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1-05 14:27:3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白血病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白血病論文

紅白血病分析研究論文

【摘要】為了研究紅白血病是否為急性髓細胞白血病一個獨立亞型,從臨床實驗及病程進展方面對21例紅白血病患者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診斷時患者合并白細胞減少、貧血和血小板減少者分別為42.9%、81%、81%。外周血分類顯示85.7%患者有幼稚粒細胞和幼稚單核細胞,52.4%患者有幼稚紅細胞和有核紅細胞;骨髓涂片顯示骨髓增生活躍或明顯活躍;紅系細胞占58.3±8.0%,原始粒細胞占NEC58.0±18.4%;66.7%患者有病態造血,與典型AML不同。在病程中52.4%患者發生疾病轉型,轉為RAEB/RAEBT和AMLM2,19例在確診M6后接受化療,11例有效(57.9%),其中CR10例、PR1例,CR中位維持6個月、PR2個月,但CR患者絕大多數伴有骨髓病態造血,外周血細胞減少。中數生存期在初診M6和MDS轉化為M6組分別為13.0±13.3和2.3±1.3月。結論:臨床診斷急性紅白血病與典型AML有許多差異,可能大部分是以紅系過度增生為表現的MDSRAEB和RAEBT型。

【關鍵詞】紅白血病;急性髓性白血病;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癥

Erythroleukemia——ASubtypeofMyelodysplasticSyndrome?

AbstractInordertostudywhethererythroleukemiawasreallyasubtypeofacuteleukemia,theclinicallaboratorycharacteristicsanddevelopmentofdiseasein21casesoferythroleukemiawereanalyzed.Theresultsindicatedthatthepercentageofpatientswithleucocytopenia,anemiaandthrombocytopeniawere42.9%,81%and81%respectivelyatthetimeofdiagnosis.Thesewere85.7%ofpatientswithmyelocytesandpremonocyte,52.4%ofpatientswitherythroblastintheirbloodsmearrespectively.Allofthebonemarrowshowedactiveorsignificantlyactiveproliferation.Themedianpercentageoferythrolineage,myeloblastofNECanddisplasiawere(58.3±8.0)%,(58.0±18.4)%and66.7%respectively,thatisdifferentfromtypicalAML.52.4%ofM6patientstransferredtoRAEB/RAEBTandAMLM2subtypeinthediseaseprogression.11/19cases(57.4%)achievedremission(CR10;PR1)afterchemotherapy.Themedianremissionlengthwere6monthsforCRpatientsand2monthsforPRpatients,butmostofCRpatientsdisplayedobviousdisplasiaofbonemarrowandcytopeniaofbloodintheperiodofCR.ThemediansurvivallengthofM6andMDS→M6fromtimeofdiagnosiswere13.0±13.2and2.3±1.3monthsrespectively.ItisconcludedthattherearedifferencesbetweenM6andtypicalAML.MostofM6patientswouldratherbeclassifiedMDSRAEBandRAEBtwithoverhyperplasiaoferythronlineagethanasubtypeofAML.

Keywordserythroleukemia;acutemyeloidleukemia;myelodysplasticsyndrome

1917年,DiGuglielmo首先提出“紅白血病(erythroleukemia)”。1926年主要由骨髓紅系異常增生導致的疾病被命名為“DiGuglielmo病”[1]。20世紀60年代,Dameshek醫生將其演變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單純紅系增生期、紅系粒系混合增生期和單純粒系增生期[2,3]。

查看全文

急性紅白血病研究論文

【摘要】本研究探討急性紅白血病(AMLM6)的生物學特征與臨床療效的關系。對29例M6初治患者細胞形態學、免疫表型和染色體核型進行回顧性分析并觀察臨床化療效果,同時隨機抽取30例AMLM2(急性粒細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作為對照。結果表明:M6患者的外周血中均可見幼稚細胞(2%-10%)及有核紅細胞,骨髓穿刺細胞學檢查顯示19例伴有多系細胞發育異常,累及二系細胞或三系細胞。流式細胞術檢測表明,M6GlyA(血型糖蛋白A)的表達率高達(66.67±23.86)%,明顯高于其在M1,M2,M3,M4和M5中的陽性表達率(P<0.01)。M6高表達HLADR[(60.00±24.79)%],CD34[(40.00±24.79)%],CD38[(33.33±23.86)%],髓系抗原主要表達CD13[(66.67±23.86)%],MPO[(33.33±23.86)%],CD33[(46.67±25.25)%],CD15[(33.33±23.86)%],CD117[(46.67±25.25)%]。部分病例伴有淋系抗原的表達,如CD3、CD4、CD19,其中CD4的表達高達26.67%。M6中CD38、CD33、CD15、MPO的陽性表達率低于M2患者。9例M6患者染色體的檢查顯示,4例存在核型異常,異常率達44.44%,其中復雜核型異常1例。M6患者化療完全緩解率為29.41%,低于M2患者化療完全緩解率(68.18%,P<0.01)。結論:GlyA是鑒別M6與其他亞型急性髓性白血病的一個重要標志,M6有自己獨特的生物學表型,其化療效果不佳可能與其生物學特征有關。

【關鍵詞】急性紅白血病AMLM6免疫表型核型

BiologicalCharacteristicsandTherapeuticEffectofAcuteErythoLeukemia

AbstractTheobjectiveofthisstudywastoinvestigatethebiologicalcharacteristicsandthetherapeuticeffectinpatientswithacuteerythroleukemia(AMLM6).Morphology,immunophenotypeandcytogeneticswereretrospectivelyanalyzedin29patientswithAMLM6andwerecomparedwith30AMLM2patients.Theresultsshowedthattherewereimmaturecells(2%-10%)anderythroblast,andpunctureofbonemarrowrevealedmyelodysplasticfeaturesinvolvingmultiplehemopoieticlineagesinbonemarrowof19patients.FlowcytometryindicatedthattheexpressionfrequencyofGlyAinM6significantlyincreased(66.67±23.86)%andhigherthanthatinM1,M2,M3,M4andM5(P<0.01).TheexpressionfrequenciesofHLADR(60.00±24.79%),CD34(40.00±24.79%),CD38(33.33±23.86%)inM6werehigh,andthefrequenciesofmyeloidimmunophenotypesCD13(66.67±23.86%),MPO(33.33±23.86%),CD33(46.67±25.25%),CD15(33.33±23.86%),CD117(46.67±25.25%)werecommonaswellinM6.LymphocyticimmunophenotypesCD3,CD4,CD19weredetectedinpartofpatientswithM6,andtheexpressionfrequenciesofCD4was26.67%.TheexpressionfrequencesofCD38,CD33,CD15,MPOinM6werelesscommonthanthatinM2(P<0.01).In4outof9M6patientsthechromosomalabnormatility(44.44%)wasseen,inoneofwhichcomplexchromosomeabnormalitywasfound.ThecompleteremmisionrateofM6patientswas29.41%,andlowerthanthatofM2patients(68.18%,P<0.01).ItisconcludedthatGlyAisaspecificimmunophenotypeinM6,whichcanhelptodistinguishM6fromothertypesofacutemyeloidleukemia.Poorclinicaltherapeuticresponsemaycorrelatedwithitsbiologicalcharacteristics.

Keywordsacuteerythroleukemia,AMLM6,immunophenotype,karyotype

JExpHematol2007;15(3):466-469

查看全文

中醫藥治療白血病論文

【關鍵詞】中醫藥有效成分白血病

Research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inthetreatmentofleukemia:currentstatus

YalingFU,TaoCHEN

Department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hreeGorgesUniversityMedicalCollege,Yichang,HubeiProvince443002,China

Keywords:Chineseherbaldrugs;effectivecomponents;leukemia

白血病是造血系統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其病情復雜,治療難度大,預后欠佳。經過多年的基礎及臨床研究,中醫藥和中西醫結合治療白血病取得了顯著成就。中醫藥不僅可以減輕化療的毒副作用,而且具有延長或阻止白血病復發、逆轉白血病多藥耐藥和預防白血病相關并發癥的優勢[1]。本文就近年來在中醫藥抗白血病的作用及臨床應用方面的研究綜述如下。

查看全文

中藥克白靈治療白血病分析論文

[摘要]目的:探討中藥克白靈治療白血病傳統化療后骨髓造血功能抑制等副反應及持續抗癌的療效。方法:對化療后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用克白靈)、對照組(不用克白靈),分別記錄用藥后的癥狀,實驗室檢測,并隨訪觀察,生存效果。結果:治療組有效率達93.55%,較對照組73.33%,高出20.22個百分點。結論:克白靈對白血病化療后的患者有較快恢復造血功能和持續抗癌治療的效果,可消除癥狀、恢復血象,提高患者生存率。

[關鍵詞]克白靈;白血病化療副反應;后續治療

白血病是一種死亡率較高的血液病,盡管研究采用化療及骨髓干細胞移植等方法,挽救了部分患者的生命,但生存率仍不近人意。近年來,我們在57例白血病系統化療后,無條件做骨髓干細胞移植的患者中,采用本中心研制的克白靈治療取得滿意療效,現就資料完整的31例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自2000年以來,凡在本中心就診的最遠在2周內接受過系統化療的白血病患者,均納入本治療組觀察對象,共57例,男39例,女18例,年齡4歲~51歲,平均年齡28.46歲。臨床表現發熱(38℃以上)31例,食欲不振28例,消瘦36例,實驗檢查白血球減少40例,增高17例,骨髓象活躍的11例,抑制的46例,患者隨訪6個月,資料完整的病例31例,男18例,女13例。對照組隨機選用2年前在某血液病醫院進行系統住院化療并作一般支持治療的病例30例,病歷情況,年齡、性別及臨床表現與治療組差異無顯著性,有可比性。

1.2方法

查看全文

白血病病人化療心理護理論文

一、交談、宣教法

對焦慮恐懼、悲觀失望、懷疑和自我封閉者,首先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讓其了解病情,通過積極暗示、鼓勵支持性語言取得患者的信任,誘導其宣泄出憂郁自閉的原因,滿足其心理需求;有針對性進行疾病知識的宣教,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識水平。利用典型病例的成功之路啟發、引導,以消除顧慮,克服病人角色形為缺如或強化現象,減輕恐癌心理負擔。

二、爭取社會系統支持

對改變信仰,尋求精神寄托者,應掌握其產生的根源及表現形式,及時爭取家屬、親友、同事等社會系統的默契配合。對文化層次低、搞迷信活動的患者,應向其說明危害性,并堅決制止。初中以上文化水平者因盲目信仰宗教,整天處于虛幻狀態,對這類患者可循序漸進誘導,開展適當形式的娛樂活動,使之注意力情感轉移,以杜絕其尋求不良的寄托心理。

三、緩解外因刺激法

對四例有自殺傾向的患者,深入了解引起自殺傾向的外部原因,爭取家屬和社會系統的配合,根據患者的性格特征從不同角度說服教育患者以提高對挫折的應激能力,同時密切觀察其情緒變化,加強防范措施,杜絕意外發生。

查看全文

中藥克白靈治療白血病研究論文

[摘要]目的:探討中藥克白靈治療白血病傳統化療后骨髓造血功能抑制等副反應及持續抗癌的療效。方法:對化療后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用克白靈)、對照組(不用克白靈),分別記錄用藥后的癥狀,實驗室檢測,并隨訪觀察,生存效果。結果:治療組有效率達93.55%,較對照組73.33%,高出20.22個百分點。結論:克白靈對白血病化療后的患者有較快恢復造血功能和持續抗癌治療的效果,可消除癥狀、恢復血象,提高患者生存率。

[關鍵詞]克白靈;白血病化療副反應;后續治療

白血病是一種死亡率較高的血液病,盡管研究采用化療及骨髓干細胞移植等方法,挽救了部分患者的生命,但生存率仍不近人意。近年來,我們在57例白血病系統化療后,無條件做骨髓干細胞移植的患者中,采用本中心研制的克白靈治療取得滿意療效,現就資料完整的31例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自2000年以來,凡在本中心就診的最遠在2周內接受過系統化療的白血病患者,均納入本治療組觀察對象,共57例,男39例,女18例,年齡4歲~51歲,平均年齡28.46歲。臨床表現發熱(38℃以上)31例,食欲不振28例,消瘦36例,實驗檢查白血球減少40例,增高17例,骨髓象活躍的11例,抑制的46例,患者隨訪6個月,資料完整的病例31例,男18例,女13例。對照組隨機選用2年前在某血液病醫院進行系統住院化療并作一般支持治療的病例30例,病歷情況,年齡、性別及臨床表現與治療組差異無顯著性,有可比性。

1.2方法

查看全文

白血病病人化療的心理護理論文

一、交談、宣教法

對焦慮恐懼、悲觀失望、懷疑和自我封閉者,首先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讓其了解病情,通過積極暗示、鼓勵支持性語言取得患者的信任,誘導其宣泄出憂郁自閉的原因,滿足其心理需求;有針對性進行疾病知識的宣教,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識水平。利用典型病例的成功之路啟發、引導,以消除顧慮,克服病人角色形為缺如或強化現象,減輕恐癌心理負擔。

二、爭取社會系統支持

對改變信仰,尋求精神寄托者,應掌握其產生的根源及表現形式,及時爭取家屬、親友、同事等社會系統的默契配合。對文化層次低、搞迷信活動的患者,應向其說明危害性,并堅決制止。初中以上文化水平者因盲目信仰宗教,整天處于虛幻狀態,對這類患者可循序漸進誘導,開展適當形式的娛樂活動,使之注意力情感轉移,以杜絕其尋求不良的寄托心理。

三、緩解外因刺激法

對四例有自殺傾向的患者,深入了解引起自殺傾向的外部原因,爭取家屬和社會系統的配合,根據患者的性格特征從不同角度說服教育患者以提高對挫折的應激能力,同時密切觀察其情緒變化,加強防范措施,杜絕意外發生。

查看全文

護理論文寫作研究論文

一、題目(標題、文題)

論文題目是全文給讀者和編輯和第一印象,文題的好壞對論文能否利用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一個好的題目應盡可能在一完整的的句子中囊括三個基本要素,即研究對象、處理方法和達到的指標,使讀者和編輯對論文研究的內容一目了然。例如:對心肌梗塞病人(研究對象)溶栓治療(處理方法)監護指標的觀察及護理(達到的指標),這三個要素并無先后之分,可根據文章偏重介紹的內容進行調整和取舍,但無論怎樣調整,必須直接反映論文所表達的內容。要用有限的文字表達數千字的論文內容,使題目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就必須學會概括、準確、新穎、精練地表達主題的技巧,具體要求:

l.概括:即用簡短的文字囊括全文內容,體現全文精髓,使人一看就能對全文含義有一個明確的概念,引人入勝,便于記憶。

2.準確:用詞應符合醫學詞語規范,準確表達論文的特定內容,實事求是地反映研究的范圍和深度,做到文要切題,題要得體,防止題大文小或用過時詞語,例如“肺癌護理”,肺癌治療可用多種手段,如果此文是關于肺癌化療期間預防化療藥物反應的護理,用此命題就顯得題目過大,不夠具體和準確。又如乙肝表面抗原在國際文獻檢索中已普遍用HBsAg表示,再用“澳抗”就不夠適宜。

3.新穎:題目一定要有特色和新意,不落俗套,避免與已有文獻的題目雷同,亦能引起編輯和讀者的注意。例如“白血病化療的護理”,白血病化療已形成常規,缺乏新穎性,而文章觀察的內容是有關白血病化療期間出現細胞溶解綜合征的護理,如改為:“白血病化療期間出現細胞溶解綜合征的護理”,則較為明確、新穎。

4.精練:標題用詞應力求簡短精練,一般不超過20個字,切忌冗長繁雜,用詞要字斟句酌,盡量省去一些非特定詞,如“的觀察”、“的研究”等,不需寫成有主語、謂語、賓語的完整句型。但也不應過于籠統,過于簡短,例如"中醫護理”,題目雖短,卻不能反映文章主題。文題盡量不用標點符號。題中數字,應盡量用阿拉伯數字表示。但不包括作為形容詞或名詞的數字,例如“十二指腸”的“十二”不能改用阿拉伯數字。

查看全文

護理論文的書寫

一、題目(標題、文題)

論文題目是全文給讀者和編輯和第一印象,文題的好壞對論文能否利用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一個好的題目應盡可能在一完整的的句子中囊括三個基本要素,即研究對象、處理方法和達到的指標,使讀者和編輯對論文研究的內容一目了然。例如:對心肌梗塞病人(研究對象)溶栓治療(處理方法)監護指標的觀察及護理(達到的指標),這三個要素并無先后之分,可根據文章偏重介紹的內容進行調整和取舍,但無論怎樣調整,必須直接反映論文所表達的內容。要用有限的文字表達數千字的論文內容,使題目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就必須學會概括、準確、新穎、精練地表達主題的技巧,具體要求:

l.概括:即用簡短的文字囊括全文內容,體現全文精髓,使人一看就能對全文含義有一個明確的概念,引人入勝,便于記憶。

2.準確:用詞應符合醫學詞語規范,準確表達論文的特定內容,實事求是地反映研究的范圍和深度,做到文要切題,題要得體,防止題大文小或用過時詞語,例如“肺癌護理”,肺癌治療可用多種手段,如果此文是關于肺癌化療期間預防化療藥物反應的護理,用此命題就顯得題目過大,不夠具體和準確。又如乙肝表面抗原在國際文獻檢索中已普遍用HBsAg表示,再用“澳抗”就不夠適宜。

3.新穎:題目一定要有特色和新意,不落俗套,避免與已有文獻的題目雷同,亦能引起編輯和讀者的注意。例如“白血病化療的護理”,白血病化療已形成常規,缺乏新穎性,而文章觀察的內容是有關白血病化療期間出現細胞溶解綜合征的護理,如改為:“白血病化療期間出現細胞溶解綜合征的護理”,則較為明確、新穎。

4.精練:標題用詞應力求簡短精練,一般不超過20個字,切忌冗長繁雜,用詞要字斟句酌,盡量省去一些非特定詞,如“的觀察”、“的研究”等,不需寫成有主語、謂語、賓語的完整句型。但也不應過于籠統,過于簡短,例如"中醫護理”,題目雖短,卻不能反映文章主題。文題盡量不用標點符號。題中數字,應盡量用阿拉伯數字表示。但不包括作為形容詞或名詞的數字,例如“十二指腸”的“十二”不能改用阿拉伯數字。

查看全文

血液內科學教學與科研結合策略

1科研為教學提供研究基礎,促進教學的發展

科研促進教學,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科研論文為教學活動提供了大量的理論依據。針對血液內科學中一些知識更新較多、較快的內容,在課前要查閱相關的文獻進行大量閱讀,掌握其最新進展,擴充自己的知識儲備,才能在教學過程中豐富教學內容。例如,白血病是血液內科學的重點、難點內容,也是臨床上血液科住院的主要病種。因此,目前針對白血病的發病病因、發病機制、診斷治療及預后都有大量的研究報道。課前可以根據白血病的一些主要問題,閱讀相關文獻,將其穿插于課堂教學過程中。例如,在講述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時,常選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如伊馬替尼)進行治療,但在治療過程中由于延遲使用或者使用不規范容易導致耐藥的發生。如何避免耐藥以及耐藥產生后如何克服耐藥,這些問題教科書中并沒有提到或較少涉及,但酪氨酸激酶抑制劑耐藥的研究是血液病科研的一個研究熱點,文獻報道較多,通過閱讀文獻后,就可以向學生補充相關知識,提高課堂授課效果。第二,科研成果為教學過程中多媒體的運用提供大量素材。以往教師授課形式相對單一,講過之后學生往往印象不深,教學效果不理想。現在,針對比較抽象、復雜的知識,可以從本科室課題結果中或者最新的科研論文、成果中查找一些圖片、模式圖等,甚至從網上找到相關的flash動畫、視頻,放于幻燈片中,給學生留下較深的印象。與其他疾病相比,血液系統疾病的多媒體素材資源較少,那么,我們要擴展思路,一方面可以尋找與血液病基礎知識相關的材料,例如網絡上關于止血過程的flash動畫,就可以作為講解血栓性疾病的良好素材;另一方面,可以收集臨床中典型病例的血涂片或者骨髓片,以及對具有典型癥狀體征的患者在其知情同意的前提下進行圖片拍攝,將這些直觀的證據放于PPT中,使學生對于講授內容產生直觀感受,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提高授課效果。第三,開展學生課外科研活動,是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通過開展課外科研活動,可以進一步加強學生對課堂內容的理解,同時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近年來,本科室根據科室科研項目和本科生的申請,不斷有本科生加入到本科室的一些科研項目中。這些學生利用課余時間以及節假日在實驗室從事關于藥物抗白血病治療的研究,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要根據科室的課題研究方向查閱大量文獻、設計實驗、動手實驗、整理分析實驗結果,最后寫成論文。在科室年資較長的老師指導下,學生都能夠較好的完成一些科研項目。部分研究成果發表于國內核心期刊,甚至有學生將科研成果發表于國外專業期刊。因此,學生課外科研活動的開展,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了較大的提高,而且這些學生往往思維活躍,善于思考,提出一些獨到的問題,使相關帶教的老師從中也收獲頗多。

2教學活動對科研的促進作用

教學活動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教學活動,為科研提供新的思路和研究方向,促進科研的發展。教學對科研的促進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教學活動為科研提供新的思路。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整理自己的講課思路和講課內容,在這個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問題,這些問題能夠激發教師進一步查閱文獻了解相關內容,并大量掌握最新的醫學知識,從而使教師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例如,在講授白血病這一章節時,教科書中的重點是經典的化療方案,雖然也有提及新的治療藥物或治療手段,但是不詳盡。教師在備課時如果積極查閱相關文獻,不僅能夠補充教科書上的不足之處,而且還能夠得到白血病治療領域中最前沿的信息,通過對這些文獻的學習,還可以為教師形成完善的科研思路做充足的儲備。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經過這樣的積累,血液病內容的最新知識進展及主要問題必然了然于胸,為科研活動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第二,教學過程中教學活動的主體———學生對教師科研活動的激發作用。現在大部分醫學院校都開設了。教學是一種基于問題為導向的一種教學模式,具體來講就是以問題為中心學生進行學習討論,教師則起指導、輔助的作用,最后解決問題。PBL教學的實施,大大地促進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新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潛能,有時可能教師沒有考慮到的問題,學生能夠發現,并提出解決辦法,這一模式徹底顛覆了以往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教學模式。這一模式提出的另一個最大受益者就是教師,因為學生的主動性發揮出來后,通過他們在課后查閱資料,思考分析后,使他們思維更加活躍,更加敏銳,能夠提出更多教師意想不到的問題。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教師的科研思維被充分激活,這些問題就有可能為教師的科學研究提供新的方向或創新點,提高教師的科研水平。德國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威廉·馮·洪堡曾提出了“研究與教學相統一”的原則,該原則至今仍被推崇為大學治學的指導思想。本文從血液內科學的角度出發,進一步闡明了教師的教學活動與科研活動兩者并不是矛盾的,可以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當然,在實際工作中,不同的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可能對教學活動和科研活動兩者有不同側重,這就需要教師要找到合適的平衡點,共同促進教學和科研活動的發展,從而促進整個高等醫學教育事業的發展。

作者:賀艷杰盧會芳李玉華單位: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血液科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