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學院非經濟類貨幣銀行學論文

時間:2022-09-24 03:35:55

導語:獨立學院非經濟類貨幣銀行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獨立學院非經濟類貨幣銀行學論文

一、非經濟類專業“貨幣銀行學”課程設置情況

“貨幣銀行學”主要研究有關貨幣、信用、利率、銀行等金融機構、金融市場運行、宏觀金融調控等經濟金融現象及其發展變化規律。同時介紹西方貨幣金融理論及國際金融的創新與發展,并結合實際了解當前國內外貨幣金融領域的新問題、新現象和新發展。在非經濟類專業的課程體系中,金融學基礎課程一般只是專業選修課,與專業主干課程的關系也比較間接,對專業核心知識起到輔助性鋪墊的作用,對部分專業課程及具體研究方向有一定的解釋作用。由于課程性質所限,“貨幣銀行學”這類經濟類專業基礎課程在非經濟類專業課程體系中往往是最少一檔的課時和學分,在部分專業還可以用其他專業選修課的學分來替代,即學生可以選擇最終是否需要學習這門課程。例如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的會計學專業,其開設的“貨幣銀行學”即為專業選修課性質,計劃課時36個,2學分,是該專業所有課程中課時數和學分數最少的一類。實際上,“貨幣銀行學”研究的內容對于從宏觀和微觀上理解經濟環境,對于在非經濟類專業的實際工作中正確判斷經濟形勢,恰當選擇和運用學科知識具有重要的基礎性作用,對于非經濟類專業而言,同樣具有較強的實用性。

二、“貨幣銀行學”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內容的專業特色不夠明顯

首先,在教學實踐中,非經濟類專業的貨幣銀行學教學內容通常是一樣的,很少能夠針對各種專業的學科特點制定有專業特色的教學內容。與經濟類專業特別是金融學專業相比,教學內容也只是適當降低了部分比較復雜的理論內容的推演解析,而基本繼承了傳統內容,如貨幣制度和信用關系等。例如在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的多個非經濟類專業中,“貨幣銀行學”的教學大綱基本內容均很相似,僅個別專業對這門課程設置的課時數和學分數有所不同,如市場營銷專業該課程設置45課時,2.5學分,比會計學和財務管理學專業略多一些。其次,對于與各非經濟類專業本身相關的金融學原理的介紹,“貨幣銀行學”的教學內容缺少必要的更新和與非經濟類專業的直接關聯。還有一部分教學內容與其他相關課程(如西方經濟學、國際金融等)存在交叉。這反映的深層問題是基層教學單位對這類專業選修課的課程定位不夠清晰,內容與專業課聯系不夠明確。

(二)教學方式創新困難

貨幣銀行學的教學內容側重于理論層面的概括和推演,比較強調邏輯性思維。授課教師面對相關知識尚不扎實的學生,在有限的課時中只能通過解說來完成教學進度,難以經常安排引導性思考和啟發式問答等師生互動環節,沒有足夠的時間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和應用所學的知識,內容與教學方式的矛盾比較突出。學生參與教學的形式和程度均較有限,難以形成學生積極主動的求知氛圍。學生為了通過考試往往只習慣于機械地記憶,而缺乏自主學習,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不利于應用型本科課程教學目標的實現。

(三)考核評價方式難以準確、真實地反映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專業選修課可以根據教學目標的需要,采用除閉卷考試之外的其他考查形式。但在教學實踐中,受課程評價標準客觀性、系統性原則的制約,其他考查形式往往難以兼顧評價的客觀性、公平性,缺乏足夠的可操作性,容易帶來評價標準不夠客觀等問題。而一般的閉卷考試對學生課堂內外的學習狀況缺少有效的關聯性評價,傳統的考查形式和有限的考查內容很難準確地反映學生的真實學習狀態,最終使得學生形成以應付考試為主的學習模式,偏離了應用型本科的教學目標。

(四)非經濟類學生的知識結構不利于教學內容的深入推進

由于非經濟類專業的學生對經濟學的基礎課程學習的內容和課時數都較少,經濟學類知識基礎比較薄弱,且與管理學其他課程之間的聯系較少,造成主觀和客觀上都不利于“貨幣銀行學”課程的開展,加上專業選修課的性質可能不能得到較多的重視,這給上好這門課的又多增加了一層難度。

(五)缺乏應用特色的實用性教材

獨立學院辦學時間普遍不長,缺乏應用特色的實用性教材是時常遇到的問題。為了保證教材的質量,很多獨立學院偏向于選擇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出版社和作者編寫的課程教材,但目前這些教材主要是面向一本、二本等高校的教學,比較切合獨立學院應用型教學理念的成熟的教材很少,而像非經濟類專業的“貨幣銀行學”這類專業選修課的教材,因定位于應用型本科和非專業核心課程的雙重屬性,顯得更加稀缺。因此授課教師只能在現有教材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的教學需要進行部分刪減調整,但受自身能力所限,通常無法對較大篇幅的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的改造,還存在師資素質參差不齊、對教學內容調整不夠規范的情況,這些都影響了整體教學效果的提升。

三、對非經濟類專業“貨幣銀行學”課程教學改革的建議

筆者自2010年至今連續4年對本校非經濟類專業約20個班級主講“貨幣銀行學”,在該課程的教學實踐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筆者認為,由于專業選修課的性質,使得專業核心課程的教學改革措施不能完全適用于這門課程。基于課程性質和實際教學中的客觀條件,結合獨立學院辦學理念的要求,探索適用于非專業核心課程的、體現應用型本科教育特征的教學改革措施很有必要,主要包括以下5個方面。

(一)明確課程教學的改革目標

進一步深化應用型本科辦學模式的認識,逐步將專業選修課納入整個教學改革的進程并不斷加以完善。改革目標應以應用型本科教育為基本導向,強調知識的靈活運用和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對于非專業核心課程而言,要像專業核心課程那樣通過大量投入課時,開設專門的實訓教學內容是不可行的。因此,加強非專業核心課程的課堂內外教學的聯系,建立“教師主導、學生參與、教學過程模塊化”的課程評價體系和“課堂內外教學活動聯動評價”的評價方式,是最重要的改革環節。對于“貨幣銀行學”而言,在教學內容上可以大膽創新,緊緊圍繞市場經濟發展這一主線,突出現代經濟發展對金融發展的新要求以及金融理論與方法的不斷創新,要注意從理論的高度分析與闡述現實的金融現象與金融問題。

(二)以課堂教學實踐環節為核心建立學生課堂內外的知識運用能力評價體系

對于非經濟類專業學生而言,“貨幣銀行學”對專業核心課程主要是輔助性和間接性的鋪墊,理論術語較多,授課內容比較抽象,這既是該課程的教學難點,也突出了加強課堂調控、做好教學實踐環節設計的重要性。在實踐中,非專業核心課程由于難以獲得學生重視并投入較多的課外學習時間,就更應該強調課堂教學過程,這就需要教師適時分配課外內容,以適當方式考查學生課外學習的效果,并反映在課程的評價體系中。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動性的發揮是提高教學效果、達到教學目標的關鍵。筆者認為,應當以教師對課程和課堂教學的領導地位為基礎,以案例教學法為核心,設置教學實踐環節,圍繞案例教學實現教師對教學效果的控制,指導學生針對不同的問題開展課前討論,并在課堂教學實踐環節檢驗其問題分析的效果,同時還必須增加現場問答環節,擴大學生的參與程度。最終使學生的成績與課程平時成績掛鉤,進入總評體系,使學生的課堂內外學習活動實現聯動,并在其總評成績中反映出來。筆者在2010-2013年為本校大學二年級學生講授“貨幣銀行學”課程時,將上述知識運用評價體系構建方法進行了較為充分的試驗。具體做法是: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授課的章節進度,以分組的形式,以教材中的知識點為依據,將現實經濟金融活動以分組討論的形式布置給學生,讓他們在課外通過搜集資料、思考知識點與現實的結合點,并在課堂上以小組講評的方式進行主題發言,由教師根據小組發言的內容和效果進行評價,并記入平時成績。在筆者的試驗過程中,發現這種評價體系的效果主要取決于兩個關鍵環節:一是分組討論的主題選擇要恰當,既要與知識點直接相關,又要反映現實熱點問題;二是教師對小組發言的效果要有較強的控制力,其要點是教師必須在小組發言結束后,對該小組發言的內容進行追問和評價,追問環節主要用于考察學生對問題思考的深度和對知識點的熟悉程度,評價環節主要用于總結經驗,為后續小組提高教學實踐效果積累經驗,使整個班級在教學過程中的教學實踐效果不斷得到提高。所以,這種教學方式的效果主要依賴于教師對教學實踐環節的領導程度,特別是要提高現場提問環節的針對性和深刻性,以起到明確重點、畫龍點睛的作用。

(三)適當修訂教學大綱,形成不同專業的教學特色

在教學大綱中,根據不同專業的特點,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重點,突出抓好反映本專業知識結構的課堂教學和課程考察的內容,避免千篇一律的教學內容與專業特征脫節的現象,更好地貼近學生的專業需求,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不同的非經濟類專業教學重點的選擇上,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筆者在“貨幣銀行學”的教學實踐中,基于應用型本科的教學目標,精簡了部分金融學深層理論的推導,以原理應用為主要目標。例如,市場營銷專業的重要專業特征之一是營銷技能實踐,“貨幣銀行學”的教學重點可以選擇與微觀和宏觀金融市場運行原理相關的章節,安排較多的課時和習題,如收益率的計算、金融市場的結構、金融機構的類型與特征、貨幣政策效應,這些知識點對于該專業學生在營銷實踐,特別是金融產品的營銷設計中有直接的幫助,這部分知識的熟練運用,對于學生將營銷原理應用于具體的營銷場景,并掌握相關領域的就業技能具有比較顯著的效果。再如,財務管理專業主要研究企業的財務活動規律,對該專業可以適當增加對金融市場運行原理、金融產品類型演進和金融市場參與主體行為基礎理論的介紹,以增強該專業的學生從微觀層面理解企業在金融市場中的活動規律。突出專業特色的課程教學重點,有利于學生將更多的時間用于學習對自身專業培養更有作用的內容,將學生的專業背景知識與本課程的知識體系更緊密地結合起來,還有利于增進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提高對貨幣銀行學課程的學習興趣,更好地實現課程教學的目標。因此,各專業的教學特色是“貨幣銀行學”教學重點選擇的基本方向,任課教師要對學生的專業背景有較準確的認識才能把握好課程教學重點選擇的尺度。在教學重點的選擇上,還要盡量避免不同課程之間教學內容的重疊,應根據知識結構的內在聯系和計劃課時的多少,合理安排授課的先后順序,進一步突出課程教學的重點。例如,“西方經濟學”中的對于貨幣市場的分析和貨幣政策效應的推導,對尚處于打基礎的大學一年級第二學期的學生而言,有較大的難度。但如果放到大學二年級第一學期在“貨幣銀行學”中設計一個教學重點來討論,可以與其他課程知識形成合力,完成教學目標的同時也降低了學習的難度。

(四)在堅持考核標準客觀性的同時,完善課程評價過程

非專業核心課程的學習過程控制十分重要,而如何更合理地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效果,是引導學生規范學習行為的重要指針。考核評價方式應以客觀性為基本原則,以平時成績管理為重點強化教師對教學過程的控制,以客觀的、標準化的評價方式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并控制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的程度。考核角度的選擇應當根據學生的關注點(如平時成績的評價方式、考查的難度和形式等),使教學方式與考核方式相統一,引導學生主動滿足學習規則的要求,主動參與課外自主學習,提高知識運用的能力,最終使教學目標與學生學習收益相統一,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筆者在課程教學伊始就向學生完整介紹以課堂教學實踐環節為核心的考查規則,使學生積極地適應考核方式對知識運用能力的要求,取得了較好的實際效果。

(五)組織編寫應用特色的實用性教材

為緩解獨立學院包括非經濟類專業“貨幣銀行學”在內的非專業核心課程專用教材的不足,各級教育部門和高校尤其是獨立學院自身,應積極推動專用教材的立項和資助,調動專任教師的積極性,使這類教材能夠不斷更新和改進。筆者認為教材應用特色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方面,可為學生提供檢驗和提升自身能力的機會,應用性內容應來自金融市場和金融企業的真實案例,以直觀地聯系金融活動現實,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為組織課堂討論、設計案例教學環節提供支撐和基本素材,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應用水平。另一方面應結合金融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拓展金融職業,服務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

作者:羅力強單位: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