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閱讀指導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14 10:26:00

導語:課外閱讀指導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課外閱讀指導管理論文

眾所周知,作文教學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僅靠兩周一次的作文訓練難以達到寫作能力的要求,因此修訂大綱提出:“要指導學生課外經常練筆,把所見、所聞、所思、所感隨時記下來,以提高寫作能力。”為此,在揚州大學師范學院教科所“中學各科立體化教學”課題組的指導下,我從1994年開始了以課外閱讀摘記和練筆為載體的作文教學改革試驗,現已取得階段性成果。我的做法是:

一、調動學生積極性——激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生活是人生的一本大教科書,其內容有無比的豐富性和生動性,可是有的學生總是埋怨學校生活的貧乏單調,許多學生對作文不感興趣,覺得作文難,怎么辦?宋代的謝枋說:“凡學文,初要膽大,終要小心——由初入細,由俗入雅,由豪蕩而純粹。”這樣就能“初學熟之,開廣其胸襟,發舒其志氣,不見文之雅,心能放言高論,筆端不窘矣。”據此,我大膽揚棄一切束縛學生,不利于激發學生興趣的條條框框,引導學生,向生活和報刊時文要文章,向多記快寫要能力,放手摘,放心學,放膽想,自由練筆。為此,我開放了“六大自由”:一是摘記和練筆自由,二是摘抄內容和命題自由,三是體裁自由,四是選材自由,五是摘法寫法自由,六是篇幅長短自由。這“六大自由”的開放,就像為學生開啟了緊閉多年的大門,一個嶄新的天地展現在學生面前。閱讀欣賞課上,學生的寫作熱情得到空前的激發,許多同學明確了自己閱讀意識的指向,并分類展開了課外閱讀摘記和練筆工作。大多數同學較感興趣的課外閱讀摘記有三大類。第一類是涉獵性閱讀摘記,其特點是在閱讀數量上“多多益善”,不分中外古今;在閱讀質量上“不求甚解”;方法可“一目十行”;然后記下“總體感悟”和捕捉到的有用信息,俗語“看報看題,讀書讀皮”之說,就是這種閱讀摘記的形象表述。第二類是積累性閱讀摘記,對于一些經典性著作、工具書和資料性期刊等,閱讀時及時做好摘記,對充實知識倉庫是大有益的,我國古人極其看重“積學以儲室。”第三類是借鑒性閱讀摘記,事實上,創作得力閱讀的例子并不鮮見,侯方域的《馬伶傳》有明顯師承司馬遷的《史記》印跡,林語堂直言不諱地承認他的《京華煙云》對《紅樓夢》的借鑒——自然非機械地承襲,而是活化出新,因此,借鑒性閱讀摘記,更是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絕大多數學生對此投注了空前的熱情,受益頗豐。

二、堅持定向引導——調控

學生的寫作熱情高漲,課外閱讀摘記和練筆的興趣盎然,許多學生在知識的大海中盡情地尋寶探幽,如癡如醉,此時,我又因勢利導,及時對課外摘記和練筆進行定向引導和科學調控。

首先,我根據課題組的總體計劃和教學大綱,制定了學期的“訓練目標樹”,發給學生,使學生讀有方向,摘有重點,練有目標。接著我又仿照統考計分形式,引進“三制”(積分制、達標制、驗收制)考評方式,進一步激發學生摘記和練筆的欲望。所謂“積分制”,即每天以10分制記分,學生每摘(寫)一篇得一個積分,多摘多得分。“達標制”是指開學初由學生討論出全班的達標指數,每個學生以此為據制定達標指數。“驗收制”是指中心學習小組的普查和學生間的自評和互評,結合每周定題定時定要求完成的小作評選,時時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在此基礎上,我還注意培養學生對生活和課外閱讀的兩方面能力,以更好做好摘記和練筆工作。

一是培養學生對生活和報刊時文的悟性,提高意會和接受生活暗示的能力。我讓學生在摘記本中開設了“七日斷想”、“我手寫我心”等欄目,要求他們從日常的普通現象悟出生活的哲理,從多彩的自然現象聯想到紛繁的社會生活。前者是對事物內核的提取和抽象,后者是合乎邏輯的類推和引申。我還要求學生在摘記中開辟“一名話評點”,讓學生對所摘抄的佳句進行評價,這為提高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開辟了一條新路。

二是培養學生自身的內省力。隨著學生認識領域和閱讀領域的擴大,他們的感覺愈益靈敏豐富,摘記本成了他觀照自我和社會的萬花筒。那些性格內向思想深沉的學生往往能捕捉到精彩時文,能用細膩的筆觸抒寫其心之所感,對寫作有如魚水之樂;有些學生則相反,摘記內容空洞蒼白,其實,倒不是他們在閱讀中缺乏感知和體驗,而是注意力的內心指向性較差,所以,平時教學中,我特別注意學生自我內省力的培養。我要求學生一是帶著感情和想象去閱讀,二是用陌生和審視的眼光去觀照周圍的事事人人,三是經常換位思考。我還告訴學生:深刻的思想,真正的感動常常不是來自自覺,多數是在無意間出現,問題就在于要及時準確地捕捉感覺世界的不速之客,無論觀察生活還是閱讀報刊文章都應如此。

三、抓住講評環節——提高

學生在摘記和練筆中固然有許多獨特的發現和新鮮的感受,但也常常表現出認識的膚淺和熱情的低落。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經常抓住講評環節,并首先注意從理性的高度提高學生對生活自身的認識。在講評過程中,我一是注意引導學生深究生活現象,洞悉事物內蘊。在講《藥》時,曾有同學摘記練筆中寫到現在街頭圍觀情況,表示對這一現象不滿。我引導他們區別兩類看客的心態的不同,讓他們從心理、文化和社會等方面分析這種現象產生的根源。經討論,他們提高了認識,認為這種現象與人們的從眾心理、文化素養差和缺乏時間觀念、生活節奏慢有關,學生由此而懂得了應該努力從簡單的生活現象中引出深刻的道理來。

二是在講評時注意引導學生從更高層次上認識某些現象,幫助他們進行自我心理分析。前一段時間,學生中掀起了一股瓊瑤、岑凱倫、席慕蓉熱,學生的摘記中有關她們的介紹和讀后文章多起來,有些同學青春的心由此而躁動不安。這些在摘記和練筆時有表露,他們對此也驚恐,不明白自己到底怎么了,這是常見的青少年“情緒病”。我認為,僅僅是一般勸慰是不夠的,教師應該充當他們的心理醫生,除矯正了課外摘記和練筆的航盤外,我和他們認真分析了這種情緒產生的原因,并建議他們培養某種愛好,轉換閱讀興趣,開拓生活領域,幾周后,這種“情緒流”從學生摘記和練筆中蕩然無存,代之而來的是一些春風撲面,寓意深刻,富有哲理的報刊美文以及他們十八歲真情的自然流露。

在疏導性的講評中,我一直堅持了三條原則:一是堅持講評的經常性,我每天按學號抽查學生的摘記練筆本,學生課外摘記和練筆中有許多意料不到的突破和局限,這就為教師提供了許多閃光的材料,因此,我利用“邊角時間”堅持每天一評。二是堅持講評的指導性,講評時,我從不就事論事,而是結合作文教學和學生的寫作實際,經常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提供一些指導性意見。三是講評不離整體性,強調課外摘記和練筆的整體計劃,做到一講一得。

綜上所述,“激趣——調控——提高”三者之間是同屬于一個系統中的三個動態過程,形象地說,就像漁夫捕魚時的三個關鍵性動作;撒網——收網——提網。撒網要寬廣,收網要靈活,提網要舉綱,故歸為“激趣——調控——提高”,從實驗情況來看,效果是好的,在我所進行的階段實驗中,所教班的學生在期中、期末考試中,作文成績都較高,有6篇學生佳作在省市級以上報刊發表或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