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學課件范文
時間:2023-03-15 04:01:2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解剖學課件,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計算機現已成為校園內主要的教學輔助手段之一,并且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解剖學教學中,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和掌握離不開大量的習題練習,我們應用Authorware 6.5 將解剖學習題編輯成一套CAI(Computing Aided Instruction)課件,幫助學生達到準確掌握解剖學知識的目的。
1習題的收集與分類
我們將本院歷年對學生進行輔導和考試用的習題以及從其他院校收集到的相關習題按系統分類,共設計了3個習題類型:即單選題、多選題和判斷題,本文只講述單選題和判斷題的制作程序,而多選題再另文敘述。每一類型的習題又按系統分為9部分,即緒論、運動、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循環、感官、內分泌和神經系統。
2程序設計
Authorware 6.5提供了非常方便且功能強勁的設計圖標,我們運用交互響應圖標和導航圖標等設計了一套人機對話系統,通過目錄進入到每個系統的不同習題,并單擊鼠標實現對習題和答案的選擇,整個過程都是以點擊熱響應按鈕來完成。
2.1片頭的制作在主流程線上放入一個群組圖標,名稱為片頭。打開群組圖標,在群組圖標中的流程線上依次放入下列圖標:聲音圖標,導入一個wav格式的音樂文件;顯示圖標1,制作或導入一個背景圖;顯示圖標2,制作片頭文字;移動圖標,將文字設置為由底部向上移動;等待圖標,設置等待時間為7秒;擦除圖標,擦除片頭文字。
2.2目錄的制作(單選題和判斷題制作過程相同)
①在主流程線上放入一個框架圖標,命名單選題(判斷題)各系統。打開框架圖標,將框架圖標內流程線上的導航面板圖標和導航超鏈接圖標全部刪除,關閉框架圖標窗口。
②在框架圖標的右邊放入一個群組圖標,名稱為目錄。在目錄群組圖標的右邊再放入一個群組圖標,名稱為緒論。同樣的方式,依次再放入9個群組圖標,分別命名為運動、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循環、感官、內分泌、神經、退出。
③打開目錄群組圖標,在群組圖標中的流程線上再依次放入下列圖標:顯示圖標1,制作或導入一個背景圖;顯示圖標2,制作目錄界面;顯示圖標3~11,分別制作緒論至神經系統的各個系統名稱,各系統名稱在目錄頁的位置不同;交互圖標,在交互圖標的右側放入9個導航圖標,屬性為熱對象,分別導航到下一級9個系統名稱的網頁。
2.3章節的制作(單選題和判斷題制作過程相同)
①打開主流程線上框架圖標右邊的運動群組圖標,在運動群組圖標內的流程線上放入一個框架圖標(2級),在該框架圖標的右邊放入20~30個群組圖標(根據該系統的題量而定),每一個群組圖標為一個題,并命上題號。
②打開運動群組圖標內的框架圖標(2級),將框架圖標內流程線上的導航面板圖標和導航超鏈接圖標全部刪除,只保留交互圖標,在交互圖標的右邊放入4個導航圖標,分別命名為上一題、下一題、到目錄、退出,將導航圖標的交互類型設定為按鈕,并將相應的屬性進行設置,然后把按鈕的位置調整到窗口底部并排位置,關閉框架圖標窗口。
③重復上述步驟①和②,分別建立緒論、消化、循環等系統分支。
2.4一個習題的制作
2.4.1單選題制作流程:①打開某個系統框架圖標右側一個題的群組圖標。②在打開的群組圖標流程線上依次放入5個顯示圖標。③在第1個顯示圖標中作出題號和題干,并放在適當的位置。④在第2至第5個顯示圖標中分別作出選擇答案A、B、C、D,并放在適當的位置,使四個選擇答案的位置不要相互重疊。⑤在顯示圖標后放入一個交互圖標,在交互圖標的右邊放入4個群組圖標,交互類型設定為熱對象,分別為四個答案選擇后的響應。⑥在交互圖標右邊每個群組圖標中的流程線上依次放入聲音圖標、顯示圖標、等待圖標、擦除圖標。在聲音圖標中導入一個音樂文件,如果答案是正確的就導入一段歡樂的音樂,如果答案是錯誤的就導入一段悲傷的音樂;在顯示圖標中制作一個對號圖形(正確)或一個打叉圖形(錯誤),其位置在所選答案上;在等待圖標中定時2秒,以觀看答題結果;擦除圖標設定將顯示的結果擦除掉。⑦重復本流程中①~⑥步,將所有習題編輯制作完成。
2.4.2判斷題制作流程:①打開某個系統框架圖標右側一個題的群組圖標。②在打開的群組圖標流程線上依次放入3個顯示圖標和1個交互圖標。③在第一個顯示圖標中作出題號和題干,并放在適當的位置。④在第二個顯示圖標中作一個正確答案按鈕,并放在適當的位置,與錯誤答案按鈕位置并列。⑤在第三個顯示圖標中作一個錯誤答案按鈕,并放在適當的位置,與正確答案按鈕位置并列。⑥在顯示圖標后放入一個交互圖標,在交互圖標的右邊放入2個群組圖標,交互類型設定為熱對象,分別為正確答案與錯誤答案選擇后的響應。⑦與單選題制作流程的步驟⑦相同,不再贅述。⑧重復本流程中①~⑦步,將所有習題編輯制作完成。
2.5退出程序窗口的制作打開主流程線上框架圖標右邊的“退出”群組圖標,在該群組圖標中的流程線上依次放入聲音圖標、擦除圖標、顯示圖標。在聲音圖標中導入一段音樂作為結束,擦除圖標將窗口中的按鈕等消除,在顯示圖標中制作一個背景和再見的文字。
3調試與應用
所有程序編輯完成后,進行打包然后運行,并逐一進行檢驗。如有錯誤或不完善處,則返回程序設計進行修改,如此反復檢驗,直至完善為止。
當學生在打開該課件后,從總目錄中點擊想要學習的某個系統,進入到該系統的習題學習內容,并通過上下題的翻頁按鈕來選擇習題。在習題的頁面窗口中,最上邊顯示的是該系統的名稱,接下來是題號和題干,在題干的下邊給出4個選擇答案,窗口的最下邊是上下習題的翻頁按鈕、返回目錄按鈕和退出按鈕。當學生作單選題時,用鼠標在4個備選答案上移動時就會有一個手形指示出現;判斷題時,鼠標在正確與錯誤的答案上會出現手形指示。當選擇某個答案時,單擊鼠標左鍵,計算機馬上就會給出一個結果評判。如果正確,就會在該答案處出現一個對勾,同時發出祝賀的音樂;如果錯誤,就會出現一個叉,同時發出喪氣的音樂,以示懲罰。由于是學習型課件,每個題的4個答案可任意多次選擇。
4體會
以往學生在做解剖學習題時,對習題的答案判斷不太準確,需要在教師的肯定下才能做出正確選擇。通過在校園網上使用CAI課件,無論教師在或不在,學生都可正確掌握解剖學知識。不僅及時復習鞏固了所學內容,同時也減輕了教師的輔導工作。在調查中,學生普遍反應該課件對他們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特別是這種人機對話方式,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習效果。以上就是CAI課件開發的具體步驟和方法,僅供大家參考。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系統解剖學 網絡教學 輔助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646(2008)08-0217-01
隨著網絡時代信息化社會的到來,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的發展,對教育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使教育的觀念、內容、方法、結構發生著革命性的變化,教育信息化是現代教育的必然趨勢。校園的圍墻正逐漸消失,學生在網絡上的虛擬學校中學習的新型教育模式已悄然興起,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結構,實現向“學為主體,教為主導”教學方式的轉變。
1 系統解剖學課程和信息技術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系統解剖學是醫學院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最早接觸的專業基礎課,學好系統解剖學是學習其它后繼課程的最基本的前提條件。系統解剖學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形態學課程,名詞、概念多、各章節間缺乏連貫性,如果沿用傳統的“注入式”教學方法,學生聽起來比較枯燥乏味,容易造成學生厭煩情緒。同時在解剖學實驗教學中,浸泡標本的福爾馬林,氣味難聞,使學生對解剖學這門學科產生恐懼厭煩之感,甚至采取逃避的態度。因此各個高等醫學院校在解剖學的教學中都率先進行了多媒體理論課教學,將靜態的教學變為動態、直觀的教學,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提高了教學效果。但隨著近年來的擴招,解剖學教學承擔著更重的教學任務,加之解剖實驗標本來源匱乏和價格的攀升,使解剖標本相對減少,為了解決這一雙重矛盾,在教育信息化的新形勢下,將系統解剖學課程和信息技術進行整合,是順利完成教學任務、保證教學質量的行之有效的途徑。
2 系統解剖學網絡課程體系的主要研究內容和目標
2.1 主要研究內容
系統解剖學是一門重要的基礎形態學科,在教學過程中往往需要借助大量教學輔助設施。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利用大量的掛圖、幻燈、解剖標本等教具進行講解。但這些教具的使用和相互間的轉換都比較繁雜,還存在教具損耗大、查找不便等不足。在使用多媒體授課后,絕大部分學生認為多媒體課件文字清晰規范,圖像清晰。多媒體教學可以將活體、標本、錄像融為一體,教學變得生動形象,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有利于對所學的內容理解和記憶。它能夠全方位、多層次、對人體結構進行立體演示,將教學中某些難于講述的復雜的宏觀和微觀的內容,以文字、圖象、聲音等載體形式生動地展現在學生的面前,使教學內容化虛為實,化難為易,與傳統教學方法相比,顯示出強大的優勢。隨著多媒體網絡技術的日趨成熟與普及,逐步完善網絡環境以適應多媒體信息傳輸要求,解剖學課堂教學由傳統教學向多媒體教學、網絡教學方式轉變已是大勢所趨。
由多媒體理論課教學、實驗教學和網絡自主學習構成的系統解剖學課程網絡課程體系為素質培養營造了良好的育人環境,這個系統使教學時空變得有效而廣闊;學生個性發展有了屬于自己駕馭的空間,認知能力明顯提高;教師與學生通過網絡教學增進交流,教書育人有了聯系的紐帶。它為促進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的轉變,提高教學質量、效率、進行教學改革提供了強有力的工具。在網絡教學環境中,教學不再是以教師為中心,而必須是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成了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所有教學資源必須圍繞學生學習、幫助學生學習來進行優化配置,從而為學生提供一個更為廣闊的學習空間。
2.2 主要目標
彌補系統解剖學教學資源匱乏,發揮網絡在現代教育中的優勢,建立和完善解剖學網絡教學資源,充分發揮現代技術在系統解剖學教學中的作用。以培養現代醫學創新人才為目標,針對學科特點,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技術和手段、教學基本建設等方面構建以現代教學技術為手段,結合傳統教學優點,利用虛擬實驗室和網絡自主學習為依托的新的教學體系,充分調動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兩個方面的積極性,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獲取知識;有利于實現向“學為主體,教為主導”教學方式的轉變,有利于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從而為系統解剖學教學體系和手段的改革奠定堅實的基礎。
3 系統解剖學網絡資源的選擇和使用
3.1 網絡資源的選擇和重組
網絡提供了大量的文字、幻燈等素材及各種課件,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將最新的信息或遠在國外的相關資源、實驗、活動栩栩如生地展現在課堂里,從而達到課堂教學的“與時俱進”。而素材往往分布零散,需花大量時間人力查找整合。教師在教學中,應視其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高效則用,低效就不用,要有選擇、有目的的運用。解剖學專業資源庫由多媒體素材庫、模型庫、案例庫、網絡課程庫等構成。經過多年的教學,人體解剖工作者們制作和積累了大量的圖片、聲像資料、動畫,加上虛擬人數據庫等。這些資源都是非常寶貴的教學資源,將它們分類到資源庫中實現資源共享,教師和學生利用資源庫中的數據庫檢索功能,就可以實現對資源的查找和調用,同時還能通過使用資源重新整合出新的資源。
3.2 資源的設計與使用
系統解剖學網絡課程體系既可支持網上教學和科研,為網上備課、多媒體課件的制作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源;又能進行在線交流和答疑,方便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進行良好的溝通;還可直接用于遠程教育,便于學生自主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既是信息的表達者,又是信息的加工者、處理者,居主導地位,也可以說是教育過程中的樞紐。教師必須充分分析各章節的內容,最好由經驗豐富的教師班子組織教學內容、素材、典型例題,并根據教學目標將教學內容分解為相對獨立的知識結構,明確不同教學內容之間的結構關系。此外,教師還必須充分利用網絡的特點尋找一些相關教學資源供學生查閱參考,讓學生通過教育資源的收集學會去分析、理解問題,從而提高他們的創造力、想象力、分析及理解問題的能力等。因此對各種資源一定要精心策劃,靈活運用,千方百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達到“雙向交流”的最佳境界。
總之,網絡教學已經成為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手段,信息化教學的內容也日益豐富,不受時空限制的資源共享,快速靈活的信息獲取,豐富多樣的交互方式,打破地區界限的協作交流,一切都為將信息技術有效地融合到系統解剖學課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系統解剖學教學中,實現信息技術和系統解剖學課程的有效整合,是適應現代化教學、培養更高素質的創新人才的保證。
參考文獻
[1] 吳暢渠,曾滿紅,張德興.營造人體解剖學課程與信息技術整合的網絡環境[J].解剖學研究,2004,26(3):231-232.
[2] 賴紅,呂永利,趙海花.護理學專業解剖學教學改革的思考[J]解剖學研究,2005,27(2):159-160.
篇3
【關鍵詞】 課程建設 醫學專業 病理解剖學 網絡課程
“病理解剖學”作為一門重要的醫學基礎主干學科和連接醫學基礎學科與臨床學科的橋梁學科,雖以形態學為基礎,卻兼具較強的理論性與實踐性。該課程的最大特點是實踐性強、內容抽象,理解和記憶難。因此,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便成了課程教學改革的目標之一。針對軍隊醫學教育的培養目標和任務,結合醫學學員的專業特點,我們在“病理解剖學”網絡教學方面進行了一些嘗試。
1 網絡課程建設的必要性
網絡課程是在先進教育思想、教學理論指導下的基于Web的課程。網絡課程是通過網絡表現的某門學科的教學內容及實施的教學活動的總和,它包括兩個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學目標、教學策略組織起來的教學內容和網絡教學支撐環境,其中網絡教學支撐環境特指支持網絡教學的軟件工具、教學資源以及在網絡教學平臺上實施的教學活動[1]。
現代遠程教育指的是以現代信息網絡為主要傳播工具和途徑進行的教育,是數字技術、通信技術、多媒體技術等結合的一種嶄新的教學模式1sI。作為一種新型的教育手段,其特點體現在教育環境的虛擬性、面向社會的開發性、教育資源的共享性和教育形式的自主性上。教學對象的學習可以不受時空的限制,享用最優秀的教學資源。教學雙方可以即時討論,實時解答,激勵學員參與意識,有效運用啟發式、討論式教學。在網上,教育對象之間還可以協同攻關,共同提高,體現出個性化的學習[2-3]。
2 網絡課程的建設實踐
網絡建設涵蓋了教學思想、教學方法、教學技術和手段的改革內容,具體內容包括:①網絡課程學習。網上內容突出教學目標要求,條理清楚,簡明扼要,提供相應知識的圖像、動畫鏈接,圖像配有文字說明和熱鍵提示,圖像資料除教學內容外,還提供臨床典型病例和癥狀、體征以及基礎學科的相關內容和相關知識點的檢索,有利于訓練學生自主學習。②網上討論。以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對病理解剖學學習的有關問題進行在線討論。網上答疑則為學生向教師提問,由教師每天定期回答,學生可以指定教師回答,為學生學習和學生與教師溝通提供了良好的環境。③網上自測。根據教學大綱要求,遵循有效性與科學性相結合原則設計每一章學習內容的復習思考題及自測題,主要以選擇題為主。有利于學生自主復習和及時檢測學習效果,有助于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同時也能將教學效果及時反饋給授課者,有助于授課者了解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為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提供依據。④教學文件。教學文件包括教學大綱、教學計劃、實習指導、電子教案、教學課件等教學參考內容。通過課程簡介和教學大綱幫助學生了解該課程的定位、學習目標、重點難點。通過網上教學日歷,以方便學生及時跟上教學進度,及時預習和復習。教學課件和教學動畫可實現下載和播放,有利于學生將學過的知識融會貫通。⑤網絡資源。把與病理解剖學相關的資源網站鏈接到網絡課程網站上,使學生能在短時間內進入到相關的網站進行學習。
3 網絡課程教學系統的制作
計算機網絡是由多個具有獨立工作能力的計算機系統通過相關通信設備、線路及功能完善的網絡軟件而實現資源共享和數據通信的系統,它具有存儲空間大、傳播速度快、交互效應好、監管力度強、無時空限制等優點。根據網絡的運行特點,主要從文字、圖片、視頻三方面收集、整理與制作[4-5]。
3.1 儀器設備 硬件環境:①賽揚處理器2.5Hz;②256MB內存;③INTEL原裝-845GVSR主板;④80GB硬盤;⑤CD-ROM驅動器。軟件環境:①windows XP操作系統;②Micorsotf office2000的安裝(含Frontpage、Access);③Dreamwaver MX的安裝;④Flash MX的安裝;⑤photoshop 6.0的安裝;⑥Powerdirector Pro.視頻處理軟件的安裝。
3.2 制作過程 ①根據各章節教學大綱、病例討論、習題集;②采用數碼攝像機、計算機掃描儀制作病理教學圖庫和繪圖模版;③運用Powerpoint、Authorware6. 5、Photoshop7. 0軟件制作病理教學課件;④利用Macromedia DreamweaverMX、Cutepage網頁編輯器v2. 0,借助校園網并管理多媒體輔助教學網頁。4 網絡課程教學的優勢
網絡課程是以計算機為核心,運用網絡技術制作的通過網絡傳遞教學內容實施教學活動的教學材料。網絡課程是由主頁、目錄、導航、界面和交互等多個部分組成的一個系統工程,是一種全新的信息傳播方式[6]。
網絡課程的內容體系、學習方法和教學管理都是以學習者為中心設計的,所配置的網絡學習環境能為校內外一切學習者提供適應不同需求,不受時空限制的自主學習的條件和資源。學習者可以根據每個人所屬的學習類型來學習。將學生的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從而大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網絡課程創造了良好的交互協同的學習環境,通過E-mail、BBS等方式建立學習者之間或師生間的交流,在極大程度上方便了學習者的協同學習。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可隨時加入討論小組就某一問題進行討論,學習者可以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網絡課程為遠程學習者創造了虛擬的課堂學習氣氛和及時解決學習中問題的條件,可顯著提高學習效果。
網絡課程可以利用多媒體計算機技術如聲音、文本、圖形、圖像、動畫來儲存、傳輸、處理多種學習資源,將抽象化的教學內容轉變為具體形象化的教學內容,可以讓學習者在愉快的氛圍中直觀地從形、聲、色中感受信息。網絡課程的多媒體性能極大地提高學習者學習興趣。
5 存在的問題及今后發展的方向
網絡課程教學尚處于起步階段,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各學校的網絡課程大多處于初建狀態,缺乏相對統一的考核標準,也缺乏相互之間的交流。目前的網絡課程教學素材庫內容積累尚少,還需要對相關內容不斷進行增補。由于計算機素質參差不齊,一些教師尚不能很好地利用網絡課程進行教學,沒有對網絡課程教學引起足夠的重視。所以現在的網絡課程教學還僅僅是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而不能完全替代課堂教學。加強網絡課程建設,增加兄弟院校之間網絡課程教學經驗的相互交流,不斷更新和完善網絡課程資源,增補更能吸引學生的形式的課件,加快在職教師的信息技術與教育技術培訓,才能夠更好地把課堂教學和網絡課程有機的結合在一起,讓其能夠真正地成為課堂教學的有力輔助工具。
綜上所述,《病理解剖學》網絡課程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是傳統教學的重要補充,為學生提供了新穎的學習平臺、廣泛的學習機會及靈活多樣的學習形式。
參考文獻
[1] 王淵.醫學網絡課件制作模式的探索于實踐[J].西北醫學教育,2003,11(2):134-135
[2] 楊定友.網絡教學中應把握的幾個環節[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 2006, 20(4): 327-329
[3] 李鳳慧.多媒體網絡教學中關鍵問題的研究[J].濰坊學院學報, 2006, 6(2): 153-155
[4] 王德盛.外科學多媒體網絡課程的開發和制作[J].第四軍醫大學吉林醫學院學報,2002,24(3):180-183
篇4
關鍵詞 教學改革;食用菌栽培技術;實驗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8-0277-01
Exploration on Teaching Reform of Edible Fungus Cultivation Technology Experiment
LI Zhi-tao ZHAO Juan-juan LIU Hai-peng
(College of Life Science,Hengshui University,Hengshui Hebei 053000)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d teaching reform of edible fungus cultivation technology experiment by selection of experiment content,reforming teaching methods,enhancing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changing course examination mode,which improved the students′ professional level.
Key words teaching reform;edible fungus cultivation technology;experiment teaching
食用菌栽培技術實驗是一門與生產實際緊密聯系的課程,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們掌握食用菌栽培的基礎理論知識、菌種制作技術及主要食用菌的高產栽培新技術,加強其實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為使學生們能在生產實踐上正確地應用、分析和解決實際的問題,對該課程改革進行了一些探索。
1 精選實驗內容
食用菌栽培技術課程涉及的實驗項目繁多,要求學生們掌握所有的實驗內容并不現實。在實際教學中,結合實踐,精選實驗內容,面向地方經濟,不斷進行課程專業教學改革,使本門課更加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1]。食用菌栽培技術實驗只有16學時,在有限的學時里,特別注意實驗的連貫性及實用性。以最常見的平菇栽培為例,實驗涉及平菇栽培的各個環節:母種制作、原種制作、栽培種制作及培養。具體實驗安排如下:實驗一,食用菌母種培養基的制備與滅菌(為母種制備提供培養基);實驗二,組織分離法及母種轉管技術(制作母種);實驗三,食用菌原種的配制、滅菌與培養(制作原種);實驗四,平菇栽培技術(制作栽培種,并進行培養,直至栽培出平菇)。通過這個綜合大實驗的學習,學生們可以基本掌握平菇的具體栽培技術,以后在研究其他食用菌的栽培技術時可以很好地借鑒平菇栽培技術,同時為以后的工作實踐打下基礎。另外,本課程設置要進行適當調整。比如實踐課時的比例還應加大,本門課程應有1/2的課時為實踐課時,以期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另外,每學期可安排學生們去企業參加實際生產至少1周。
2 改革教學方法
2.1 合理運用多媒體
多媒體信息呈現信息量大的特點,但是過度依賴多媒體教學,減少了學生的思考時間,同時學生們也難以消化大量知識,制約學生的能動性。在實際教學中,盡量簡化多媒體信息,突出重點內容;對于難以理解的問題,恰到好處地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將文字、圖片、聲音、影像進行有機組合,使一些抽象、復雜的問題易于理解,為學生們形象、直觀地理解所學知識提供有效途徑。
2.2 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
注重采用啟發式教學,多為學生創造動手和動腦的機會,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上課時要經常提出問題促使學生們思考,并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討論,引導學生自己拋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對學生的科學精神、創造能力以及表達能力的培養會很有幫助。同時,進行角色轉換,比如讓學生扮演教師的角色進行備課、講課,組織學生討論,教師進行評價和完善,提高其創新能力。
3 加強校企合作
我國高等學校的畢業生普遍理論知識扎實、實踐經驗不足,人才的培養與社會需求脫節[2]。在平時教學當中,組織學生多參加企業實習實訓,可以增進學生對企業以及社會的了解,改變其對就業的認知,有利于學生未來的就業。每學期安排學生到企業實習,企業的工藝流程為實習學生開放。實習期間,學生們要主動向有實踐經驗的企業技術人員學習,在與員工溝通中了解生產流程,了解企業相關行業知識,掌握企業所處行業的發展動態,并深入到生產一線學習生產工藝、學習相關的專業知識,了解企業對于相關技術崗位的技能要求、對人才的需求狀況,從而開闊眼界;同時,公司相關技術負責人進行現場指導,使學生對食用菌生產過程中各環節有更深入的了解,強化學生理論知識與生產實際的結合,拓寬專業知識,使學生學到更多的實踐技能。通過學到的實踐技能,可以使食用菌栽培技術這門課更貼近實際生產的需要,可以達到理論聯系實際、進一步提高教育質量的目的。在整個實習過程中,教師幫助學生分析遇到的各種問題,并對學生的實習報告進行指導。通過實習,不僅加強了學生理論與實踐知識的結合,而且為其就業和創業提供了實踐機會。
4 改變課程考核方式
學生學習的目的往往只是為了考試過關,不利于學生學習
能力的培養以及創新意識的養成[3]。社會需要的不是只會考試的學生,而是綜合素質與能力突出的人才。要完善傳統的考試方式,一門課程的考核應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可以在筆試中增加分析歸納綜合應用方面的試題,添加技能操作考核等內容,適當地淡化結果、強化過程[4]。
5 結語
在教學改革過程中,教師要把握好教學改革的實質與方向,使課程教學更加符合教育培養的目標,自己不斷學習并進行反思,去探索與實踐,選擇適合自己的教學方式。這種方式務必適應學生、適應教學的實際情況,從而使學生真正對學習感興趣,使學生能夠學好知識,提升其實踐技能和綜合能力,促使學生全面發展,從而成為適應社會發展的專業人才[5-9]。
6 參考文獻
[1] 張彥民,韓文鳳,邱潑.職業院校食品分析實驗課程的教改與實踐[J].農產品加工學刊,2010(3):92-93.
[2] 李曉靖.教改背景下高職教育校企深度合作探析[J].統計與管理,2015(3):147-148.
[3] 張佳艷,熊建文.獨立學院食品工藝學課程教學探討與改革[J].輕工科技,2013(8):173-174.
[4] 黃亞妮.高職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初探[J].教育發展研究,2006(10):68-73.
[5] 汪軍玲,周本宏.談食用菌栽培學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J].現代農業科技,2009(7):261-262.
[6] 孫金旭.食用菌學實驗教學改革探究:以衡水學院為例[J].衡水學院學報,2012(1):108-109.
[7] 黎勇,黃作喜,齊澤民.構建新的實驗教學體系:食用菌教學周年教學模式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4(6):206-207.
篇5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推進教育創新,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是新時代對教育提出的嚴峻挑戰。人體解剖學作為護理專業的基礎課、必修課,其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護理專業課程的學習效果及臨床護理操作能力的培養。課堂教學是實施創新教育的主要陣地,構建創新型課堂教學體系,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是開展解剖學創新教育的關鍵。
一、構建創新型課堂教學體系的必要性
創新教育是一種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促進學生全面協調發展,并在學生全面協調發展的基礎之上發展學生智慧品質、創新精神和個性品質的教育,其核心在于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創新教育涉及教育思想、教育體制、教育內容、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等諸多方面,但最根本的在于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因為課堂教學是實施創新教育的基本途徑和主要陣地[1]。
傳統的課堂教學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很多方面壓抑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課堂教學實現創新教育的目的,就要打破以教師、課堂、書本為中心,以講授為主線,培養知識型人才為目的的傳統教學模式。因此,要實施創新教育,首先要進行課堂教學改革,構建能充分體現學生認知主體作用,培養復合型創造型人才的創新型課堂教學體系新模式。
二、創新型課堂教學體系的原則
1.主體性原則。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主體觀,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充分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教學重在能力培養。
2.開放性原則。培養學生在課堂上開放自由的心態;教學內容不拘泥于教材,也不局限于教師的知識視野;利用多種教學方法培養學生進行開放性、創造性思維,鼓勵學生進行探索性學習,不能滿足和局限于課本和標準答案。
3.過程性原則。重視實踐及探索過程,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對教學體系中的各個教學環節進行整體優化,精心設計,使教學過程符合教學目的。
三、創新型課堂教學體系的構建
1.樹立創新型課堂教學新理念
1.1樹立全面開放的教學觀。全面開放的教學觀,有利于學生在寬松的學習環境中得到全面發展;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加強師生互動,有利于促進師生角色的轉換。
1.2促進師生角色的轉換。教師要由單純的知識輸出者變為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者,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鼓勵學生提出質疑,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思維的獨創性[2],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課堂的主角。
1.3提高教師自身修養,加強學生職業道德教育與素質教育。素質教育應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貫穿于高等教育,將人文素質教育滲透于課堂教學中,樹立“立業先立人”的思想,把“授業”與“傳道”有機地結合起來。在課堂上,教師除了“授業”以外,還要培養學生熱愛本職工作,加強人際溝通能力,使自身具備較高的職業道德素養。
2.慎重選擇教學內容和側重點,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
推進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的課程體系改革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關鍵[3]。針對護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對解剖學知識進行篩選和發掘,以“適用、夠用”為原則,修訂護理專業解剖學課程標準。優化教學內容,將教學內容和護理實踐操作相結合,加強解剖學教學的針對性和實用性,使教學內容在深度和廣度上更加貼近護理專業需求,豐富護理專業解剖學課程體系建設。編寫護理專業特色教材,突出其專業特色,將其與臨床專業解剖學課程教學相區別,改變高職院校護理專業解剖學教學照搬臨床醫學專業,共用一套教材,教學內容偏多、偏深的現象。
在課堂授課過程中,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進行解剖學教學。如情境式教學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創設典型場景,將現實生活中的常見現象對知識進行延伸,引導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營造積極活躍的課堂氛圍;PBL教學法:教師首先設置具有代表性和啟發性的問題,以問題的探究和解決為主線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主體意識,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病例教學法:將臨床相關病例導入教學過程,尤其是常見病、多發病,讓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培養其臨床思維能力[4]。
3.加強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高校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以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作為教學改革的核心。每個人都具有創新性的潛能,只有在濃厚的創新氛圍和有利于創新的環境中,才能把潛在的創新力轉化為現實的創新力,實現對創新性人才的培養。如建立解剖興趣小組、PBL學習小組等,延伸課堂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培養動手能力及創新意識、創新精神。
4.加強師資建設,重視實踐教學
基礎課教師應常態化進入臨床護理第一線見習,了解臨床工作中應用到的基礎知識,熟悉臨床操作技術,以便將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完善教學設計。解剖學作為形態學,應重視實驗教學,加強理論與實踐的聯系。編寫護理專業解剖學實驗指導,制訂護理專業解剖學實驗教學計劃,完善實驗教學體系。建立具有護理專業特色的解剖學實驗基地,設計制作護理專業教學特色的解剖學標本,如導尿術插管標本、肌肉注射標本等, 讓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對臨床護理操作有所了解,初步建立臨床操作安全意識。
5.改革課堂教學評價觀
篇6
關鍵詞:CBL教學法;局部解剖學;實驗教學
《局部解剖學》是臨床醫學特別是以手術為治療手段的學科和影像診斷學科的重要基礎課程。實驗教學是局部解剖學教學中一個重要的實踐教學環節,是教學成敗的關鍵[1]。以往的實驗教學大多以查證型教學法為主,這種按部就班的教學模式和方法顯現出一些明顯弊端。根據課程特點及本校的教學情況,我們將基于案例的學習模式(Case-Based Learning,CBL)[2~4]運用到《局部解剖學》的課程之中,專門針對CBL的案例如何設計進行探討,對培養學生縱向性學習、橫向性思維、應用基礎知識去分析、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取得一定的成效,將體會介紹如下。
1方案設計和實施
隨機選取2013級臨床醫學專業本科14班、23班為實驗組,共計60人,進行CBL教學改革實驗;2013級臨床醫學本科9班、17班為對照組,共計59人,按傳統教學方法進行,實驗室配備有多媒體。具體方法是:①受實際教學學時的限制,于課前一周引入CBL模式,精選與教材內容相關的經典臨床病例發給同學,并就病案設計解剖學問題,附加簡要的分析說明,給予適當的提示和引導。組織班級學生隨機分成多個學習小組,每組4~5人,每個小組輪流派出一名組長,負責協調本組課堂中的學習討論。②發揮網上在線課堂的作用。引導學生在實習前,課前在線觀看教學視頻,讓學生對相關內容有感性認識。以提問方式為主,時間盡量控制在5~10min。③標本操作和觀察是局部解剖學的基本教學手段,通過對人體表面標志的摸認、器官體表投影的度量、臟器位置毗鄰的觀察、血管神經走行的觀察,進一步熟悉和掌握人體局部配布規律的基礎知識。④實驗結束后就之前提出的病例進行小組討論,分析總結,每周由組內成員輪流擔任準備課堂結束時的發言,結合實驗過程和實驗報告質量進行評分。⑤評價方法:a.理論考試,每年均用標準化試題庫抽取的同類型、同難度系數的試題,進行統一考試、統一閱卷。b.學期末采用無記名問卷調查學生對CBL中案例的要求和認識,共發放調查表119份,收回有效調查表115份,有效回收率為96.6%。
1.6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3.0軟件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兩樣本均數的t檢驗,P
2結果
2.1學生期末考試卷面成績分析 見表1。兩組學生卷面成績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實驗組的問答題得分優于對照組(P
與對照組比較,P
2.2問卷調查分析,如表2所示,實驗組中100%的學生認可CBL教學法有助于提高學習興趣(P
注:與對照組比較,P
3討論
結合本次教學研究實驗結果分析,CBL教學模式顯現出了不同于傳統教學的以下優點:①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和創新能力。引導學生圍繞臨床病例和問題查閱最新的文獻,以更新相應的知識。②培養學生思維和實踐能力。傳統的教學法只告訴學生現成的知識和操作方法,至于為什么,教科書沒有寫,教師也很少介紹。有些內容已經過時,有些內容非常乏味。恰當的案例可以使學生進入一種"帶著問題學"的狀態,更加重視問題的提出和問題情境的創設,重視自己對知識和技能的鉆研過程,這是現代教育區別于傳統教育的主要特征之一。以案例版教材為媒介,設計適合學生自主學習的情境,能夠促進他們獨立思考問題、主動尋求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辦法。教學中通過接觸臨床外科病例,使教學過程近似的模擬了外科臨床的工作程序,進而提高學生解決臨床問題的能力。③促進"教學相長"的良性循環。傳統教學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聽沒聽,懂沒懂,到最后考試的時候才見分曉;考的大都是一些死知識,與社會實踐嚴重脫節。實施CBL,學生在閱讀案例后首先要進行消化,然后再去查閱各種大量的資料,形成解決問題的方案。這一過程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遭遇一些新的問題,自然會產生一些新的辦法。師生之間增加了互動交流的機會,共同體驗"教學相長"境界中的美妙,良性循環的教育理想離大家更近了一步[5~7]。
在此次研究中,筆者認為還有需要突破和完善以下幾個地方。首先,怎樣選擇合適的病例,構建高水平的問題是CBL教學模式在教學中應用的關鍵問題。病例的內容應將基礎學科與臨床外科融會貫通,以便于學生討論和分析,并能系統的掌握有關知識,真正達到CBL教學的預期目標。其次,CBL教學模式對學生主動學習的自覺性和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要求較高,學生必須先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和文獻查詢的能力才可參與討論。再次,陳舊的案例滯后于科技發展水平。一些案例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更新,自然落后于學生所面對的現實;最后,對案例教學法的內涵和實施方式把握不夠。
總之,CBL教學模式對于《局部解剖學》實驗教學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可幫助學生構建比較完備的知識體系。
參考文獻:
[1]李理.局部解剖學有機結合臨床病例的教學方法探討[J].四川解剖學雜志,2010(18)1:57-58.
[2]Carder L,Willingham P.Case-based,problem-based learning:Information literscy for the real world[J].Research Stategies,2001,18(3):181-190.
[3]方海明.CBL教學模式在藥理教學中應用探索[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2009,11(2)155-157
[4]CBL教學法在胸外科教學中的應用[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2010,12(1):76-78.
[5]易西南,孫建水,伏灰.局部解剖學與其他學科整合的PBL教學模式探索[J].基礎醫學教育,2011,13(1)22-24.
篇7
關鍵詞:醫科類 獨立學院 人體解剖學 雙語教學
雙語教學(Bilingual Teaching)是當今應對科技信息與經濟全球化的挑戰,培養新世紀綜合性人才的重要途徑之一。在20世紀初,國外就開始出現雙語教學,并一直被教育學家所關注,研究形成了雙語教學、雙語教育的理論體系。上世紀80~90年代,我國有了雙語教學的研究和實踐,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與信息的國際化、經濟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對新世紀的人才培養在寬口徑、厚基礎、重實踐語言、知識各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雙語教學從中學到大學再度興起,已成為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目前雙語教育的概念與界定尚不統一,雙語教育的實施形式也多種多樣。一些研究者認為,雙語教學是指能在學校里使用第二語言或外語進行各門學科授課的教學。加拿大的M.F.麥凱和西班牙的M.西格恩提出“雙語教學是以兩種語言作為教學媒介的系統,且其中一種語言常常是但并不一定是學生的第一語言。”這兩種定義較好地給出了“雙語教學”的狹義(前者)和廣義(后者)的定義。
1 解剖學實行雙語教學的意義
實施以雙語教學為主要形式的雙語教育是高校在新形勢下適應社會對人才需求、培養新型綜合性人才的重要措施。人體解剖學是醫學科學的重要基礎課程,實施雙語教學理應首當其沖。人體解剖學的知識體系具有特殊性,該課程既有理論體系自身的獨立性和完整性,又有知識體系的外延性和輻射性。即:解剖學是介紹人體形態結構的獨立而完整的理論體系,同時解剖學又為醫學其它基礎學科和臨床學科提供人體形態結構的基礎和人體結構的名詞術語,這體現了解剖學的外延性和輻射性。據悉,醫學科學中有關人體結構的名詞90%以上來自解剖學。因此,對解剖學實施雙語教學,學生不僅可以以英語為載體掌握人體解剖學的基本理論,又可以將人體結構的英文名詞術語直接在其它基礎和臨床學科中使用。從這一意義上講,解剖學的雙語教學意義更為深遠,有事半功倍之效。目前只有少數醫學課程被列為雙語教學示范課程,解剖學課程的雙語教學尚未入圍示范建設項目,可見解剖學雙語教學的實施和教學效果的提升要加快步伐。作為云南省唯一一所醫科類獨立院校,我院的人體解剖學的雙語教學在一年級本科生的系統解剖學課程中開展。針對昆明醫學院海源學院不同專業本科生的人體解剖學課程,我們采取了不同的措施:系統解剖學教學中,理論課用英文為學生講解器官位置、形態,實習課雙語教學可用“興趣班”的形式來開展,人數25―30人為一組。講授內容結合本周剛學完的專業內容,用雙語授課,并且對醫學英語構詞法(詞根、詞綴、詞性)及其在識記解剖英語詞匯中的應用進行講解分析。這樣下來一學期熟悉大約500個左右的單詞和常用句型的表達方法。
在三年級臨床醫學本科生局部解剖學課程學習中,大課中適當增加英文板書比例,重點內容用雙語介紹。解剖操作、標本示教時,則反復強調英文專業詞匯,課堂提問、操作的預案、實習小結報告的書寫中,鼓勵學生盡可能使用英語。
2 實行解剖學雙語教學的展望
2.1 現狀
昆明醫學院海源學院人體解剖學教研室歷來重視解剖學的教學改革,目前的本科教學中,適當地增加專業英語單詞的教授。收到了不錯的教學效果,既能促使教師對英語的鞏固提高,又能使同學在學習中不斷的探討醫學專業英語的奧妙。因為人體解剖學是基礎醫學課程中尤其重要的一門課程,理所當然地成為雙語教學的首選科目。雙語教學的開展能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但是其開展卻有一定的難度。究其原因在于我院是一個三本院校,學生間的英語水平有一定的差距,導致老師在課堂上進行雙語教學時學生的反應不佳,對于老師講授的知識點掌握欠缺,課后復習和鞏固也有一定的困難,這無形中加大了老師的工作量,要在相同學時的情況下進行兩次講解,一次是英語,一次是全中文。另一個原因是實行了雙語教學就要對現有的考試進行調整,考試使用全英語試卷,這樣也加大了學生的考試難度,對于英語水平差的學生來說就無從下筆了,要是考試時允許學生以中文答卷,那出英文試卷的意義就失去了。
2.2 實施措施
昆明醫學院海源學院要求實行雙語教學的課程必須使用英文教材或講義,教師必須用中英文制作課件,用外語授課的比率必須達到教學內容的50%以上,期末考試試卷必須使用中英文命題。為使解剖學的雙語教學扎實穩妥地實施并獲得預期效果,解剖學教研室嚴格執行學校對雙語教學的相關規定,結合課程的實際情況,對解剖學雙語教學的教材選擇、課前、課中、課后各環節的教學過程都實施了具體有效的措施。
2.2.1 選擇合適教材。教材是知識的主要載體,選擇合適的教材至關重要。解剖學雙語教學仍使用中、英文組合教材。要求學生必須購買中、英文兩本教材,并借用或選購一本解剖學圖譜。系統解剖學選用柏樹令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衛生部“十一五”規劃教材(英文版)“Textbook of Human Anatomy”和顧曉松主編,科學出版社出版的高等醫學院校新世紀教材《人體解剖學》,同時將學院人體解剖教研室自制的《人體解剖學學習指導》,改為雙語版在學生中使用;局部解剖學則選用王懷經主編,“A Textbook of Regional Anatomy”和于彥錚主編的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社衛生部“十一五”規劃教材(英文版);實習指導使用《局部解剖學實習指導及中英文習題集》。
2.2.2 抓好課前集體備課與試講。教師是教學過程中的主導者。認真備課和試講必不可少,集體備課更是提高教師備課水平的重要措施。集體備課首先是共同確定上課內容和PPT課件的內容。要求每位參與雙語教學的青年教師認真準備兩套資料,一是英語PPT課件,二是中文PPT課件,講稿也是兩份,一份是英語口頭講稿,另一份是中文口頭講稿。青年教師備課非常認真,上課前兩周將PPT課件交給兩位以上有雙語教學經驗的教授及英語教研室的專家進行審閱。教授和專家們對PPT課件提出修改意見并及時給青年教師作詳細講解或輔導。上課的前一周,青年教師要進行試講,由資深教授點評,發現問題及時提出解決。
2.2.3 在雙語教學中大多數解剖學名詞有一個來自拉丁語或其它語系的名稱和一個英語名稱,還有的名詞既有英文或拉丁語的形式又有以人名命名的形式。這不僅使學生感到困惑和學習困難,教師也頗感不便。鑒于解剖學外語名詞的多元性這一既定事實,要求青年教師以選定的教材中的名詞形式為基本標準,盡量熟悉和了解其他的表達方式。除此之外發音問題也是一個難題,為了避免不同老師發音的不同給同學造成困擾,我們在發音上嚴格要求青年教師對不熟悉的名詞不能望文發音,要逐字查字典核實。對多詞根組合性名詞要注意準確劃分音節,輕、重音節劃準了,既方便發音又有利于記憶。
2.2.4 抓好課堂互動。學生是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充分備課的目的最終是讓學生掌握專業知識。如何把經過充分準備的講課內容,高效率地傳遞給學生,使學生以中、英文兩種形式掌握解剖學的理論,是對教師教學功底的考驗。這要求在開展雙語教學中采取多種形式與學生互動:一是對重要的、關鍵的解剖學名詞術語,選擇性的交替使用中英文讓學生跟著教師大聲讀出來;二是每節課利用5~8分鐘時間復習,一個同學讀出解剖學的英語名詞,另一同學將英文解剖學名稱譯成中文;三是教師讀出解剖學英語名稱,由學生隨后說出中文名稱;四是將PPT課件的使用與傳統手寫板書板圖結合起來,教師把關鍵的內容和解剖學名詞用英文寫出來,以便使學生對英語名稱的印象和記憶深刻,同時潛移默化地提升了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
2.2.5 抓好課后復習。雙語教學課后復習是學生鞏固和記憶所學知識的必要過程。教師通過校園網向學生提供PPT課件,便于學生下載課件進行復習。教師也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好的解剖學雙語教學網站,讓學生在課后可以通過網絡視頻或PPT課件進行鞏固學習。
3 關于《人體解剖學》雙語教學針對2008、2009級臨床專業學生的問卷調查情況
針對我院2008、2009級臨床專業的200名同學用30道人體解剖學雙語教學情況的問題進行了調查,現將30道題目中的部分關鍵性題目答案百分比進行了統計(見表1)。
通過以上問卷的調查結果可以明顯的發現,大學生對于英語還是非常重視的,但是由于口語方面沒有及時形成語言環境,學生很少用英語來表達,所以口語是他們的一大難關。在醫學教學中,學生還是很渴望雙語教學的,所以在教學中英語的比例一般控制在30%―50%以內,這樣他們較易接受,學起來也相對容易些。在此次調查中有一半以上的同學認為《人體解剖學》這門課程實行雙語教學是很有必要的,也希望老師在教學中多應用一些相關的專業詞匯給他們做介紹,加強同學們的聽力訓練。他們在教材使用上的意見是中英文對照的教材用起來方便,同時也希望老師在課堂上進一步合理運用中英文和同學互動、提問,這樣才能有效的達到雙語教學的目的。通過以上的反饋不難看出,《人體解剖學》這門課程實行雙語教學勢在必行。
4 解剖學雙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從我院為期三年的人體解剖學教學改革和實踐來看:解剖學雙語教學處于起步階段,尤其是在像我院這樣的三本學院,開展起來頗有難度,目前存在的諸多問題尚需逐步解決。
4.1 教材問題。目前我們雖采用國內優秀的中、英文教材,但一門課程同時使用兩套教材,存在諸多不便。如中、英兩套教材的內容往往不完全統一,甚至出現某些矛盾,這給教與學均帶來不便。
4.2 學生基礎較差。學生的英語基礎直接影響雙語教學的教學效果。盡管醫學院校的大學生學了近十年的英語,掌握了相當多的公共英語和專業英語詞匯,也系統地學習了語法知識,但仍存在聽不懂、看得慢現象,更無法用英語直接進行交流、對話。
4.3 課時不足。雙語教學要求教學課時數比單語教學要長,特別是在剛開始授課階段講得比較慢,因而存在教學計劃以及授課學時如何調整的問題。課時嚴重不足將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對學科知識的系統掌握。
4.4 師資短缺。師資短缺是影響醫學院校開展雙語教學的瓶頸問題。教師是推動雙語教學的關鍵,但目前在雙語教學實施過程中,同時具備專業素質與外語能力的教師十分缺乏。一些有經驗的教師雖然有廣博的專業知識,但外語水平較差,而一些年輕教師雖然有一定的外語功底,卻又缺乏教學經驗和深厚的理論基礎,因此,真正符合雙語教學要求的師資十分有限。雙語教學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新事物,對教師來說也是一個新挑戰,學校應該鼓勵教師參加這方面的訓練,尤其是對具備一定外語素質的中青年教師,應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教師進行培養:(1)出國進修,完全在英語環境中進行學習,這一點因為耗資不菲,實施起來有一定的難度;(2)加強他們外語的說、讀、寫、譯的能力;(3)促進新、老教師的交流,豐富他們的教學經驗,使他們切實擔負起雙語教學的重擔。
4.5 管理與激勵措施滯后,對教師和學生兩方面的積極性缺乏有效的調動措施。要解決這些問題,需多方努力,不斷探索,才能真正達到培養新世紀的醫學高級人才的要求。
參考文獻:
[1]陳序吾,韓德恩.醫學雙語教學的實踐與建議[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6;03:01-02
[2]余菁,歐陽麗斯等.解剖學雙語教學授課方式的調查分析[J].解剖學研究,2005;04(27):315-316
[3]李月英,胡海濤等.人體解剖學雙語教學模式探索[J].西北醫學教育,2004,06(12):505-507
[4]張德興,曾明輝等.雙語教學對學生解剖專業知識學習的影響[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5;05:80-81
[5]王世澤,楊曄琴.醫學院校實施雙語教學的困惑和對策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2006,(6):114.
[6]高志杰.高校雙語教學中存在的幾個問題及對策[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5,(2):14.
[7]曾洪艷、黃素群、陳詩蕓.醫學類獨立院校雙語教學探析[J].時代教育,2010,07,056.
篇8
【關鍵詞】翻轉課堂;學生授課;運動解剖學
0 前言
近年來全國大部分體育院系對《運動解剖學》等理論課程進行了縮減,我院《運動解剖學》由最初的108學時縮減為64學時,實驗課時也相應減少,改為10個學時。課時偏少,特別是實驗課時不足,是運動解剖學教學面臨的重要問題[1]。體育專業的學生因其文化課基礎稍差,“重術科、輕理論”的情況普遍存在。如今教室免費wifi的普及,使得課堂成了部分學生睡覺、玩游戲、看電影的樂園。加上老師滿堂灌式的一成不變的教學方法,一份試卷定成績的考試模式,光靠考前突擊也能取得不錯的成績,這也使得部分學生對于課堂學習的過程失去了興趣。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老師能夠利用信息化的技術在教學方法上進行一定的改革,能吸引這部分學生把精力集中到課堂學習的過程上來,這種嘗試還是具有一定現實意義的。“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顛倒了傳統的“課上教師講授、課后學生完成作業”的教學安排,在國內日漸興起[2]。本研究旨在探討基于翻轉課堂的學生授課模式對體育專業理論教學的課堂氛圍、學生學習效果、學生認可度等方面是否有積極意義。
1 基于翻轉課堂的《運動解剖學》學生授課模式的準備
1.1 《運動解剖學》教學資源建設
教學資源對教學實踐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價值[3]。目前,借助于學校教務處的網絡教學平臺(清華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研發),《運動解剖學》課程擁有比較完善、全面的網絡教學資源。
1.2 《運動解剖學》拓展性教學資源建設
教學資源庫中除了包含以上常規教學材料外,根據《運動解剖學》的課程特點,建設了運動解剖學拓展性教學資源,主要包括圖片庫、視頻庫、試題庫、教學軟件庫等。
1.2.1 《運動解剖學》圖片庫
主要運用網絡下載、解剖學圖譜掃描、自己拍攝等方法,系統制作完成了運動解剖學各大系統的圖庫,共約6500幅圖片,為同學們線下學習提供了極大幫助。
1.2.2 《運動解剖學》視頻庫
建立了《運動解剖學》相關的醫學視頻庫,共51部,時長超過1000分鐘。每部視頻均有運動解剖學的相關知識點,提出2-3個問題,可供學生在課下自學思考,加深對相關章節知識點的掌握和理解。
1.2.3 《運動解剖學》分章節試題庫
建立了《運動解剖學》分章節試題庫及答案。內容覆蓋所有的12章,題型包括單選題、多選題、是非題、填空題、配對題、填圖題、名詞解釋、簡答題、論述題、案例分析題等,字數接近7萬。
1.2.4 《運動解剖學》3D軟件庫
下載了三維人體解剖軟件2套。軟件采用3D技術,視覺效果好、真實,便于使用者更直觀地理解人體結構之間的解剖關系;軟件之中的人體數據來源于亞洲東方人體,更接近于實際解剖,能分別呈現男女兩套不同人體。另外,軟件內容龐大豐富,涵蓋了人體所有系統和主要器官,可以在模型中實時3D交互,從各個角度觀察人體的結構,能隨時顯示放大、縮小、隱藏、透明化處理任意結構,并可以隨時大幅面保存當前圖像,是一步一步學習人體解剖的好助手。
2 基于翻轉課堂的《運動解剖學》學生授課模式的實施過程
針對《運動解剖學》課程“運動系統”中的“骨骼肌”部分,對2014級體育教育專業學生進行對比實驗,分為翻轉教學組和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方法進行教學,翻轉教學組進行基于翻轉課堂的學生授課模式,主要分三個階段進行:
2.1 課前準備階段(知識獲取的過程)
教學設計由任課教師根據教學任務與目標設定,然后根據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進行微課的制作或微視頻的錄制,再將制作好的微課、微視頻、教學課件、測評試題等教學資料放到網絡教學平臺上,供學生課前自主學習和測評,將平臺上論壇中提出的問題進行匯總,并帶到課堂中與學生一起討論。
2.2 課中階段(知識的內化過程)
任課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答疑、講解和點評。學生主要是根據課前提出的問題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討論和小組授課(經過驗證,以宿舍為單位進行分組、隨機指定一名學生上臺講授是比較理想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參與性,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2.3 課后階段(知識的評價過程)
學生要完成任課教師布置的課后作業,若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利用網絡教學平臺上的資料學習,或者與老師、同學互動交流。學生授課結束之后,要求同學們把自己小組準備的講課內容課件、講課感悟等相關內容,提交到平臺作業一欄,同學們可以互相參觀學習,另外,教師也可以根據作業完成情況以及課堂展示的情況做出相應的評價,作為平時表現分的一部分。
3 基于翻轉課堂的《運動解剖學》學生授課模式的效果評價
3.1 問卷調查
通過問卷,調查實驗班學生對學生授課模式效果的看法。經過統計分析可知,多數同學對于學生授課的教學模式的實施效果還是持肯定積極態度的。
3.2 課堂氛圍
通過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發現學生的聽課狀態得到明顯的改善。平時上課,學生經常是趴倒一片,學生授課模式實施以后,學生的聽課狀態明顯改善。另外,通過觀察學生的上課積極性得到明顯的改善。有學生提前20分鐘到教室,拷課件,準備講課的內容,宿舍成員之間緊密團結合作。
3.3 學生測驗成績
課后對兩組學生在網絡教學平臺上進行測驗,測驗題型包括考查肌肉起止點、部位等內容的記憶類客觀題(滿分10分)和考查肌肉功能、鍛煉方法的應用類主觀題(滿分10分)。使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測驗成績進行整理與分析,數據用±S表示,組間差異性用t檢驗,顯著水平α=0.05,非常顯著水平α=0.01。從結果來看,不管是記憶類題型還是應用類題型,翻轉組學生的測驗成績均明顯好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客觀題=7.063,P
4 小結
基于翻轉課堂的學生授課教學模式,在體育專業理論課教學中能有效提升課堂氛圍、提高學生學習效果,對學生的課件制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團結協作能力也是一種鍛煉,對其它課程的教學模式改革具有一定的參考作用。豐富的教學資源是實施各種教學改革,包括翻轉課堂教學的基礎,針對性的課前準備是有效實施翻轉課堂的前提條件。在翻轉課堂的實施階段,盡管學生是授課的主題,但依然要強調教師的引導把握作用。
【參考文獻】
[1]楊赳赳,王國軍,王國基.體育專業《運動解剖學》教學改革探討[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0,31(8):209-210.
篇9
1傳統局部解剖學教學模式
在局部解剖學教學中學生多,教師難以全面及時的指導學生上實驗課,教師工作量大,工作環境惡劣;對一些典型的、特殊的結構(如畸形、變異等),不能及時地面向全體學生展示;解剖過程無記錄,給日后的回顧及錯誤的糾正帶來困難。當前在尸體來源比較困難的情況下,怎樣才能使授課的效率更高,效果更好,是困擾老師們的一大難題[3-4],為更好解決這一問題,2014年7月,在學校、學院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在全國首家引進實驗室錄播系統,該系統應用于網絡課件制作,建立優質實驗課資源,互動教學,教學技能訓練,及教學評估。在局部解剖學教學中應用,我們利用該系統播、點、管、錄等功能將教師授課和學生聽課場景以及課堂板書等進行智能化的切換錄制,自動生成課程資源,基于學校的校園網環境,可實現多班級集體實驗課直播、錄制存貯、后期編輯等應用,改變了以往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把新的教學理念融入教學活動,呈現一個全新的教學模式,使局部解剖學的教學形式形象化、多樣化、立體化,教學活動生動、具體、靈活,保存有價值的教學資料,使有限的教學資源達到共享,節約教學成本,為培養新型醫學人才打下堅實基礎。
2錄播系統改革局部解剖學教學模式的優勢
2.1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在傳統教學模式前提下,利用錄播系統的功能,把局部解剖學的教學活動豐富起來,通過播放典型案例,錄制珍貴教學資料,現場同步傳輸,學生互動,讓教學形式多樣靈活,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開拓視野,拓寬思路,讓傳統與現代的教學模式有機結合起來,實現示范性教學、學生遠程學習,網絡直播教學等等。
2.2課程資源建設:全面改善教學的硬件設施,滿足現代局部解剖學教學要求,在優質的實驗課程資源、優質實驗課程示范教學;遠程教研評估;教學技能訓練;教師教學反思;自主學習等方面合理應用推廣,更好地發揮我院解剖學教學的優勢,提升我院的基礎教學質量和水平,為創建一流的醫學院校,更好地發揮輻射示范作用。
2.3節約成本,資源共享:在尸源緊缺的前提下,通過該系統的使用和普及,保存有價值的教學活動資料,可以節約的人力和財力,網絡課件循環使用,縮減經費支出,達到資源共享。為了適應現代化教學需求,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模式,隨著科技不斷發展進步,網絡視頻技術、環境的不斷成熟,教學媒體資源建設必然會轉向課程資源的建設、應用和普及,通過錄播系統在多媒體教室的普及,實現教學模式的轉化和課程資源建設,是現代教學的發展趨勢和建設重點[5-6]。
3錄播系統功能在解剖學教學中的實際應用
3.1實現立體化教學模式,利用錄播系統,多方位展示教學活動全貌,實現三畫面立體轉換,即教師授課場景、多媒體課件展示、學生實際操作等教學環節的切換。
3.2建設優質的實驗課資源庫,在實際操作中,遇有典型案例,專家授課,教師示教講解等實時錄制,制成課件,分類保存,為以后示范性教學,遠程教育,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便利,同時也節約教學成本,達到資源共享。
3.3互動教學,利用服務器,教師可以進行多教室畫面選擇性在教學現場播放,實現老師實時管理和講解,及時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展開討論,讓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進行觀摩、學習,不再受空間和時間的限制,使教學形式多樣靈活。
3.4教學評估:利用錄播系統中微格教學評估系統,按照各項技術指標進行評測評估,通過遠程對教師的教學技能進行客觀的綜合評價,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實現傳統解剖學教學方式與現代教育技術的融合,體現了多元化教學方式的互補,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整體教學質量。
4參考文獻
[1]林萍,吳碧蓮,林志明.在局部解剖的實驗教學中引進數碼互動設備及相關課件的必要性和緊迫性[J].中國臨床解剖學雜志,2008,26(4)增刊:79.
[2]李永濤,高恒宇.局部解剖學教學方法進展探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0,NO.02
[3]秦向征,李光照,李良昌.局部解剖學教學所面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J].解剖科學進展,2010,16(1):95.
[4]聶政,陳建軍.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在局部解剖學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臨床解剖學雜志,2011,29(4):134.
[5]李素云,萬煒.多媒體網絡互動系統在局部解剖學教學中的應用[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12,(1):100.
篇10
【關鍵詞】任務教學法;情景教學法;人體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
在現代醫學教育中,我們已經有了一些很成熟的教學手段。但是,這些先進的教學手段如何更好的用于教學,還需要有相適應的教學方法。《人體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作為形態科學,直觀性比較強,與臨床科目的聯系比較緊密。這門課程特點是名詞繁多,內容復雜,記憶難度大。據統計,醫學中有1/3的名詞來源于解剖學,面對如此繁多的需要記憶的內容,學生普遍反應課程難學、難記[1]。基于此,我們針對臨床醫學專業實施《人體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任務教學法與情景教學法,現總結如下:
一、人體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幾個問題:
1、學生解剖學基礎知識幾乎零,學習難度較大
當代醫學生在進入大學校門前所受到的教育,對于人體正常器官的形態結構,幾乎處于一個空白狀態,相關的知識大多來源于生活。《人體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作為一門醫學基礎課程,專科院校普遍在入學第一學期完成;還沒有完全適應大學學習和生活的新生們,面對如此大量、生澀的名詞要在很短時間內熟記,絕對是艱難的挑戰。
2、教學課時數相較本科大幅減少,教學難度加大
目前,在大多數醫學高職高專類院校,由于學生在校時間很短,醫學必修課程又較多;所以,普遍存在重專業課程,輕基礎課程的現象。作為醫學基礎課程的《人體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課時首當其沖地被大量壓縮,而學生要求掌握的知識又沒辦法大量刪減,導致教學時間相對緊張。另外,人體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作為一門形態學科的特性,最好的學習方法是采用實體標本、高仿真模擬標本等,最好的講解方法也是直接應用實體標本等,這就需要大量的師資和學習資源。要想取得好的教學和學習效果,這無疑又給高職高專類醫學院校老師和學生加大了難度。
3、教學方法傳統,教學效率不高
當前,大多數的解剖老師依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對于《人體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來說,其學科特點是課時少、內容多、課程集中、知識點系統性強。如果只用傳統教學方法教授,教師備課負擔重,學生理解、消化、記憶也慢,不僅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的教學效率也很低。
二、人體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任務教學法與情景教學法實施效果
1、任務教學法
我們通過在課前由學生提出問題,在教師的指導下分解任務并通過各種渠道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得一些必備的人體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知識點不斷的出現,加深了知識的印象,并且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于知識點的輕重有了一個認識,這就對學生對于重要知識點的把握起到作用。在學生完成任務時應用遺體或標本會在頭腦中形成的三維立體結構,不但對所學知識點加深了理解和記憶,而且還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想象能力;通過老師向學生推薦相關專業書籍以及查詢資料訓練,使學生在親自動手完成任務時,可以逐漸形成良好的臨床疾病的學習和臨床思維習慣,為將來的臨床工作做好鋪墊。
2、情景教學法
我們針對于不同的知識點,通過老師對其中的適合該法的教學內容設計特定的教學場景。通過創設典型場景,讓學生參與到情景中,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材料,還為學生提供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機會。讓學生積極參與,一方面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其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對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具有很大的幫助,在活動過程中學會與他人合作和溝通,為今后的臨床實習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礎。這種開放式和啟發式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有利于養成科學的臨床思維方法,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要點內容,增強對醫學的興趣[2]。
三、對于人體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教學其他方法的思考
《人體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做涉及到的名詞、概念等比較多,學生不容易記憶;每一堂課學生需接受的信息量大,學生普遍感覺學習、壓力大;各個章節在知識結構上聯系很緊密,但是在實際教和學過程中卻被分割成相對獨立的章節,導致學生感覺內容分散,不知該掌握到什么程度;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應用畫圖、掛圖等方式展示人體形態結構,工作量大、效率低、交互性差等。
傳統的多媒體教學大都采用PPT,這種簡單幻燈片式的教學手段弊端較多,已不能滿足現階段的醫學教育需求。Authoware編寫CAI課件優點很多,該種軟件編寫的CAI課件界面生動、賞心悅目,可以明顯提高使用者學習的效率;圖像全面、理解容易,通過各種途徑收集到的圖片,使每次課圖片大量的增加,使原本復雜的結構,也變得容易理解;動畫演示、印象深刻,對于一些器官與結構展示,通過動畫的方式演示,更容易理解[3]。
四、進一步改革思考
面對諸多的教學難題,我們可以通過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不拘泥于某種教學方法,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創新教學手段,改變現在通用的應用PPT進行教學,制作CAI課件,同時結合多種靈活的教學方法,不斷提升教育者自身的素質,攻堅克難。最終到達使得學生在短時間內盡可能的掌握知識,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動性、主動性、長期性。
參考文獻:
[1]余崇林等.以臨床問題為中心的《局部解剖學》教學模式的初步探索[J].四川解剖學雜志,2011,19(4),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