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素質能力培養

時間:2022-03-15 11:15:00

導語:學生素質能力培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生素質能力培養

一、讓學生想學、會學。

教師在教學中若能做到讓學生想學、會學,對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有大大的益處,怎樣做到呢?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現實問題,我認為:創設一種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想學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強調學生參與,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讓學生會學更為重要。小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理,當遇到他們感興趣的問題,大腦就會處于興奮狀態,于是他們就會積極用腦去想,千方百計地探求其中的奧妙,來獲得心理上的滿足。根據這一心理特點,在進行新課時,教師應創設問題情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點燃他們的思維火花,讓他們以積極主動的心情愉快的投入學習。只做到讓學生想學還不夠,還要使他們會學。

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遵循學生的認識規律,辨證施教,而且應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學生既學到知識,又學到方法,因此,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學習過程,幫助他們實現從“學會”向“會學”的飛躍,這是老師一項極為重要的任務。

學生思維多以形象思維為主,特別是小學生是以形象思維逐步向抽象思維發展,而動作思維就是具有較強體驗性的形象思維,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創設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的教學情景,力求把靜態的教學內容轉化為動態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掌握探求知識的樂趣。如:教長方形面積時,讓學生畫一個長和寬都是整厘米的長方形,然后讓學生用面積是一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去量這個長方形的面積。學生量完后,引導他們思考,沿長方形的長邊和寬邊擺的正方形的個數與長方形長和寬的厘米數有什么關系?從而引導學生領悟鋪滿長方形的小正方形的個數,正好等于長方形長和寬的乘積。通過這樣實踐操作,學生手腦協同活動,不僅領悟了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而且發展了學生的思維。

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掌握知識。新舊知識是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系,新知識是舊知識的延伸和發展。因此,教師要善于運用知識的遷移規律,引導學生由此及彼,觸類旁通,在已知知識+的基礎上完成新知識的學習任務。如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我們利用截補法使其變為長方形,學生很快就能理解、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方法了,這樣運用知識的遷移規律引導學生把新知識納入原來的知識結構中去,完成新的知識的同化,使學生順利掌握新的知識。在教學中,教師應教給學生學習一類知識的方法,特別使學會觀察、分析、比較、抽象、概括等思維方法。如教學數學除數是小數的除法,以除數是整數的除法法則,商不變的性質,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規律為基礎,引導學生討論:除數是什么數,能否把除數變成整數,怎樣變,被除數呢?學生完成了再討論,兩個除法算是的商一樣嗎?為什么?學生通過討論嘗試,很快悟出除數是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這樣,學生不僅掌握了新知識,而且初步學會了探索新知識的方法,逐步學會“會學”。

二、學生思維能力訓練方法及培養

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和培養,是素質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小學語文數學中必須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有關因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一)、巧用插圖小學語文課本,大多圖文并茂,在教學中,要注意配合課文,充分利用插圖,活躍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例如:《美麗的公雞》中教學“得意洋洋”一詞時,,先引導學生觀察插圖,說說圖上公雞的神態,昂首挺胸,嘴巴張大,雙目圓睜,尾巴高翹。再讓學生展開想象,請一位同學表演公雞的神態,另一位同學表演“得意洋洋”的神態,同時讓其他同學細致觀察并比較兩位同學表演的神態相似與否。學生通過觀察、比較、體會,得出“得意洋洋”原來就是驕傲自滿的意思,從而從具體形象中記住了這個詞,明確了詞語的使用范圍。

(二)、尋找空白文章中,常有些“空白”,倘若找準了這些,善于引導學生動腦去填寫這些“空白”,則能使學生的思維縱橫馳騁,受益匪淺。例如:《糶米》一文末段的省略號,教學時可讓學生抓住這個“空白”,循著“如果不糶,會怎樣”的思路,展開想象,并與糶了米作比較,會得出什么結果。引導學生根據課文內容,發揮想象,形成畫面:米價還會跌,地主逼上門,債主來討債,短工要工錢……通過這些畫面的理解分析與判斷,認識到即使米再好,價再低,也不得不糶。通過啟發思維,想象舊氈帽朋友糶米所得的或多或少的鈔票后怎樣安排艱難的生活情景,從而讓學生體會到舊社會中貧苦農民的悲慘命運,加深對文章中心的理解。

(三)、憑借心理想象所謂心理想象,就是憑借文中人物的表情、動作、語言諸方面展開想象,去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人物的動作、語言、表情,是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的很好的素材。例如:《窮人》一文中:漁夫皺起眉,他的臉變得嚴肅、憂慮。“你看怎么辦?得把他們抱過來,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快去!別等他們來!”教學以上一段,要讓學生乘著想象的翅膀進行思維訓練,可對學生提出以下問題:1、嚴肅、憂慮的表情表達了漁夫什么樣的心情?2、皺眉的動作表達了漁夫什么樣的心情?3、“怎么辦,總能熬過去,快去!”等語言,又表現出了漁夫怎樣的思想感情?4、綜合漁夫的神態、動作、語言,可以看出他是個怎樣的人?學生憑借段中活生生的人物神態、動作、語言,通過想象,思路由窄變寬,既了解到漁夫憂心忡忡到矛盾重重到同情關心西蒙的兩個孩子的一系列復雜思想過程,感受窮人美好善良的一面,又在思維上受益匪淺。教學此段,若不引導學生想象,只由教師據文講解,將事倍功半,難有此效。好動是兒童的天性,好問是智慧的搖籃,而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則是教師的天職。因此,教師要善于引導,讓學生自己去探究知識的奧秘,打破常規的思維束縛,讓他們從不同的途徑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從而使他們的思維能力得以不斷的發展。

以上談的是學生的學,最后說一下教師的教。對于小學生來講,他們對知識的渴求在很大程度上來源于對新學知識的興趣,因此,要上好一節課,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除了能清楚的講解知識重點外,采用適當的技巧,使學生快速掌握新知識,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這就要教師充當好三種角色:第一,充當好“演員”的角色;第二,充當好“導演”的角色;第三,充當好“編劇”的角色。總之,在新課程標準下,教師不能墨守成規,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通過優化師生雙邊活動,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活動條件,留給學生自由的空間,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使學生通過切身的體驗,激發情感,并在自己的體驗中嘗試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