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學教學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7 03:42:2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解剖學教學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解剖學教學論文

篇1

由于我國計算機教學起步比較晚,所以多媒體教學軟件在解剖學教學中的應用也相對較晚。但是,近年來,在計算機網絡技術日益進步及發展的背景下,人體解剖學課堂教學模式發生了質的變化。從傳統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轉變為以“多媒體、網絡化及信息化”核心的教學模式。在這一機遇之下,多媒體教學軟件在解剖學教學中呈現廣泛性的應用。例如:目前我國一些高校研制出的多媒體課件,如“Authorware軟件”,是通過計算機專業人才使用vissualc++編制完成,該多媒體制作工具已被解剖教師充分掌握。又如:哈爾濱醫科大學劉芷余教授為首所研制的《解剖學教學CAI》,其內容豐富,涵蓋了文字、圖片以及自我測試三大部分,并且還具備助學與助教兩方面的功能,為人體解剖學教學提供了充足的幫助及依據。總之,多媒體教學軟件在人體解剖學教學中有著極其廣泛的運用。多數多媒體教學軟件都具備了教學資源、大量解剖圖片以及多媒體三維動畫等多方面的功能模塊,為人體解剖學教學的優化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2基于多媒體教學軟件的互動教學模式的構建

從上述論述中,可發現,如果將多媒體教學軟件與互動教學模式充分融合,進而構建出基于多媒體教學軟件的互動教學模式,那么人體解剖學教學將更具有效性。筆者認為,在構建過程中,需充分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2.1構建過程需強調“交互性”在構建過程中“,交互性”的著重強調顯得極為重要。主要體現為,基于教學過程中,師生共同參與,并以學生為主體,對多媒體技術中的文字、圖片音頻以及視頻進行整合,進而構建出生動形象、富有時代感的全新學習環境,并以3DMAX技術建模為途徑,模擬出形象具體的實驗過程及生活過程,為學生創造豐富的學習模式。如圖1,為多媒體交互式教學模式作用圖。

2.2完善學習內容及情感互動基于多媒體教學軟件的互動教學模式需改善傳統教學模式的諸多局限性,充分調動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并對學習內容及情感互動環節進行完善。例如:可以網絡互動為途徑,利用一些網絡軟件,如創建QQ群、電子郵箱以及BBS等,讓教師與學生之間能夠實現雙向交流,有效促進雙方的情感交流。

2.3重視互動功能的開發假以時日,如果互動功能能夠得到全面強化,那么人體解剖學互動教學將更具全面性。因此,在未來發展過程中,便需要重視互動功能的開發。互動功能主要體現在仿真及虛擬現實技術方面的發展。在研發過程中,需結合人體解剖學教學的實際情況,使研發功能能夠符合解剖學教學的適用性,并且適用于教師群體及學生群體,以此使在人體解剖學實際教學過程中所面臨的種種難點及疑點能夠得到有效解決。

3結語

篇2

1PBL教學模式的應用

PBL(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學模式引進口腔解剖生理學理論教學課教學中,已有多年。授課過程中,學生以分組形式討論。在教師的指導下,以教學案例作為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并引導學生把握學習內容。選擇牙合與頜位這部分內容開展PBL教學。教學案例的編寫,充分做到了將基礎知識和臨床實踐結合起來,涉及口腔內科學、口腔修復學、口腔頜面外科學等多臨床學科內容,甚至與臨床醫學相聯系,充分擴展知識涵蓋范圍。這種以教學案例為基礎,以學生為中心的小組討論或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經過幾年PBL教學模式的實施,通過隨堂調查問卷顯示,我們發現PBL教學法在教學中的應用對提高學生的思維和綜合應用知識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學生掌握了自己獲取知識的技能。有利于學生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主動學習熱情、動手能力,學生能夠高度參與課堂內外相關知識的學習思考,能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主動的學習氛圍,有利于構建和諧寬松的師生關系。另外,我們還對口腔局部解剖部分進行傳統教學和PBL教學的比較,并對教學結果進行了分析發現,PBL教學模式相比傳統教學模式可以顯著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實施實習考核制度可明顯提高口腔解剖生理學教學質量,大大提高對理論課的理解與掌握。當然,教學過程中我們也發現PBL教學模式存在的不足,比如沒有充足的教學資源,如詳細的臨床多學科相關病例資料等;指導教師在角色扮演方面的轉換;學生需要分組,查閱資料,請教其他學科老師,制作PPT,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學習負擔等。但是,我們認為PBL教學模式應用到口腔解剖生理學的教學中是可行的。

2雙語教學模式的應用

近年來,隨著基礎醫學的飛速發展,在醫學院校中,實施雙語教學對于培養國際競爭力和高層次醫學人才具有重要的意義。在醫學專業課中開展雙語教學正成為醫學院校的熱門話題,且教育部已把雙語教學,作為高等院校本科教學評估考核重要指[1]標之一。我們考慮到《口腔解剖生理學》是口腔醫學專業的重要專業基礎課程,涵蓋專業詞匯非常廣泛,若學生能從課程中更多的學習專業英語詞匯,將為其他學科的學習帶來很大方便。因此我們嘗試對2008級口腔醫學專業58名本科生實施雙語教學,并針對教學方式及效果進行探究。初步嘗試性開展得到了絕大部分同學的認可。對于教學手段和方式調查發現,學生認為最合適的雙語教學方式為中文教學,結合英文課件,使用中文教材,試卷試題無英文。說明學生認為口腔解剖生理學學習難度大,內容復雜,考試壓力也較大,并不希望考試題出現英文題目。因此,我們在今后開展雙語教學的過程中,選擇學習難度較小的緒論部分,進行雙語教學,時長為1學時,盡量減少學生負擔。

3主體性教學模式的應用

在2011級五年制口腔醫學專業髓腔解剖實習課教學中,我們還嘗試了主體性教學模式。主體性教育是指教育者通過啟發、引導受教育者內在的教育需求,創設和諧、民主的教育環境,有目的、有計劃地規范、組織各種教育活動,從而把他們培養成為能夠自主地、能動地、創造性地進行認識和實踐[2]的社會主體。主體性教育的目標代表了素質教育的發展方向,素質教育發展的最終結果也必定會把目[3]標鎖定在人的主體性的培養上。課前布置實習課教學內容。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查閱資料,參照教材,緊密結合教學大綱要求及理論課授課內容,制作關于髓腔解剖結構特點的多媒體課件。在每次實習課的開始十五分鐘,每組派一名同學作為代表模仿老師,參照模型、圖譜,描述本節課所授重點內容。學生走上講臺,直接參與教學的形式,既是復習理論課內容和檢驗當堂課的學習效果,加深印象,又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增強了協作意識,獨立思考能力和自學能力,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同時上臺演講的同學也獲得了極大的鍛煉和考驗。在每次實習課的最后五分鐘,帶教老師隨機邀請一名學生帶領大家復習本次課學習的內容,加深印象。課后對104名學生及其他臨床學科20名帶教教師進行問卷調查,以評價教學效果。調查問卷顯示,學生認為髓腔解剖實習課中,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性,使其能夠高效完成教學內容,加深其對理論知識的理解程度及透徹性。同時,提高了自學能力,獨立思考能力,溝通與交流能力,增強了探索精神。臨床帶教老師反映基礎知識掌握扎實,學生動手能力增強,為臨床生產實習的前期準備工作節省了時間。

4積極探索,嘗試新興教學模式

在多媒體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下,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massiveopenonlinecourse,[4]MOOC,簡稱“慕課”)迅速崛起。慕課教學模式,其主要是利用現在的網絡與多媒體技術等多種信息技術的優勢,以互聯網形式將世界各地的授教者與學習者通過慕課平臺緊緊相連,二者共同參與[5]的教與學的教學方法。慕課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比存在優缺點,優點主要體現在課程選擇全球化、學習方式碎片化、學習交流國際化和學習過程自主化這四個方面。相較于傳統教育,MOOC教學也存在一些缺點,比如無法接受教師的個性化指導,課程學習需過英文語言關,容易半途而廢,學[6]分和認證體系還不完善。但我們相信MOOC教學將為傳統課堂教學帶來新的挑戰,注入新的活力,對傳統教學產生巨大的影響。針對口腔解剖生理學的教學模式,我們從未停止探索的腳步。因此,我們也可以嘗試采取這種教學模式,在慕課的設計中,突出學科特點,突出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進一步強化我們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的教學理念,豐富教學模式和內容。另外,翻轉課堂(Theflippedclassroommodel,FCM)也是一種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教學模式。傳統教學過程通常包括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2個階段。知識傳授通過教師在課堂中的講授來完成,知識內化則需要學生在課后通過作業、操作或者實踐來完成。翻轉課堂教學法就是把傳統的學習過程翻轉過來,教師應用計算機技術和網絡平臺,將教學視頻等多媒體課件事先制作并放在課堂外的網絡上,完成知識建構,讓學習者在課外時間完成針對知識點和概念的自主學習,可操作性極強。其主要思想是讓學生利用課外時間完成針對主要知識點和相關概念的自主學習,最大化地開展課前預習的基礎上,甚至在縮短了的課堂學時內提高知識內化效果,從而提高學習效率。課堂則變成教師與學生之間互動的場所,主要進行知識的深入內化、問題探討和任[7,8]務解決。該教學法的特點是在在翻轉課堂中,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是學生學習的基礎,學生通過教學指導進行探究性學習和實踐。展望當今,世界醫學教育的改革趨勢是:在醫學教育中,要以學生為中心,全面整合課程。精[9]選教學內容,方法多樣化,形式靈活化。我們以提高教學效果,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目標,又應該以[10]“不影響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為前提。

基礎是服務于臨床的,教學的最終目標是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并能掌握自己獲取知識的技能,為將來走進臨床打下堅持的基礎,而不僅僅是簡單的施教和灌輸。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改變以往求知主體始終處于教學活動被動地位的教學模式,增強其求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是我們不斷進行探索、改革的動力。對于口腔解剖生理學這門基礎課程的教學,我們應該適當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強調學生為學習主體。與時俱進,通過運用不同的教學模式,循序漸進,逐漸摸索本學科教學過程中不同章節,所適合采取的教學模式,甚至多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相結合的方式,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好本學科的知識。

【參考文獻】

[1]路振富.40年雙語教學在醫學教育中的實踐與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3,6:25-26.

[2]袁維新.主體性教學及其策略[J].江西教育科研,2000,(1):13-15.

[3]王文慶,阮嘯,李文騰.大學生主體性培養和發展的途徑探索[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3,(1):25-26.

[4]張學軍,唐久磊,魏江明.基于Flash3D的中學化學虛擬實驗平臺的設計與實現[J].電化教育研究,2014,(1):79-84.

[5]何惠宇,單健良,董紅賓.慕課教學模式在口腔修復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16,39(12):1611.

[6]蔡宏偉,曹小敏.MOOC教學與傳統教學的對比分析—以“數據分析與統計推斷”課程為例[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6,30(1):68-71.

[7]ParkSE,HowellTH.Implementationofaflippedclassroomeducationalmodelinapredoctoraldentalcourse[J].JDentEduc,2015,79(5):563-570.

[8]尹戰海,程青青,李志強.基于翻轉課堂的臨床醫學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16,13(7):153-156.

[9]路振富.對制定《口腔醫學本科教育基本標準》的思考[J].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2008,1(8):449-450.

篇3

1.1研究對象及分組

在2012級臨床醫學本科班的教學中,隨機選擇8個班(約40人/班),分為4組(2個班/組):對照組(傳統教學法組)、置問法組、病例分析法組與病例分析聯合置問法(聯合)組。對各班進行標本辨認測試、期末考試成績進行統計學分析和問卷調查分析,通過統計學分析得出最佳教學模式。

1.2實施方法

1.2.1傳統教學法:即課堂教學全程由教師講授、學生聽課,不設置問題,不進行相關病例分析,傳統教學法作為本實驗的對照組。

1.2.2置問法:置問法以課堂基礎知識的相關問題為中心,把問題作為教學的首要環節。采用置問法應在下一次上課前將問題提前布置給學生,讓學生課下學習相關解剖知識并查閱相關文獻資料。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圍繞所設置的問題用課堂相關知識解釋預設問題。

1.2.3病例分析法:教師明確教學目的與要求,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相應的教學內容上。每次課都要精選典型、易懂而又緊扣系統解剖學相關內容的臨床病例。教師將課堂理論知識運用到病例分析中,而后再安排一定的時間進行討論、講評。使學生能主動地去理解和掌握知識,尤其是重點和難點問題,由此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1.2.4病例分析聯合置問法:每次課結束后,布置下次課的問題及相關病例。精選典型的臨床相關病例,然后根據病例由教師設置相關解剖學問題。根據所提問題,教師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讓學生帶著問題課后查閱資料。由每組一名成員將本組集中討論的結果陳述,然后其他組同學向該組所述結果提出質疑,質疑問題由該組同學答疑,展開討論。討論時,教師應抓住關鍵性問題進行引導啟發。要引導學生思考鉆研,使學生能主動地去理解和掌握知識,對爭議較大的問題教師適當作出答復,并根據學生討論的結果進行綜合、總結。

1.3教學效果的檢測

1.3.1標本辨識測試:8個班同題、相同標本進行標本辨識測試2次,考試結束的學生按要求安排在規定的教室,杜絕與未考學生進行交流,禁止攜帶電子通訊設施。對測試成績按統一標準答案,由相同教師批改,并對標本測試成績進行統計學處理。

1.3.2期末考試試卷對比分析:完全實行教考分離(即任課教師不參與出題,由本教研室年長教授單獨出題)。考題嚴格按教學大綱要求,試題由名詞解釋、填空、選擇(單項選擇和多項選擇)、問答題四種題型組成。試卷按統一標準,由相同的教師進行集中批改,每位教師負責批判一種題型。將四組成績進行統計學比較分析。

1.3.3問卷調查:在8個班中獲取學生對各種教學模式效果的評價。

1.4統計學處理實驗數據用SPSS16.0進行分析處理,多樣本均數兩兩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兩次標本辨認測試結果均顯示,四種教學模式組間存在顯著性差異(P<0.001),聯合組標本辨認測試成績最好,與其他各組存在顯著性差異(P<0.01),而置問組、病例分析組標本辨認測試成績均較對照組高(P<0.05)。期末考試試卷成績分析結果顯示,四種教學模式組間存在顯著性差異(P<0.01),聯合組測試成績最好,與其他各組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而病例分析組與對照組也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試題類型中,名詞解釋、填空題與問答題組間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而選擇題組間無差異。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問卷調查各項組間均存在顯著性差異(P<0.001),聯合組問卷調查各項前二者的百分比(好與較好)最高,與其他各組均存在顯著性差異(P<0.01),而置問組、病例分析組與對照組也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

3討論

傳統教學模式往往平鋪直敘、課堂氣氛枯燥,師生互動少,知識交流途徑單一,極易使學生產生厭煩心理。學生在課堂上處于被動地位會對知識的獲取產生負面影響。本研究結果表明,病例分析聯合置問法教學模式教學效果明顯優于傳統教學法,具體原因可能如下:

(1)明顯提高學生對課堂基礎理論的掌握。病例分析聯合置問法教學模式要求學生運用所學到的知識對臨床病例進行分析并回答相關問題,在此過程中相關基礎知識得到鞏固,擴大了學生思維的深度與廣度,為學生分析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提供了機會,增強了知識間的相互聯系。

(2)學生由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學習。互動的教學模式對教與學都將起到促進作用。病例分析聯合置問法教學模式靈活機動,把教學作為一種探索活動,學生真正有機會參與課堂教學。將臨床病例分析與相關問題引入課堂,促使學生認真讀書,積極查閱資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枯燥抽象的內容與具體的臨床病例聯系起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尊重和強化了學生的主體意識,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篇4

【關鍵詞】解剖學、組胚學、教學團隊、建設、實踐

【分類號】R322-4

商洛職院成立于2005年8月,建院近11年來,解剖與組胚團隊除承擔繁重的教學任務外,就團隊建設也做了一定的工作,但離建設目標還相差甚遠。筆者想借此文推動我院解剖與組胚團隊建設,同時提升整個學院的建設工作上水平上臺階。

1、教學團隊建設的目的意義

1.1教學團隊建設是課程建設的先導:一流的教學質量要具備以下7個要素:一流的教學團隊;一流的學生;一流的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一流的教學能力和創新能力;一流的教學環境和學術氛圍;一流的教學條件和教學資源;一流的教學管理機制。在這7個要素中,教學團隊建設是先導。

1.2教學團隊建設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

1.3教學團隊建設是實驗室建設、學科建設的載體

1.4教學團隊建設是重點專業和示范院校建設的核心工程

1.5教學團隊也是學術環境和學術氛圍的主要營造者。

2、教學團隊建設的主要內涵

2.1團隊的結構建設:主要包括以下5個結構:年齡結構、職稱結構、學緣結構、知識結構、學歷結構。

2.2團隊的方向建設:制訂好團隊專業方向建設(特色、先進性、持續性);團隊方向的梯隊建設(結構合理、方向明確);團隊方向的水平建設(教學水平和學術水平);團隊方向的成果建設(團隊方向的社會效益);團隊方向的制度及管理建設(組織保證)。

2.3團隊的水平建設:主要體現在教學水平建設、學術水平建設和管理水平建設三個方面。

2.4團隊的能力建設:主要體現在創新能力、知識傳授能力、服務社會能力三個方面。

2.5團隊的思想建設:主要體現在教學質量意識、學術前沿意識、課程及學科發展意識、課程及學科建設意識、創新意識、成果意識等6個方面。

2.6團隊建設內容間的相互關聯:團隊建設就是把團隊思想建設、方向建設、結構建設、水平建設、能力建設等綜合為一體的整體性建設。相互關聯如下:在團隊建設中,團隊結構建設是基礎,能力建設是保證,水平建設是目標,思想建設是動力之源,方向建設是前提,條件建設是物質保證,輻射作用是對團隊建設的檢驗,管理建設是組織保證。

3、團隊的建設目標:團隊的建設目標明確,措施有力,方式和方法科學,才能使團隊建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1團隊的結構建設:目標是結構合理;水平高;繼承性好。

3.2團隊的水平建設:目標是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要出原創性的成果。

3.3團隊的能力建設:目標是教學能力和質量高;搶抓機遇能力強;服務社會能力強。

3.4團隊的思想建設:達到目標明確、意識強、思想理念先進、建設高效有序。

3.5團隊的專業方向建設:目標是專業方向先進性、穩定性、可持續性。

3.6團隊管理:目標是理念先進、管理科學,效率高。

3.7團隊的輻射帶動作用:目標是高質量的教學;一定水平的科學研究,學科建設和實驗室建設。

4、商洛職院解剖學與組胚學團隊建設的實踐與效果

4.1結構建設:(1)主要建設途徑:三個途徑走出去,三個途徑請進來。三出即:送出去讀碩士,送出去做短期進修學習,送出去參加省內的學術交流。三進即:把省內學成的優秀碩士引進來,把送出去學習的教師熱情接進來,把省內專家學者請進來做學術交流。(2)主要措施:要有中長期科學的團隊建設規劃;要明確團隊的發展及建設方向;要建立人才培養和引進機制;要營造良好的工作和學術氛圍;要建設良好的工作條件和工作環境。(3)實踐效果

4.2團隊的學術方向建設:(1)建設依據:根據課程建設的實際需要;根據實驗室建設,學科建設的實際需要;根據團隊的知識積淀、技能特長、資源優勢。(2)建設措施:科學規劃;明確建設目標;建立房屋、設備等資源分配機制。

4.3F隊的水平建設:(1)主要依據;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提高課程建設能力和課程建設水平;提高學術水平和成果水平;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2)主要措施:建立團隊培養機制;建立獎懲機制;先過教學關,再過科研關。

4.4團隊能力建設:(1)主要措施:建立青年教師教學導師制,做好傳幫帶,讓青年教師及早熟悉和掌握教學技能;教研室定期開展教研活動,不斷提高團隊成員的教學研究能力和管理能力;擬建立科研課題組,定期開展學術交流和研究進展匯報,不斷提高團隊成員解決科研問題的能力。(2)主要效果:確保青年教師在工作三年內過好教學關;確保青年教師五年之內過好科研關;及早明確青年教師的團隊定位;注重鍛煉青年教師的管理能力。

4.5團隊思想建設(1)主要措施:主要通過課程建設和教學研究的實踐過程,使團隊成員承擔不同角色,增強課程建設及教研創新的使命感;通過教學實踐過程,承擔教學改革課題,撰寫教研論文,不斷豐富和完善教學思想體系;擬通過科研課題的申請、項目實施、論文撰寫、文獻閱讀,不斷豐富和完善科學研究思想體系。(2)主要成效:在解剖學與組胚學團隊中發表教學論文者占86%;團隊成員的科研意識得到了加強,科學思想和科研思想得到了提高。

5、關于解剖學與組胚學團隊建設的建議

5.1加大資金投入,用于解剖與組胚實驗室建設;商洛職院醫護類專業學生占到總數的70%以上,解剖學及組胚學是醫學基礎課程的重中之重,因此加大實驗室投入力度,顯得迫在眉睫,對于團體建設也具有推波助瀾的作用。

5.2鼓勵青年教師外出讀碩士;學院應拿出一定的資金,形成激勵機制,讓年輕教師外出學習,提高他們的知識結構,同時對團隊建設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當然這些建議要真正實施,必須有基礎部和學院的正確指導和大力支持。

綜上所述,筆者對教學團隊建設的意義進行了陳述。就5個主要內涵和建設目標作了介紹。重點以商洛職院解剖與組胚教學團隊建設為例,就團隊建設的一些具體做法和效果,逐一詳盡地加以說明。關于團隊建設,我們教研室雖然做了一些工作,但和兄弟院校相比,我們還相差甚遠,仍處在起步階段,今后還需進一步探討,認真組織實施,真正使教學團隊達到建設的目標要求。

參考文獻:

篇5

重慶第二師范學院是一所教育部批準成立、由重慶市教委主管的公辦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學校始建于1954年,有南山、學府大道兩個校區。美術系位于學府大道校區,軌道交通、公交干道匯集于此,航空、水路、公運、鐵路等多種交通出行方式可供選擇。美術系現有教師45人,其中高級職稱25人、碩士及以上學歷學位24人,有重慶市名師1人、市優秀女園丁1人、市優秀教育管理工作者1人;同時,在四川美術學院、美國馬里蘭州大學以及法國、韓國等聘有客座教授。現開設有美術學、美術學(中國畫與數字藝術)、美術學(插畫與三維動畫)、公共藝術、視覺傳達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空間藝術)、視覺傳達設計(時尚藝術)、美術學(應用美術)、藝術設計等專業及方向,現有在校學生1472人(其中,先后赴韓國交換學習學生22人,赴中國臺灣交換學習學生4人)。

美術系專業教育教學設施設備充裕,師資力量雄厚。有專業教學場地面積15400平方米、實驗實訓室近2000平方米;有專業圖書、畫冊、期刊、光盤和軟件共計4000余冊(件);有校外實訓、實習、就業基地30余個;現有市(校)級教學團隊共5個、精品課程共6門,承擔了教改項目共25項,獲教學成果獎共11項;有學術研究、科研創新團隊共2個,承擔了市(校)級科研項目共近50項;教師的作品和論文參加市級以上展覽和公開發表近700幅(篇),獲省(部)級及以上獎勵近100項,教學論文等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20余項;教師申請國家專利10余項,主編(著)教材、作品專著60本(部),其中《高等院校藝術設計專業叢書》被全國20余所高校選用,共出版10萬余冊。

美術系學生作品在眾多省(部)級及以上專業競賽活動中屢獲佳績。學生參加教育部“全國大學生藝術作品展演”、“優秀畢業設計作品展”、“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節”、“中國環境藝術設計學年獎”、“中國美協‘未來之星’大獎賽”、“重慶•長江杯國際工業設計大賽”、“重慶•中國西部工業設計明日之星作品大賽”等賽事,獲獎共近60項、省(部)級獎200余項;同時,美術系每年都要舉辦“學生作品年度展”、“畢業作品展”、“學生社團作品展”等專業賽事,并組織學生參加重慶市高校服裝專業優秀畢業作品聯合展演活動,中央二臺、人民網、中國教育網、搜狐網、新浪網、鳳凰網、重慶電視臺、《重慶日報》等幾十家主流媒體先后進行了報道。

美術系學生工作以“抓常規、濃學風、重規范、強素質、促就業、創品牌”為主線開展工作。一方面,積極圍繞專業教學,著力培養學生專業思想和藝術素養,提升學生專業水平,夯實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正確引導學生爭做有孝道、有理想、有理論、有理念、有理智的美術學子,促進學生情商培養和提升,拓展學生綜合素質,打造學生就業綜合競爭力。相當部分畢業生已成為廣告公司、室內裝飾公司的設計總監、項目經理和業務骨干,有的成為了基礎教育行業專家并多次在全國和市級美術教學競賽中獲獎。近幾年來,先后有數十名學生考取中國美術學院、四川美術學院、重慶大學、西南大學等高校的碩士研究生。

二、2016年擬招生專業介紹

公共藝術 [本科 非師范]

培養目標:本專業主要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藝術設計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掌握公共藝術設計的基本方法和實踐技能,能對室內外空間進行裝飾藝術設計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主干課程:造型基礎、設計色彩、構成基礎、建筑基礎、數碼圖形處理(3dsmax、cad、photoshop)建筑制圖與測繪、手繪效果圖技法表現、工程概預算、工程材料與工藝、公共空間藝術設計、公共設施設計、餐飲空間設計、陳設設計、展示空間設計、住宅空間設計、公共景觀設計、辦公空間設計、裝飾雕塑、3d場景漫游、設計概論等。

就業崗位:畢業生可到建筑和規劃部門、各類設計院所、專業設計機構等從事公共空間、商業空間、住宅空間以及園林景觀等設計工作,也能從事相關領域的施工管理工作。

美術學[本科 非師范]

培養目標:本專業主要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美術學專業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掌握藝術創作和美術教育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主干課程:中國美術史、外國美術史、藝術概論、透視與解剖學、素描人物、色彩人物、色彩風景、雕塑、傳統油畫語言、油畫風景、素描人體、油畫人體、具象寫實繪畫語言、表現主義繪畫語言、超現實主義繪畫語言、照相寫實繪畫語言、綜合材料、綜合創意、當代藝術思潮、工筆花鳥、工筆人物、寫意花鳥、寫意山水、中國古代造型藝術考察等。選修教師教育方向課程:中小學美術教學論、課堂教學技能、美術教師公招應試技巧等。

就業崗位:畢業生能夠從事美術創作、美術教育、美術編輯、藝術機構管理,以及美術宣傳和區域文化創意產業的開發等工作。

視覺傳達設計[本科 非師范]

培養目標:本專業主要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掌握視覺傳達設計的基本方法和實踐技能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主干課程:造型基礎、設計色彩、設計構成、電腦輔助設計、圖形創意、版式設計、商業攝影、插畫設計、網頁與界面設計、標志設計、VI設計、包裝設計、平面廣告設計、影視動態廣告設計、型錄設計、書籍設計、文化海報設計、設計概論、世界平面設計史等。

就業崗位:畢業生能夠從事廣告策劃與設計、印刷品設計、包裝設計、企業形象設計、商場商品陳列設計、網頁及新媒體設計、商業攝影及設計管理等工作。

視覺傳達設計(時尚藝術)[本科 非師范]

培養目標:本專業主要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視覺傳達設計(時尚藝術設計方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掌握服裝與服飾設計的基本方法和實踐技能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主干課程:造型基礎、設計色彩、設計構成、計算機輔助設計、服裝工藝、服裝效果圖表現技法、服裝設計思維訓練、成衣設計、立體裁剪、服裝材料與面料再造、創意服裝設計、時尚攝影、針織裝設計、化妝造型、服裝展示設計、平面紙樣結構、服飾配件設計與制作、服裝設計概論等。

就業崗位:畢業生具備設計造型能力、市場分析能力、組織與協調能力,能夠適應服裝服飾藝術設計行業發展的需要,從事服裝、服飾品的設計、制作和營銷等工作,也能在相關時尚設計領域從事設計、制作與管理等工作。

三、2016年錄取規則

1.考生體檢必須符合教育部、衛生部、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制定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的規定。

2.重慶市考生認可重慶市統考成績,其它省(自治區)考生認可我校組織的美術專業校考成績。

3.按綜合成績(綜合成績=文化成績÷文化成績總分×30+專業成績÷專業成績總分×70)排序,德智體美全面衡量,擇優錄取。

四、2016年招生計劃(暫定)

專業名稱

重慶

三校生

美術本科(非師范)招生計劃

備注

重慶

江西

山東

陜西

山西

福建

廣西

美術學

 

37

 

 

8-10

 

 

 

大一下期末可申請轉專業;重慶三校生限招服裝設計與工藝類專業。

視覺傳達設計

 

80

10-15

15-20

7-10

15-20

 

8-10

公共藝術

 

81

10-15

15-20

 

15-20

7-10

7-10

視覺傳達設計

(時尚藝術)

10

27

 

 

 

 

8-10

篇6

[關鍵詞]陰腹聯合縫法;中央型前置胎盤剖宮產;子宮復舊;月經恢復 

[中圖分類號]R713.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0616(2015)22-72-03 

妊娠晚期出血原因中,前置胎盤是主要因素,其中,中央型前置胎盤出血時間早,且出血量較大,必須行剖宮產,甚至需要將子宮切除,對母嬰安全影響大。很多研究均顯示,目前臨床上對中央型前置胎盤的處理手段為剖宮產,在行剖宮產時,因為胎盤剝離面不具有良好的收縮性,血竇閉合困難,出血量大,出血洶涌,甚至無法控制,需要行子宮切除。但子宮切除會導致患者卵巢血運受影響,減少一半以上,從而常出現更年期提前、容易衰老的現象,且生育能力喪失,性生活不滿意、肥胖等等,對患者身心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且家庭生活和夫妻生活也受到影響,因此在治療時子宮保留極為重要,尤其是對于生育期婦女而言。我院自2014年1月首例陰腹聯合縫法在中央型前置胎盤剖宮產的應用獲得了成功,有效保留了子宮,控制了大出血,因此對2014年以來40例行改法治療的患者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1~12月40例中央型前置胎盤剖宮產患者,回顧性分析其臨床資料,產婦的年齡25~36歲,平均(28.3±2.3)歲,有16例為初產婦,有24例為經產婦,孕周為36~41周,平均為(38.13±1.23)周,術前陰道出血量100~452mL,平均(203.13±52.23)mL。其中,急診手術和擇期手術例數分別為24例和16例。 

1.2方法 

1.2.1術前準備 術前開通靜脈輸液、輸血通道,術前術中預防感染治療,準備1號可吸收線2~3根和消毒乳膠管止血帶1條(約1米長),宮頸鉗四把。手術醫生:主刀1名,助手2名。 

1.2.2操作方法 患者麻醉成功后取膀胱截石位,按下腹部+經陰道手術常規消毒鋪巾,在剖宮產過程對膀胱進行充分下推,并在下段橫切口處進行打洞,促進新生兒的迅速娩出,將胎盤剝離,短時間內清理干凈宮腔,并對子宮進行充分上提,沿著雙側骨盆漏斗韌帶以及宮頸穹窿部采用乳膠管止血帶進行血流環形結扎阻斷,促進術野清洗,方便手術操作。 

在出血處周圍用1號可吸收線進行漿膜面縫扎,每一針長度2~3cm,間隔1cm,深度需達到子宮內膜處,將子宮壁全層穿透后進行局部環形縫合,兩側均達到子宮動脈內側緣。手術護士經陰道對子宮動脈下行支進行縫合,拉鉤后暴露宮頸,在消毒之后,對宮頸用宮頸鉗進行牽拉,并在4~5點后穹窿位置進針,1~2點處前穹窿出針。打結部位為左穹窿。用同樣的方法在10~11點處進針,出針7~8點,打結部位為右穹窿。 

在麻醉效果欠佳暴露宮頸相對困難的情況下,可以采取宮頸鉗鉗夾宮頸3,6,9,12點30min,暫時阻斷子宮動脈下行支。檢查無活動性出血,常規縫合關腹,手術完畢。 

1.2.3術后隨訪 (1)術后24小時出血量,術后合并癥觀察。(2)新生兒情況。(3)產后42d復查,產后月經恢復情況及再次妊娠情況。 

2結果 

20例產婦手術時間56~84min不等,平均手術時間為(60.23±23.34)min,止血時6~34mm不等,平均止血時間為(14.21±9.12)min,術后24h出血量為46~329mL不等,平均(198.23±23.12)mL。 

從新生兒情況來看,胎盤植入發生有1例,占2.5%;早產兒發生有3例,占7.5%;新生兒窒息有2例,占5.0%。 

所有產婦術后無出現嚴重并發癥,有24例體溫處于37.5~38℃之間持續5d。術后未發生大出血現象,僅有8例出現少量惡露。所有產婦子宮復舊良好。產后42d復查,所有產婦產后月經恢復正常。對再次妊娠情況進行觀察,均無產婦再次妊娠。 

3討論 

3.1骼內動脈結扎和子宮動脈栓塞術的應用優勢和缺陷 

目前,在剖宮產術中常用宮縮劑來預防胎盤剝離面出血,主要以宮腔紗布填塞為主,但有可能出現產后晚期出血或感染等風險。有條件的醫院則采用子宮動脈上行支進行結扎和骼內動脈結扎,但結扎后也僅能對部分血流進行阻斷,且難度和風險都很大,有效率較低。而子宮動脈栓塞手術效果則較好,但因技術設備昂貴,難以在基層醫院推廣應用。 

3.2陰腹聯合縫法在中央型前置胎盤剖宮產應用的特點 

臨床研究表明,產科急癥子宮切除病例中,由胎盤因素所致占50%以上,因此在前置胎盤剖宮產術中尋求有效止血措施尤為重要,對改善母嬰預后和產科質量的提高有重大意義。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對陰腹聯合縫法在中央型前置胎盤剖宮產的應用進行了分析,其有效性、安全性和創新性均較為突出。 

3.2.1創新性 從創新之處來看,在剖宮產手術過程中,患者胎盤剝離面出血一般發生于子宮下段,因此本研究選擇先將血流暫時阻斷,然后在子宮下段前壁直視下充分對膀胱進行下推,并沿著雙側子宮動脈內側用可吸收線進行環形縫合,有效阻斷了前壁出血現象,由于手術操作部位處于子宮下段,因此不會對輸尿管、膀胱或大血管等造成損傷。然后,用同樣的方法對子宮下段后壁進行縫合,也不會帶來輸尿管、直腸和大血管的損傷。 另外,對于宮頸出血的患者,先經陰道對宮頸進行牽拉,進針點為宮頸管4~5點,出針點為宮頸管1~2點,然后再10~11點進針,7~8點出針,分別在左右穹窿處進行打結,將子宮動脈下行支阻斷。若宮頸暴露難度大,麻醉效果差,則可以采用宮頸鉗對宮頸3、6、9、12這幾個點進行鉗夾半小時,將子宮動脈下行支暫時阻斷,用這種方法安全性較高,不容易對直腸和膀胱造成傷害。從解剖學的角度進行分析,子宮動脈來源于骼內動脈分支,其經闊韌帶之后,宮頸支、宮體支、宮頸、宮頸支供子宮下段和陰道上段血循環均達到子宮峽部,且這些分支上各個方向多數有吻合支,因此在子宮下段進行局部環形縫合,同時對子宮動脈下行支進行結扎,能夠有效建立側支循環。不會影響宮頸和子宮下段血供,不會發生壞死現象。在手術后由于側支循環建立,可吸收線溶解和脫落,促進了子宮下段血流的重新形成和構建,不會產生不良并發癥現象。 

3.2.2安全性和有效性 從有效性和安全性來看,本次研究中,我們先將子宮血流暫時阻斷,這樣有利于改善術野清晰度,縫合較為便利,能夠為搶救產婦節省時間,且有利于預防大量出血造成的休克等現象。還根據胎盤在子宮下段附著情況以及胎盤面積不同對縫合位置和范圍進行確定,并用可吸收線進行環形縫合,促進局部血流量的阻斷,加速血栓形成和平滑肌收縮,且由于阻斷部位主要是少量弓狀動脈和局部末梢放射動脈,并不影響宮體正常血供,且縫合后不會對宮縮造成影響。另外,止血帶松開后不會影響子宮和宮頸附件血液循環,子宮出血控制成功率高,有利于避免切除子宮,為產婦保留生育功能,改善術后身心狀態提供基礎。 

3.7.3治療結果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20例中央型前置胎盤剖宮產患者均采用陰腹聯合縫法。結果顯示,20例產婦平均手術時間為(60.23±23.34)min,平均止血時間為(14.21±9.12)min,術后24h平均出血量(198.23±23.12)mL,說明陰腹聯合縫法用時短,為產婦爭取搶救時間。且止血迅速,有利于避免大量出血帶來的休克和生命安全威脅。術后出血量少,安全性高。 

從新生兒情況來看,胎盤植入發生有1例,占2.5%;早產兒發生有3例,占7.5%;新生兒窒息有2例,占5.0%,新生兒整體情況較好。 

從并發癥來看,所有產婦術后無出現嚴重并發癥,有24例體溫處于37.5~38℃之間持續五天。術后未發生大出血現象,僅有8例出現少量惡露。所有產婦子宮復舊良好。產后42d復查,所有產婦產后月經恢復正常。對再次妊娠情況進行觀察,均無產婦再次妊娠。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論 文 網專業教育教學論文和以及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