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學常識范文10篇
時間:2024-05-22 22:09:1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生物科學常識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農村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學研究
【摘要】在農村地區初中生物的教學過程,有因地制宜地采取策略,促進學生的探究是學習有豐富教學的資源,讓學生們有更多探究學習的過程體驗提高學生對生物科學學習的興趣,并且掌握科學的學習的方法和思路。初中生物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學情,特別是學生的成長環境等背景,能夠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來開展探究式教學。
【關鍵詞】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學;生物教學
在廣大農村地區初中生物這門課程的教學,在教育教學理念和實際的教學條件方面不斷獲得新的推動和發展。給學生創造條件,讓學生能夠在學習中通過發現使得學習整合建構知識體系成為主動的學習者,并且點燃他們對于生物科學的學習熱情。探究式教學是一種以學生主動求知、主動學習、學會探索、學會創造為目的,以培養全體學生多方面素質為終極目標的全新的教學方式。它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僅起支架作用。實踐證明,它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載體。那么,重視探究式教學實際的開展也要考慮現實的條件,在農村地區有各自不同的風土人情經濟發展特征,所以教師要立足本校的實際進行探究式教學活動的組織和實施工作。
一、通過設置疑問,促進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
在初中生物的教學中,我們首先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要勾起他們探究的愿望。對于農村地區來說,學生們同樣也是人也是有好奇心求知欲的活生生的人,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把教學的內容以有趣的吸引人的方式進行呈現,并且輔助以有效的問題,讓學生能夠在老師的問題的誘導之下產生探究學習的愿望。所以,有了這樣一個前提,才能讓探究學習成為一種可能。那么,教師精心的設計教學內容適當的問題提出,要緊密結合著學生們的成長環境,要給他們呈現出多媒體的圖片視頻,以及自己生活周圍的相關場景,打造出一種學生熟悉的環境氛圍,從而在這種情況下提出問題學生可能更給予尋找問題的答案錯了,好奇心被充分的調動起來。在農村提取生物課程內容的學習,其實有很多的資源可以利用教師在整合資源的過程中,可以適當地向學生們身邊比較熟悉的動物植物等進行傾斜,查找相關的研究資料,從而進一步的讓他們有可能進行一些自主的探究學習活動。
二、初中生物教師要結合農村地區的特征來進行情境教學的構建。
生物統計學實踐與體會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引言;二十一世紀對生物統計學課程的從頭定位;教學體例和教學手段的更始;增強實踐教學,注重學生能力培育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跟著生物科學的成長,只有定性的結論已不能知足實踐的需要,實現生物科學結論定量化是人們持久追求試探的方針;生物統計學是生物學科定量化的主要剖析理論與體例,生物統計學是生物學科應具備的根基常識和素質、新世紀對生物統計學課程提出的新要求、生物統計學對年夜學生素質培育的浸染、增強電子課件及收集平臺培植、將多媒體教學優勢與學生的認知紀律有機連系,用較少的學時獲得精采的教學下場、持久堅持教育教學體例及教學紀律的研究、慎密親密跟蹤生命科學成長的前沿動向,試探生物統計學解決前沿問題的理論與體例、開展統計軟件的實習,擴年夜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素質、全方位、多條理的實踐教學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一、引言
跟著生物科學的成長,只有定性的結論已不能知足實踐的需要,實現生物科學結論定量化是人們持久追求試探的方針;生物統計學是生物學科定量化的主要剖析理論與體例,生物統計學是生物學科應具備的根基常識和素質,與生命勾當有關的各類現象中普遍存在著隨機現象,年夜到森林陸地生態系統,小至分子水平,均受到良多隨機身分的影響,默示為各類各樣的隨機現象,而生物統計學恰是從數目方面揭示年夜量隨機現象中存在的必然紀律的學科。是以,生物統計學是一門在實踐中應用十分普遍的工具學科,它是生命科學各專業的專業基本課,對后續生命科學課程進修和生物科研有主要浸染。
同時,生物統計作為數理統計在生物學規模的應用,是教學難度較年夜的一門課程。是以,在生物統計學精品課程培植過程中,針對各專業培育方針的定位,因材施教,更新教育理念,增強實踐練習,在教學體例和教學手段長進行更始和斗膽試探。
二、二十一世紀對生物統計學課程的從頭定位。
(一)新世紀對生物統計學課程提出的新要求。
初中生物學課堂與生活的結合
摘要:生物學是自然科學的基礎學科之一,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一門科學。初中階段的生物學精煉地展示了生物科學的基本內容,學生不僅從中獲得了生物學的基礎知識,而且也領悟了科學家在探究過程中的基本思路和解決方法[1]。不僅如此,初中生物學知識與日常生活關系最密切。本文筆者將從具體的初中生物課堂來闡述如何將初中生物課堂作為學生獲取生活經驗和技能的陣地。
關鍵詞:生物學;生活;技能;探究
1初中生學習生物學進程
生物學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一門科學,學生從認識生物開始進入初中生物的學習,通過生物的基本特征來辨別生物與非生物;接著,第一單元從總體了解生物圈的組成,以及生活在生物圈中生物之間的關系。第二單元:生物體的結構層次生物圈中的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病毒除外),細胞的結構特點,以及生物體的生長發育過程中在細胞層面上表現的細胞分裂、分化;單細胞生物;構成動植物的組織和器官,以及人體由不同器官構成的系統;第三單元: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生物圈中植物的種類、植物生長的一生,從種子的萌發到開花結果;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植物的蒸騰作用。第四單元:生物圈中的人人類的進化史,人類的生殖和發育過程;人體器官以及由不同器官組成系統的作用,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第五單元:生物圈中其他的生物。生物圈中動物的類群,每一種類群的結構特點、對環境的適應方式,以及在進化上更加高等的地方。動物的運動和行為,動物的運動系統,運動形成機理;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學習行為和社會行為及其意義;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細菌、真菌、病毒的形態結構,生殖方式,與人類的關系。第六單元:生物的多樣性及其保護。生物的分類,認識生物的多樣性、保護生物的多樣性。第七單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續和發展。植物、各種動物的生殖和發育;生物的遺傳和變異,基因控制人類的性狀和性別遺傳,生物的變異;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和生物進化;第八單元:健康地生活。如何健康地生活,傳染病和免疫,用藥和急救,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當然,在學習過程中穿插了科學發現過程,科學家研究方法,研究過程的體驗。在有的章節后面還有“與生物學有關的職業”,對中學生進行的職業教育。從課程的編排和學生學習的進程可以看出,初中生物的學習有一定的模式[2]:生物的基本形態結構特點,生活方式、繁殖方式、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與人類的關系;最終的落腳點都在與人類的關系上,學習生物學最終還是要回歸到生活中:在理解生物學原理的基礎上,用生物學原理來解釋生命現象,用生物學原理來指導我們健康生活,用生物學原理來分析學說,用生物科學的方法來思考、探究新問題。因此,對于初中生能夠將所學的生物學知識應用于日常生活,并用生物學原理來解釋生活中的現象,能夠初步形成應用科學方法來探究問題,能夠模仿科學家的思維來思考問題,也就具備了基本的生物科學素養。
2課題思路的引子
在教學過程中,解放學生的思維,與學生共同探討問題是我堅持的一種教學方式,而在學生的提問過程中,我發現了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促成了我對生物課堂教學的思考。學習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時,教材有這么一句話:不僅是萌發的種子,植物體的任何一個細胞都要進行呼吸,所有的生物細胞都要進行呼吸作用。有學生便問:“老師,那我們人體的細胞也進行呼吸嗎?通過皮膚表面對細胞直接吸收空氣中的氧氣,排出二氧化碳嗎?”被問到這個問題,我深深地感覺學生缺乏的不僅是發散思維能力,更是聯系生活實際的慎思。初中生肯定都知道人類需要通過鼻子進出氣體,用肺呼吸,只不過他在問這個問題時并沒有聯系實際。在學習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時,討論了食物的保藏方法,介紹了高鹽分高滲透使細菌脫水從而抑制細菌的生長,舉例是咸魚、鹽鴨蛋;有同學問道:“老師,為什么鴨子下的鴨蛋是咸的,而雞下的雞蛋就不是咸的呢?”此時,我又一次體會到現在的學生因為缺乏真實的生活體驗,很難將現實生活與理論知識聯系起來,這也是我對生物學課程的一個反思。
學生科學探究初中生物論文
一、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
在某種程度上,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難。主要原因有:(1)人們的日常活動總是依照原有的生活經驗或是社會常識進行,這些經驗和常識都是在問題基礎上進行驗證的,一般不會輕易出現問題,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很難發現問題。(2)人們在生活的過程中,總是過多地依賴過去的經驗進行日常活動。因此,原有的經驗意識掩蓋了對發現新問題的意識,導致人們不會主動尋找問題。同時,還有一些問題具有一定的隱蔽性,隱藏在事物的背后,極不容易被人輕易地發現。除了隱蔽性外,問題還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不知道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在哪一個環節問題就出現了,尋找問題沒有具體的方向。如果問題一旦被提出,那么就有了解決問題的方向,因此,提出問題的能力同樣也是科學探究能力的一種重要體現。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就必須培養學生對問題進行質疑的能力。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要給學生發現問題的機會,使他們在發現問題的過程中,不斷地吸取和總結經驗教訓,讓學生不斷提高發現問題的能力。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針對某些知識點故意留下一些問題,引導學生進行發現探究。如在人教版生物教材“植物的光合作用”這一節課的學習中,我們首先進行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的研究,調查光合作用產生的條件、原料以及產物。通過研究表明,植物的生存需要陽光、水、空氣和無機鹽。植物利用光能,在葉綠體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同時釋放氧氣。根據這些概念,我們可以進行相應的實驗活動。在進行實驗活動之前,我們首先根據概念提出問題,例如,“不同條件下植物的生長情況是否相同”“植物生長如果缺少了其中一個條件會產生什么后果”等問題。
二、重視研究計劃的制訂
科學探究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就是進行研究計劃制訂,提出問題并做出假設后就需要我們制訂一個實施計劃,然后按照計劃一步步地實施,最終會得到預想的結果。而且研究計劃的制訂難度是非常大的,它需要制訂者不僅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科學探究經驗,還要有快速的應變能力。因此,要加大對制訂研究計劃人才的培養力度。要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首先,加強對生物基礎知識的了解,只有擁有扎實的基礎知識,才能在這些基礎上進行拓展;然后,要經常組織學生進行生物科學探究活動,使他們通過不斷的學習和探究,仔細了解和掌握制訂科學探究計劃的思路和方法;接著教師要有充分的設計探究計劃意識,對學生進行這方面的教學和教育;最后,可以進行專業的講座,加強學生的認識并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三、結束語
本文主要對生物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進行分析,提出加強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對策。
中學生物教學意見
生物科學是研究生物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一門科學。中學生物學課程是國家統一規定的、以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為目的的必修課程,是科學教育的重要領域之一。
一、學科現狀分析:
(一)師資現狀分析:
2005年我縣生物學科一線生物教師總數為72人。初中45人,其中,非本專業初中教師17人,占初中教師總數的37.8%。在28位初中專業生物教師中,專科學歷11人,占39%,高級職稱2人,占7%,初級職稱17人,占61%,35歲以下青年教師19人,占68%;高中教師共27人,全部為本科學歷,其中,高級職稱6人,占22%,初級職稱14人,占52%,,35歲以下年輕教師20人,占74%,教齡在5年以下的教師有8人,占30%。
通過上述數據表明,生物教師中,初中的非專業教師比例較大,專科教師比例較大;高中教師教齡在5年以下的教師比例較大,初、高中整體青年教師人數多,初級職稱教師比例大;隊伍相對比較年輕。
(二)課堂教學狀況:
初中科學教學中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摘要:在初中科學教學中,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和知識的掌握吸收與創新意識息息相關。在初中階段的教學環境下,學生的心智從不成熟逐漸變得相對成熟,在這個至關重要的過渡時期,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促進學生創新能力水平的提升,符合素質教育理念。本文以初中的生物教學為研究范圍,洞察生物教育中創新力的挖掘價值。
關鍵詞:科學教學;生物教學;創新意識;創新力
在初中科學教學中,生物存在較強的感官直覺性與實驗體驗性,使得創新能力和意識的培養在生物課堂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在初中學習階段符合學生理解知識的過程需要,有助于提升學生對單位科目的學習效果。有人認為21世紀是一個創新的時代,也有人說這是一個生物的時代,兩種觀點所產生的交集,便是共同認可的生物科學中創新意識和能力的不可或缺性以及重要意義。
一、初中科學教學中培養創新意識的重要意義
1.滿足學生的求知欲
初中的科學教學不能將機械地背誦作為學習方法,應遵循自然科學的學習規律,實踐的力量便在近年來素質教育改革的進程規劃中逐漸提上日程。初中生物學對中學生所激發出的創新力,不但有助于增強師生間的知識互動,也能夠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并通過實操課與理論講授,雙向提升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使得創新意識不復流于空談。
科學的分類研究論文
摘要:比較詳細地論述了科學分類的涵義、意義和歷史沿革,列舉了古今中外有代表性的諸種分類個案,并綜合各種分類方案的長處,對科學的分類提出了新的見解。
關鍵詞:科學分類歷史沿革分類標準
Abstract:Theimplications,meaningsandhistoryoftheclassificationoftheSciencesminutelyarediscussed.RepresentativeexamplesoftheclassificationoftheSciencesatancientandmodernandinChineseandforeignareenumerated.Onthebasisofsynthesizingadvantagesofvariousclassifications,thenewviewstotheclassificationofthesciencesarebroughtup.
KeyWord:theclassificationofthesciences,historyoftheclassificationoftheSciences,StandardsoftheclassificationoftheSciences
科學分類就是依據某些帶有客觀性的根據和主觀性的原則,劃分科學的各個分支學科,確定這些學科的研究對象、內容和轄域,明確它們在科學中的位置和地位,揭示它們之間錯綜復雜的聯系,從而達到宏觀把握科學的總體結構、微觀領悟學科的前后關聯之目的。科學分類作為科學王國的地圖,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都具有不容忽視和不可小視的意義。在理論上,它對于認識科學的總體畫面、洞悉科學的構成框架、明晰科學內在關聯、把握科學的研究范圍、預測科學發展的趨勢,估價技術的原創基點,是絕對不可或缺的。在實踐上,它對于科學部門的設立、科學規劃的編制、科學政策的制訂、科學資源的配置、科學研究的管理、科學信息的收集、科學教育的實施、科學傳播的開展,均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科學分類無論對于從事科學研究的科學家,還是對于想要學習和熟悉科學的非科學家,都是大有裨益的。任鴻雋在談到科學分類時說:科學知識的進化,是把知識來做縱的解剖;科學知識的分類,是把知識來做橫的解剖。科學分類“不但使科學的地位愈加明了,并且科學的范圍,也可以大概呈露了。”
要恰當地進行科學分類,并不是唾手可得的事情。皮爾遜揭示出一個原因是,任何個別科學家都不可能真正地衡量每一個孤立的科學分支的重要性,也無法洞察它與整個人類知識的關系。可是,只有對彼此的領域具有鑒賞力、對他自己的學問分支具有透徹知識的科學家群體,才能達到恰當的分類。在現時代,這種知識日益分化和個體科學家無力把握整個科學概貌的狀況,變得更加嚴峻了。薛定諤對此洞若觀火:
新課改下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思考3篇
第一篇
一、初中生物課堂生活化的可能性
每一門課程都有著自己的特點和教學目的,作為工具學科的數學縝密嚴謹,作為語言學科的語文詩意浪漫,而生物則是一門貼近生活的學科。大到地球的生態圈,小到一只螞蟻都是生物研究的內容。學生在生活中很容易就能“學以致用”,這樣不僅僅能提高學生對于生物這門課程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鞏固所學知識,一舉兩得。初中教學不同于小學的啟蒙和高中的嚴格,初中旨在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這也為初中生物課堂的生活化提供了便利。老師可以采取小組討論、動手實驗等方式活躍課堂氣氛,一步步生活化課堂。
二、初中生物課堂生活化的實施
(一)初中生物教學內容的生活化
學生缺乏學習興趣的原因之一就是課本上的內容太嚴謹枯燥,所以老師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地“講”書本上的內容勢必會讓學生產生厭倦情緒。這不但達不到教學要求,更會使學生喪失學習興趣。那么如何改善這一狀況呢?把書本上嚴謹枯燥的內容進行適當轉化,使其變得貼近生活、生動活潑不失為一種好方法。學生往往對一知半解的東西最感興趣,所以老師可以把生活中的常識及書本上需要學生掌握的知識結合起來以引起學生的興趣。比如在講授人類遺傳的知識時,可以以類似“單眼皮的同學父母有雙眼皮么”?“你的血型和父母一樣么”?這些生活中常見的問題引入書本上的知識。眼皮的單雙、血型的種類這些都是學生在生活中不太會關注的細小的事情,但是如果單獨提出來問的話學生就會發現“原來我并不了解”。這樣學生的求知欲就被激發出來了,這對于后續書本上知識的講解無疑有很大的幫助。
小學科學教學與初中生物銜接問題對策
摘要:生物理念的灌輸,從小學教育階段就開始進行。由于各階段教育理念的不同,各階段的生物教學方式有所區別,教育內容與教育理論深入情況也呈現分化。中小學生物課程實際內容相差較大,由于教育人員相互獨立,教育銜接工作難度較大。由于中小學生物教學內容差距較大,且具體教學重點各有側重,導致學生接受能力也不一樣。因此,將教學銜接工作做好,才能使學生形成如一的生命科學發展觀,同時使理念消化進度與實際教學內容結合,提升理論知識構建,保證整體教學質量,從而合理利用教學資源。
關鍵詞:小學科學;初中生物;教學銜接
一、小學科學課與初中生物課異同性比較
(一)相同性
在課程設計上,小學科學課與初中生物課都是為提升學生科學意識,培養科學看待事物變化進而探索內在原因的能力。兩種課程都是以學生為主體,進而提供探索條件,引導學生觀察事物變化規律,培養出學生專業素質能力。在發展學生對生物認識的同時,提倡學生用自己的思維角度進行探究,進而學成有特色的思考方式,能夠用自己的語言進行現象及原因描述,充分展現自由化個性化學習方式。教育內容上,兩者也是圍繞普遍現象與常見事物進行教育,教育內容較貼近生活,并且實用性強,能夠使學生認識到生物科學與實際生活的密不可分,從而激發強烈的學習興趣,以全面的知識體系看待事物的發展,使學習變得更有目的性,及時進行知識消化并且得到運用。生物課程中的重要科目,發展正確看待自身身體的觀念,從小學到高中都以相同的主題,培養學生正確認識身體與器官,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培養保持健康意識。這些觀念的相同性,為后續做融合工作構造了良好塑造環境。
(二)差異性
生物化學實驗課程思政設計研究
[摘要]《生物化學實驗》課程教學的不同環節中,可以融入“思政”元素,將枯燥的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專業實驗教學中,充分發揮教育育人的作用,增強學生銳意進取、不斷創新的意識;理論聯系實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主觀能動性;大力弘揚愛國奉獻的精神;鍛煉學生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意志;培養學生嚴謹認真,務實求真的工作作風;教育學生關注環保,強化安全意識,使得我們培養的學生不僅具有高水平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同時具備強烈的創新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道德情操。
[關鍵詞]生物化學實驗;思政;創新;能動性;愛國奉獻;百折不撓;嚴謹認真;關注環保
[中圖分類號]G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186在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這是對“課程思政”的科學概括,為新形勢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加強大學生思政教育指明了方向。大學專業實驗課程的教學中不僅僅要傳授專業知識,培養學生基本的專業素質和能力,在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還應該充分發揮育人的功能[1]。在實驗內容的設置上、實驗目的的闡述中、實驗原理的講解中、在實驗的實施過程中、在實驗結果的分析上等實驗課程的各個環節都可以融入“思政”的元素,將思想政治教育巧妙地結合到專業實驗課程的教學中,避免居高臨下地用大道理說教,而是以理服人,以典型實例來開導教育學生,使學生在實驗過程中不斷增強創新意識;深刻體會理論聯系實際,激發求知欲和主觀能動性;以科學家愛國奉獻的事例,幫助學生建立民族自豪感和社會責任感;實驗過程中鍛煉學生行事的嚴謹性和專業性,培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同時磨煉學生的意志力,培養不怕困難、追求卓越的優秀品質;教育學生關注環境保護,強化安全意識。廣東工業大學的生物工程系生物化學教學團隊的教師,經過長期的教學實踐,對《生物化學實驗》課程進行不斷改革和創新,在課程教學的多個方面中融入思政元素,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思政教育:
1增強銳意進取、不斷創新的意識
我們在實驗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上不斷進行改革和創新,將生物化學實驗課程設置為三個層次:基礎實驗-綜合設計實驗-創新研究實驗,從基本實驗技能的培養,到參與到全產業鏈的綜合實踐,再到創新型素質的培養,階梯遞進式的實驗課程內容,注重對學生科研思維的培養,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促使學生參與實驗資料收集、實驗方案設計、實驗過程管理和實驗結果分析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掌握科學研究方法,為日后獨立開展科研工作奠定基礎[2-3]。雖然《生物化學實驗》是屬于基礎實驗課程,課程內容主要是驗證性實驗,通過實驗使得學生能夠牢固掌握理論知識和基本的實驗技能,但在實驗內容上,我們可以進一步拓展和延伸,可以結合相關學科發展和行業發展需求,設置了一些綜合設計型實驗,比如我們結合學院學科發展方向:生物檢測和生物制藥,設置了兩個綜合性實驗:《病原微生物檢測試劑盒的設計研發》和《基因工程菌的構建及產物制備》,兩個實驗均以產品的生產工藝為主線,涉及了7個生物化學及分子生物學實驗相關課程的內容,包括生物信息學、基因工程、細胞工程、發酵工程、生物分離工程、酶工程和抗體工程,同時也包含了正交試驗設計、數學模型建立、動力學模型擬合以及一些實驗數據的處理方法及軟件的應用。這兩個綜合實驗可以全面訓練并強化學生生物化學及分子生物學實驗方面的基礎,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問題、努力分析問題、敢于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完成了這個階段綜合設計型實驗之后,我們結合實驗技能大賽、企業需求、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及教師的科研項目等不同的實踐平臺進一步開設生物化學實驗相關的創新研究型實驗,充分鍛煉培養學生的銳意進取、不斷創新的能力,讓學生在不同實踐平臺上充分展現他們的創新能力,取得驕人的創新成果。
2理論聯系實際,激發求知欲,調動主觀能動性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生物科技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