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形態學在急性白血病的診斷符合率

時間:2022-10-29 09:23:32

導語:細胞形態學在急性白血病的診斷符合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細胞形態學在急性白血病的診斷符合率

【摘要】目的探究細胞形態學急性白血病診斷符合率的影響。方法選取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我院急性白血病患者132例,分析細胞形態學分型、免疫學分型、細胞遺傳學分型、分子生物學分型及聯合分型診斷符合率。結果細胞形態學分型:M13例,M225例,M328例,M46例,M516例,急性髓細胞白血病(AML)未分型12例,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36例,急性白血病(AL)6例,診斷符合率分別為80.3%(106/132);免疫學分型:M01例,M13例,M233例,M328例,M44例,M55例,AML未分型14例,ALL37例,AL6例,急性混合細胞白血病(MAL)1例,診斷符合率82.6%(109/132);細胞遺傳學分型:M327例,M42例,AML未分型4例,AL7例,其他異常染色體核型17例,正常核型75例(56.8%),診斷符合率24.2%(32/132);分子生物學分型:M328例,M43例,AML未分型5例,AL9例,其他相關融合基因10例,融合基因陰性77例,診斷符合率25.8%(34/132);MICM(形態學、免疫學、細胞遺傳學和分子學)綜合診斷符合率97.7%(129/132),高于各分型單純診斷(P<0.05);形態學分型診斷符合率高于細胞遺傳學分型、分子生物學分型(P<0.05);形態學、免疫學分型診斷符合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細胞形態學是急性白血病診斷基礎,與免疫學分型診斷價值相當,應給予充分重視,而MICM綜合診斷可提高最終診斷率。

【關鍵詞】細胞形態學;細胞遺傳學;免疫學;分子生物學;診斷

急性白血病(acuteleukemia,AL)是最常見血液系統惡性疾病,發病迅速,且病程通常較短,平均生存期僅3個月左右[1,2]。AL準確分型對指導臨床治療和預后預測具有重大意義。隨流式細胞術發展及世界衛生組織(WHO)白血病分型的提出,免疫分型臨床應用日益廣泛[3]。現階段,細胞形態學(morphology)、免疫學(immunology)、細胞遺傳學(cytogenetics)和分子生物學(molecularbiology)分型即MICM分型已得到臨床高度認可,但很多基層醫院及部分三級醫院受儀器、試劑等的限制而應用受阻,尤其分子生物學、細胞遺傳學分型[4,5]。基于形態學的法、美、英分型系統(French-American-Britishclassificationsystems,FAB分型法)是傳統分型方法,操作簡便,在急性白血病的診斷中仍具有較高診斷價值及不可替代作用[6]。近年來,關于形態學、免疫學分型的對比研究主要探討免疫學的診斷價值,對形態學診斷價值的研究較少。基于此,本研究選取我院AL患者132例,探究細胞形態學對AL診斷符合率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取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我院AL患者132例,均符合白血病診斷標準[7],其中急性髓細胞白血病(AML):M01例(0.8%),M14例(3.0%),M241例(31.1%),M328例(21.2%),M46例(4.6%),M511例(8.3%),未分型3例(2.3%),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37例(28.0%),急性混合細胞白血病(MAL)1例(0.8%)。男性73例,女性59例,年齡18~78歲,平均(47±10)歲。1.2方法:儀器與試劑:珠海貝索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瑞氏-姬姆薩染色液試劑盒;廣東西隴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醋酸萘酚酯酶(NAE)、過碘酸-雪夫反應(PAS)、過氧化物酶(POX)染色試劑;美國BectonDickinson公司FACSCantoⅡ型流式細胞儀、溶血素、破膜劑及單克隆抗體;天津瑞愛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秋水仙胺、細胞染色體培養液;美國Life公司ABI7500型聚合酶鏈反應(PCR)儀;法國Lourmat公司Vilber凝膠分析系統;金砂廣播儀器廠DY-600型中壓電泳儀;上海博迅實業有限公司醫療設備廠SSW-420-2S型電熱恒溫水浴箱;華美生物工程公司淋巴細胞分離液;上海源奇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白血病相關融合基因檢測試劑盒。①細胞形態學:取骨髓涂片進行瑞氏-姬姆薩染色(骨髓小粒多、涂片好),油鏡下分類計數200個有核細胞并行細胞化學染色,包括PAS、POX、NAE+氟化鈉抑制(NaF),計數陽性率并觀察酶型,按FAB標準分型。②免疫學分型:取肝素抗凝骨髓液1~2mL,用流式細胞儀測定,分出幼稚與成熟細胞群(CD45/SSC設門),進行免疫表型及抗原表達分析,陽性:膜抗原>20%,CD34和胞質內抗原>10%,類型判斷依據歐洲白血病免疫學分類協作組(EGIL)積分標準。③染色體核型:取肝素抗凝骨髓液2~5mL,接種于細胞染色體培養液(2×106/mL細胞),終止培養前1h加入秋水仙胺(0.05μL/mL),離心收獲細胞,固定液固定,滴片,行核型分析(R顯帶法)。④分子生物學:取2~3mL抗凝骨髓液,0.9%氯化鈉注射液稀釋(等體積),分離單個核細胞并裂解,提取總RNA,逆轉錄得到cDNA,行多重巢式PCR反應,反應產物電泳(1.5%瓊脂糖凝膠),觀察分析結果。1.3觀察指標:①細胞形態學分型;②免疫學分型;③細胞遺傳學分型;④分子生物學分型;⑤4種分型與聯合分型診斷符合率。1.4統計學處理:運用SPSS21.0分析,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行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細胞形態學分型:132例AL中,M13例(2.3%),M225例(18.9%),M328例(21.2%),M46例(4.6%),M516例(12.1%),AML未分型12例(9.1%),ALL36例(27.3%),AL6例(4.6%)。2.2免疫學分型:132例AL經流式細胞儀診斷為M01例(0.8%),M13例(2.3%),M233例(25.0%),M328例(21.2%),M44例(3.0%),M55例(3.8%),AML未分型14例(10.6%),ALL37例(28.0%),AL6例(4.6%),MAL1例(0.8%)。2.3細胞遺傳學分型:M327例(20.4%),t(15;17)(q22;q21);M42例(1.5%),inv(16)(q13;q22);AML未分型4例(3.0%),t(8;21)(q22;q22);AL7例(5.3%),t(9;22)(q34;q11);其他異常染色體核型17例(12.9%);正常核型75例(56.8%)。2.4分子生物學分型:M328例(21.2%),PMLRARa融合基因;M43例(2.3%),AML未分型5例(3.8%),AL9例(6.8%),其他相關融合基因10例(7.6%),融合基因陰性77例(58.3%)。2.54種分型與聯合分型診斷符合率:形態學分型80.3%(106/132)、免疫學分型82.6%(109/132)、細胞遺傳學分型24.2%(32/132)、分子生物學分型25.8%(34/132)、聯合分型診斷符合率97.7%(129/132)。聯合分型與形態學、免疫學、細胞遺傳學、分子生物學分分型診斷符合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67.799,P<0.01);形態學分型診斷符合率高于細胞遺傳學分型、分子生物學分型(χ21=83.142,P1<0.01;χ2=78.835,P2<0.01);形態學、免疫學分型診斷符合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226,P=0.635),見表1。

3討論

目前,形態學分型仍是白血病診斷基礎,其結合細胞形態學和化學染色特征進行白血病亞型診斷[8,9]。盧興國[10]指出,基于外周血細胞形態學檢驗是所有白血病的診斷起點,所得信息具有重要臨床價值。本研究顯示,M3、M4EO等AL類型有典型形態學特征,可依靠形態學明確診斷,也可依靠分子生物學或細胞遺傳學直接診斷,但后者受試劑、儀器等的限制而應用受阻,且檢測時間較長。細胞形態學具有免疫分型等不可替代的優勢,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外周血檢驗可立即發現血細胞計數低的白血病,如AML-M3,且具有典型形態學特征,明確診斷,為患者救治爭取時間;②操作簡便、快捷、分析直觀、分型標準明確;③流式細胞術對原始細胞的計數受操作、稀釋等因素影響,故原始細胞百分比較免疫表型更為準確;④流式細胞術檢測免疫分型時,以形態學為依據選擇單克隆抗體;⑤骨髓細胞形態學可直觀明確淋巴瘤患者臨床分期,利于早期診斷;⑥流式細胞術對粒、單白血病分型存在一定困難,而細胞形態學觀察化學染色表現,尤其酯酶染色,具有診斷價值[11]。本研究數據顯示,形態學分型診斷符合率80.3%高于細胞遺傳學分型24.2%、分子生物學分型25.8%(P<0.05),且接近免疫學分型診斷符合率82.6%(P>0.05),提示細胞形態學與免疫學分型診斷價值相當,與既往文獻[12]研究一致。MICM綜合診斷符合率97.7%(129/132),高于各分型單純診斷(P<0.05),提示MICM綜合診斷可提高最終診斷率,對AL臨床治療具有一定指導價值。綜上可知,細胞形態學是AL診斷基礎,與免疫學分型診斷價值相當,應給予充分重視,而MICM綜合診斷可提高最終診斷率。

參考文獻

[1]ShapiroRM,KimDDH.Next-generationsequencing-basedminimalresidualdiseasemonitoringinpatientsreceivingallo-geneichematopoiet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foracutemyeloidleukemiaormyelodysplasticsyndrome[J].CurrOpinHematol,2018,25(6):425-432.

[2]張斌,蔡艷霞,張素貞,等.顆粒性急性B淋巴細胞白血病形態學及流式散點圖特點[J].檢驗醫學,2017,32(2):118-121.

[3]趙莉,高吉照,李艷,等.50例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免疫分型、染色體核型及融合基因與預后分析[J].中國小兒血液與腫瘤雜志,2019,24(2):95-99.

[4]秦亞溱.白血病診治中的分子學檢測及其臨床意義[J].中國生物工程雜志,2019,39(9):98-102.

[5]劉倩,莫霖,黃先巧,等.某醫院810例兒童白血病流行病學特征分析[J].重慶醫科大學學報,2020,45(10):1442-

作者:田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