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專業課程思政實施路徑

時間:2022-07-26 09:47:26

導語:英語專業課程思政實施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英語專業課程思政實施路徑

摘要:課程思政既是社會發展對高校改革的要求,也是學科內在的發展邏輯。英語專業的新文科建設需要將課程思政納入系統中,進行一系列的修正和調整,以優化人才培養。英語專業的課程思政建設需要從師資隊伍建設、課程協同和迭代評價體系入手,提升教師的政治素養和立德樹人意識,在強化專業課內部協同的同時加強專業課與思政課的協同,增加思政向度到評價方案中。

關鍵詞:英語專業;課程思政;課程協同

課程思政是借助眾多專業課程來實施育人的教育新理念。它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要求專業教師深挖各課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資源,讓思政育人融合于專業學習的全過程。該理念強調除了知識傳授、技能培養和素質提升之外,高校所有課程應圍繞、觀照和服務于學生的品格塑造。課程思政要注重思想政治的教育功能,以實現專業課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協同策應,在育人道路上同向同行,形成同頻共振。從國際和國內發展需求來看,中國隨著國力的不斷增強,全球治理需要中國的主動參與,同時“一帶一路”倡議等新理念的提出和推廣都需要外語教育提高政治站位、擴大格局,以培育書寫“全新的世界史”的外語人才來重新定位中國外語教育使命。[1]處于轉型發展階段的英語專業課程急需主動對接國家要求和社會需求,以中央的頂層設計為原則,以教育行政部門的政策為抓手,探索課程思政教學的實現路徑。目前高校英語專業大學生學習存在三個80%現象:學生所學80%的課程是專業課,學生80%的時間用在專業學習上,80%的學生認為對他們影響最大的是專業課程和專業教師,這為專業課程開展思政改革提供了適宜的土壤和空間。

一、文獻綜述

英語專業的知識體系就是以語言、文學、文化等交融交叉建構起來的,具有內在的學科交叉性;同時英語專業的外在知識體系則是架構在哲學、歷史、心理、教育、藝術等人文學科和生物、化學、計算機、生命科學等自然科學之中,[2]與思政相融是應有之義。目前已有研究主要圍繞三個方面,英語專業課程中開展課程思政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3]結合具體某一門英語專業課,如對英語精讀,基礎英語、英美文學、英語閱讀等課程的探索;[4]分享本校的英語專業課程思政的探索經驗。[5]這些探討都認同育人要以潤物無聲的方式進行,要喚醒學生主體意識和強調讓學生由他律轉向自律。這些研究結論拓寬了課程思政的應用場景,為后續探索提供了多視角和多層次的參考。已有研究不但有理論構建,也有不少學者和教師投入到具體課程的實踐中,但不少實踐研究有定位不高、低增值和重復等問題,部分研究有將英語課程思政標簽化傾向。課程思政不是簡單地在英語課堂上隨意增加幾項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或教育素材,它需要將英語知識傳授和思想政治理念進行基因重組,是將知識傳授、技能訓練、思維提升、價值引領相結合。因此需要抓好關鍵要素,讓思政與專業知識無縫對接,讓思政之鹽融于專業課程之湯,實現真正的潤物細無聲。

二、英語專業課程思政實施路徑

英語專業實施課程思政不僅是國家發展的需求、新文科建設的內在要求,而且也符合學科的根本屬性,是英語專業一次新的發展機遇。但同時也要注意到,英語專業課程思政無法只靠自上而下的政策文件引導和大會小會的號召來實現,它的建設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全體英語專業教師和其他教師都具有思政教育意識、開展協同教學、實施包含思政維度在內的教學和課程評價。故而,需要注重教師的理念轉變、英語專業課程體系統籌規劃,在前期就要有評價意識,注重講、學、評的三者融合,以避免孤立化和碎片化。

(一)課程思政的教師

課堂教學是落實課程思政的最關鍵環節,教師決定著課程思政的最后“一公里”能否打通。只有教師成為主動實施者,才能保證課程思政教學在英語專業的順利進行。英語專業課教師不僅要教授英語知識、帶領學生鍛煉表達技能、闡釋民族文化和英語國家文化,同時還要做錘煉學生思想品格及道德素養的引路人。總書記多次強調:教師不能只做傳授書本知識的教書匠,還要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做的是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教師要成為塑造學生品行的“大先生”。[6]首先,教師要深入學習政策產生的背景、價值、意義和實施建議等,具體而言,教師需要認真學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精神,弄懂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進而從思想層面領會全面推進課程思政教育改革的緊迫性和重要性。不僅需要重視,專業課教師還要有相應的戰略儲備。教師要掌握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還要了解國際國內形勢與政策,關注國際國內社會時事政治,學會恰當地將時事熱點問題、熱點事件融入課程的相應章節,增強公民意識,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和自身政治素養。只有自己能夠學會觀察世界、分析世界,形成大局觀,才可能以較高的站位引導學生立于中國立場、講述中國故事、闡釋中國文化和傳播中國智慧。課程思政的實施需要教師主動參與,但也離不開組織支持。學校和學院需要開設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馬克思主義辯證觀、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法律法規知識體系等專題,幫助英語專業教師鞏固、深化甚至迭代與大思政相關的理論知識和實踐分析的把控能力,強化以客觀事實為依據理性地看待不同國家之間政治制度和民族文化差異的能力。英語專業的教師只有自己能夠理解和內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解并能正確用英語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好新中國發展史和改革開放史、接受世界多元文化異同、具備文明互鑒意識和能力、認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才能充分在英語專業課程中發揮立德樹人的作用。順利推進英語專業課程思政,教師能力的向度和框架有必要進行相應的適度修正。除了廣泛得到認可的職業道德、教學能力、研究能力和學科知識四要素外[7],還需將課程思政納入其中,它與另外四個要素是同向而行,在某種意義上起到統攝其余四要素的作用。因此英語教師在尋求專業發展時,就要將課程思政能力作為重要指標,這才能為專業課程的思政教育提供持續動力。

(二)課程思政的內容

課程思政要跳出課時主義小視域,將單元、課程、課程群和專業等大概念納入考量范圍。注重課程體系建設的意義在于外語課程思政不僅只關注“點”,更能由“點”及“面”,從樹木到森林。單元是連接著課堂和課程的基礎單位,課程和課程群又是專業的核心。單元、課程和課程群同時都是課堂教學的大集合,集合按照什么邏輯來組織直接決定著英語專業課程思政的實現程度。在規劃英語專業課程思政時,既要重視自下而上的身邊經驗小概念和小案例,也要根據專業要求、課程群特色、課程標準和單元主題回應思政大概念,以實現深厚且凝實的課程育人。進行課程教學設計時,既要關照單元思政元素,如樹立崇高理想、尊重他人、孝敬父母和敬老養老等傳統美德元素,還要辨明單元在整冊書思政育人中的出場順序和地位性等關系,理清本冊書和課程中其他教材在課程思政教學中的關系,如綜合英語、英語視聽、英語閱讀和高級英語等課程的跨度長達兩年,這就需要考慮課程內部學期間的連貫和統一,以避免簡單重復和雜亂無序,否則會降低育人效果和課程思政的重要性。除了分布在不同學期的同一門課程需要協同外,還需打通專業課程間的隔閡。英語專業課程眾多,一般由不同的教師主講,特別是只開設一個學期的專業課程,如英國國家概況、英語詩歌選讀、英語戲劇選讀和英語語言學概論等。平時專業課程教師因為課型和研究方向差異等原因存在交流不足等問題。雖然課程都是基于同一份培養方案而設,教師一般只是按照以前的教學大綱備課和教學,較少考慮課程之間的銜接和協同。英語專業的不同專業課程恰好抓住課程思政引入的契機,重新審視不同課程之間的有機關系,以培養總目標和課程思政理念來打通課程間的隔閡,將所有專業課程的教學協同在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中。專業課程都有自身的知識體系、學科屬性和邏輯關聯,其所蘊含的德育元素也有差異,這是課程教學設計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根據專業課程的不同內容和特點,萃取積極的理想信念、價值取向、政治信仰、社會責任和國際擔當等相關內容,挖掘各自思政資源,找準抓手和營造情境,然后按照學科內在邏輯以及大學生的四年成長周期進行系統性整合規劃。加強專業課程之間的協同,不但可減少低水平的重復和避免育人的標簽化和說教化,還能通過加強專業教師間的交流與合作來實現課程育人影響力的疊加和放大,促進對學生的德育熏陶和價值引領。課程思政猶如銀線將散落四年的專業課程珍珠串聯起來,充分挖掘課程育人潛力。不過要想充分發揮課程思政的影響力,還需要將專業課的課程思政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協同起來。正如2016年底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突出強調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8]英語專業課程要主動對接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如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等課程,真正讓每門專業課成為育人總工程中的一段渠和責任田,要這些課程的思政育人同向同行、同頻共振,這樣才能實現協同效應。堅決不能讓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成為兩張皮而無法融合在一起,也不能各跑各的方向,無法形成育人合力。設計實施方案時要考慮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開設學期、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實踐活動等,還要組織專業課教師與思政課程教師共同研討,同謀共化來推進專業課對接思政課的留白等。課程思政是將專業課程與思想政治課程連接起來的橋梁,它既能更好地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馬克思主義領航和指引作用,還能盤活專業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和豐富情境,增強兩類課程的色彩和活力。讓思政和專業培養兩條線貫穿課程和課程群,形成體系化、系統化和科學化的思政大動脈,既能發揮各自的育人特色,又可相互融通形成育人有機課程體,共奏育人交響曲。

(三)課程思政的評價

課程育人規劃設想并不直接等于實然的育人結果,再者課程思政評價體系是課程思政實施中不可缺少的環節。因此,推行課程思政從前期開始就要有評價意識,并要貫穿始終,否則會出現熱熱鬧鬧一場、轟轟烈烈一陣的課改鬧劇,費時費力而又低效,還會抑制教師熱情和耽誤學生發展。必須要認識到評價目標、評價內容、評價方式和評價反饋對英語課程思政評價體系的重要性。除檢測學生專業知識的習得情況外,還要檢測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需要在評價目標中體現出來。從評價內容來看,教師需要改變只評估專業課程學習內容的理念,需要把思政內容也要納入命題范圍內。課程思政評價應做到對學習過程和結果的雙重評價,評價方式盡可能多樣化。在每門專業課中要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堅持過程性評價,為每一位學生設計個性化的思政成長檔案,全方面多層次搜集學習者發展數據,將短期觀察和長期考量相結合,將各專業課教師的思政評價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師認定相結合,將定量數據和定性考察相結合。專業課老師還要在原有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的課堂評價框架中增加思政維度,根據學生的課堂發言、課上表現、英文作文和小組合作表現等進行思政評價。專業課教師之間、專業教師和思想政治理論課之間要加強評價交流和溝通,以便以更細顆粒度來描繪學生思政發展趨勢,以全面和客觀的信息來評價學生的思政發展。恰當的評價可以幫助總結課程思政開展的經驗和教訓,還能夠讓專業課教師和思想政治課教師實現暫時離場,以客觀的視角評判和審視育人效果,從而會更有針對性地去調整優化。評價目的是為了促進英語專業學生發展,評價體系中應包含完善的反饋機制。教師、學院和學校要構建一體化的思政反饋機制,根據反饋信息做出科學客觀理性的分析,為教學和學生的發展提出建設性意見和方法。教師和學生的實踐反饋結果檢驗反饋的有效性,并加以完善,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良性循環的課程思政評價信息流程。評價體系不僅有助于培育師生的意識,幫助教師掌握課程思政的教學效果,還能幫助教學管理部門逆向監督課程思政的執行實貌,全過程檢驗英語專業課程思政的實施程度和實際效果,壓制流于形式的英語專業課程思政生存空間。

三、結語

課程思政改革固然需要融入語言教學各環節、各活動、語言能力發展和思辨能力提升中,以避免陷入標簽化和兩張皮的泥潭。英語專業的課程思政更要跳出課堂小視域,打通經絡,實現專業課程間的協同以及專業課程和思政理論課的協同,全程都要樹立評價意識和開展適切的評價活動,從而能實現以品格塑造統領英語專業學生的知識學習、能力培養和素質提升。然而,課程思政中最關鍵的因素是人,是全體英語專業教師,所以要提升英語專業教師的政治素養和立德樹人意識,增強英語教師的全局統籌意識以及與其他課程教師的思政育人合作意識。從教師、課程和評價三方面入手確保英語專業課程思政的實效。

【參考文獻】

[1]常俊躍,于如航.外語專業教育中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其應對策略研究[J].外語與翻譯,2017,(4):78-81.

[2]王卓.從簡單復合到跨學科外語人才培養———談新時代背景下英語專業人才培養[J].山東外語教學,2018,(3):61-69.

[3]陳法春.外語類本科專業課程思政內容體系構建[J].外語電化教學,2020,(6):12-16.

[4]崔永光,韓春俠.英語專業實施“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可行性分析與實踐研究———以專業核心課程“英語精讀Ⅲ”為例[J].外語教育研究,2019,(2):19-24.

[5]侯晉榮.應用型高校課程思政探索研究———以菏澤學院英語專業為例[J].菏澤學院學報,2020,(6):69-72.

[6].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6-380.

[7]孫有中.振興發展外國語言文學類本科專業:成就、挑戰與對策[J].外語界,2019,(1):2-7.

[8].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9(01).

作者:李征婭 單位:西安文理學院 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