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態話語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的應用

時間:2022-03-11 11:23:03

導語:多模態話語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多模態話語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的應用

[摘要]本文根據多模態話語分析綜合理論框架,探討大學英語聽力學的設計方案。旨在突破現有教學模式下的瓶頸,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和多元識讀能力。

[關鍵詞]多模態話語;框架;大學英語聽力;教學設計

“多模態話語指運用聽覺、視覺、觸覺等多種感覺,通過語言、圖像、聲音、動作等多種手段和符號資源進行交際的現象”(張,2009)。多模態是意義表達的形式,而多媒體是其最終在物質世界的實現方式。隨著信息科技和多媒體技術的發展,豐富的多模態資源和體驗徹底顛覆了傳統以紙質媒體和文字單一模態為主的生活和學習方式,并使得多元識讀能力成為信息化社會下學習者的必備素質要求之一。因此,基于多模態理論的教學理念和方法也成為教學改革的必要因素之一。大學英語聽力教學極具多模態特性,與多模態教學理念十分契合。因此,該理念的應用為突破傳統聽力教學瓶頸、提升教學質量提供了較大的可能性。

一、多模態話語理論

張德祿(2009,2018)基于韓禮德的系統功能語言學理論,提出并發展多模態話語分析綜合理論框架。該框架分為四個層面:文化層面、語境層面、內容層面和表達層面。內容層面下的形式層面包括圖覺、聲覺、感覺和語言四個形式,都是話語意義表達的形式即模態。模態之間通過有效整合來實現某一交際事件的交際意義。在外語教學中,模態的選擇主要從三個方面考慮:話語范圍、話語基調、話語方式。即教師要根據課程的內容和難易度,師生特點和關系,課程目標以及教學條件等來對教學多模態資源進行整合和設計,從而最優化課堂教學體裁結構潛勢,獲得最佳交際效果。

二、多模態話語理論視域下大學英語聽力教學面臨的問題

(一)聽力教學現狀調查問卷。筆者(2019)通過向海南師范大學495名非英語專業生和30名大學英語教師發放問卷,調查本校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現狀。調查發現,造成學習者聽力困難的原因與前人的調查結果(e.g.Wang&Renandya,2012)極為相似,如語速快、生詞多、辨音難、焦慮以及缺乏元策略等。此外,聽力練習環節學生的學習興趣缺失,且課外自主學習行動力弱。從教師層面來看,多模態方法和多媒體技術已是常用的教學輔助手段,但局限于個別教學環節,缺乏從多模態化的角度對課堂教學體裁結構進行優化。(二)問題分析。多模態話語分析綜合理論框架強調話語的交際意義,把課堂教學看作一個交際過程,通過師生交際實現教學的交際意義。但是不少教師仍把聽力練習看作是測試而非交際過程,因此該環節往往模態單一、無趣、增加學習焦慮。此外,該理論框架鼓勵師生對多模態資源進行再設計,通過再符號化實現模態的最優搭配和課堂教學體裁的結構優化。如不局限于課本,大膽改造課內外資源,刪減不必要的模態和活動;緊扣主題,使教學過程緊密相連;提供多通道的話語表達方式。而老師們多按照課本流程授課,任務量巨大。且各單元內部章節之間關聯不緊密,對幫助學生減少聽力困難和焦慮方面作用不明顯。

三、多模態話語理論下大學英語聽力教學模式的設計

《大學英語視聽說》是大學英語學習的重要課程,貫穿一、二年級四個學期。但由于課時有限、學生聽力能力較弱等原因,一直是英語教學的老大難。為了探索多模態話語理論對聽力教學的作用,突破教學瓶頸,筆者以本校2018級非英語專業兩個平行班為研究對象,進行了為期一年的教學實驗。通過前后測發現,兩個班學生的成績均有一定的提高,但班級間成績無顯著差異。通過問卷和訪談發現,實驗組比控制組更享受課堂教學,學習興趣提高、焦慮減少。筆者依據多模態話語分析綜合理論框架(張,2009),對大學英語視聽說課進行多模態教學設計。根據課本(《新視野大學英語視聽說教程(第三版)》1、2冊)每單元主題,設立教學目標,并篩選部分關聯緊密的課本內容,結合課外資源,進行課堂結構和活動的再設計。為了更好地闡釋多模態話語理論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的應用,筆者將以第一冊第五單元RelaxandExplore為例進行說明。(一)教學目標的再訂立。本單元原有四個教學目標:假期類型、表達喜好、介紹中國的一個城市、餐館點餐。前三個目標的關聯相對緊密,課本在內容上有一定的推進功能。但由于涉及的城市較多,語言知識點零散,導致學生學習目標不太清晰,因此無法及時總結所需的關鍵詞匯和表達,不能有效減少聽力困難、輔助口語產出。且匹配的教材內容嚴重超過課時。因此,筆者將本單元的教學目標精減為一個:介紹海口。該目標可細分為兩個方面:城市介紹的方法;海口印象。根據目標,挑選最密切相關的課內外資源進行再符號化和組合,有針對性的設計教學環節和活動,最終服務于“介紹海口”這一教學目標和任務。此外,將目標背景設立為海口市,不僅給學生提供真實的語言操練環境、豐富多模態學習體驗,也能幫學生了解語言學習的意義。(二)課堂結構的再設計。根據新的教學目標,筆者對課文內容進行篩選,主要選擇第二大部分Listeningtotheworld,其中又分為sharing,lis-tening和viewing三小部分。該部分在內容上與教學目標一致,且內容小節間關聯相對緊密,難度適中。教學過程設計如下:首先,播放一個簡短的海南英語宣傳片,以此明確本課的學習目標,并激活學生背景知識和體驗。然后引出課本78頁的九個問題作為整堂課的提綱。這九個問題包括城市名稱、交通方式、旅行休閑方式、旅行的時間、飲食等話題,既是對單元第二大部分重點內容的概括,也是學生介紹海口時的內容和方法模板。以海口為目標對象,并根據這九個問題展開課堂教學,不僅能避免教學環節松散的弊病,也能不斷強化學習目標。每個問題難易程度不同,因此時間、資源和模態設置也不同。其中,有關旅游休閑方式的問題(即Whatdoyouprefertodo?)是重點。因此,該部分重新整合了課本四個小節的內容。首先播放viewing部分關于阿根廷的視頻介紹并完成部分練習,以此讓學習者進一步直觀體驗城市介紹的方式和內容,并學習相關詞匯和表達。且視頻內阿根廷的生活與海南有很多相似之處,因此在內容和語言表達上極具借鑒價值。第二步,根據sharing和openingup部分,制作圖片,設計圖文匹配活動,以此擴展休閑方式的詞匯。第三步,教授“Iwentto(aplace)forsth.withsb.in/on(time)”(即,“和某人在某個時間去某地旅行”)這一句型,并通過練習sharing部分第三題進行句型強化。以及通過練習第四題習得表達評價的詞匯。第四步,使用listening部分的表格聽力題對學習過的休閑方式和評價表達進行強化和擴展。并總結和練習句型“Iprefer(todo)sth.because…”(即,“我更喜歡這樣的旅行方式,因為……”),第五步,初步嘗試整合已學知識來介紹印象中的海口。該問題部分主要利用課本資源,對其進行批判性地使用和設置,充分調動多種模態如聽覺、圖覺、語言輔助師生交際,擴展多渠道表達方式減輕聽力壓力,自然融合多元識讀和聽說技能。課后,學生按小組拍攝一個“介紹海口”的實景視頻,鼓勵學生走出課堂,感受真實世界,體驗語言學習的意義。這一任務中,學生能體驗各種模態,尤其是課堂嚴重缺失的感覺,并學習批判性地使用各種模態和多媒體技術完成任務。總之,課程結構的再設計是為了服務“介紹海口”這一目標。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聽說讀寫不再是無關的單項技能訓練,而是有機結合來服務于同一交際事件,產生交際意義。而模態的選擇和組合則根據各環節的目的和難易程度決定。簡言之,簡單的環節一般采用兩種模態組合,如圖片和文字、文字與聲音等。而較難的重點部分則調動多種模態進行補充和強化,必要時可將已有資源進行再符號化,更好地輔助學生的聽說學習。最終將課堂教學和資源形成有機整體,實現課堂結構優化。(三)教學資源的再符號化。“再符號化涉及在不同的語境或階段對意義的重新符號化,即用新的符號來實現多模態語篇的意義。”教師們可以將已有的模態資源根據話語范圍、話語基調和話語方式進行模態的改造,服務于自己的教學目標。該單元話題為介紹城市,而視頻是最直觀的教學手段,因此課本的視頻資源被選擇使用。課外視頻資源則用來刺激學生圖式知識、活躍氣氛、直入主題。用文字直現九個問題,并在每個環節重復出現相關問題,通過凸顯這一視覺模態,不斷強化學習目標,使教學環節更為緊湊。而在處理聽力任務較重的“休閑方式”問題時,由于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較弱,容易焦慮,則需要對課本資源進行模態改造和重新組合,使之互補和強化:先用視頻加關鍵詞凸顯主要內容和語言表達;再將聽力匹配題改成圖文匹配,以節省時間;此外,先學習聽力練習里的重點句型再通過聽力題去鞏固句型知識,減輕學生焦慮和困難、集中聽力重點、助力口語產出。學習者通過多渠道獲得信息,更容易理解和記憶,也更能吸引學生注意力和興趣。(張,2009)在其他較簡單的環節中,如城市名、交通方式等,多利用課外資源,使用圖片、文字這兩種模態,提高教學效率。總之,模態的選擇和組合的方式才是獲得最佳交際效果的關鍵。

四、總結

筆者發現,教師們多根據課本的流程對某些環節進行多模態資源的補充,主要表現在開篇和作業階段,因此經常造成開篇討論和作業展示環節很熱鬧,但中間練習環節沉悶、學生分心等情況。同時,教師們鮮少結合本地文化特色、改造課本資源、重設教學環節。因此學習者代入感較弱,學習環節不緊湊,學習目的不明確。其實,多模態資源和手段在現代教學中已經非常普遍,但是如何有效使用多模態和多媒體,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實現最佳交際效果,還有待更多的思考和實驗。

參考文獻:

[1]Wang,L.&Renandya,W.A.Effectiveapproachestoteachinglistening:ChineseEFLteachers’perspectives[J].TheJournalofAsiaTEFL,2012(4):79-111.

[2]游戚東夢,劉忠喜.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視角下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的現狀調查研究———以海南師范大學為例[J].教育信息化論壇,2019(8):85-86.

[3]張德祿.多模態話語理論與媒體技術在外語教學中的應用[J].外語教學,2009(4):15-20.

[4]張德祿.系統功能理論視閾下的多模態話語分析綜合框架[J].現代外語,2018(6):731-743.

作者:游戚東夢 吳文妹 單位:海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