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學專業人才培養多維模式分析

時間:2022-12-21 09:59:35

導語:藥學專業人才培養多維模式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藥學專業人才培養多維模式分析

[摘要]科教融合是提高大學生培養質量的有效路徑,是我國高等教育強國的必然選擇。齊魯工業大學與山東省科學院是山東省科教融合高校教育改革思想指引下融合的首批高校之一。藥學院為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成立的第5個科教融合學院,在科教深度融合的體制下,藥學院以學校和科學院分析測試中心兩翼為支撐,在管理模式、培養路徑、課程設置多維度踐行科教融合,探索藥學專業人才培養的有效模式,以期提高培養質量,為社會培養具有創新思維、科研能力、高精尖的藥學專業技術人才。

[關鍵詞]科教融合;藥學專業;多維培養模式

科教融合是近年來高校謀求發展和提升學生培養質量的重要途徑,內涵主要是將科研與教學相結合,通過教師授課將科研成果融入教學,從而豐富和促進教學活動[1,2]。科教融合理念起源于19世紀初德國教育家洪堡提出的“教學和科研相統一”的思想[3]。國內高校經歷了教學和科研分離,重科研而輕教學的歷程,現在回歸到教學與科研并重,教學科研相融合、相互促進的階段。但是,如何實現科研與教學的有效融合是近年來各高校共同面對的一項挑戰[4]。各省高校紛紛探索適合本校發展的有效的科教融合路徑。山東省作為教育大省,省政府緊隨高校教育改革的步伐,于2016年在《關于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意見》中明確提出了“整合省屬科研院所和高校教育科研資源”的思路。2017年5月,山東省科教融合正式啟動,齊魯工業大學和山東省科學院整合為新的齊魯工業大學,成為科教融合高校教育改革思想指引下融合的首批高校之一。隨后,新的齊魯工業大學陸續成立了5個科教融合學院,藥學院為2019年10月成立的第5個科教融合學院,開創了重基礎、寬領域、學科交叉的人才培養“新模式”,如“2+2”“3+1”學生管理模式及“學業導師制”培養模式,創立了“一體”“兩翼”“三維”本科教學培養方案。“一體”為科教融合體制,“兩翼”為齊魯工業大學與山東省科學院,“三維”指分別從管理模式、培養路徑、課程設置三個維度制定培養方案。本研究主要以科教融合藥學院為例,以提高培養質量為目的,探究在管理模式、培養路徑、課程設置多維培養模式下的科教融合元素,以期構建適合本學院發展、培養藥學創新人才的精準指導路徑。

一、管理模式的科教融合元素

(一)“2+2”“3+1”管理模式

“2+2”或“3+1”管理模式是科教融合學院特色的管理模式,是探討精準教育的實踐。“2+2”模式是指學生入學后前2年在學校學習公共通識課和專業基礎課,后2年開始專業課學習及轉入科學院進行實驗和科研實踐;“3+1”模式是學生入學后先在學校完成公共通識課、專業基礎課和部分專業實驗及實踐課程的學習,最后1年轉入科學院進行科研操作和研究,結合方向課和專業核心課程,分為藥學和藥劑學兩個方向,根據學生興趣和專研方向,制定實驗科研項目。在科學院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為期2年或1年的間斷性實驗操作,將教師講授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驗和科研中,去驗證和發現問題,通過實驗室的打磨,提高學生的動手和科研能力,將抽象的理論知識和生動的實驗相結合,教中寓研、研中有教,科教相互促進、相互滲透,體現了科研與教學的深度融合。

(二)“學業導師制”管理模式

本校在科教融合理念的指引下,開始試行“本科生學業導師制”,尤其是科教融合學院,必須執行導師制。本學院“學業導師制”基于雙向選擇,將導師的基本信息、研究方向、科研興趣公布給每位學生,由學生自由選擇愿意跟隨學習的導師。一般一位導師會指導5~7位學生,在學習、生活、科研、思想、職業規劃方面給予針對性指導。基于藥學院的師生比,采取分級和階段性指導的方式,大一、大二多以班主任和班級導師為主,在生活、學習、思想方面予以引導,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針對部分有科研興趣的學生進行科研入門的指導,如文獻的查閱和小實驗的設計。從大三開始就會有專業導師指導學生科研、職業規劃、畢業設計等。導師會定期為學生制訂科研計劃,學生會融入導師的科研項目中,跟隨導師對某一方面開展深入研究;導師也會隨時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共同商討科研問題,制定實驗路徑及攻關科研難題。通過導師的指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實驗動手能力,也將專業教師的科研方向很好地融入教學中,實現了科教的自然融合。

二、培養路徑的科教融合元素

(一)科研院所研究員擔任專業教師

藥學院是齊魯工業大學化學與制藥工程的藥劑專業與山東省科學院分析測試中心融合后建立的。山東省科學院分析測試中心是一所以基礎與應用研究為主的現代社會測試科學研究機構,具有高水平、高學歷人才120余人,其中博士39人,專業科技人員90人。科教融合后,具有高水平的科研團隊人員加入教師隊伍,擔任專業理論課程、學科導論、實驗和實踐課程的授課教師,使科研和教學高度融合。將承擔國家級課題或者省級課題的科研人員納入一線教師隊伍,以便將科技前沿課題與成果,以及科研熱點、發展方向帶入課堂,彌補書本知識的滯后性,可以讓學生了解專業發展動向,開闊思路,為培養創新型、實用型藥學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為了使學生更客觀地了解藥物檢測、分析、研究的過程,在大一上學期組織學生去測試中心進行參觀,在科學院教師的帶領和講解下,親眼看見藥物檢測、分析、提取的設備和過程,近距離觀察科研人員的工作,體驗藥學科研人員工作作風的細致、精湛和嚴謹,培養學生作為一名藥學專業人員應具備的科學精神和研究態度。

(二)科研平臺、科研設備、科研團隊的融入

依托科學院分析測試中心的科研平臺和大型科研設備,給予學生科研指導。測試中心現有山東省大型精密分析儀器應用技術重點實驗室、國家中藥材產業技術體系濟南綜合實驗站、國家基本藥物中藥原料質量檢測中心、天然產物國家標準樣品參比實驗室、山東省中藥化學對照品(標準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五大科研平臺,學院擁有BrukerRapiflexMALDI-TOF/TOF質譜成像系統、BrukerIMPACTIIQ-TOF質譜儀、WatersXevoTQ-XS質譜儀、600M核磁共振波譜儀、高分辨透射電子顯微鏡、流式細胞儀等國際先進科研儀器設備100余臺,承擔大量的藥物分析測試工作,具有強大的科研硬件支撐,為學生提供可及的科研平臺,給予學生寬領域的科研思路,啟迪創新思維,為培養藥學科研人才奠定了基礎。學生在大學期間可以通過申請跟隨教師觀摩科研平臺和儀器運行,根據課程安排,進行實驗操作,針對有科研項目的學生提供實驗儀器支持,保障學生的科研活動得以進行,這是科教融合的硬實力支撐。學院現有中藥質量控制創新團隊、環境與健康免疫、中澳特色生物資源產業技術創新聯合實驗室、制藥與結晶工藝優化和智能控制、創新藥物合成與分析團隊、生化傳感與藥物分析6個科研團隊,每個科研團隊都有明確的研究領域和所承擔的大型科研項目。科研團隊同時承擔著教授學生的任務,通過科技講座或者讓學生參與團隊課題研究,培養學生的科研素養,為打造精品化的藥學人才奠定基礎。

(三)科技講座的滲透

為了使學生更準確地把握科技前沿和學科動態,學院定期邀請與科學院測試中心有合作的院士或學術帶頭人走進學院開展講座,如中藥質量控制及評價、中藥材生態種植及安全保障、中藥資源高值化開發及循環利用方面的專家,有中國工程院黃璐琦院士、泰山學者郭蘭萍研究員、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王曉研究員;環境與健康免疫研究圖1“一體”“兩翼”“三維”的人才培養模式領域的澳大利亞科學院院士兼莫納什大學教授CharlesMackay;特色生物資源高值化利用、特色生物活性成分發現與利用方面的學術帶頭人,泰山產業領軍人才澳大利亞弗林德斯大學的張衛教授;生化傳感與藥物分析團隊的帶頭青年專家胡瓊政教授,等等,作為客座教授為學生介紹研究領域的前沿動態、科技攻關及發展前景。將各個研究領域的發展前沿與科技動態呈現給學生,展示了醫藥學領域的科技盛宴,開闊了學生的眼界,啟迪了科研思路,指引了科研方向。同時,為了培養學生的職業敏感度并拓寬職業選擇思路,邀請藥品生產企業的專家為學生講解藥物生產流程及藥品研制方向。緊緊圍繞藥學專業研究熱點和先進生產技術環節,為學生打開一扇全面了解藥學研制和生產的大門,結合實地考察學習的方式,加深學生對藥學專業的職業理解,增加職業自信,培養職業情感,拓寬職業道路。

三、課程設置的科教融合元素

(一)“科技前沿”類課程設置

在科教融合理念的指引下,在課程設置方面體現科教融合的特色。在專業基礎課程類別里為學生開設“科技發展前沿”和“藥學導論”課程,在大一上學期開設“科技發展前沿”,大二上學期開設“藥學導論”,這是和化工制藥專業在課程設置上的不同,授課教師分別來自學校和科學院。“科技發展前沿”主要講授每個教師的研究方向或本領域的研究現狀和熱點,以課題研究思路為切入點,拋磚引玉地為學生講授課題研究思路和科技論文寫作規范及要求,講授如何查閱文獻、如何進行科技論文的寫作等;“藥學導論”課程內容覆蓋藥劑學、藥理學、藥化學、生藥學、藥動學、藥事管理學等各個專業領域,講授內容包括藥物分析學、藥理發展現狀、藥物化學、植物藥概論、中藥發展前景及藥事法規等,囊括了藥學和藥劑兩個專業的基礎課程和核心課程,課程設置主要以專業基礎知識為支撐,以研究熱點為延伸,或者以教師研究課題為例證,為學生開啟科技導航之旅,為學生呈現專業知識如何轉化為科學研究,如何指導科學研究,以期培養學生把握科研動向的能力。

(二)實踐類課程的科教融合

對于藥學專業的學生來說,實踐類課程的設置在整個培養方案中占有絕對的權重。藥學院在科教融合體制的指導下,為了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提升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增強職業競爭能力,在培養方案的制定中體現了基礎實踐兩手抓的指導思想。依托山東科學院分析測試中心先進的設備和配置完善的實驗室,將培養方案中的實踐類課程的學分占比增加到30%左右,藥劑專業為30.3%,藥學專業為29.7%。根據分析測試中心的優勢,在實踐類課程中設置分析測試儀器實驗80學時、波譜分析實踐課程32學時,于大三學期分別在科學院分析測試中心完成,主要由測試中心的教師指導,讓學生近距離接觸與藥物分析及成分提取有關的實驗和設備,學生自己設計小實驗,教師予以指導,將理論知識清晰化、系統化、完整化,進一步熟練掌握藥物分析、測試、提取的儀器設備操作步驟,驗證專業基礎學到的知識,夯實理論指導研究的作用,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科研興趣,不僅為學生畢業論文的選題和書寫打下基礎,而且為學生順利走上工作崗位做好鋪墊,以期為今后培養藥學實用型、全面型人才。培養模式見圖1。

四、結語

科教融合培養人才既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必須解決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5],也是我國高等教育強國的必然選擇,是時代賦予我國高校的一個核心命題。科教融合倡導在教學中以科學探究為核心的教學改革,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素養和能力[6],這是實現“從知識傳授到能力培養”的根本路徑[7]。通過科教融合培養創新人才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都取得了較大的進展[8-11]。以科研促進教學,開展研究型教學已經成為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12]。Brennan等人在研究教學和科研的相互關系時發現,科研可以促進教學,教學也可以促進科研[13]。齊魯工業大學藥學院在“一體”(科教融合體制)、“兩翼”(學校、科學院)、“三維”(管理模式、培養路徑、課程設置)的人才培養模式下(見圖1),積極踐行科教融合,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科研能力、高精尖、精品化的藥學人才。但是本學院還處于科教融合起步階段,學生培養模式的研究還處于摸索、思辨階段,后期將不斷從兄弟院校取經學習,根據具體培養效果開展實證研究,探究一條適合本校、本專業科教融合理念的教學教育模式,以期培養技術精湛、專業能力強的藥學專業人才。

作者:茹麗先 單位:齊魯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