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技能教學范文10篇

時間:2024-05-23 03:51:3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運動技能教學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運動技能教學

體育教學與訓練中運動技能遷移的運用

摘要:體育教學和訓練中,運動技能遷移的現象時有發生,一方面,運動技能的遷移有利于了解和掌握運動技能,另一方面,對運動技術的臨場發揮和運用又有阻礙租用,科學的正向的遷移對縮短運動技能掌握時間和迅速開展新運動的學習、新問題的解決具有重要促進作用。本文闡述了運動技能遷移的相關內容,并提出了體育教學和訓練中,運動技能遷移的正確應用的建議。

關鍵詞:體育教學;體育訓練;運動技能遷移;應用

體育教學與訓練中,一種運動的學習對其他運動產生影響是十分普遍的現象,這種遷移表現在理論知識和動作技能等運動學習的各方面,只有正確的運用這種遷移,才能提高體育教學與訓練的效率。

一、運動技能的種類

1、正遷移

正遷移是指已經掌握的運動技能對新運動的學習產生的正向促進作用。例如,掌握了籃球技術手球學習難度就會降低;腳背正面踢球技術的掌握對腳背外側踢球具有促進作用;掌握了跳山羊,很快就學會了跳箱技術。

查看全文

新課改下的初中體育田徑課思考

【摘要】自2001年體育課程改革以來,中學田徑課程由于長期受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教學方式依然陳舊,課程內容的選擇和編排沒有突破以技術為主線的競技體系,導致田徑課程教學處于冷落和尷尬的地位。本文根據新課程理念為指導,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提出了田徑課程教學內容的分類和改造策略,為田徑課程的教學改革提供一些思路。

【關鍵詞】初中體育田徑課程教學改革策略

一、問題的提出

自新課程改革以來,不少老師感到中學田徑課不好上了,教學內容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與學生的現實生活脫節,技術技能的教學陷入了誤區,使得田徑課程教學受到教師和學生的冷落。一些技術相對復雜的傳統體育項目,如跨越式跳高、原地推鉛球等逐漸淡出了課堂。眾所周知,田徑課程的教育價值是不言而喻的,在競技體育領域里,田徑運動被稱為“運動之母”,它包含了健身、競技、基礎和教育的功能。因此,田徑課程改革是體育課程改革的主陣地,其改革的前景值得探究。

二、傳統田徑課程教學面臨的困境

1.教學方式具有濃厚的競技色彩。從歷年的中小學體育教學大綱中發現,雖然經歷了多次的修改,力求要突破競技運動的教學體系,可終究未能實現。筆者認為,只要不是把學校體育變成競技運動場,而是把競技運動作為一種身體練習的手段,也未嘗不可,只要運用得當,對促進學生的健康就會產生積極的作用。傳統的競技運動教學是以競技運動的傳授模式,以競技運動的技術標準去教學生,最后出現“教不好,也不像”的尷尬局面。

查看全文

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的差異試議

一、二者特點的差異性

1.體育教學的內容與運動訓練的內容具較大的差異性。我國體育教學的內容大致上覆蓋了球類、田徑類、體操類、民族體育類和生理衛生等內容,具有明顯的廣泛性特征。而運動訓練的內容則會因為運動員所從事的體育運動項目的不同而呈現出明顯的差異,即運動訓練的內容是以奪取特定比賽的勝利為目的的專門性運動。

2.體育教學的運動負荷與運動訓練的運動負荷具有較大的差異。在體育教學中,學生所承擔的運動負荷是較為適宜的,其原因在于體育教學是以提高學生技能為目的的,因此教師會給學生適度的刺激,以促進學生身心協調發展。而運動訓練則是以用進廢退原理和生物適應現象為依據,在保持一定負荷的基礎上,逐漸增強運動員的運動負荷,以提高其競技能力,其原因在于運動訓練是以提高運動員的競技能力為目的的,為了不讓機體的運動技能后退,教練員會不斷的對運動員的機體施以刺激,因而運動員所承受的身體負荷和心理負荷也較大。

3.體育教學面對的對象和運動訓練面對的對象具有較大的差異性。總體上來說,體育教學面對的是全體學生,其目的在于使所有的、不同身體素質的學生都能接收到體育知識與技能的學習,使其能夠在教學過程中獲得樂趣。而運動訓練所面對的對象是具有較大特殊性的運動員,這些運動員大多通過選拔、訓練產生,與普通學生具有很大的區別。

二、二者目標的差異

體育教學的目標是增進學生的健康、增強學生的體質、提高學生的體育素養、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力。而運動訓練的目標則相對簡單,即“奪冠”“獲勝”。可見,體育教學的目標與運動訓練的目標存在較大的差異性,而這種差異也是造成此二者內容、面對對象、承擔負荷量不同的基本原因。體育教學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要求學生不僅能提升自己速度、毅力、力量、柔韌等身體素質,不斷超越自我、挑戰自我,而且要求學生通過體育課程能夠完成自己從自然人到社會人的轉變,更要求學生的身心健康。從這一層面來說,健康是學校體育的最終目標。

查看全文

小學體育技能教學游戲化研究

【摘要】游戲化教育指的是教學活動與益智游戲進行有機結合,教學方式以及教學精神作為其中的重要內容。本篇文章主要就小學高年級體育技能教學游戲化設計這一主題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體育;教學游戲化;教學方法

在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教師教學活動的實施必須把學生全方位發展的問題重視起來,基于此,小學生體育課程教學被愈加重視起來。而在新課程標準中對于教師教學策略的優化也做出了明確要求。因此,小學體育教師應當在體育運動技能教學中應用更為科學的教學方法。游戲化教學具備明顯的娛樂性特征,與小學生年齡特征相契合,教師應當注重對其進行合理運用,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一、小學高年級體育技能教學游戲化實施的可能性

體育課程是小學高年級的必修課程,其主要是在對學生進行身體訓練的過程中,促進其更好成長,運動技能作為體育課程教學中的基礎內容,引導學生更好學習運動技能,能夠促進學生對于其他課程內容的更好學習,如果不能讓學生運動技能的學習得到真正落實,學生其他課程的學習也就沒有了該課程的特征,從而就很難實現素質教育目標。小學高年級段的運動技能的學習,能夠為學生終身體育奠定良好的基礎。小學體育課程教學具有明顯的綜合性特征,其主要體現在教學內容、形式、目的以及教學對象方面。通常而言,我們在對運動項目進行分類時,其主要涉及到籃球、排球游戲兩個方面,按照游戲形式進行分類,包括接力以及追逐等方面的游戲,從身體的素質層面入手,又分成速度以及靈敏游戲等等。因此技能學習作為小學生體育學習中的重點內容。

二、小學高年級體育技能教學游戲化實施的策略

查看全文

高校籃球課教學運動教育模式分析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教育模式改革的不斷深化與發展,我國體育教學課程和項目逐漸向更具有趣味化和進度系統化的方向發展,教學方法的有效化以及教學內容的生活化轉變也極為顯著。該文對高校運動體育教育教學模式的基本內涵、概念和基本框架等問題進行深入分析與探討,并在此基礎上,以高校體育籃球藝術課程運動為實例進行深入探究,以期為未來我國高校在體育課程教學模式改革提供借鑒與支撐。

關鍵詞:高校籃球課;運動教育;教學模式改革;教學實踐與應用

由于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當前我國籃球課程教學往往還堅持以教師為中心,以知識教學的模式為主。該教學模式雖然有利于籃球技能和知識能力的傳授和傳承,但事實上卻也抑制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可能性,壓抑了學生自身的創造性。在進行一些較為復雜的籃球動作教學時,往往也可能造成學生的厭學情緒,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造成破壞,讓學習熱情消退。而作為新的教學模式,運動教育模式在經歷十幾年的教學研究過程中,通過結合游戲理論的方式,對團隊學習和情景學習理論進行了補充,進而以教師為指導,通過設計和組織,實現了合作學習的目標[1]。運動教育模式的應用與深入探究是在探索更適合學生水平的教學方式,也是在實現對于傳統教學思維的突破,是實現教學教育質量革新的重要嘗試與實踐,是提高教學效果的多種途徑之一。

1運動教育模式概述

1.1運動教育模式的重要內涵

運動教育教學模式的重要性和文化價值內涵,在于高校運動教學應當賦予學生更為多元化的運動學習員和輔導員的角色,無論學生是否愿意擔任學校運動隊的教練、球員、裁判、計分員、計時員等角色,學生都希望自己能從運動競賽中充分體會運動學習感和成就感,成為一位樂于投入運動的參與者。小組活動的團隊組織應當釆用異質活動性的團隊分組,并在盡可能保證公平競爭的基本原則下,啟發廣大學生“服從”和“尊重”核心的團隊理念,進而減少戶外運動員和技術不佳的學生可能存在的對戶外運動的各種恐懼感和陌生感,進而極大地增加其可能參與戶外運動的機會。運動教育模式的課程目標和課程觀念,如表1所示。作為當前運動教育模式的主要目標,如何提高學生自身的運動技能與身體能力的表現,并增加學生之間互動的可能性,才是運動教育的關鍵。為此需要培養學生對于運動習慣的養成,并鼓勵學生通過合作完成運動課程的學習,激發學生自身的責任感與領導能力,進而解決傳統體育教學模式所存在問題[2]。此外,在運動學習和教學的過程中,如何引導學生去欣賞他人運動所帶來的美感,并系統地學習比賽戰術以及理解競賽規則是運動教育模式的另一個目標。為此,需要著力培養學生對運動的積極性和參與感,進而才能夠增強學生對運動技能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效率,最終達到體育教學的基本目標,即將學生培養為一位能運動且能夠欣賞運動的頂級運動人才[3]。

查看全文

中學體育漸進式教學探討

摘要:隨著素質教學的推行,在教育階段,人們不僅對學生的知識教育更加注重,同時也對學生的身體素質教學提出了更高的重視。因此,人們對體育教學的關注度不斷增大。中學階段是學生長身體的階段,體育教學更應該發揮其鍛煉身體素質的作用。在中學體育教學中,應該根據遵循從簡單到困難、逐步發展的教學原則,因此應該進行漸進式教學。

關鍵詞:中學;體育教學;漸進式教學

隨著新課標的不斷改革,人們對體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重視,為了提高體育教學的效果,讓學生通過體育鍛煉能夠提高自身的身體機能和身體素質,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根據不同的運動項目以及其特點,采用不同的教學規律,從動作技能的形成規律、學生機體的適應能力以及生理機能的變化規律等入手,采用漸進式教學模式進行教學。

一、漸進式教學模式概述

中學生正處于身體的成長階段,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對于各種運行項目以及運動技能的教學,都應該遵從學生的實際認知規律和身體機能的發展規律,只有緊密聯系學生的生理機能變化以及人體機能適應性,同時考慮到不同運行項目的學科內在邏輯序列,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促進學生身體機能和生理機能的逐步發展,不斷深化,最終實現從未知到已知的一個過程。從以往的體育教學過程和效果來看,人們往往傾向于遵循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但是對于不同運動項目和技能取得的效果卻各不相同,不同的教師取得的教學效果也各不相同[1]。針對這種問題,主要是由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于所有的運動項目和運動技能,都知道要從簡單到困難、難度逐漸增大進行教學,但是卻并沒有考慮到學科之間的內在聯系,也沒有將運動項目的特點和人體的構造、機能變化和規律等結合。因此,在中學體育教學中,遵循漸進式教學模式,還應該根據不同的運動項目和技能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進行教學。

二、不同運動項目的漸進式教學

查看全文

高職體育生命安全教育探討

摘要:高職體育教學中,開展生命安全教育具有重要意義,能改變目前生命安全教育落后的局面,彌補當前體育運動防護課程不足的缺陷,有利于保障學生安全并提高學生的生存技能。但目前生命安全教育存在不足,主要表現為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學內容不完善、教學方法較落后、保障措施缺乏。高職院校應合理設置高職體育生命安全教育內容,創新高職體育生命安全教育方法,并落實相應的保障措施。

關鍵詞:高職;體育教學;生命安全教育

當前,生命安全教育逐漸受到高職體育任課老師的重視和關注。生命安全教育是安全防范和自我保護的教育,其目的是增強高職學生安全意識,提高安全事故防范能力。同時,生命安全教育還注重培養學生敬畏生命、尊重生命意識,對高職學生健康成長和今后發展也具有積極作用。[1]然而不能忽視的是,目前在高職體育教學中,一些任課教師未能將生命安全教育有機融入教學之中,沒有取得應有的教學效果。

一、高職體育教學中開展生命安全教育的意義

生命安全教育注重培養高職學生的安全事故防范能力、應急避險能力等,將其融入高職體育教學具有積極作用。(一)改變目前生命安全教育落后的局面。傳統教育強調人文教育,強調發揮傳統道德的作用。在這種教育教學理念影響下,高職教育教學中對安全教育缺乏足夠重視,有關安全教育和生存技能方面的知識較少。當突發事件來臨時,高職學生往往缺乏基本應對常識,甚至茫然不知所措。[2]總之,在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下,不管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都對生命安全教育缺乏足夠重視。因此,為增強高職學生應對突發事件能力,提高學生對安全事故的防范技能,在高職體育教學中將生命安全教育有效融入其中是十分必要的。(二)彌補當前體育運動防護課程不足的缺陷。體育運動防護課程注重理論與實踐聯系,是一門新開設的公共體育課程。該課程能讓高職學生領會并掌握體育運動安全防護知識和技能,形成較好的運動安全意識,增強遇險應急處理能力。但就目前來看,開設這門課程的高職院校很少。與此同時,高職學生普遍缺乏損傷預防常識,運動損傷的情況時有出現;即使出現運動損傷,也不會在第一時間采取適當的急救措施。調查顯示,大約有60%的高職學生認為,現有的運動防護知識不滿足實際需求。這表明,對高職學生開展生命安全教育是有需求的,它既能彌補當前體育運動防護教學內容較少的缺陷,還有利于增強高職學生對安全事故的預防技能。(三)保障學生安全并提高學生的生存技能。當前,高職學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存在不足,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等理念未能有效融入高職學生人生觀。一些高職學生心理脆弱,心理承受能力不強,在面對生活逆境時,往往選擇極端方式處理。一些高職學生自我保護能力欠缺,緊急避險、正當防衛能力不足。此外,部分高職院校內部及周邊存在安全隱患,一些校園安全事件的發生,也提示著我們應該加強生命安全教育,對高職學生進行運動防護技能培訓等。總之,通過開展生命安全教育,不僅能豐富高職學生理論知儲備,還有利于增強高職學生運動損傷和安全事故防范技能,對保障學生安全,提高學生的生存技能具有重要意義。

二、高職體育教學中開展生命安全教育的不足

查看全文

普高公共體育課程教學論文

1問題的提出

“健康第一”無疑是我們進行體育課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但隨著時代的演變,只以“健康第一”來統領普通高等學校公共體育課程教學指導思想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需求。所以我們要認真探究時代對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思想的具體訴求,以適應時代對普通高等學校公共體育課程的具象化要求。盡管,我國大學生體質連年下降的事實存在諸多原因,但體育課程教學是一個不容回避的重要方面。仔細探究,我們會從教學實踐中發現,“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與具體教學實施的脫節:“健康第一”的理念放之四海而皆準,幼兒教育應該是“健康第一”,中小學教育也是“健康第一”,工作人群也必須遵循“健康第一”,中老年人更是要將“健康第一”置于首位。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健康第一”在當代社會更應被看作為一種生活理念,只是一個我們為之努力的方向,具體到當代大學生,由于其特定的年齡階段,健康顯然大多不成其為嚴重的問題,這樣就會使“健康第一”這一當下的指導思想變得弱化。所以,“健康第一”作為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教學指導思想的概括性太泛,對具體的教學實踐起不到實際的指導作用,也無法成為具象性的指導方針;解釋的張力較大,導致了一些學校和教師為了應付體育的課程設置,減少體育課的教學風險,對指導思想進行了不負責任的解讀;教學效果評價的模糊性較高,不易對教學效果進行客觀地評價,無法合理地處理長期效果與短期效益之間的關系。因此,我們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必須擺脫空泛化的指導思想,以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導思想來對高校公共體育課程進行改革。這既是當前高校公共體育課程發展的基本訴求,也是我們對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程進行改革的基本要求。基于這樣的時代背景和我們的研究思路,本研究以如何增強大學生體質為視角,從培養興趣、掌握技能、發展特長、終身鍛煉4個層面對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教學指導思想進行剖析,并提出具體的發展策略,以期為我國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改革提供新的思考路徑和實踐范式。從而適應當下這一特定時代對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教學指導思想的具象化訴求,進而提升普通高校公共體育體育課的教學效果,實現全面增強大學生體質的時代要求。

2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指導新思想解讀

培養興趣、掌握技能、發展特長、終身鍛煉是當今時代背景下對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教學指導思想的具象化訴求,它們從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教學的不同層面出發,共同構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培養興趣是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教學的前提,掌握技能是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教學的基礎,發展特長是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教學的根本,終身鍛煉是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教學的目的,這4個層面共同構成了新時期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教學的指導思想。它們互相作用、互相影響、互為基礎,對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教學提出了一個十分具體化的要求,也是對“健康第一”生活理念的有力支撐,為當前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提出了一個努力的方向與目標,也使得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改革有了一個新的落腳點。

2.1培養興趣: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教學的前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任何一個個體只有使其對所接觸的事物產生興趣,才有可能使其對這一事物進行認真的研究。體育作為教育的一種重要手段,只有使學生對其產生興趣,才有可能使學生能夠對體育課充滿熱情,從而使學生的身體素質通過體育鍛煉得以增強,并直接推動學生整體學習成績的提高。作為培養人才的高級階段,普通高校本不應承擔培養興趣的基礎任務,但由于中國教育的最大特色是“應試”,也就是說,教育的目的首先是為了應付考試,而不是為了“教育”,尤其是中小學教育,為了追求升學率的提高,不僅不能有效地在中小學積極開展體育活動和進行體育課程改革,而且直接影響了中小學體育教學,使體育課成為片面追求升學率的犧牲品。從此層面而言,中小學教育不僅未能有效完成對中小學生體育技能的傳授和增強體質的基本任務,而且使很多中小學生泯滅了對體育的熱情和興趣,這對于我國青少年身體素質的增強產生了巨大的反向作用,也是我國青少年身體素質連年下降的一個重要原因。遺憾的是,普通高校的體育課教學也脫離不了這種大環境的束縛,這種現象突出地表現為大學教育階段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首要目標是為了拿學分。這樣的體育教學遠離了體育教育的核心目標,也就無法引導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無疑是我們當前教育領域所存在的一個最大的痼疾。由上我們可以知道,在我國整體的教育體系中,對體育教學重要性的認識依然存在很大不足。由于上述中小學教育開展的不足,導致在高等教育階段必須對學生進行全面的教育,這就對當前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中小學體育教學欠賬過多,使得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不但要承擔技能的培養,而且要從基礎做起,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因此,培養興趣就成為當前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教學的前提。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途徑之一”。它能夠使一個人不計名利、財富和榮譽地投入到某一領域的活動中。從生理層面來說,體育運動的過程是機體能量儲備消耗的過程,根據人的生物性特點,機體為了保護內在的能量儲備以保證最基本的熱量供應,就會產生抗性,表現為懶惰。從心理層面來說,參與體育活動可以使人們得到愉悅的心情,培養人們應對困難的抗壓能力、磨練意志等。一旦體育教學激起了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就能夠使“每一個學生在畢業時候,帶走的不僅僅是一些知識和技能,最重要的是要帶走渴求知識的火花,并使它終生不熄的燃燒下去”[1]。所以,我們必須立足于腳下,立足于興趣的培養,才能使大學生們能夠在有限的體育鍛煉時間內產生對體育課乃至于體育鍛煉的無限向往。而且,在具體的實踐中實現由應付體育課向愛好體育課的轉變也是從培養興趣開始的。這就要求在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教學中要樹立“激發興趣”的教學要求,在教學中要以學生為核心,充分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引導學生體會參與體育的樂趣。我們不僅要將培養興趣作為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教學的出發點與落腳點,更要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給予足夠的重視和認真的實踐。所以,我們不僅要在思想層面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更要在身體層面使學生享受體育鍛煉的歡愉,這樣才能使大學生能夠在高等教育階段既汲取文化知識的養分,也能夠在體育鍛煉習慣養成的層面獲得成功。這就要求我們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一方面要把規則規定的、模式化了的固定肢體運動轉化為能夠使學生樂于參與的“玩”的游戲,使學生在扮演各種社會角色的同時又能夠掌握鍛煉身體的運動技能;另一方面,還要把渙散的、組織性不強而學生樂于參與的身體游戲,通過創造性轉化達到能夠使學生掌握人體運動的基本技術和能力的效果。最終能夠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體育運動中來,實現由應付體育課向愛好體育課的轉變。這樣,才能使大學生在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教學中獲得更多的體育技能與體育知識,才能使大學生能夠在未來的工作過程中終身鍛煉、終生受益,這無疑也是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教學所追求的終極目標。因此,培養興趣作為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教學的前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要突出培養興趣這一基本的訴求,使大學生們能夠從中獲益,也使我們的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改革取得最大限度的成果。

查看全文

我國體育院系體操教學模式探討

摘要:體育院系在創設體操教學模式的過程中主要考慮的是如何將教學的思想和方法有機結合在一起,使之形成一個完整的體操教學體系。我國體育院系體操教學已經有50多年的歷史,在這50多年的發展中我們可以看出,中國體育院系體操教學中更加看重的是學生對動作技能的提高。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一發展特征已經無法適應時展的需求,需要進行改進。本文就我國體育院系體操教學模式的形成和發展進行了簡要分析。

關鍵詞:體育院系;體操教學模式;形成與發展

1、我國體育院系體操教學模式的形成

1.1、“兵操教學模式”的形成和發展

兵操教學模式指的是軍事化操練的體育教學模式,其主要的用途是提高士兵的專業素質,為國家培養優勢的軍事人才。兵操教學模式的形成主要以洋務運動為契機。洋務運動發生在19世紀60年代,我國清政府出現了一批“洋務派”代表人物,他們通過“洋務運動”以培養軍事人才和民用工業人才為根本,進行了軍事化教育改革。洋務運動實施了新軍的變臉,創辦了軍事學堂。這一時期的體操模式主要是德國的器械體操和兵操。接下來是“維修運動”中采用的近代體操模式。1894年“維新運動”開始在我國掀起,維新派對近代體操的傳播較為熱衷,促進了體育實踐體操模式的創新和發展。在維新運動中,康有為曾經說過“大學亦重體操,以行血氣而強精骸。”也曾表示“此時之學,于育德、強體之后,專以開智為主。”這說明康有為實際上將大學成人教育體育教育結合,并主張將成人體育教育的重點放在“兵操”上。兵操模式的主要發展特診故事,其主要的教學目標是提高士兵的身體素質,培養軍事化人才。教學內容主要包括的是對學生體能的訓練以及對學生意志力方面的培養和提高。教學結構上這一時期的教學模式主要有“準備階段”、“本位階段”以及“終尾階段”組成,教學評價主要針對的是學生的示范效果。

1.2、“動作技能”教學模式

查看全文

多媒體自主學習運動技能探究

摘要:隨著體育教育的發展,多媒體教學已經成為當今體育教學的潮流和不可或缺的手段,但在多媒體的教學背景下,體育新課程改革中又提出了新的學習方法,那就是自主學習。自主學習對學生終身體育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如何在多媒體背景下更好實現自主學習體育運動技能成為一個新的課題。

關鍵詞:多媒體;體育教學;改革

1體育多媒體自主學習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1.1必要性

1.1.1彌補教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

隨著多媒體教學在體育教學中的廣泛運用,多媒體在體育課堂的教學實踐中更加體現了先進性和科技性。在體育教學中學生通常都是以間接經驗習得為主,很多運動技能的本身就是在快速完成中進行的,而如果把動作分解成直觀的教學通常就不能體現動作本身的節奏,此時多媒體往往就能直觀體現動作技能。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