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銀行發展論文
時間:2022-01-22 11:41:00
導語:民營銀行發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后,金融業將逐步對外全面開放,面臨的全球金融自由化的沖擊將更加猛烈,發展民營銀行并非權宜之計,而是深化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戰略性步驟,從我國當前情況看,發展民營銀行的必要性體現在:
1.1構建現代金融組織體系以適應市場經濟發展
現代金融組織系統應該是包括國有制、股份制、合作制和民營機制在內的多層次、多元化的體系。市場經濟的深化發展,促使多種所有制經濟并存,客觀上要求發展民營銀行等非國有金融機構。當前個體、民營經濟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增長點,客觀上要求金融機構為個體和私營經濟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務。國家也要求金融機構加大對個體、私營經濟服務力度,但由于體制等方面原因,政策效果并不明顯,個體、私營經濟的融資環境并未得到改善,缺乏金融支持是制約個體、私營經濟進一步發展的突出問題。要想有效改變這一現狀,關鍵在于我國金融業要按照生產決定流通、經濟決定金融的規律調整經營戰略。
1.2提高我國銀行業的產業互補性優勢
金融市場中信息不對稱導致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使大企業容易得到低成本貸款,同時有利于股票、債券等直接融資方式的進行。在信息處理固定成本的分攤方面,大銀行為大企業提供貸款是理性經濟人的行為。相對應的是在信息處理固定成本分攤原則下,中小企業難以得到低成本融資。發展民營銀行,可以在比較優勢分工原則下,與大銀行在產業分工上形成協作與補充。大銀行獲得中小企業的信息成本高,缺乏靈活性。而民營銀行分散在各地,對中小企業情況較熟悉,獲取信息的成本較低,運作靈活。這樣民營銀行的出現將彌補大銀行服務的遺漏,為中小企業開拓新的融資渠道。
1.3解決三農發展金融需求的問題
由于國有商業銀行脫胎于計劃經濟時期,在市場經濟的運行機制中,存在著角色轉換滯后的問題。在原有機制下形成的信用機制,非公有制經濟被排除在社會經濟制度之外,無法獲得國有經濟得到的信用安排。截止到目前的金融改革,并沒有突破計劃經濟時期形成的信用關系,國有商業銀行仍然很難向三農發展提供金融服務。發展民營銀行,可以優化現行金融體系下的信用機制,改變對三農發展金融服務短缺的現狀,促進三農的健康良性發展。
1.4發展民營銀行,是實現積極財政政策逐步退出的最優選擇
雖然我國目前財政赤字和債務規模均在國家可控范圍內,但都達到歷史最高記錄,積極的財政政策必須相機退出。積極財政政策的逐步淡出,將使社會總投資減少,社會總收入也隨之減少。目前我國正在實施緊縮性的貨幣政策,在這一背景下,發展民營銀行,以利潤最大化引導投資,可以彌補因投資減少所帶來的社會總收入減少。從這個角度看,發展民營銀行為當前緊縮性宏觀調控政策的實施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2.發展民營銀行的制約因素
我國具有發展民營銀行的必要性和現實可行性,但現實中我國民營銀行發展緩慢,是因為諸多制約因素(如民營銀行設立方式的選擇,各階層利益關系的協調等)限制了民營銀行的發展,分析制約因素并以期為民營銀行發展政策制定者提供思路。
2.1設立形式的兩難選擇
發展民營銀行,基本途徑是新設和改組。新設優點在于沒有歷史遺留問題,有利于民營銀行輕裝上路;改組是通過對問題金融機構整合降低金融風險,并有效利用原金融機構的設備、客戶等資源。理論界常用以下模型對這兩種方式進行成本效益分析:
(Y1+Y2-C1+€1)/(Y3-C2+€2)
其中:Y1=通過改組方式化解金融風險帶來的收益;
Y2=利用被改組對象資源帶來的收益;
Y3=銀行沒有歷史遺留問題的負擔,輕裝上陣帶來的收益;
C1=處理被改組對象遺留問題產生的成本;
C2=開辦費等新增成本;
€1,€2=其它的一些對成本及收益產生影響的因素。
通常情況下若比值大于1,則選擇改組方式設立;當比值等于1時,改組和新建方式沒有區別;當比值小于1時,選擇新建方式設立。但是Y1(與當地信用社發展狀況相關性強)與C1(與當地政府態度相關性強)難以準確量化,使決策者在選擇設立形式時陷入兩難境地。
2.2各階層利益關系的協調
在發展民營銀行的理論觀點提出后,各地區不同程度上認識到發展民營銀行對本地經濟的推動作用,江浙地區、東北地區、環渤海地區紛紛要求發展區域性民營銀行。但如果沒有充分論證,盲目發展,將可能出現我國信托業過度發展的后果,危及金融體系安全。另一方面,發展民營銀行將對原有金融機構產生沖擊,以致對地方政府利益產生影響,可能導致地方政府保護主義,設置障礙,提高民營銀行的進入壁壘。
2.3規模經濟及風險防范
銀行業的突出特征是規模經濟。規模越大,銀行的單筆業務固定成本越低。歷次金融危機告訴我們,銀行自身抵抗風險的能力與銀行的規模成正比。結合民營資本的投資能力與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已形成的壟斷地位來看,新生民營銀行不可能組建成像國有獨資商業銀行那樣的超級大銀行,其單位營業成本較高和自身抗風險能力較弱的特點將制約其發展。
2.4經營人才問題
銀行業以經營風險為業務特征,對從業者有較強的專業知識要求。加入WTO后,我國銀行業面臨全球競爭,而競爭的核心是人才的競爭,只有擁有高素質的人才和高水平的管理,才能充分利用和有效組合現有資源。但是優秀的企業家并不一定是合格的金融家,發展民營銀行客觀上要求外聘職業經理人,而我國民營經濟中的現代委托——關系落后,經營者和所有者信任成本不斷提高,加上長期以來民營企業家形成的“事必躬親”的習慣,發展民營銀行的人才制約問題將更加突出。
3.發展民營銀行的路徑選擇
3.1組建民營化的農村股份制商業銀行
農村經濟不單純由農業和農戶組成,還包括農村工商企業。伴隨著農業特別是部分地區農村工商企業的發展和經營規模的擴大,其對資金的需求日益增多,而日益增長的資金需求客觀上為商業化金融組織在廣大農村地區提供了生存和發展的空間。
組建農村股份制民營商業銀行,其入股的股東應該以農村信用社原有社員為主,重點吸收有資金實力的農戶、農村個體工商戶和農民開辦的中小企業,使其資本金全部由民間資本入股組成,在經營過程中逐步壯大。
3.2組建民營化的城市股份制商業銀行
城市商業銀行大多是由各地區的城市信用社改組而成,由于大量歷史遺留問題,使其風險集中,經營問題復雜,規模一般較小,且經營能力不足,所能經營的中間業務較少,幾乎未涉及到表外業務的經營。監管當局亦不允許其在異地設立分支機構,限制其擴張網點,這些均制約城市商業銀行的壯大。城市商業銀行可以引進優質的民營資本所有者加盟,促使國有背景股本的逐步稀釋,最終實現民營化。這些城市商業銀行在經過股權結構民營化后,有利于消除各種非市場因素的干擾,實現鄰近地區商業銀行的并購和營業網點的擴張,逐步發展擴大。
3.3民間資本擁有者申請新設社區銀行
目前我國金融資產超過30萬億元人民幣,30%左右城市居民占有近80%的居民金融資產,其中近一半又被20%的少數高收入階層占有,這說明我國部分個人完全有能力申請新設民營銀行。而社區銀行是他們的最優選擇。社區銀行強調金融服務范圍和服務對象。社區銀行完全根據經濟發展的需要和利潤最大化的原則調整經營策略,突出自身的比較優勢。社區銀行一方面突出了其在中小城市提供金融服務的社區性質,和國有商業銀行在不同層次上運作,形成較強的互補性;另一方面改變了民營資本投資的隱性壁壘,激發了民間資本所有者的投資積極性,使資本這一稀缺資源得到優化配置,促進社會經濟效益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熊繼洲.民營銀行—臺灣的實踐與內地的探索[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
[2]張亦春.現代金融市場學[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2.
[3]何清漣.經濟學的人文關懷[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2.
[4]高鴻業.西方經濟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5]陳巖.中國民營銀行行動綱領[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3.
[6]沙虎居.區域性民營銀行的發展.[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
論文關鍵詞:民營銀行;產業互補;路徑選擇
論文摘要:該文從構建現代金融組織體系﹑解決三農發展金融需求問題分析發展民營銀行必要性出發,從政策法規和理論上論證了發展民營銀行的可行性,并探討了中國發展民營銀行的路徑選擇。
- 上一篇:小區物業管理情況調研報告
- 下一篇:物業行業服務轉變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