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建設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5-02 05:12:1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土木建設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土木建設論文

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設論文

摘要:當今時代,全球進入到經濟的全球化,進入到知識經濟的年代,世界上各個國家,特別是發達國家,包括我們經濟速度發展較快的發展中國家提出來用信息化帶動工業化。

我國土木工程也同樣存在信息化建設問題。隨著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城市化進程加快,以青藏鐵路、南水北調、西氣東輸、西電東送等為代表的一大批西部大開發和國家能源交通原材料基礎設施項目,以北京奧運工程為代表的各大中城市的基礎設施項目,還有量大面廣的城鄉住宅建設項目正處在建設高潮之中,再加上我國已加入WT0,進入寬領域、多層次、全方位對外開放的新格局,實施迎接經濟全球化挑戰的大戰略,土木工程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在這重要的發展機遇中肩負重任,必須把握住大課題,即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建設,實現更高層次的技術創新和素質提升。

土木工程的信息化是用計算機、通信、自動控制等信息匯集處理高新技術對傳統土木工程技術手段及施工方式進行改造與提升,促進土木工程技術及施工手段不斷完善,使其更加科學、合理,有效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實現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將引起土木工程企業管理方式的深刻革命,必然推動企業團隊的重組及施工流程的優化,促使企業管理理念和手段的革新;土木工程的信息化是土木工程市場發展的高級階段,必定融入現代物流業、電子商務業和信息產業,從而實現土木工程的高效益、高效率。

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建設須致力建設三大系統。

一、建立土木工程設計、施工的技術和控制信息系統

信息技術是計算機、通信、控制及信息處理等技術的集成。應用信息技術系統及設備,現代建筑師可以充分直觀地展示新時代的設計理念和建筑美學,可以盡情地表達大膽的創意和神奇的構思,超越時間和空間,塑造并優化創作成果,使其創作成果達到傳統創作方式無法比擬的新境界。例如以模型為對象的三維協同設計模型,采用了模塊化的模型設計技術,使得設計方法從平面設計走向模型設計,由于模型設計采用數據庫技術和網絡技術,從而實現了共享的集成化工作模式,設計人員(多專業)在同一個模型上工作,減少了不必要的條件傳遞和確認,信息資源得到了充分共享。這些信息資源將貫穿于工程項目管理的全過程(設計、采購和施工),圖形由計算機系統自動產生,使得設計人員可以將主要精力投入到優化設計方案上,設計過程更為直觀形象。而以可視化技術為基礎的智能化設計環境,在三維模型設計技術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可視化技術以及面向對象的軟件開發技術,以專家庫、知識庫為支撐,研究新的設計管理和設計模式,構造一個更易于操作、具備智能化的設計環境。目前許多工業項目的模型設計過程已初步應用了可視化技術,比如,實體建模,使設計過程更為直觀有效,并易于修改;可視化的設計校審,使校審更為形象,并可與設計深度交叉;可視化的進度審核,將設計的三維模型與項目進度資源數據庫相連,從項目進度資源數據庫抽取信息來可視化地展現和分析項目管理的各種狀態。

查看全文

土木工程專業項目建設論文

一、傳統實驗項目開展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傳統的實驗教學內容陳舊,實驗儀器落后

傳統的土木工程實驗教學屬于理論教學的一部分,并按其分類,每個實驗項目相互獨立,缺乏目標性、整體性、層次性、系統性、創新性及綜合性,導致實驗教學內容更新滯后。實驗的基礎理論知識決定了實驗儀器種類和型號,由于實驗內容更新滯后,導致實驗儀器也未能得到及時更新。

2.重視理論教學,輕視實驗教學

受多種因素的制約,目前國內很多高校重視土木工程的理論教學,輕視實驗教學環節。有的將實驗課程的成績計入到理論教學的成績當中,有的甚至不統計實驗課程的成績。多數學生認為實驗課程不重要,只是走一個程序而已,只要“照貓畫虎”完成操作步驟即可,并沒有真正將實驗與工程實際相結合,所學知識也難以致用。

3.傳統教學方式單一,使學生喪失實驗操作的主動性

查看全文

土木專業課程教學方法研究論文

摘要:這是一篇土木工程概論論文,本論文主要闡述了土木工程專業的專業基礎課教學方法及其團隊考核方面的內容,土木工程概論論文是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的必修專業基礎課,通過課程學習使學生加深對土木工程的了解和熱愛,激發學習興趣,自覺地提高自身素質,并為今后的學習和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礎。本文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團隊、考核方式等方面,談了課程建設的思考。

關鍵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團隊;考核方式

土木工程概論是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的必修專業基礎課。教學目的是使學生了解土木工程專業及土木工程的主要類型,了解土木工程材料、設計及施工的一般概念,認識土木工程的基本建設程序及工程規范的基本輪廓,了解土木工程領域的新技術及發展趨勢。通過課程學習使學生加深對土木工程的了解和熱愛,激發學習興趣,自覺提高自身素質,并為今后的學習和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礎。為了做好土木工程概論的課程教學,應加強課程建設,以下是幾點思考。

一、教學內容要適應教學對象

教學內容是課程建設的核心,課程內容要有科學性、先進性、趣味性,同時應考慮到授課對象的知識背景。土木工程概論課程安排在大學教育的第一學期,授課對象是剛剛高中畢業的大學新生,對專業知識完全是未知和茫然的,土木工程概論課程的教學目的就是讓學生了解專業,激發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學內容既應充分反應專業的主要內容,又應淺顯易懂,并最好結合工程實例來介紹。

二、教學方法應有針對性

查看全文

土木工程研究生論文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迅速,培養規模不斷擴大,已占據研究生教育的50%左右。如何切實提高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是一個迫切需要研究的現實課題[1]。2013年11月,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了《關于深入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的意見》,提出“以職業需求為導向,以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以產學結合為途徑,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具有中國特色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因此,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必須做到需求導向,引行業、企業主動參與研究生全過程培養,這是實現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出路,也是根本。土木工程專業兼具工程性、技術性和實踐性,要求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更加注重科學研究的實際應用性和社會服務性,培養需求導向型研究生[2]。因此,為提升土木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必須從需求導向角度出發在培養目標和方法上建立校企協同聯合培養機制。鹽城工學院土木工程學院聯合省內外高校開展研究生培養,通過研究工作站建設,構建了需求導向型土木工程研究生校企協同培養模式,為地方應用型高校研究生培養進行了初步探索,取得了一些經驗。

一、需求導向與校企協同的內涵

(一)需求導向。我國人才培養形成了一系列導向理論,如學業導向、能力導向、就業導向、供給導向、實踐導向,等等,這些理論從不同角度闡述了人才培養的方向。需求導向理論由國外學者率先提出,并逐步引入我國,逐漸在國內形成了“以需求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強調“能力為本,理論與實踐并重,產學合作共同培養人才”[3]。在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過程中,所謂需求導向,就是高校結合社會需求和市場需要,有意識地引導并創造條件使研究生進行理論學習和實踐培養,調整研究生的知識結構,提高研究生的實踐能力,使其成為適合社會發展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以滿足外在需求,創造更大效益。因此,需求導向綜合了能力導向、實踐導向、就業導向等理論,非常適合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二)校企協同。校企協同在國外稱之為“合作教育”,由美國學者赫爾曼•施奈德于1906年在美國辛辛那提大學首先提出,在人才培養的實踐中校企協同的內涵不斷擴大[4]。清華大學于1995年在國內首先成立與企業合作委員會,在人才培養、科技研發及成果轉化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同樣離不開校企協同,即在現代教育思想與理論的指導下,高校與企業資源及其教育力量主動協調、緊密合作、形成合力,利用各自的目標和優勢,校企雙方結合人才培養、企業需求對研究生的科研創新能力實施同步培養,以實現人才培養效果的最優化,克服了高校在培養專業型人才方面與社會、企業需求之間存在的差距,也培養了研究生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實踐能力。

二、“雙基”研究生培養模式的基本框架

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這里分別介紹基于需求導向和基于校企協同(簡稱“雙基”)的研究生培養模式。(一)基于需求導向的培養模式。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應當注重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應當基于企業、行業的現實需求,為此,不僅需要研究生在高校環境里通過理論學習、學術交流獲得專業知識的積累,同時,在企業里由企業導師全過程指導參與實踐項目,并通過實踐考核獲取學分,實現高校、企業的雙重培養貫穿研究生的知識、能力、素質培養的全過程,全面提升基于需求導向的研究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基于需求導向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框圖如圖1所示。(二)基于校企協同的培養模式。專業實踐是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重要環節,這就需要高校和企業的協同培養,通過校企協同在實踐中培養研究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從而在實踐中提升職業勝任力,圖2為基于校企協同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框架,主要包括校企共同參與的研究生教學指導委員會、校內外導師共同開展研究生培養、校企共建實踐創新基地、校企共建科研平臺、校企共同開展縱橫向課題合作等等,在此基礎上,高校、企業還可以圍繞研究生培養開展其他工作,如,校企聯合修訂培養方案、優化課程體系、校企專家互訪與交流,等。

三、土木工程“雙基”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構建

查看全文

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專業畢業設計研究

摘要: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專業涉及的內容具有點多、面廣、關聯性強、體系性強,畢業生將來從事的工作包括上部結構、地下結構、地下空間、基坑支護、隧道甚至海綿城市建設等領域。傳統的以地下空間、基坑支護等為內容的畢業設計具有形式單一,覆蓋面小,學生難以得到全方位訓練和能力提升。文章在研究專業特點和實踐環節作用的基礎上認為,本專業的畢業設計(論文)選題除了工程設計類和施工技術與管理類之外,應加強研究開發類方面的訓練,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工作能力和開拓精神。為此,在畢業設計(論文)選題、過程控制和答辯環節進行了研究,將學生的畢業論文與聯絡通道施工、海綿城市建設等科研項目有機結合起來。經過近十年的實踐,人才培養質量得到了明顯提高。

關鍵詞:實踐教學;畢業論文;教學改革;研究

開發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新時代以來,停車場、商場、娛樂城、避難所等各種地下工程日益成為工程建設的重點。另外,隨著交通強國戰略的實施,隧道和地下車站建設也得到了迅猛發展。還有,海綿城市建設等新興環境問題不斷向基于巖土理論的方向發展和滲透,與地下工程相關理論的關聯性越來越高。因此,地下空間工程專業的畢業生需求量不斷上升。鑒于此,培養高質量、高素質、能力強、學識廣的本科畢業生對我國地下空間建設具有特殊意義和價值[1]。畢業設計(論文)階段是培養目標順利實現的重要環節,培養質量好壞反映畢業生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并決定今后解決工程實踐問題的能力。該階段的工作效率取決于老師的指導和學生的實踐兩個環節,需要雙方密切配合。畢業設計(論文)應該是對所學知識的一次全面總結和能力提升。本文從專業特點、教學實踐環節現狀和存在問題入手,研究了畢業生質量不高和實踐能力下降的原因。從開題、過程指導與控制、答辯等環節入手,探討提高人才質量的方法和措施。突破畢業設計題目局限于“基坑支護”、“隧道”、“地下商場和車站”等傳統內容,忽略能力培養的現狀。通過增加題目類型和內容比如海綿城市、凍結法施工、有限元計算、測試新手段、地下管廊、土體基本性質研究,加強學生的能力培養,鍛煉科研能力、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專業特點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專業

[2]是一個特殊的專業,有的著眼于土木工程地下空間方向,有的著眼于采礦工程地下洞室方向,還有著眼于交通工程隧道方向的。就目前國內外設置該專業的大學看,該專業來源于多個不同的一級學科。由于地下工程種類繁多,與其他專業相比,本專業的培養目的相對較高。我校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專業來源于土木工程一級學科,培養目標是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具備土木工程學科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識,掌握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專業的基本技能和知識,能在城市地下民用與商業工程、市政工程、巖土工程等領域從事設計、研究、施工與管理等方面的復合型工程技術人才。可見,基礎扎實、知識面寬、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具有創新意識和國際視野,是畢業生應該具有的基本素質。畢業生應該掌握地下混凝土結構、地鐵工程、隧道工程、基礎工程的分析與設計方法,具有地下工程規劃、設計、施工、監理、測試和管理能力,了解地下空間工程方面的理論前沿、發展動態和行業需求,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創新意識和較高的綜合素質,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維能力。不難看到,任何一個畢業設計題目都難以應對本專業知識點多、類型復雜、覆蓋范圍廣等特點,因此加強能力訓練和提升是提高培養質量的關鍵所在。

二、畢業設計(論文)的作用

查看全文

土木工程實踐教學體系分析

摘要:針對應用型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的需求,以“三維課堂”聯動機制的實踐教學體系為紐帶,深化“三維課堂”體系內涵,并分析保障其有效實施的三方面措施,以保障我校土木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

關鍵詞:卓越工程師;三維課堂;實踐教學體系

土木工程專業的教育面對的是滿足一個經濟快速發展的綜合性工程行業的人才需求,是一個以提升人的綜合生活環境為主體應對復雜多變的工程需求的專業教育,其培養所體現的深厚專業性、較強的實踐性和與崗位需求的實用性是其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尤其是在教育部推行的卓越工程師應用型人才需求環境下,土木專業更是處在急速成長和市場需求急劇變化之中,這就要求培養的就業人員既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又要具有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科學的管理能力,而這些能力的培養需要以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來實現,因此,在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背景下,構建良好的實踐教學體系,培養工程應用型人才是土木工程專業發展所需要面對的重大課題。

1引言

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內涵不僅僅體現在培養扎實的理論基礎,更重視實踐動手能力,其最終體現在培養復合型高技能應用型人才。而實踐教學體系作為土木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重在積極的引導學生深入分析實際問題,探索理論和實踐的融合,在提升學生的工程應用能力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實踐教學環節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但多數工科院校在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對實踐教學體系的把握并不到位,在實施的過程中并沒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構建合理的土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并保障其有效的實施是土木工程專業培養卓越工程應用型人才的關鍵。

2土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現狀

查看全文

實踐教學質量管理模式研究

一、前言

近年來,隨著經濟建設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推進,我國正經歷著空前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而建筑經濟的迅速發展,需要大量工程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也對專業人員的實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寧波廣播電視大學象山分校(以下簡稱“象山電大”)作為象山唯一的高等教育學校,立足象山本地,培養了許多建筑類人才,目前設有建筑施工與管理(專)、工程造價與管理(專)、土木工程(本)三個專業。其中土木工程(本)為寧波電大系統獨有的專業,已畢業8屆240名學員,在校學生近400人,招生形勢良好,有很大的發展前景。土木工程專業具有較強的理論與實踐性,該專業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崗位適應能力、理論知識運用能力的綜合訓練過程,是提高專業人才創新能力和專業素質的關鍵途徑和手段。該專業的實踐教學環節包括課程設計、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等,計16學分,由中央電大制定統一的教學大綱,不得免考。這些實踐教學環節是學員接觸實踐、培養能力、提高素質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從目前情況來看,相對理論教學的質量管理,土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由于環節的多樣性及內容的復雜性,決定了質量管理的難度較大:一是開放教育下的土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無科學合理的質量標準和評價指標,目標監控有困難;二是由于實踐教學變數多,教學過程隨意性大,對整個教學過程和結果尚未形成規范的檢查程序,加之地方電大學員大多來自工程一線,工作流動性很大,集中組織實踐教學到課率較低,實踐教學效果差,三是實踐教學環節缺乏信息反饋機制,也導致了其質量得不到保障。為此,象山電大在寧波電大及象山縣教育局、建管局等單位的大力支持下,嘗試對開放教育土木工程專業的實踐教學進行全過程、全方位的質量管理模式研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二、地方電大土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質量管理模式探索

(1)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建設能否培養出適應社會需要和行業發展的土木工程專業人才的關鍵在于師資。開放教育全新的教學模式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適應教學的需要,首先教師必須具有較高的素質與能力、高度的責任心和嚴謹的治學態度。因此教師需要加強自身的學習,不斷更新專業知識,提高運用現代遠程教育技術的能力和素養。從象山電大學校層面來講,一要積極引進優秀的專業教師作為教學主力軍;二要有相應的培訓計劃、激勵機制及考評措施,鼓勵有相關專業背景的在職教師去高校進修,同時通過安排教師到企業參加專業實踐、組織考察學習等多種方式提高在職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三是與高校建筑專業教師簽訂長期聘用合同,形成穩定強大的教學后備軍;四是積極與企業合作,在企業中聘請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業技術骨干,尤其是具有國家注冊執業資格人員,比如注冊建造師、注冊監理師、注冊造價師等,參與實踐教學,創建“校企合作”,與學校教師聯合指導各種實踐環節教學。開展土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還需要一定的校內外實踐教學條件,比如課程設計、生產實習等課程就需相應的實訓和實習基地。加大實踐教學投入是落實實踐教學環節、提高實踐教學質量的重要物質保證。多年來,象山電大一直十分重視實踐基地的建設。目前,學校與當地職高共享縣教育園區內建筑類專業教學與實訓基地,建立了工程項目管理實訓室、建筑施工員實訓室等6個實訓室,添置了一批有關建筑材料、建筑測繪等演示教具。同時,學校還與當地20多家建筑企業合作建立了實習、實訓基地,有效地保證了土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的順利開展。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基于計算機遠程協助技術的實驗教學手段已可以實現遠距離的“面對面、手把手”的實驗教學。在土木工程實踐教學環節,可嘗試采用計算機網絡和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既體現了現代遠程開放教育的特點,也使學習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較好的避開工學矛盾。比如,畢業實習是土木工程專業重要教學環節,是學員理論聯系實際的機會。但實習時間有限,學員在實習過程中不可能接觸到各個施工環節,更無法學到高新技術。為了讓學員學到先進的施工管理知識,學校收集典型工程資料和相關視頻,通過網絡讓學員學到更多、更先進的施工管理技術。針對土木工程專業的特殊性,每年招生時學校優先錄取建筑類大專畢業生或在建筑類企事業單位就業的學員。據統計,該專業95%以上的學員是建筑類大專畢業生或來自建筑類企事業單位,85%以上學員擁有一定的建筑基礎,不少人表示自己正在準備考取建造師、施工員、質檢員等五大員證書,希望電大的學習對他們提供幫助,這些有助于提高學員自身學習的積極性,無形中也使本校土木工程專業的教學質量得到保證。土木工程實踐環節的課程設計、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等課程的選題和實施,要求來自實際施工現場案例,要求“真題假做”,并提倡“真題真做”。比如,畢業設計(論文)是學員在校期間進行的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最后一個教學環節,也是最重要的綜合性實踐教學環節。該環節要求學員將大學所學的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知識進行綜合分析,并運用到畢業設計(論文)中去,其目的是培養學員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首先在選題上,指導老師應考慮與工程案例的結合,如設置《灌注樁施工質量事故的預防及分析處理》、《公路橋梁裂縫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后壓漿技術在地基施工中的應用》等題目。其次,在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的實施過程中,指導老師要求“真題假做”,并提倡“真題真做”,即希望學員結合工作中的工程案例,在查閱前人理論、相關規范資料等基礎上,應用所學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進行理論分析,解決具體的土木工程專業的實踐問題。以人為本、以學員為中心、方便學員、為學員提供支持服務是開放教育的辦學理念。根據地方電大土木工程專業學員多數來自工程一線的實際情況,使學員結合工作過程完成實踐教學成為可能,同時也將很好地緩解學員的工學矛盾。比如,針對學員不同的工作環境,我們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法實施教學:一是依托學員工作單位進行實踐教學。學校與學員充分溝通,了解他們的專業基礎、工作性質及承擔的具體任務。在實施過程中,聘請學員所在單位的專業技術骨干作為指導教師,保證了教學指導及時有效。而生產實習環節,主要依托學校的專業老師和企業專業技術骨干來完成。由于學員邊工作、邊學習,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得到很好結合,學習能力和工作能力也得到同步提高。同時因為實踐過程不影響工作,也得到學員工作單位的充分支持。這時,教學地點不局限于學校教室,而是在工程一線。二是采用相對集中,以小組形式開展實踐教學。課程設計課程中,指導老師根據學員實際情況,分為混凝土結構設計、鋼結構、結構設計原理、橋梁工程、建設監理五大類,用相對集中的時間,下達課程設計任務書,指導、督促、檢查學生的課程設計進行情況。最后學員提交設計內容,并寫明自己在小組中的作用。為確保土木工程實踐教學目標的實現,首先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實踐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為此,學校建立了由教學主管部門為主體、以相關指導教師為個體的教學督導小組,并制定了《象山電大土木工程本科課程設計實施細則》、《象山電大土木工程本科生產實習實施細則》、《象山電大土木工程本科畢業論文(設計)要求》等實踐教學文件,明確規定了各教學環節質量標準。學校嚴格的工作制度、明確的工作程序,對規范師生在實踐教學活動過程中的行為,提高實踐教學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次,認真進行事前培訓,幫助指導教師正確理解實踐環節教學的要求,使指導教師充分認識到實踐性教學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作用。第三,加強實施過程中的監控,學校安排專人負責檢查和督促分階段任務的進展情況,以切實保證實踐教學環節的質量。最后,建立和完善實踐環節教學和生產實際之間的反饋制度,為此學校組織調研隊伍定期調查研究工程實際中對新技術、新知識的需求,動態調整實踐教學環節的內容和要求,力求保證實施目標和社會需求的一致性。在土木工程招生和教學過程中,學校嘗試推行“雙證”實踐教學評價,在畢業時,學員既拿到畢業證,又拿到建筑五大員或建造師證書。如縣建管局與象山電大舉辦過多屆開放教育土木工程專業本科“雙證班”,在對學員進行土木工程專業本科課程教育的同時,由建管局和學校聯合對學員開展施工員、質檢員等五大員考證培訓。通過這些針對性的培訓,學員既深入理解本專業的專業基礎理論,又掌握了施工管理、質檢管理等現場管理崗位的各種實務知識,專業人員的職業素質得到很大提升。(本文來自于《寧波廣播電視大學學報》雜志。《寧波廣播電視大學學報》雜志簡介詳見.)

三、土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質量管理模式改革實施效果

幾年來,通過土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質量管理模式改革,使學員更好地學習和理解本專業所學的知識,培養了專業技能,為今后獨立工作及解決工程實際問題打下良好的基礎。多年來,象山電大土木工程專業畢業生得到了用人單位的好評,在學校對開放教育畢業生追蹤調查中,用人單位普遍認為電大開放教育注重培養學員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畢業生質量比較高,對電大畢業生的評價為工作業績“優良”占100%、專業知識“優良”占85%、業務能力“優良”占72%。自2010年秋季縣建管局與象山電大舉辦的土木工程專業本科“雙證班”開班以來,由于學員在畢業時既能拿到本科畢業證,又能在學習期間考到施工員、質檢員等五大員證書,報名一直十分踴躍,同時帶動了我校建筑類專業的招生。目前土木工程(本)、建筑施工與管理(專)已成為我校的特色專業。由此可見,土木工程專業實踐性強,考慮到企業、學校與學生之間存在巨大的差異性,需要學校根據學員已具備一定建筑業實踐基礎的特點,對土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質量管理進行探討和研究,包括改善實踐教學基礎、改革專業實踐教學方法、加強實踐教學質量控制、改革實踐教學成效評價等,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查看全文

土木工程施工技術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摘要:在建設工程中土木工程作為最復雜綜合的工程關系到整個工程的質量與安全,對其施工技術進行探究不僅有助于提高工程的質量,更是能夠推動整個建設行業的快速發展。但是就目前的施工技術現狀來看,存在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同時,在我國建設行業快速發展的今天,如何進行施工技術方面的制度完善以及施工技術的創新,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會給整個建設行業帶來非常重要的幫助。本文就土木工程施工技術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對其提出一定的解決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土木工程;施工技術;解決措施

1、土木工程施工特點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土木工程方面的施工技術也在不斷的發展和創新,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根據實踐經驗以及工程的具體情況,進行不斷的創新以及改良,從而滿足工程的需要。但是由于土木工程施工技術目前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之處,這是由于土木工程存在一定的固定性和流動性強并且形式多樣的特點,其中流動性是指在施工的過程中,在一定的空間內,施工人員具有一定的流動性;固定性是指明確工程項目的具體地點以后就不會對其施工地點進行改變;多樣性是指土木工程的施工由于受到具體環境的影響,結合實際情況其施工技術種類眾多,并且在施工的過程中還要借助機械設備等輔助工具,從而達到最優的施工效果。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建設行業的不斷發展,土木工程作為現代建設工程中不可或缺的基礎組成部分,是建設工程后期質量與安全最為重要的保證。對其進行施工技術創新,需要融入更多更先進的施工技術、材料以及先進的施工設備,從而形成更加完備的土木工程施工技術,從而在建設工程的施工過程中確保建筑的科學性以及合理,同時減少工程施工以及后期使用對環境造成的不良影響。隨著建設工程的不斷發展,對其個性化的需求也越來越多,從而出現了更多復雜的建筑結構,這也就對基礎的土木工程提出更多更嚴格的要求。

2、土木工程施工技術中存在的問題

2.1、施工技術的合理性有待提高

查看全文

中外土木工程非全日制研究生培養研究

一、前言

土木工程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教育形式作為全日制研究生的有益補充,為廣大從事于工程建設的企事業員工搭建了提升學歷學位和更新知識技術的平臺[1],培養了大量的高層次人才,對于行業的發展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但同時,外界對于非全日制研究生也存在著諸如“準入門檻低”“畢業要求不高”“文憑廉價”等質疑。2016年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關于統籌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教研廳〔2016〕2號),要求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都必須堅持同一標準,保證同等質量,就土木工程而言,如何調整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養模式來達到與全日制研究生相同的培養質量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本文通過對比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英國帝國理工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同濟大學、清華大學等國內外幾所典型高校土木工程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養模式,為土木工程非全日制研究生培養體系的規范和發展提出參考建議。

二、學位設置

表1展示了國內外六所高校土木工程全日制與非全日制碩士學位的設置情況,可以發現,除了清華大學,剩余五所高校全日制與非全日制碩士學位設置相同,而且清華大學雖然學位設置有所差別,但是非全日制的學位設置在全日制中有對應學位,這為全日制與非全日制研究生一體化教育奠定了基礎。

三、招生對象及入學標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帝國理工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四所高校土木工程全日制與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的入學標準相同,一般要求持有土木工程或相關領域學士學位并滿足基本入學英語水平。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全日制與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入學標準不同。除單獨考試和“青年人才儲備計劃”外,非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不接收應屆本科畢業生報考,就業方式全部為定向就業。清華大學土木工程非全日制工程碩士則要求考生必須具有大學本科畢業后三年以上(含三年)工作經驗;或者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畢業學歷或大學本科結業后五年以上(含五年)工作經驗;或者獲得碩士或博士學位后有兩年以上(含兩年)工作經驗。通過對比可以發現,對于土木工程非全日制研究生,國外及香港地區的招生標準與全日制相同,對生源沒有限制,應屆生、在職人員、無業人員均可報考,而內地高校土木工程非全日制碩士往往要求一定的工作年限,不接收應屆生,生源結構相對單一。

查看全文

校企合作下畢業設計指導實現途徑

摘要:畢業設計(論文)是對高校本科畢業生前期學習成果的綜合性總結和檢驗,是培養學生知識應用能力、實踐創新能力的重要教學環節。以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為例,針對選題質量不高、時間投入不足、過程管理指導不夠、文本質量不高等問題,提出了“校企合作”聯合指導畢業設計的思路,對校企合作的優勢進行了詳細分析,探討了校企合作指導畢業設計的多種實現途徑,提出了校企合作的保障機制。通過深化校企合作,可以有效提升畢業設計的整體質量,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增強本科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

關鍵詞:校企合作;畢業設計;過程管理;土木工程;保障機制

畢業設計(論文)是本科畢業生全部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完成后的最后一個教學環節,是應用型本科院校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極為重要的綜合性實踐環節和考核方式[1]。畢業設計(論文)的質量不僅反映畢業生對專業知識綜合運用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也間接反映一個學校的整體教學水平。因此,提高畢業設計(論文)質量,在培養本科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實踐創新能力、就業競爭力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土木工程專業是一門培養工程建設與管理人才的學科,具有專業性強、實踐性強、涉及面廣的特點,對學生的計算能力、動手能力及設計創新能力要求較高,因此,以畢業設計形式最能體現學生的綜合能力。然而,筆者通過調研發現,土木工程專業的畢業設計質量呈現不斷下降的趨勢,畢業設計質量不高成為普遍現象。盡管近年來各高校加大了對本科畢業設計(論文)的要求,然而,受制于各方面的因素影響,畢業設計(論文)質量改善依舊任重道遠。

1本科畢業設計存在的常見問題

1.1選題質量不高

調研發現,近年來,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選題存在三個問題:一是設計類選題比例逐年降低;二是設計類選題較單一;三是選題工程背景不強。究其原因,一是指導教師所帶的學生偏多,沒有足夠的工程項目供學生選擇。有些題目是上一屆已經做過的,有的是虛構的,有的則是將一個工程案例修改后拆分為多個畢業設計題目[2]。一些設計類的題目比較寬泛,比如“某基坑的設計”“某三層房屋設計”“某地下停車場設計”,缺乏明確的工程背景,畢業設計容易淪為擴大版的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無法檢驗出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