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語文教學論文
時間:2022-11-06 04:01:47
導語:中學生語文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培養學生的審美器官對審美對象的感知能力
觸覺、味覺、嗅覺在審美感知中處于從屬地位,而視覺和聽覺卻起著主導作用,為其他感覺器官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中學生隨著生活閱歷的增長、文化知識的不斷積累,其感知能力獲得了進一步的發展,各種感覺器官對客觀事物的刺激都十分敏感,加之好奇心比較強,他們對新穎、離奇的事物更敏銳。比如,新小說、新戲劇、新歌曲往往會引起他們的關注和較大的興趣。在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有表情地朗讀課文,采用配音、影視、音像等手段,提高學生感知的強度與廣度,加深學生對作品美的感知效果和體驗。如教學《聽潮》《春》《白楊禮贊》等散文時,教師要盡可能地采取配音、音像等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語感力去感知作品,體驗作品表現出來的審美感受,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心理位置互換,讓學生置于作者位置逆向推進,從視覺、聽覺、嗅覺、心理、空間、時間等方面去感知大海、春天的景象,整體上獲得對大海春景和大漠白楊的審美感知,從中領悟作者審美感受獲得的方法,強化感知,豐富感知,達到培養和訓練學生的審美感知能力,同時得到寫作能力和獨創性的訓練。一位學生這樣寫道:“上語文課是最美的享受,可以登泰山看日出,可以去海邊聽海潮,可以上天山看奇景,可以順長江游三峽……每一課每一篇就像一朵美麗的花兒一樣,帶著一股幽幽的清香,飛入每一個學生的心田。”可見,這位同學在學習課文時,通過自己的想象和聯想,對課文有一個敏銳的審美感知,達到了“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的審美境界。
二、培養對審美情感表現和內在意蘊的感知能力
在對審美感知能力的培養中,老師尤其要注意對審美對象的情感表現和內在意蘊的感知能力的培養。審美感知具有情感性、選擇性和整體性的特點,教師應從這三個方面出發,培養學生的審美感知能力。審美感知飽含著濃厚的感情色彩。只有當學生與審美對象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學生才能深刻理解審美對象飽含的“美”,才能在精神上受到鼓舞,才能在欣賞中獲得美的感受。在欣賞《狼牙山五壯士》時,教師先讓學生感受作品中的人物,狼牙山五壯士雖飽受磨難,但仍然頑強抗爭,他們那種不畏強暴、不怕犧牲的崇高精神,讓學生油然起敬。從作品體現出的慘烈與壯美,使學生感悟出作者創作這篇文章的最具震撼力的價值所在。審美感知具有選擇性的特點。當今,文化產品日益豐富多樣,學生的文化視野也很開闊,老師們更應像歌德所認為的那樣,即鑒賞力不是光靠觀賞中等作品而是靠觀賞最好的作品才能培育成的,所以他只讓學生看最好的作品,等學生在最好的作品中打下牢固的基礎,學生就有了衡量其他作品的標準,估價不至于高,而是恰如其分。在閱讀課中,老師必須對閱讀課進行精選,有系統、分層次地向學生介紹、推薦古今中外的精品,指導他們如何閱讀、如何摘抄、如何做筆記,讓他們細細去領略名著名篇中無窮的魅力,這樣會使學生在對課文的感知中培養出對文學作品的感悟力,進而達到發展學生的審美力,提升學生自身的人生質量的目的。審美感知具有整體性的特點,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生閱讀、寫作時,注重對文章形與神、動與靜、虛與實、個別與一般、偶然與必然等等之間的辯證關系,從而充分發揮學生的感知作用,同時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讓他們在有限的既定印象中,獲得更為豐富的感受和獨特的創造力。
培養學生的審美感知,就是要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讓學生不斷積累并總結經驗,加強審美體驗,善于捕捉并發現美。審美感知的培養是長期滲透到每個教學環節中的一項很重要的工作。中學語文教學中要不斷轉變觀念,努力實踐,使學生審美感知能力的培養真正落實到我們的每個語文教學工作中去。
作者:沈舜蘭單位:福建省漳州實驗中學
- 上一篇:女性文學在英美文學的地位
- 下一篇:高級中學語文教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