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調控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5-07 20:19:0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心理調控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聲樂學習的心理調控分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聲樂學習;心理調控
論文摘要:聲樂學習涉及到生理學、心理學、音響學等多門學科,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聲樂學習,對其有著重要意義。本文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了聲樂學習中常見的幾種心理問題,針對聲樂學習中認識不清楚、自信心不足、興趣不濃、注意力不集中、意志力不強等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辦法。
一、心理在聲樂學習中的重要性
聲樂是一門綜合藝術,同時也是一門綜合的科學,它涉及到生理學、心理學、音響學等多門學科。聲樂藝術通過人的聲音以及表演等來表現人的情感,展示人的內心世界。因此,歌唱者的心理狀態必然成為其聲音狀態的重要內在基礎。在整個歌唱藝術活動過程中,心理活動都始終貫穿其中,并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馬臘費奧迪曾說:“心理學是聲樂藝術的真正靈魂。”可見,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研究聲樂學習,能為聲樂學習的實踐提供新的理論參考,使聲樂理論更加完善,更加科學,因而是具有重要意義的。
聲樂學習的重點在于逐步調整、協調人體各發聲器官,使發聲技能和習慣趨于科學和合理,進而提高人聲的藝術表現力。然而,聲樂學習并不只是單純的聲樂技巧的學習,同時也是學習者心理活動調控過程的訓練。不管是聲樂作品的思想內容還是演唱形式,都必須通過演唱者的思想感情來表達。如果沒有演唱者充分的情緒和良好的心理因素,再好的演唱技能也難以發揮。所以,歌唱的學習不能僅僅重視練習人體發聲器官的機理作用,還必須重視心理因素的作用,重視心理調控能力的訓練。
二、聲樂初學中常見的心理問題
聲樂演唱心理調控過程論文
內容摘要:演唱者在演唱聲樂作品時,部在有意或無意地進行著心理對演唱技法和歌唱情感的控制。在演唱中如何利用心理的調控作用來提高演唱技能。增強歌唱情感的表現就顯得格外重要。本文就聲樂演唱過程中的心理調控作用談一下本人的看法。
關鍵詞:心理調控歌唱技術情感表現心理過程個性特征
一部聲樂樂譜,無論它有多么詳盡,也都無法確切地體現出人類情感的細微變化和色彩差異。這就需要聲樂演唱者的再次創造。這個創造過程必然會包含一定的、內在的心理成分,即心理調控。它直接影響歌唱技術的好壞和歌曲情感的表達。在這里,歌唱過程的心理調控包括對歌唱聲音和動作的心理調控,也包括勾畫藝術形象時必要的情感表現的心理調控。這時,個人的審美、主觀感受和認識都對其心理調控有著一定的制約作用。
一、對歌唱聲音和演唱動作進行心理調控
聲樂演唱的聲音、動作都是由一系列的生理反應引起的心理反應,再由心理反應來調控人的生理動作,最終完成這一過程的。對聲音的調控表現為對音高、音強、音值、音色等的感受能力;對演唱動作的心理調控主要包括對演唱姿勢、呼吸動作、咬吐字動作等一系列動作的心理調控。
1、對歌唱聲音的調控
聲樂學習的心理調控探討論文
摘要:聲樂學習涉及到生理學、心理學、音響學等多門學科,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聲樂學習,對其有著重要意義。本文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了聲樂學習中常見的幾種心理問題,針對聲樂學習中認識不清楚、自信心不足、興趣不濃、注意力不集中、意志力不強等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辦法。
一、心理在聲樂學習中的重要性
聲樂是一門綜合藝術,同時也是一門綜合的科學,它涉及到生理學、心理學、音響學等多門學科。聲樂藝術通過人的聲音以及表演等來表現人的情感,展示人的內心世界。因此,歌唱者的心理狀態必然成為其聲音狀態的重要內在基礎。在整個歌唱藝術活動過程中,心理活動都始終貫穿其中,并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馬臘費奧迪曾說:“心理學是聲樂藝術的真正靈魂。”可見,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研究聲樂學習,能為聲樂學習的實踐提供新的理論參考,使聲樂理論更加完善,更加科學,因而是具有重要意義的。
聲樂學習的重點在于逐步調整、協調人體各發聲器官,使發聲技能和習慣趨于科學和合理,進而提高人聲的藝術表現力。然而,聲樂學習并不只是單純的聲樂技巧的學習,同時也是學習者心理活動調控過程的訓練。不管是聲樂作品的思想內容還是演唱形式,都必須通過演唱者的思想感情來表達。如果沒有演唱者充分的情緒和良好的心理因素,再好的演唱技能也難以發揮。所以,歌唱的學習不能僅僅重視練習人體發聲器官的機理作用,還必須重視心理因素的作用,重視心理調控能力的訓練。
二、聲樂初學中常見的心理問題
聲樂是一門感覺的藝術。從心理學上講,感覺是指客觀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覺器官,人腦中產生對這些事物的個別屬性的反映。在聲樂學習中,尤其是聲樂初學者常常有這樣的現象:本來先天條件不錯、歌唱技巧也還可以的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正規化訓練之后,不僅聲樂技巧上進步不大,反而丟失了本來的聲音特點,變得好像不會唱歌了。其實這是因為聲樂學習中需要“感覺”的方面沒把握好,比如:氣息、腔體打開、聲音位置、歌曲的意境等等,學習者好像抓住了這樣就丟了那樣,面對老師的指導、提示也無所適從。從心理方面來分析,聲樂學生一般會有認識不清楚、自信心不足、學習興趣不濃、注意力不集中、意志力不強等幾個問題。
心理調控在聲樂演唱中意義論文
一、歌唱過程中的“心理失控”及其產生的原因
歌唱是最富有感情的藝術,是以聲傳情,以情感人的藝術,歌唱心理自始至終都影響和支配著演唱技能、技巧,以及藝術情感的發生和發展。演唱者在歌唱活動中的心理障礙將直接影響著生理活動。
大家所熟悉的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羅蒂,他在25歲之前,演出屢次失敗,他絕望的要告別舞臺。于是,他便決定舉行一次告別演出,這種絕望的心情使他擺脫了精神負擔,那次他唱的很好。他在舞臺上找到了自我控制力,成為一名優秀的歌唱家。
以上實例可以說明,“演唱是一項非常高級的生理活動和心理活動。”有了正確的生理狀態做前提,成功的關鍵就是有一個良好的心理狀態,二者缺一不可。
歌唱心理活動的是否正確,不僅影響到歌唱的結果,還影響到發聲器官的健康。由于長期患病產生了心理上的障礙,有時雖已將病治好,但發聲障礙如故。還有的人不知道自己患病時,聲音很好,一旦聽說有病,聲音就立即變壞。其實這都是歌唱心理的巨大作用引起的一些消極作用。所以,我們在學習聲樂時,一定要重視歌唱心理活動,注意培養正確的心理活動。
二、歌唱心理調控的方法
探索聲樂表演心理調控的意義論文
摘要:歌唱藝術是人類的精神產品,歌唱者在演唱技巧和聲樂表演上,自始至終都貫穿著復雜的心理活動。良好的心理素質以及正確的心理調控是歌唱者提高演唱水平的重要基石,更是歌唱者在聲樂表演時完整表現藝術作品的有利保障。
關鍵詞:聲樂表演;心理;調控
一、初次登臺的聲樂歌者的心理問題
初次登臺的聲樂歌者,出現心跳加速、手腳緊張等問題,是由于過于緊張而引起的生理現象,有過歌唱表演經歷的人都知道,很少人能夠做到心情平靜信心十足地登上舞臺。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障礙,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就必須克服困難。然而困難的出現和克服,往往會引起人們內心的不安和緊張,嚴重時就會給人帶來恐懼,形成焦慮。
人們的一切行為不論正確與否,都是在自身心理活動的支配下進行的,任何心理活動都有發生、發展和完成的過程。歌唱者的“怯場”現象在發生階段表現為:候場前的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發展階段表現為:歌唱時手腳發抖、全身冷汗、忘詞跑調、高音唱破等;完成階段表現為:唱完后大腦空白、失去信心、形成恐懼等。這種心理活動,一旦變成心理障礙,就會使歌唱者對自己失去信心,失去歌唱欲望和表演熱情。
二、對聲樂表演技能的理解與調控
健美操教學的心理障礙成因及調控透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健美操教學心理障礙大學女生
論文摘要:分析了健美操教學中大學生產生拘謹及膽怯等心理問題的原因,提出如何克服和消除學生這些心理障礙的方法,使學生在教學中保持積極自信的心理情緒,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提升她們完成動作的信心和勇氣,進而達到提高健美操教學質量的目的。
健美操作為高校體育教學的一門熱門課程,深受廣大學生喜愛,它具有廣泛的適應性、強烈的節奏感、高度的藝術性等特點,對于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能力具有獨特的作用。因此,它與其他體育運動項目相比,具有更為突出的鍛煉價值,深受廣大青年學生的歡迎和喜歡。然而,在健美操教學過程中,常常發現有不少大學生表現出膽怯、壓抑等心理問題,影響了動作的發揮及美感,也很難突出健美操的運動特點,因此有必要對學生產生心理障礙的原因進行分析,結合自身教學感知,探索心理調控方法,激發學生學習健美操的興趣和熱情,促使她們積極主動去鍛煉。
1健美操教學中大學生心理障礙的成因分析
大學生心理障礙成因是復雜的,但大多數是因為運動技術或學習成績長期落后,成績差的客觀現實得不到改善而造成心理創傷所致。具體從學生、教師兩方面進行分析。
1.1學生方面
探求中學生心理障礙與自我調控論文
摘要:抑郁癥,考試焦慮癥是學生中普遮存在的,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除了學校、老師和家長的教育外,指導學生針對自己的實際情況,找出自己的病因,進行自我調節,同樣是至關重要的。
關鍵詞:中學生心理障礙自我調節
據有關資料顯示:近年來,我國中學生的心理疾病呈直線上升,30%的中學生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激烈的競爭,枯燥的學習生活和繁重的課業負擔,不恰當的教育方式,使得一些學生缺乏正確的心理健康觀念,甚至造成個別學生心理扭曲,對事物的認知產生嚴重障礙,理智喪失,行為反常,精神空虛,萎靡不振。常見的心理障礙有:抑郁癥、考試焦慮癥、嫉妒心理、逆反心理等等。其中抑郁癥、考試焦慮癥是學生中普遍存在的。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除了學校、老師和家長的教育外,指導學生針對自己的實際情況,找出自己的病因,進行自我調節,同樣是至關重要的。
抑郁癥是一種以持久的情緒低沉和憂郁為特征的不良心理狀態,主要表現為:興趣衰退、“厭學”、學習不上進、胡思亂想、注意力不集中、自卑、學習能力差、缺乏自信、自我評價過低、身體不適、悲觀失望等等。這種抑郁情緒直接影響著中學生的身心健康、學習效果和生活質量。
考試焦慮癥就是考試過度緊張,達到焦慮狀態。例如:考前失眠、頭痛、鬧肚子或吃不下飯,考場上寫字手發抖,頭腦出現空白等,這種癥狀使得中學生在諸多的考試中發揮失常,喪失信心,難以應對。
這些癥狀的產生和發展過程,有其內在的和外在的根源,一方面是家長期望值過高,把自己的愿望強行施加給孩子,替孩子設想著未來,孩子被迫學習;有的老師在教育方法上,只講功課,不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巨大的升學壓力和嚴峻的就業形勢,快節奏的社會生活,高負荷壓抑著中學生脆弱的心靈,因為千千萬萬個學生都在擠升學這個獨木橋,做不完的作業,頻繁的考試,生活緊張而單調。這些來自社會的、學校的、家庭的諸多壓力,如果處理不好,久而久之,勢必導致心理障礙。
課堂閱讀興趣教學論文
影響學生課堂閱讀興趣及其指向的因素可以有很多,如閱讀材料、教學方法,學生自身的心理特征、知識程度、閱讀習慣等。其中閱讀材料和教學方法是兩個一般性的因素。筆者就這兩方面與學生的閱讀興趣的關系作了一些調查,下面是對800名高中學生的有關調查材料的統計:
一、興趣程度
興趣程度感興趣較感興趣不感興趣
詩歌散文70%20%4%閱小說戲劇76%12%6%讀記敘文32%44%10%材議論文30%30%32%料說明文16%28%48%
文言文60%30%2%
二、興趣指向閱讀材料感興趣的不感興趣的
數學課堂學生心理調控探索
論文摘要:對數學課堂教學心理狀況的研究應基于數學課堂實際情境,結合普通心理和數學學習心理進行分析.基于數學課堂教學的考察和實踐,數學課堂學生心理調控過程有:群體的離散狀態與課堂教學流程的合拍過程,個體對數學的態度與數學知識發生的嚙合過程,個體原有的知識結構與課堂知識發展的耦合過程以及不同問題階段中個體能力的調節過程.
論文關鍵詞:數學課堂;心理;調控
1問題提出
按照系統論的觀點,系統工程要綜合研究2個并行的基本過程:一是運用自然規律的工程技術,另一個是對工程技術的控制過程.對應于課堂教學系統,可以分為課堂常規流程與教學調控過程,課堂常規流程較多采用復習一引入一新課一總結一布置作業5段式,但是必須指出除此之外應該還有其它情形:教學調控過程一般包括教學設計,教學組織,教學進度控制,教學的評價和教學反饋等.2者的關系如圖l所示.
教師注重課堂教學流程的各個環節,而對于教學調控過程的研究與分析就顯得比較薄弱.
2數學課堂學生心理調控
英語論文寫作的動機及啟發
研究思路
1959-1990年為第一階段,研究主要從社會心理視角出發,研究者以Gardner、其學生及其加拿大同事為代表;1991-1999年為第二階段,研究主要從情景認知視角出發,以教育認知心理學的應用研究為代表;2000年以來為第三階段,研究開始強調動機的動態性和復雜性,轉向動機的過程研究,研究者以Drnyei、Ushioda和他們的歐洲同事為代表。在總結動機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借鑒Heckhausen和Kuhl的行為控制理論,Drnyei和Ottó提出了動態的二語習得動機過程模式(Drnyei2005a,2005b)。該模式涉及兩個層面:動機實施順序和動機影響。動機影響包括各種潛在的、為行為實施過程提供動力的源泉和力量,它分布在動機實施的各個階段。動機實施順序包括最初的愿望與要求、目標、計劃意向、行為實施、目標實現和評價,具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學習行為的激發階段,包括目標設定、計劃意向、計劃意向的啟動三個環節。這一階段的動機影響涉及語言方面的主觀價值、學習的快樂、工具性收獲、實現目標的可能性、學校和家庭環境、自我調控的程度、學習任務的迫切性、機會和選擇、目標的協調性、實施任務的困難、拒絕學習任務的代價等。(2)學習行為的實施階段,包括任務的細化和實施、持續的綜合評估、行為調控三個方面,三者共同構成動態的任務處理系統。這一階段的動機影響涉及新奇、快樂、目標的重要性、處理問題的潛力、自我和社會形象、努力和成功的一致性、自主性、老師和父母的影響、學習評價、激勵機制、課堂目標結構、小組活力、課堂氛圍、學校氛圍、任務沖突、注意力分散、備用學習計劃、成本效益、自我調控能力等。(3)學習行為的評估和反思階段,主要評價已經完成的學習任務和反思該學習行為對未來學習行為的啟示。因此,這一階段既是對最初計劃意向的評價,也是新的學習階段的起點。動機過程模式對于整體理解動機具有指導意義,也兼顧了動機的微觀層面,但各種動機可能相互牽制,也可能受時間或者情景的影響,其實際運行不一定呈直線發展(Drnyei2005a,2005b)。受到“社會學轉向”的影響,Drnyei和Ushioda(2011)提出了學習動機三個相互關聯、抽象的動態框架:動機—認知—情感,進而提出了包含認知和情感因素的動機集合的四大要素,即興趣、學習者信心十足準備接受任務的動機流程、任務處理過程和未來學習指導。依據他們的解釋,興趣和動機流程實際上大致與學習行為的激發階段相對應,任務處理過程大致與學習行為的實施階段相對應,而未來學習指導大致與學習行為的評估和反思階段相對應。他們從強調動機的過程性轉向強調動機的復雜性和動態性,但所提出的動機集合要素明顯仍具有過程性特點。本科畢業論文寫作通常包括教學、指導和答辯等環節,大致分寫作前準備、寫作過程和寫作評估幾個階段,而且具備較強的社會性和情境性特點(王崇義2004;顏靜蘭,倪薇2005)。對于畢業論文的寫作動機研究,Drnyei和Ottó的動機過程模式及Drnyei對動機的社會性和情境性的強調都具有較好的理論指導性。本文主要參考動機過程模式,兼顧動機的社會性和情境性特點,采用學生自我報告的調查方法,分析我校英語本科生畢業論文寫作前的興趣、寫作中的動機變化、寫作后的評價和反思。
研究設計
興趣是首要的動機,與自我效能、自我調控等因素關系密切(Hidi&Boscolo2007;Drnyei&Ushioda2011)。因此,本研究以興趣為中心,具體探討以下問題:學生在論文寫作前是否有興趣?論文寫作過程中寫作興趣是否有變化?若有變化,導致變化的因素是什么?論文完成之后評價如何,有何成效?動機變量之間以及動機變量與結果評價之間有何關系?畢業論文答辯結束后,我校124名2007級英語專業學生書面匿名描述了論文寫作經歷,簡述了寫作動機、過程和意義。為了進一步了解整個論文寫作過程中學生興趣的具體發展變化情況,之后又在學生離校前,通過QQ聊天和發送Email的形式征集了56名學生的論文寫作意見。在對124名學生的回答整理歸類時,否定畢業論文寫作或者認為畢業論文只是畢業要求的回答記作1,認為畢業論文寫作帶來知識和能力收獲或者是有意義的回答記作2。由于本文以興趣為首要研究動機,因此證書型動機被歸入否定畢業論文寫作意義一類。在分析56名學生的回答內容時,以興趣和態度動機為中心設定寫作前、寫作中、寫作后三種變量。興趣狀況沒有發生變化記作0,無興趣或者有反向興趣變化記作1,有興趣或者有正向興趣變化記作2;整體否定畢業論文寫作記作1,整體肯定畢業論文寫作記作2。同時,利用內容分析法整理出影響論文寫作的動機因素,計算相應頻次,然后用SPSS17.0對數據進行分析。
研究結果和討論
1.論文寫作前后的動機對比根據56名學生反饋的信息,畢業論文寫作前有較大興趣的學生共29名,沒興趣的共27名,有興趣學生的比例略高于沒興趣學生。寫作過程中,有14名學生的興趣沒有發生改變,占25.0%,其中包括9名開始就沒興趣的學生和5名開始就很有興趣的學生;有22名學生受到了明顯負面動機影響,占39.3%;有20名學生受到了明顯正面動機影響,占35.7%。寫作過程中有略微更多的學生受到了負面影響,但這些負面影響的決定性作用比較有限。僅有6名學生最初的寫作興趣消失;其余16名學生只是寫作興趣削弱,但對論文寫作結果仍然持肯定態度。寫作完成后,有18名最初對畢業論文寫作持否定態度的學生改變了整體看法,這樣在整體上對畢業論文寫作持肯定態度的學生增加到了41名,占73.2%。具體結果見表1。在畢業論文寫作前,雖然有興趣的學生比沒興趣的學生僅多3.6%,不存在分布差異(p=0.789>0.05),但Mann-Whitney檢驗顯示兩組的興趣表現強度之間仍然存在顯著性差異(p=0.00<0.05),說明學生最初在整體上對畢業論文寫作沒有興趣的假設值得懷疑。在寫作過程中,興趣變化的分布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395>0.05),但興趣變化結果對寫作評估具有決定性意義。寫作結束后,持肯定態度的學生比持否定態度的學生多出46.4%,在最初的基礎上提升了21.4%;卡方檢驗顯示,兩組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p=0.001<0.05),學生的興趣和肯定態度明顯超過排斥態度,這說明畢業論文寫作在整體上對學生沒有意義的假設值得推敲。上述研究結果在考察124名學生對畢業論文寫作的價值判斷時得到了進一步印證。124名學生中,僅有10名學生認為畢業論文寫作只不過是為了畢業證和學位證,沒有實質性意義;其余114名學生都在不同程度上表達了對畢業論文寫作的興趣和肯定,總體上認為畢業論文寫作對自己的知識結構或者能力水平有著積極影響,具有重要意義。卡方檢驗顯示,兩組數據分布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p=0.00<0.05)。雖然較多研究認為英語畢業論文寫作存在很多嚴重問題(如韋森2009;羅明江,柳輝2010;盛國強,周永模2011),但我們的兩次調查結果均表明,大多數學生對畢業論文寫作持積極態度,肯定了畢業論文寫作的意義。2.論文寫作過程中的動機因素對學生寫作前興趣和寫作后評價的Spearman相關性檢驗顯示,二者不存在統計學的相關意義(r=0.143,雙側p=0.294)。這說明寫作過程對56名學生的論文寫作態度和興趣有著明顯的影響作用,論文寫作過程在意義建構中起著關鍵作用。而我們要進一步探討的問題是:論文寫作過程中都存在哪些動機因素?什么因素影響了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的興趣和意義建構?就畢業論文寫作的個人看法而言,56名學生通過Email反饋的文字內容反映了以下多方面問題:(1)找到并理解所需資料或者獲取有效信息,(2)論文寫作的計劃,(3)對所選擇論文話題的興趣,(4)指導老師的責任感以及對學生的評價,(5)畢業論文和畢業證書、學位證書的關系,(6)學校或者院系論文管理的合理性和效率,(7)找工作的情況,(8)各種考試,(9)同學和朋友們對畢業論文寫作的態度,(10)網絡資源的合理使用,(11)頂崗實習,(12)對英語寫作的態度,(13)課程設置和畢業論文寫作的關系。這些問題分別簡寫為13項變量:資料信息、目標和計劃、話題興趣、指導老師、畢業要求、論文管理、找工作、考試、同學態度、網絡資源、頂崗實習、寫作態度和課程設置。從當前相關研究來看,這些變量具有較高的可信性。經對比,它們與胡衛星、蔡金亭(2010)所探討的影響英語學習動機減退的18個可測項目的語義之間有高度一致性。同時,變量的豐富性和情境性強于文莉、謝荷峰(2010)所探討的文科類畢業論文質量影響因素。需要說明的是,依據Drnyei和Ottó的動機過程模式,資料信息、話題興趣、目標和計劃、寫作態度等應該屬于論文寫作前動機因素,但因為它們在論文寫作過程中持續發生作用,具有復雜性和動態性特征,所以在此作為寫作過程中的動機因素來討論。研究根據這13項變量在學生反饋中被提到的頻次,使用SPSS17.0計算秩均值,并對變量進行排序,結果見表2。經Friedman檢驗,這13項變量在總體分布上存在顯著性差異(p=0.00<0.05),對論文寫作有不同影響。根據計算所得的秩均值,排在前十位的變量依次為資料信息、目標和計劃、話題興趣、指導老師、畢業要求、論文管理、找工作、考試、同學態度、網絡資源。但是,這些自我報告的變量次序不一定反映了它們的實際影響,很可能只是反映了相關變量在被調查對象論文寫作過程中的議題設置傾向。總體而言,各變量之間雖然有顯著性差異,但Spearman檢驗顯示部分變量之間存在不同程度的顯著相關性,相互之間有交互影響。具體結果見表3。經Spearman檢驗,在0.05的顯著性水平上,資料信息與話題興趣之間呈正相關(r=0.269),指導老師和同學之間呈正相關(r=0.285),頂崗實習和找工作之間呈正相關(r=0.328),網絡資源和目標計劃之間呈正相關(r=0.265)。這些相關數據表明:在一定程度上,資料的難度和豐富與話題興趣之間相互促進,同指導老師的交流和生生交流之間也相互促進,頂崗實習與找工作之間相互傳遞精神壓力,目標計劃與網絡資源的利用率之間相互促進。因此,切實解決本科畢業論文寫作過程中的主要問題,比如如何引導學生找到難度合適的學術資源或者幫助學生理解中英文信息,如何在管理上促進師生之間的對話,如何建立和促進資源共享,如何疏導已經找到工作和尚未找到工作學生的精神壓力,如何發展學生的多任務處理能力,如何引導學生制訂計劃,如何幫助學生獲取和利用網絡資源等,將有效增強學生的信心和自主決策能力,促進正面動機效應,從而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論文寫作興趣、寫作投入程度和寫作水平。同樣在0.05的顯著性水平上,話題興趣與畢業要求、找工作兩項變量之間都呈負相關(r=-0.298,r=-0.326),畢業要求和目標計劃之間也呈負相關(r=-0.276)。這說明在畢業論文與學位證獲得等工具性目標掛鉤時,學生對于論文話題的興趣、提前計劃的可能性和對于論文的期望值反而會降低,而且找工作也會影響學生的論文期望值和寫作興趣,進一步體現了學校的管理和教育機制對學生內在動機的消極影響。在0.01的顯著性水平上,找工作與考試、網絡資源之間呈正相關(r=0.868,r=0.377),這說明學生越是忙于找工作就越是忙于考試,而且越是忙于找工作就越是依賴獲取便捷的網絡資源。畢業要求和資料信息之間呈負相關(r=-0.427),這說明越是強調論文寫作的工具性目標,學生就越是撿方便的做,付出的努力反而越少。因此,如何消除或者盡量減少畢業要求、找工作和考試所帶來的負面動機效應,最大限度地實現培養目標,這是改革畢業論文寫作、提高論文水平的重要議題。部分變量和56名學生的最終評價之間也存在顯著相關性。在0.05的顯著性水平上,學生的最終評價分別與資料信息、話題興趣呈一定正相關(r=0.291,r=0.283),說明資料信息越充分和有用,學生對話題越有興趣,他們最終對畢業論文的反應可能越肯定。在同一顯著性水平上,學生的最終評價分別與找工作、考試呈一定負相關(r=-0.284,r=-0.284),進一步說明了學生越是忙于找工作和考試,就越是否定和貶損畢業論文寫作的意義,這與王崇義(2004)、文莉和謝荷峰(2010)等對畢業論文存在問題的分析一致。在0.01的顯著性水平上,學生的最終評價與院校的論文管理呈中度負相關(r=-0.411),說明院校的論文管理越不合理,學生越是反感和抵觸畢業論文寫作。由此可見,充分發揮資料信息和話題的正面動機效應,設法降低找工作、考試、論文管理的負面動機效應,對于畢業論文寫作改革具有重大的實踐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