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學研究范文10篇

時間:2024-05-20 03:09:3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生命科學研究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生命科學研究

綠色建筑節能技術論文

1康奈爾生命科學研究中心綜合概述

1.1空間功能設計分析

這座建筑地下2層,地上5層,包括研究室實驗室、辦公室、教室和餐廳以及公共區域。主要的設備以及研究用房呈一字形排布,凸出“T”部分為2層,主要是報告廳、教學及共享空間。學生和教師通過公共空間的樓梯到達上下層。每一層中庭都有布置舒適的桌椅供師生們交流,這也是與設計者的協作精神不謀而合。實驗室主要在第2層~第4層的“一”字部分,是由不間斷連續的空間組合而成,這就是考慮到多個研究小組之間的交流而產生的平面布置。實驗室需要采光以及大型設備的運輸,因此條形走廊同實驗室的布置相平行。中庭部分大量使用自然采光的天窗并同時觀賞到室外運動場地而采用的玻璃幕墻,將室外景色引入室內,同時也將室內景色延伸到室外。在大樓中安裝使用聲控燈能合理有效的利用資源。機械系統裝置和低振動試驗室布置在地下室,功能分區合理安排,能有效的減少噪聲的相互干擾。

1.2場地設計分析

建筑的設計充分與場地設計相結合,推廣綠色交通的實施和公共交通的發展。建筑場地附近有5個公交站點,在場地內設有30個自行車位,大樓的內部設有60個淋浴頭,供騎車師生使用。在這種短距離出行模式大力提倡下,進一步強調了低碳交通和低碳出行,滿足師生交通需求的同時也能節約資源,保護環境。該設計減少硬化土地比例,與生態協調發展,師生積極參與,是降低碳排放的有效措施。因此,從康奈爾生命科學研究中心的設計中的種種細節可以看出設計者對環境的崇高敬意。

2建筑節能技術

查看全文

把握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發展的戰略機遇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發展突飛猛進,新興學科、交叉學科不斷涌現,科技進步對經濟社會的影響作用日益廣泛和深刻。伴隨著信息科技革命方興未艾的浪潮,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的發展也正在展現出未可限量的前景。越來越多的人們已經預見到,一個生命科學的新紀元即將來臨,并將對科技發展、社會進步和經濟增長產生極其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黨的十六大指出,對于我國來說,二十一世紀頭二十年是一個必須緊緊抓住并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集中力量,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應當說,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及其產業的發展為我國提供了一次實現科技創新和社會生產力跨越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

一、當代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發展的現狀和前景

無論是科技界還是產業界,都基本認同這樣一個重要判斷:在新的世紀里,生命科學的新發現,生物技術的新突破,生物技術產業的新發展將極大地改變人類及其社會發展的進程。日益成熟的轉基因技術、克隆技術以及正在加速發展的基因組學技術和蛋白質組技術、生物信息技術、生物芯片技術、干細胞組織工程等關鍵技術,正在推動生物技術產業成為新世紀最重要的產業之一,深刻地改變人類的醫療衛生、農業、人口和食品狀況。盡管世界各國對高科技領域范圍的界定不完全相同,但幾乎無一例外地將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放在重要位置。特別是近二十年來,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獲得了飛速發展,為世界各國醫療業、制藥業、農業、環保業等行業開辟了廣闊發展前景。

作為“對全社會最為重要并可能改變未來工業和經濟格局的技術”,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日益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和重視。進入新千年后,生物技術產業顯示出強勁發展勢頭,成為當今高技術產業發展最快的領域之一。2001年美國生物科技投資占到風險投資總額的11%,2002年美國在生物技術領域投入研究開發資金已高達157億美元。日本政府2002年已明確提出生物技術立國戰略,強調把“科研重點轉向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并計劃五年內將政府在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的研究預算增加一倍,達到8800億日元,力爭使日本生物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歐盟已成立生物技術委員會,繼在第四個研究開發框架計劃對生物技術研究大量投資后,又在第五個研究開發框架計劃中專門制定了“生命科學計劃”,進一步加強在這一領域的努力。在軟件領域成就斐然的印度,早在1995就提出“人類基因組——印度起點”研究計劃,明確提出通過發展生物產業實現經濟結構的多元化。這些都表明,世界上許多國家已把發展生命科學、生物技術及其產業作為贏得未來競爭的戰略選擇。

目前,生命科學的研究熱點仍然集中在基因組學、蛋白質學等領域。繼2000年人類基因組計劃完成之后,水稻、瘧原蟲、蚊子和老鼠的全部DNA序列測定也在2002年完成,這些研究成果都直接與糧食生產和人類健康有關。老鼠和河豚魚基因序列的測定,將可能為人類提供關于脊椎動物進化的重要線索。特別是科學家們已經把目光投入到功能基因組學(FunctionalGenomics)和蛋白質組學(Proteomics)這兩個極富挑戰性的領域,這將帶來更多與人類自身發展密切關聯的重大研究成果。

查看全文

生物類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研究

創新能力是新時期對人才素養提出的新要求,很多高校已經認識到實踐教學對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性,在各學科都已開展不同程度的教學改革,但是由于各種原因導致目前對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系統還不健全,在實際教學中仍存在偏重教學理論學習而輕實踐的現象[1-2]。生物類專業是建立在實驗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學科類別,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在教學過程中,由于管理人員教學理念存在差異,部分專業教師教學能力和責任心有待提高,以及實踐教學設施不齊全和大學生實踐參與意識不強等各種問題的存在,致使實踐教學亟待形成系統的教學體系,來確保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

1生物類專業中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性

在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也是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創新能力的培養應貫穿于高等教育的全過程[3-4]。生命科學與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有著密切關系,是當今最受關注的基礎性自然學科之一。生物類專業大學生創新能力是指高等學校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以培養學生的生物專業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科學實踐能力為基礎,進行創新教育,培養創新意識,形成生物科技創新的綜合能力。隨著社會和教育的不斷發展,原有的教育觀念、教育體制和人才培養模式已不能適應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本著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需要,以生命科學研究為專業基礎,對生物類專業實踐教學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分析影響生物類本科生科研和創新能力的主要因素,以期對高校有效開展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有所裨益。

2生物類專業實踐教學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2.1專業基礎實驗內容滯后,難以適應學科的發展。基礎實驗內容滯后,一方面是由于實踐課時減少及設備陳舊、匱乏。自從國家實施《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方案》后,全國高校進行了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各高校通過減少實踐課時來壓縮總課時,導致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課時比例失衡,使實踐育人的目的難以達到。例如在分子生物學實驗中,PCR是很經典的技術,但是由于經費的限制,使得本科教學用的PCR數量極少,同時在課時壓縮的情況下,使得很多學生沒有實踐操作的機會。由于生物技術發展迅速,行業中興起了多種PCR,如RT-PCR、梯度PCR、反向PCR、實時定量PCR、巢式PCR等,學生很多情況下只是在課堂上聽教師講過這些PCR,但是沒有機會進行實踐,陳舊的設備和實驗內容已經難以適應學科的發展。另一方面,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內容偏少,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生物類專業包括生物技術、生物科學、園林園藝等專業,教學計劃規定的實驗課時為24或32課時,設置8~10個實驗,每個實驗3課時。開設的實驗內容多屬于驗證性內容,綜合性實驗占比例比較小,缺少設計性實驗或設計性實驗非常少,這樣的實驗教學限制了學生的自主思考和動手能力的培養。多年來,針對生物類專業基礎課和專業方向課的實驗內容改革力度不大,當今生命科學前沿研究領域所用的現代實驗技術,如免疫熒光、流式細胞術和體外細胞培養等實驗在教學中都沒有涉獵,導致實踐教學內容滯后,實驗技術相對落后,難以適應現代生命科學的發展。2.2學生參與意識不濃,難以實現創新能力的培養。實踐教學一般包括教學實驗、教學實習、生產實習、畢業論文(或設計)和社會實踐,它是深化理論認識和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高素質人才的有效途徑,是培養學生掌握科學方法、提高實踐能力和實現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平臺。高校中有一部分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他們只求修夠學分、考試及格拿到畢業證,將實踐能力的鍛煉置之腦后。導致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一方面是課程考核評價方式過于簡單,偏重于理論期末考試,實踐考核比重偏低;另一方面,是存在大量的驗證性實驗,致使學生對實踐失去興趣。2.3專業實踐環節管理不靈活,不利于綜合能力培養。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實踐訓練,通過專業實習可實現最大限度地利用學生的實踐訓練時間,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水平,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科研開發能力。由于省內外相關的生物技術研究所和公司接收本科生實習的單位能力有限,不能滿足各地區大專院校相關專業接收學生實習的需求,因此,學校應根據每年各地實習單位的具體情況,適當調整實習的時間或采取學生部分分流實習,拓寬實習平臺,以實現學生真正意義上的實踐能力培養。

3改革實踐教學體系,提高學生創新能力

查看全文

細胞生物學實驗教學初試分析

摘要:為了使教學工作緊跟科學發展前沿與熱點,該項實驗引入DNA損傷修復內容,并使所提出的問題均具有開放性,旨在全方位鍛煉學生的自主性與創新性,提高細胞生物學實驗教學效果。

關鍵詞:研究熱點;學科問題;DNA損傷修復;創新性;自主性

實驗教學是細胞生物學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細胞生物學理論課程的重要支撐,有助于學生掌握理論基礎知識,訓練探索科學的方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手腦并用能力及實事求是的科學作風和嚴謹的科學態度。因此,不斷改進實驗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是相關課程實驗教學教師應長期關注和探討的課題。進入21世紀以來,生命科學取得了巨大進步和迅速發展,已經成為自然科學的前沿學科。大量研究成果的出現及相關知識和信息的井噴式增長,不斷地革新著我們對生命的理解和認識[1-4]。這些不斷出現的新成果和新知識,不僅為生物學教學工作注入源源不斷的素材,也是對教學工作者的挑戰,只有及時更新和完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才能使教學工作跟上生命科學發展的步伐[5-7]。為了跟蹤生命科學研究前沿,將當前生命科學研究熱點引入課堂,將大大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筆者在細胞生物學實驗教學內容中引入“DNA損傷修復實驗”,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成果。

1將科學研究熱點與一流教學平臺結合

DNA損傷修復是細胞內DNA分子在受到外源或內源損傷后,在多種蛋白共同作用下自我修復從而恢復結構的過程。DNA損傷修復研究對研究基因組不穩定性及腫瘤的發生與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其中關鍵信號分子的靶向小分子藥物研究,對于腫瘤治療具有極其重要的臨床意義。例如,在臨床中運用PARP1抑制劑來抑制PARP1介導的DNA修復,對于腫瘤尤其是BRCA1/2基因突變引起的腫瘤,具有極好的治療效果,已在臨床上廣泛使用[8-9]。由于DNA損傷修復研究在腫瘤研究和腫瘤治療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已成為各國重點投入的熱點研究學科。2015年度諾貝爾化學獎授予托馬斯•林道爾(TomasLindahl)、保羅•莫德里奇(PaulModrich)和阿奇茲•??ǎˋzizSancar),就是表彰他們在DNA修復機制方面的研究貢獻。將DNA損傷修復研究引入細胞生物學實驗教學,能夠使學生切身體會和感受生命科學研究的前沿科學問題,激發他們探究生命奧秘的信心。我校生物學實驗教學中心是我國首批建設的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擁有一流的實驗教學設備和實驗教學隊伍。在多年的教學過程中,中心改變了實驗教學依附于理論課教學的模式,全面整合教學內容,強化基本實驗技能訓練,以能力培養為主線,重點培養學生的科學研究能力和科學思維能力,以及良好的科學研究素養。中心目前已建成多個綜合型實驗教學實驗室,實驗設備先進、功能齊全,除了完成基本教學任務外,已經具備供學生進行系統性科學實驗探索的能力,是本項實驗教學改革工作的堅實保障。

2教學改革目標

查看全文

生物化學教學改革與實踐分析

摘要:根據當前國內外創新創業教育現狀,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生物化學教學改革與實踐中。對生物化學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重點進行整合,強化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構建教師指導學生學科(科技)競賽的創新創業教學模式,搭建科研項目驅動的創新創業實踐教學平臺,打造創新創業教學團隊。實踐結果表明:生物化學教學的改革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解決了生物化學課程內容與解決實際問題脫節的問題,提升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科學研究能力。

關鍵詞:生物化學;創新創業;教學改革;教學實踐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對人才的創新創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適應社會需求,培養具有深厚理論知識和技能和創新、創業能力的“雙創型”高素質人才是當今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1-3]。2014年9月總理提出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以創新驅動發展的國家戰略,引領了全國各普通高等院校的雙創教育改革新方向[4-5]。常州大學是具有“產學研”辦學特色的高等院校,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責任意識、專業素養、協作品質、國際視野的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級應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國內加強雙創教育的背景下,常州大學制藥與生命科學學院生物工程、制藥工程和藥學三個專業調整了培養方案,將教學目標從傳統單一的知識講授轉向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與素養的方向轉變,增加了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培訓模塊,做到理論與實踐相銜接。生物化學是生物學及生物技術領域的一門基礎學科,也是一門涉及到化學、微生物學、生理學、分子遺傳學和分子生物學的一門交叉學科。生物化學作為常州大學制藥與生命科學學院生物工程、制藥工程與藥學專業的專業基礎課以及石油化工學院化學工程與工藝、應用化學、能源化工、食品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在分子水平上探索與解釋生物體生長發育與遺傳等復雜現象,具有內容抽象難懂、知識體系復雜、學習難度較大等特點[6],同時,生物化學是現今發展最為活躍的學科,新的理論、技術與方法不斷涌現,并支撐其他學科的發展,因此,在生物醫藥類及生物化工類專業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7]。在國內外創新創業教學改革的大環境下,立足于我校的實際情況,促進生物化學課程的教學實踐與改革,為培養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人才奠定基礎。

1以創新創業為導向的生物化學課程教學改革探索

1.1整合教學內容與教學重點。在生物化學的教學內容中一共包括三大模塊:一是生物分子的結構、性質、功能,包括糖、脂類、蛋白質、核酸、酶、激素、維生素及抗生素等,叫做結構生物化學或靜態生物化學;二是這些生物分子在生物體內的代謝過程及調控方式,叫做代謝生物化學或動態生物化學;三是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功能、結構特征、生物信息傳遞及基因的表達與調控,叫做分子生物學。在生物醫藥類專業的培養方案中有分子生物學課程,兒生物化工類課程對分子生物學知識依賴較少,因此,將原來生物化學課程中分子生物學部分并入分子生物學課程當中,這樣避免了講授內容的重復性,在同樣的課時下可以對結構生物化學與代謝生物化學的教學內容進行深入講解,此外,重點突出蛋白質化學、酶化學與代謝化學的教學內容,這部分教學內容更加貼切生物化學的特點,強化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1.2以“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促進學生接觸學科前沿。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是知識的接收者,學生作為“學”的主要執行者,學的效果直接反應教學成效,因此學生才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應該在教學活動中充當主導作用,但現今的教學模式卻是以教師為主體,無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胺D課堂”的教學模式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學習的過程中,由教師布置有關生物化學的學科前沿的學習內容,學生利用課外時間查找、收集相關資料并制作成PPT,在課堂上進行講解和匯報,并與教師和同學進行討論。一方面,在課堂上通過教師與同學討論的方式可以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同時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另一方面,學生通過自學生物化學方面的學科前沿可以充分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的科研與應用相聯系,更加了解學習生物化學的重要性,同時可以提高學生查閱文獻的能力、創新能力與科學研究能力,為學生的創新創業奠定理論基礎。1.3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生物化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一方面,教師根據我校專業培養方案與學生的就業方向,編撰適合我校專業學生使用的生物化學實驗指導手冊,并且合理安排相對應的實驗,使學生在生物化學實驗操作中加強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同時提升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另一方面,我校制藥與生命科學學院生物工程專業開設“生物工程創新實驗”課程,該課程共3學分,要求學生須在大三結束之前由相應教師進行指導完成課題項目,并在大三學期結束時進行答辯,由專業課教師根據學生完成課題情況進行打分,可將生物化學課程與該課程進行有機結合,指導學生完成酶、代謝等方面的研究內容,從而使學生深入對書本知識的理解,通過參加科學研究可以讓學生了解基礎知識對科研的重要性,成功的實驗結果也會加強學生的成就感,增加學生對科研的興趣,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科研來反哺教學。

2以創新創業實踐項目為導向的生物化學教學實踐改革探索

查看全文

基因工程教學改革論文

一、實驗課教學改革

(一)調整實驗課與理論課的設置

根據課程的需要,申請加大了試驗課的課時數,加開了基因組DNA提取和RNA提取及RT-PCR試驗和體外重組轉化試驗,使學生完全接觸到了分子生物學中的基本操作技術。在畢業設計時就可以獨立的進行相關的研究。為了使理論緊密聯系實踐,加深對基因工程技術的深刻理解,我們根據基因工程課程內容,每一單元授課完畢后安排相應的實驗課。調整后的課程安排對同學們加深技術理解起到了重要輔助作用。比如質粒載體講完后安排了質粒提取和酶切實驗。核酸提取技術講完后安排了大分子DNA提取和RNA提取實驗等。每講授完一門基因工程常用技術即設置一個獨立的實驗。這樣理論緊密聯系實踐的課程設置,極大加深了學生對課堂授課內容的印象,學習興趣日漸濃厚,實驗課動手操作的主動性較初始明顯增強。此外,前期基因工程教學中由于時間限制,往往分大組實驗,不能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參與試驗,課時調整后,加了實驗考核環節,要求每個實驗學生必須親自操作,從而保證每個人都能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同時加深理解理論課內容,這在后期的課程結課考試時學生對理論知識尤其與試驗相關的部分內容的掌握方面效果非常明顯。

(二)設立綜合大實驗

為了使學生能夠更清晰的了解和掌握基因工程的基本路線,依據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驟,在學生畢業前的第六學期,開設了以重組體的構建、轉化、篩選和檢測以及誘導表達為主線的基因工程綜合大實驗,鍛煉學生整體實驗能力。實驗中包括目的基因的分離、質粒提取,酶切、目的基因片段的回收等實驗操作。通過這一連續實驗,學生不僅能夠掌握基因工程的實驗方法和技術,且對基因工程基本操作路線有了整體的認識和把握。這一整套試驗可以鍛煉學生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的能力,且能加深理論知識的掌握。根據理論知識調整試驗的體系,可以加深理論知識的理解同時,提高了實驗的成功率。根據學生的反饋,綜合大實驗的系統的實驗過程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學生對基因工程課程的熱情和興趣;很多學生因為在該課程教學中對基因工程相關領域內容產生了濃厚興趣,在課外參加了相關的創新實驗研究項目取得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二、理論內容及講課方法的改革

查看全文

公司先進事跡材料

各位領導、同志們:

大家好!

我叫*,是聯合基因科技集團所屬的*博星基因芯片有限公司首席芯片專家,是1999年從美國留學回國的“海歸”學者。回國后,自從有了從事研究生命科學的舞臺后,我的人生突然開始變得燦爛;我的生命也仿佛融入了新的內涵。我高興的是,我用最短的時間,在生命科學領域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不僅獲得國際同行的認可,同時,這些科研成果用“中國速度”,跨入世界科學前沿的行列。

八年來,我主持和參加了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國內第一個基因芯片技術平臺的創建,開發了寡核苷酸芯片等一系列基因芯片產品,生產出國內第一塊基因芯片,4項技術成果通過*市科委成果鑒定委員會鑒定,4項成果被認定為*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5項成果填補國內空白,在我國基因技術研究與應用方面起到了引領作用,為生命科學研究領域提供了有力的工具。雖然我只是做了一個科技工作者應該做的事情,可是黨和政府卻給了我許多榮譽:從*市十大工人發明家、到全國職工創新能手、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市勞動模范的崇高榮譽。為此,我衷心地感謝黨和政府對我的關懷,感謝*人民對我的信任。

我出生在四川的一個教師家庭,曾是一個山里的女孩,1982年來到復旦大學遺傳學專業學習,在黨的教育培養下完成了本科、碩士和博士學業,當上了一名大學教師。為了提高自己的學術水平,更好地掌握現代生物學的一些尖端技術,我于1997年6月辭去復旦大學的教師工作,去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做博士后深造。在美留學期間,我專心致志學習,得到了指導老師的幫助和贊賞。當時國內正發大水,我參加了當地留學生團體組織的捐款賑災活動,心靈受到了強烈震撼,我覺得身在異國他鄉,就像浮萍一樣,找不到根的感覺,只有回到祖國,回到親人身邊,心里才能有一種踏實感。我的內心總是在想,我真正的事業應該在祖國,在*這塊熱土。

1998年10月的一天,我接到了我先生的越洋電話,他告訴我復旦大學剛剛開始搞人類基因組研究,復旦的老師也希望我能回來,從事這項對我來說是全新的事業。這一夜,我失眠了。斗爭了一夜,最后我決定回到祖國,接受這個生命科學的挑戰!1999年1月,我毅然放棄了在美國獲得工作簽證、2萬多美金年薪和可以申請到綠卡等優厚待遇的機會,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抱,回到了*,為我國生命科學而探秘和攻堅!回國以后,出于對人類健康事業的追求,我在回到復旦大學的同時加入了聯合基因科技集團。聯合基因是一家民營高科技企業,成立于1997年,它以人類新基因為核心,通過研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基因功能,并實現產業化,造福人類。

查看全文

人體生命科學館在解剖學教學中的作用

人體解剖學是醫學生入校后最先接觸的一門醫學基礎課,實踐性很強,在學習過程中必須理論與實物標本觀察相結合。但尸體標本經過甲醛浸泡有刺鼻的氣味和長時間使用標本有些老化等原因,學生對學習解剖學熱情大打折扣。寶雞職業技術學院于2013年爭取到中央財政支持建成人體生命科學館。全館建筑面積180平方米,分塑化標本陳列、斷層標本陳列、鑄型標本陳列、病理標本陳列、人文展區5大功能區。按照系統分為15個陳列區,展示實物標本350余件。既相互獨立,又相互依存;既有大體解剖標本,又有局解標本;既有傳統實物標本,又有當前國內最前沿技術的生物塑化標本和鑄型標本。依托館內豐富的標本儲備應用于解剖學實驗教學,有利于學生全面系統的掌握解剖學知識,為后續臨床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建設人體生命科學館的意義

寶雞職業技術學院醫學分院于2006年集中辦學來,校園面積比原先擴大幾倍,相應的學生人數也由原來的3000人增加到8000人。學生人數的增加給解剖實驗教學帶來巨大的壓力。尤其是實驗標本嚴重短缺,實驗教學過程中學生動手機會減少,學習興趣大大降低。那么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建設人體生命科學館是一個有效的途徑。首先,人體生命科學館內標本是經生物塑化技術處理,不需要液體防腐劑,具有一定彈性。標本能夠得到長期應用和保存,提高標本的利用率,大大節約了教學資源。其次,人體生命科學館內制作精良的各類標本能滿足不同專業教學和實驗。如影像專業用的斷層標本,臨床專業用的局部解剖標本,護理專業用的應用解剖標本等。使學生能夠在人體生命科學館內對一些重點、難點內容進行全方位的反復觀察,細心研究,加深記憶,促進人體解剖學教學。還有人體生命科學館可供各位老師和臨床醫生進行科學研究。通過對不同標本,不同層面的觀察和測量,為科研和臨床應用提供科學準確的數據。最后,人體生命科學館對開展科普教育,普及醫學知識也有著重要作用。作為重要的科普展覽教具,可以近距離觀察,使公眾對自身的正常結構有了了解,對機體的一些異樣變化有了初步認識。

二、在人體解剖學教學中的作用

人體解剖學屬于形態學課程,具有很強的概念性、實踐性和直觀性,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必須重視實驗教學。多采用的學習方法是直觀教學方式。由于人體解剖學內容繁多,名詞術語難以記憶,加上學生相對基礎薄弱,空間立體及抽象思維能力有限。所以學生學習起來很吃力,嚴重影響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降低了解剖學的教學質量。人體生命科學館建成后,在實驗教學中用實物標本解答了實際教學中的問題,實驗標本豐富的種類、多樣的形式、翔實的內容增大了學生的視野,為學生學習解剖學提供了直觀的形象教材。利用生物塑化技術制作的標本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老師在實驗課示教時,可直接接觸標本,原來標本刺鼻的氣味沒有了,學生與標本的距離又進了一步,學生變得更加主動,能很快融入到實驗教學中,緊緊跟隨老師講授節奏,學習效果大大提升。人體生命科學館內除有系統解剖標本及局解標本、鑄型標本、生物塑化標本、斷層標本、胚胎標本外,還配備有電腦和投影儀等多媒體教學設備。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即可進行解剖學的理論教學,也能進行實物標本的展示,在講述理論知識時如需展示實物標本,館內有豐富的標本儲備隨時可演示。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完美的結合在一起。例如:在講述運動系統骨連結膝關節標本時,除講述正常結構組織外,在結合半月板損傷,給同學們展示膝關節在由屈到伸并伴有旋轉的運動時,內側半月板在股骨髁與脛骨之間受到旋轉壓力而致半月板損傷。標本演示中使抽象化的知識變得更加容易理解。還有在講解內臟系統(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系統)時,各器官的名稱、形態、位置及功能系統性連接緊密,難以直接描述,而在生命科學館內結合大體標本、塑化標本、斷層標本、病理標本等實物標本講解時,可以理論知識與實物標本緊密結合。這樣從標本的直觀上加深了印象,產生的教學效果大大增強。還有在講解脈管系統和周圍神經系統時,實物標本的動脈、靜脈和神經用紅、藍、黃等染料對其進行著色,使標本更加生動形象。在實驗教學中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因此,人體生命科學館可作為人體解剖學理論講授與實踐相結合的橋梁,實現人體解剖學教學中的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有效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從而在人體解剖學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三、發揮繼續教育與職業素質教育的作用

查看全文

定位目標加強實踐提升生物統計教學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引言;二十一世紀對生物統計學課程的重新定位;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加強實踐教學,注重學生能力培養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隨著生物科學的發展,只有定性的結論已不能滿足實踐的需要、生物統計作為數理統計在生物學領域的應用,是教學難度較大的一門課程、新世紀對生物統計學課程提出的新要求、生物統計學對大學生素質培養的作用、加強電子課件及網絡平臺建設、將多媒體教學優勢與學生的認知規律有機結合、長期堅持教育教學方法及教學規律的研究、密切跟蹤生命科學發展的前沿動向、開展統計軟件的實習,擴大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素質、全方位、多層次的實踐教學等,具體請詳見。

摘要:根據21世紀對生物統計學課程的重新定位,在生物統計學精品課程建設中重點突出了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強化了學生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生物統計學;精品課程;教學改革

一、引言

隨著生物科學的發展,只有定性的結論已不能滿足實踐的需要,實現生物科學結論定量化是人們長期追求探索的目標;生物統計學是生物學科定量化的重要分析理論與方法,生物統計學是生物學科應具備的基本知識和素質,與生命活動有關的各種現象中普遍存在著隨機現象,大到森林陸地生態系統,小至分子水平,均受到許多隨機因素的影響,表現為各種各樣的隨機現象,而生物統計學正是從數量方面揭示大量隨機現象中存在的必然規律的學科。因此,生物統計學是一門在實踐中應用十分廣泛的工具學科,它是生命科學各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對后續生命科學課程學習和生物科研有重要作用。

同時,生物統計作為數理統計在生物學領域的應用,是教學難度較大的一門課程。因此,在生物統計學精品課程建設過程中,針對各專業培養目標的定位,因材施教,更新教育理念,加強實踐訓練,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上進行改革和大膽探索。

查看全文

科協外事工作小結

服務大局,拓寬對外民間科技交流渠道,開展的主要工作有:

一、舉辦市海峽兩岸大學生創意設計作品巡回展,搭建市與高校大學生科技交往平臺

從年起,市參加了由福州市科協、中華創意發展協會發起,國內近20個大中城市科協和有關學術團體共組織開展的“海峽兩岸大學生創意設計作品巡回展”。

年市第三屆巡回展由市科協主辦,藝術學院設計學院承辦,省內19所高校參加活動,共征集了作品80件、省外作品598件、省內作品494件,作品涵蓋海報招帖類、產品設計類及動漫類三個專業方向。參展作品的創作體現了大學生打破常規哲學,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將深度情感和理性的思考與實踐結合,體現了創意與生活的完美結合。月日市“第三屆海峽兩岸大學生創意設計作品巡回展”開幕式暨優秀作品頒獎在藝術學院舉行。市原政協主席、市工藝美術協會會長張緒明,原市人大副主任,省科協副主席,市科協黨組書記、主席等有關領導參加開幕式。開幕式上對參加巡回展的優秀作品進行展示,對獲獎作品作者進行了表彰。

年市的巡回展加大宣傳和組織力度,根據參加活動大學指導教師和學生的建議,通過我們積極工作,巡回展得到省教育廳領導的大力支持,年市第四屆海峽兩岸大學生創意設計作品巡回展由省教育廳、市科協共同主辦,藝術學院藝術設計研究中心承辦,東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等省內外29所大學協辦,共征集作品2220件。年市第四屆“海峽兩岸大學生創意設計作品巡回展”開幕式暨優秀作品頒獎在9月份科普宣傳日期間舉行,出席開幕式的省政協主席巴音朝魯、市委書記高廣濱、省科協主席劉淑瑩等領導為290名獲獎作品代表頒獎,省市科協領導還參觀了優秀作品展示。

巡回展的舉辦為省高校與國內及地區大學生創意設計思想的交流打造有效的平臺,使大學生們足不出戶就可以了解來自國內及地區最優秀的創意思想和成果,為大學生展示自己最新作品和自身風采提供了最直接的舞臺。巡回展還促進了大學生與社會實際相結合,為畢業后走向社會成功就業起到很大幫助作用。巡回展在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規模和影響力逐年擴大,活動受到省內高校廣大師生的一致好評。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