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學無紙化實驗考試改革及調查分析

時間:2022-06-27 04:20:14

導語:解剖學無紙化實驗考試改革及調查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解剖學無紙化實驗考試改革及調查分析

摘要:目的應用解剖學無紙化實驗考試方法并進行調查分析。方法將前期解剖學資源體系作為題庫基礎,建立和應用無紙化考試方法,并對180名學生進行無紙化測試和問卷調查。結果絕大多數學生認為無紙化考試方法考點明確清晰、軟件操作方便、考試更加客觀公正而且考試環境更好,希望應用此種方式。結論基于資源體系建設的解剖學無紙化實驗考試改革具有諸多優勢,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和拓展價值。

關鍵詞:資源體系;解剖學實驗;無紙化考試;調查分析

人體解剖學在醫學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實驗教學是解剖學教學的重要環節,而實驗考試是加強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在信息時代背景下,計算機輔助教學已成為我國乃至世界醫學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將計算機技術深度融合到經濟社會各個領域已成為國家戰略[1-2]。無紙化考試是將信息技術與教育相結合的新型考試模式,推行無紙化考試是當今大勢所趨,深受人們重視。本教研室前期進行了資源體系建設和相關教學改革,為無紙化的題庫建設和相關改革奠定了基礎[3]。前期進行的智能化考試實驗改革為無紙化考試的設計構想提供了基礎[4]。無紙化考試系統具有建立題庫、自動組卷、隨機、自動評分、批量導入等功能,實現組卷、考試、閱卷計算機一體化;既保證了考試結果的公平性、真實性和客觀性,又節省了人力、財力、物力,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本教研室在解剖實驗考試中應用了無紙化考試并進行了調查研究,現將改革匯報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無紙化解剖學實驗考試的建立與應用。題庫的建立是無紙化實驗考試的重要環節。在前期資源庫的基礎上,按大綱合理設計選題,對大量的基本素材進行操作,例如裁剪、標注、明暗度調節等,使之適合于考試系統。對整理好的素材按照系統要求,逐一進行上傳及錄入等。在構建題庫的基礎上實現隨機選題、組卷和建立試題,設置參加考試的學生名單及考試時間等。具體考試環節組織過程為:制作考前須知的短視頻,讓學生了解無紙化考試的答題步驟和注意事項。學生考試時,多套同難度試題隨機,學生按照學號對應入座并登錄,點擊試卷標題開始答題。答題過程中可以把圖片放大,便于查看。輸入或修改答案后,點擊保存按鈕進行保存。1.2無紙化解剖學實驗考試系統的調查方法。調查對象為2017級臨床1~6班全體成員,共180人,應用問卷調查法。學生參加無紙化解剖學實驗考試后,統一發放問卷進行調查,將所有有效數據以Excel進行統計。

2結果

調查的問題、選項、所占人數、比例的結果如下:(1)考題圖片和箭頭指示清晰,考點內容明確“非常同意”73人(40.56%),“比較同意”54人(30.00%),“還可以”40人(22.22%),“不同意”9人(5.00%),“非常不同意”4人(2.22%);(2)考試軟件界面操作很方便“非常同意”75人(41.67%),“比較同意”53人(29.44%),“還可以”41人(22.78%),“不同意”5人(2.78%),“非常不同意”6人(3.33%);(3)考試環境更好“非常同意”97人(53.89%),“比較同意”54人(30.00%),“還可以”23人(12.78%),“不同意”3人(1.67%),“非常不同意”3人(1.67%);(4)能有效防止作弊,考試更加客觀公正“非常同意”86人(47.78%),“比較同意”51人(28.33%),“還可以”36人(20.00%),“不同意”3人(1.67%),“非常不同意”4人(2.22%);(5)希望今后應用新方法進行解剖實驗考試“非常同意”71人(39.44%),“比較同意”65人(36.11%),“還可以”37人(20.56%),“不同意”3人(1.67%),“非常不同意”4人(2.22%)。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絕大多數學生都認為考試圖片非常清晰、考點明確、考試軟件操作方便、考試環境更好、能有效地防止作弊、希望今后應用無紙化方法進行實驗考試;各項答案中回答“不同意”或“非常不同意”的比例非常低。

3討論

3.1解剖學的資源體系建設和相關實驗教學改革是無紙化考試的基礎。無紙化考試試題庫的全面性、科學性和合理性至關重要[5]。本教研室前期在國家級大學生創新項目支持下開發了人體解剖學雙語圖庫[3],在此基礎上,又開創性地應用了Authorware智能化考試方法。依托前期開發的資源庫,以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為依據,以人體解剖學實驗教學大綱為基準,逐一進行思考和篩選,構建了科學合理的多層次實驗考試題庫。無紙化考試除了試題庫構建之外,相應的實驗教學改革也非常重要。在實驗課的教學環節,本教研室開發了自測與總結課件,應用于實驗課的總結階段,改革了實驗教學的模式[6]。學生通過檢測所學的內容,發現自己的薄弱環節并加以改進,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習效果,更好地建立形象思維。通過實驗課融入自測與總結環節,為學生的學習和復習提供了優質資源,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進了知識的內化和實驗內容的掌握,為無紙化考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教學基礎。3.2無紙化實驗考試改革具有諸多優勢。傳統的解剖實驗考試有如下幾種形式:(1)最傳統的實驗考試是學生輪轉來辨認大體標本結構,目前多受到標本匱乏等因素限制。(2)PPT多媒體實驗考試是將標本拍攝制作成PPT在考場播放作答,此技術存在試題總量少、不能隨機選題等不足。(3)Authorware智能化題庫實驗考試是本教研室原創開發,雖然具有題庫隨機選題等多種功能[7],但是制作技術較為復雜[8],而且不具備自動閱卷和導出功能。而無紙化考試具有諸多優勢,它以題庫資源為依托,以計算機技術為手段,以校園網為支撐,在數碼互動計算機實驗室登錄即可答題,考試結束后系統自動判卷,節省資源又方便快捷;無紙化考試試卷難度相同而試題不同,大大減少了考生相互抄襲的僥幸心理;系統自動閱卷更加客觀,有效避免了批閱環節中的人為因素。因此,不論在試卷命題、學生答題和閱卷等各個方面,無紙化改革都展現出特有優勢。調查和訪談結果也顯示,學生認為考試界面非常友好、操作方便,圖片點擊放大更加清晰;相鄰座位的試題不同,使學生更安心專注于自己答題,使考試更加公平公正,絕大多數學生都希望用這種方法進行實驗考試。3.3解剖學無紙化實驗考試改革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和拓展價值。解剖學無紙化實驗考試改革使學生、教師、學校各個層面都直接受益。目前人體解剖學教研室承擔著臨床、麻醉等20多個本科專業的教學,每年有100多個自然班3000多名學生學習人體解剖學實驗課,參加解剖學實驗考試。這種全面客觀公正的無紙化考試方法,有力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了解剖學實驗的教學效果。教師在出題和閱卷等各個環節中,都可以節省大量時間,以進行其他的教育教研工作。學校也更容易組織管理,大大提高了考試效率;試卷和成績在系統中均有備份,可以隨時調用和查閱,節約了成本。解剖學無紙化實驗考試系統是特色化的考試系統。目前多數考試系統都是以選擇題和判斷題為主[9],而解剖學無紙化實驗考試是以圖片和標本辨識為基本元素,需要重新設計和開發。在此階段,專業教師和專業軟件工程師相互交流,分別從自己的專業角度出發,針對性地開發了適合形態學解剖學考試的無紙化考試系統,并進行多個批次不同規模的試驗性考試,進行反復測試、調試,進而優化考試方法,開發具有專業特色的實驗考試系統。解剖學無紙化實驗考試改革可以在相同學科之間推廣,例如組織胚胎學和病理學等,都屬于人體形態學科。同時,也可以在不同專業之間推廣,例如影像學[10]的CT、核磁等,都是以圖片觀察為主,亦可以采用此方法。

總之,通過構建人體解剖學資源體系,并進行相關的教學改革,是無紙化考試的題庫基礎和教學基礎。通過建立無紙化考試系統,使考試更加客觀公正,有利于考試的組織管理,減輕教師工作量,能夠較好地解決人體解剖學課時量大、學生人數多的實驗考試的問題,具有向同類學科推廣應用的價值,可以使更多學生受益,符合教育與信息技術整合的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1]賈雪菲,楊礎華,左成超,等.基于微課及微信公眾號平臺的麻醉解剖學整合教學改革探索[J].衛生職業教育,2019,37(20):36-37.

[2]張憲立.高校計算機無紙化考核方式改革的研究與應用[J].教育現代化,2018(31):115-116.

[3]司道文,張益綽,郭小華,等.人體解剖學交互式雙語資源圖庫的構建及其意義[J].解剖學雜志,2014,37(4):571-573.

[4]司道文,孫紅,劉奕蓉,等.解剖學實驗考試方法改革與智能化題庫的應用[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2,22(10):108-110.

[5]王健君,彭彥霄,鐘樹志,等.組織學與胚胎學實驗課無紙化考試系統的構建與應用[J].中國組織化學與細胞化學雜志,2017,26(2):197-200.

[6]司道文,張志勇,郭小華,等.基于Authorware解剖學圖庫的解剖學實驗教學總結實證調查[J].解剖學雜志,2014,37(3):423-424.

[7]司道文,王海濤,張宇新,等,解剖學實驗考試課件的開發及題庫的構建[J].解剖學雜志,2009,32(5):710-711.

[8]付程凱,姜澤,廖菊花,等.解剖學Authorware考試軟件的模板設計[J].四川解剖學雜志,2017,25(3):51-54.

[9]鄧世敏,劉永.成人護理無紙化考試在我校的實踐和應用[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47):192-193.

[10]姜楊,侯繼野,郭林娜,等.電子影像膠片庫在影像解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8,10(28):46-48.

作者:郭春旭 王健 姚藝 李晨曦 張宇新 司道文 張益綽 單位:華北理工大學基礎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