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義藝術歌曲論文

時間:2022-01-27 04:18:20

導語:浪漫主義藝術歌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浪漫主義藝術歌曲論文

一、舒伯特及其藝術歌曲

1792年法國對奧地利宣戰,戰爭一度陷入危機,雖然臨時組織的法軍憑借“保衛共和國”的高昂熱情最終取得了勝利,但是這場戰爭使還高坐在王位上的其他封建君主警覺到資產階級革命對其統治的嚴重威脅。1793年,法國封建帝王路易十六以叛國罪被處死,這一行動直接激怒了歐洲幾乎所有的君主,以奧地利為代表的反法同盟建立。奧地利國王弗朗茨二世一邊在外聯合普魯士對法國政治進行影響用殘酷的手段鎮壓革命,一邊在國內實行文化高壓政策。封建統治階級的反撲使各國資產階級民主運動受到鎮壓,戰亂使物質匱乏,經濟蕭條。1797年1月31日“歌曲之王”奧地利作曲家弗朗茨.舒伯特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在維也納出生了。雖然父親在當地一所小學擔任校長,但因為家中孩子眾多,微薄的薪水和不斷上漲的物價使這個家庭生活十分困苦。幸運的是,舒伯特很小的時候就從父親那里受到音樂的啟蒙,9歲時跟隨教堂合唱指揮霍爾策學習音樂理論和風琴演奏,11歲時,擔任教會合唱隊的童聲歌手,期間兼奏小提琴,舒伯特少年時已經在多個方面流露出卓越的音樂天分。1816年不滿20歲的舒伯特辭去教師的職位決心做一名“自由藝術家”,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浪漫主義“自由、平等、博愛”的思想已經在我們偉大的音樂家身上閃現光芒了。

年輕的舒伯特尚不知道在維也納要做一名“自由”的藝術家有多么艱難,19世紀初的奧地利首都維也納沒有一絲民主的空氣,封建階級對人們的一切文化生活進行著嚴密的監控,整座城市都籠罩在黑暗的、令人窒息的白色恐怖之中。因為在1815年法國拿破侖滑鐵盧戰役失敗后,奧地利政治家克萊門斯·文策爾·馮·梅特涅提議和組織了維也納會議,目的是恢復拿破侖戰爭時期被推翻的封建舊王朝,重新建立歐洲的封建秩序,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歐洲封建復辟時期。奧地利政府為了腐朽進步人士的思想在維也納大力倡導享樂主義,歌劇給推崇為最正規、最高雅的藝術是主流的音樂欣賞體裁。華麗的,空虛的,麻痹人民意志的意大利歌劇不斷的在歌劇院里上演,社會上的書報、戲劇受到嚴格管制,任何宣揚革命和自由的信息絕不允許出現,高壓的文化管制政策使空氣都能凝結出腐朽的水滴。19世紀初浪漫主義早期倡導的自由思想蕩然無存,這些都和一心想要追求自由的舒伯特格格不入,他既不愿依附于權貴的門下又不愿用自己的藝術為統治者粉飾太平的思想使其和統治階級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官方的不認可使舒伯特的音樂發展道路走的異常辛苦。

奧地利皇帝曾經說過這么一句話:“我們不需要天才,我們只要忠于職守的臣仆。”3舒伯特這個音樂上的天才恰恰不愿意成為統治階級的“臣仆”,他立志要做“自由藝術家”沒有屈服在政治的淫威之下,官方不賞識他就尋找志同道合的人做朋友,這時的舒伯特因為出色的音樂才能已經讓他在維也納小有名氣,他把自己對現實的不滿和對未來美好的想象全都融入音樂的作品之中。受浪漫主義的影響,舒伯特喜歡德國詩人歌德的詩,并很多次在自己的藝術歌曲中專門用鋼琴伴奏為詩歌譜曲。在1814年選用歌德長篇詩作《浮士德》為題材創作《紡車旁的瑪格麗特》,舒伯特在這首作品中巧妙的運用鋼琴的伴奏音型模仿紡車搖動的聲響和節奏,描寫了格麗卿對浮士德的愛情,生動的刻畫了主人公猶豫和彷徨,苦悶和爆發的感情變化這首藝術歌曲的出現在音樂史上意義非凡;1815年,同樣選用歌德的詩歌創作《野玫瑰》,歌曲和《紡車旁的瑪格麗特》不同的是采用德國傳統藝術性歌曲分節歌的形式體現了“民族性”;同年,根據歌德同名敘事詩舒伯特創作出了一生中最重要、最優秀的藝術歌曲—《魔王》,這是一部具有戲劇性的敘事歌曲,歌中共有四個角色:我(敘述者)、孩子、父親和魔王,其中描述深夜里父親抱著生病的孩子在樹林里飛奔,魔王緊隨其后驚擾孩子的片段渲染了神秘、虛幻、恐怖的色彩使作品具有鮮明的時代特性。

“曾有人給予這部杰作以高度的評價,認為即使舒伯特醫生只寫這一部作品,也完全有資格進入世界杰出作曲家的行列。”(選自歐洲聲樂史)過于貧苦的現實生活和理想中的社會的沖突使舒伯特流連于積極浪漫主義(備注)詩人的詩歌,他認為只有在音樂創作的時候才能感到自己找到了精神的棲息之所。早期的藝術歌曲《紡車旁的瑪格麗特》、《野玫瑰》、《魔王》都是以詩人歌德的詩譜寫的,表達了對被欺騙、被損害的弱者的同情,和正處于封建階級剝削壓迫下的維也納市民階層的思想息息相通,作品剛一問世就在市民中引起強烈的反響。藝術上的高度成就并沒有給舒伯特的生活帶來任何經濟收益,不愿和奧地利統治階級虛偽欺騙的音樂思想同流合污使其一直不受當局者的重視和歡迎,雖然作品在維也納市民中流傳甚廣,卻因現實因素難于出版和演出。他創作的不朽的名曲《魔王》只得到了2盾(當時奧地利的錢幣,2盾約合1美元)的稿酬,《菩提樹》的稿酬更少只有1盾,他譜寫的《流浪漢》一歌也只獲得2盾稿酬,萬惡的黑心出版商卻從舒伯特的作品中得到高達5位數的凈收入。社會對舒伯特太過于殘忍冷酷,他一生窮困潦倒,冬天家中生不起溫暖的爐火,有時甚至和朋友同穿一件外衣,物質世界的貧瘠使他常常疾病纏身卻沒錢用來看病買藥,但即使這樣這位浪漫主義音樂的奠基人也從未放棄過對音樂的追求,他以極大的熱情投身音樂創作,生活的磨礪在他的作品中被賦予了時代的特性,詩歌和音樂的完美結合,鋼琴織體的靈活運用,戲劇性和民族性兼具的旋律使人聲演唱和鋼琴伴奏達到了理想的協調關系,使得德奧藝術歌曲在歐洲聲樂發展史上的地位和交響樂、歌劇等體裁同等重要。

歷史磨礪了舒伯特這個音樂天才,他的音樂與自己的生活緊密相連,作為19世紀初浪漫主義音樂的開拓者之一,特殊的歷史時間和事件給他的生命乃至作品都染上了浪漫主義的顏色,他一生追求浪漫主義宣揚的自由民主平等,卻也為此付出了深刻的代價。舒伯特在不向丑陋的剝削階級奴顏婢膝,不以自己的創作去美化現實社會,真實、深刻的感情在他的作品中處處閃現著光輝。“流浪者”“磨坊女”等形象的塑造著重細膩的描寫人的心理,注重創作時的內心體驗和真實感受,我們可以稱他為富有詩人氣質與靈性的歌曲作家。他的作品大多采用浪漫主義詩人的詩歌做為歌詞,通過鋼琴和聲別出心裁的運用,準確地、形象地、深刻地為我們展示了一幅詩歌的畫卷。他一生創作了600多首歌曲被后世譽為“歌曲之王”,卻從來沒有真正得到同時代人的賞識,他們唱他的歌曲,彈奏他的鋼琴曲,但是沒人能真正懂得他的偉大之處。1828年11月年僅31歲的舒伯特在維也納與世長辭,經好友清點,他的遺產只是幾件舊衣服、一套被褥和一堆未出版的手稿,最后按照他的遺愿,他被安葬在了貝多芬的身旁,在他的墓碑上鐫刻著:“這里埋著一塊音樂瑰寶以及更璀璨的希望。”

二、結語

歷史磨礪了舒伯特這個音樂天才,他的音樂與自己的生活緊密相連,作為19世紀初浪漫主義音樂的開拓者之一,特殊的歷史時間和事件給他的生命乃至作品都染上了浪漫主義的顏色,他一生追求浪漫主義宣揚的自由民主平等,卻也為此付出了深刻的代價。舒伯特在不向丑陋的剝削階級奴顏婢膝,不以自己的創作去美化現實社會,真實、深刻的感情在他的作品中處處閃現著光輝。“流浪者”“磨坊女”等形象的塑造著重細壓迫和剝削渴望改變生活現狀,變革的思想從文學開始萌芽,大量的優秀詩歌出現,強調自由、個人情感、平等博愛的思想一經孕育就在歐洲大陸迅速擴散開來。音樂受到文學的影響,由強調“內在邏輯”的古典主義音樂開始向浪漫主義音樂過渡。1814年17歲的舒伯特創造性的把詩歌與音樂完美的結合在一起,用歌德的詩為詞譜曲—《紡車旁的瑪格麗特》,這首作品的出現標志著“藝術歌曲”誕生,也標志著浪漫主義時期音樂的開端。舒伯特一生從17歲開始創作,到31歲離開人世共作有600多首歌曲,其在藝術歌曲領域的成就可以與貝多芬在交響曲領域的成就比肩。舒伯特在作品中所表現的孤苦、貧困的生活體驗和遭遇,在當時的奧地利社會具有一定程度的代表性,最重要的是他沒有像某些消極的浪漫主義藝術家那樣,忽略音樂創造的深刻性和真實性,面對殘酷的人生,他以一個社會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視角,用自己的音樂作品,給我們呈現了那個時代背景下人們的思想和生活。優美的音樂旋律、動人的詩歌,使舒伯特藝術歌曲從誕生到今天經歷幾個世紀的變遷依然煥發著光彩,我們沒有理由不走近歷史,走近這位音樂大師的人生去探尋歌曲背后的深刻含義。

作者:郭琳琳單位:廣西藝術學院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