堂人員的統一培養,也要完善考核標準,這樣才能為食堂管理工作的持續性優化奠定良好基礎。茶文化背景下的食堂考核標準本身具備人性化特征,可借助動態化考核目標構建標準化考核體系,并由行政部門強化對評價數據的具體考核監督,以此確保學校真正加強對食堂管理工作的重視和關注,并督促食堂管理人員不斷創新工作模式和工作理念。例如,茶文化背景下,學校應構建輻射力較強的考核體系,將考核結果與工資待遇掛鉤,以此激發管理人員和工作人員的工作熱情,才能使食堂工作人員直接形成良性競爭機制。教育行政部門進一步加強對學校食堂管理工作的重視和認知,有利于食堂管理工作優化和創新,教育部門制定宏觀監管政策,可確保學校食堂管理的規范化運行。因此學校和行政部門應積極加強合作,基于教育行政部門的監督優化考核方案,將考核與監督融入于學校食堂日常管理中,以確保為學校食堂管理優化提供參考數據。茶文化中包含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利用其提升食堂管理人員和工作人員的溝通能力以及文化水平,有利于增強其職業核心素養也能提升其擔當意識,使其真正在學校管理優化中下功夫,并確保行政管理部門制定制度的有效落實,以保護學校食品安全,為全體師生營造良好用餐環境。例如,茶文化環境下,學校可定期舉行品茶會分享和學習教育部門制定的考核方案和考核規章,確保教育部門加強對學校食堂管理的全方位監督,也有效落實教育部門制定的管理方案和管理規章。

3.5構建多維一體反饋平臺

茶文化背景下想要提升食堂管理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可構建線上反饋平臺,收集不同方面對學校食堂管理的意見和建議,以助推食堂管理工作優化和創新。茶文化背景下的學校食堂管理本身具備人性化特征,在此基礎上構建一體化反饋平臺,既能征求多方意見與建議,又能及時了解學校食堂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加強針對性改革。一方面學校要公開采購食材,借助微信平臺和校園網等接受社會監督。學生家長以及社會力量可共同監督學校食堂財務狀態并了解學生對學校食堂的滿意度,對其收費價格和收費標準進行全方位調研。例如,茶文化背景下可借助學生開茶話會的階段,了解其對食堂的意見和建議。相關平臺收集反饋意見時,應保護學生隱私確定反饋的匿名性,使學生真正敢于發言,踴躍發言。學校、家庭和社會等多方力量形成監督體系,可確保學校加強對食堂管理工作的重視和關注,也能提升社會對學校食堂管理的滿意度。與此同時為加強食品安全管理,學校食堂應公開原材料采購渠道,在原材料采購和配送方面接受社會的監督,并在接受反饋后及時進行整改。茶文化背景下學校食堂管理工作的發展任重而道遠,既要在管理工作的優化和創新過程中為全體師生打造健康舒心的后勤服務,也要從細節入手提升擔當意識,確保利用好每一分錢保障全體師生的利益,確保教育事業不斷發展,并為教育事業的持續性優化保駕護航。

4結語

食堂管理工作與全體師生的身心健康相關,了解我國學校食堂管理改革歷程,發現學校食堂管理工作在不斷創新和優化過程中逐漸出現企業化和社會化特征,目前引入的市場競爭體系,有利于學校食堂管理的優化和創新。茶文化發展背景下借助優秀傳統茶文化提升對食堂管理工作的創新和優化,確保學校領導將目光聚焦到食堂管理工作中,能打破傳統食堂管理工作落后的狀態,也能利用現代化制度構建長效的管理體制,助推學校食堂的公益性特征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王曉艷.普洱市茶葉國際競爭力分析及提升對策[J].食品研究與開發,2021,42(05):229-230.

[2]王天昱.新時代高校食堂文化育人實踐路徑研究——評《高校后勤管理的理論與實踐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1,41(21):239.

[3]楊媞媞,徐培培,曹薇,甘倩,李荔,許娟,潘慧,胡小琪,張倩.中國2012—2017年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地區學校食堂建設及供餐狀況[J].中國學校衛生,2021,42(06):829-833+837.

[4]羅美芬,酈明浩.學校食堂在用密胺和不銹鋼餐具檢測及風險分析[J].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2021,12(06):2497-2502.

[5]謝貴才,段磊,蔣為鵬,肖珊,徐一凡.多尺度時序依賴的校園公共區域人流量預測[J].軟件學報,2021,32(03):831-844.

[6]李輝鵬,柳善耀,劉丹,范鈴鈴.考慮恐慌影響的高校食堂應急疏散仿真研究[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信息與管理工程版),2020,42(04):373-377.

[7]耿雪峰,付萍,李薇薇,楊淑香,韓海紅,劉繼開,郭云昌.2011—2016年中國單位食堂食源性疾病時間趨勢[J].衛生研究,2020,49(02):317-319.

作者:趙騰 單位: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