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傳播專業教師研究回顧與展望

時間:2022-10-07 11:03:02

導語:新聞傳播專業教師研究回顧與展望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聞傳播專業教師研究回顧與展望

摘要:本文通過文獻計量法和文本分析法對“新聞傳播專業教師”這一主題從期刊發文、高頻關鍵詞等方面進行統計分析后發現,我國新聞傳播專業教師研究主題包括教師專業發展與教師教育、教師教育教學變革、教師聘用及評價體系變革、教師隊伍建設。同時針對存在的研究文獻數量較少、研究內容相對集中、具體措施研究不足等問題,提出一些可能的展望。

關鍵詞:新聞傳播教育;新聞傳播專業教師;回顧展望

2013年6月教育部、中共中央宣傳部聯合頒布《關于加強高校新聞傳播院系師資隊伍建設實施卓越新聞傳播人才教育培養計劃的意見》,成為高校新聞傳播人才教育的指導性文件。而教師隊伍作為新聞傳播教育質量提升的關鍵力量,在文件中也被多次提及。文件出臺以來,全國新聞傳播院校順勢而動,教師隊伍建設相關研究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基于此,從文獻計量和內容分析的角度出發,對我國新聞傳播專業教師研究的相關期刊論文進行梳理,以期探析當前我國新聞傳播專業教師的研究狀況,為后續相關研究提供有益借鑒。

一、研究現狀分析

(一)研究文獻分析

將“新聞傳播教師”作為檢索詞,以中國知網期刊數據庫和碩博論文數據庫為數據來源,通過“主題”途徑進行檢索,截至2021年7月1日共檢索到文獻793篇。因相當部分文獻只涉及相關名詞,故依據摘要和關鍵詞進行初步篩選,共得到相關文獻192篇。隨后進一步下載并逐一查看文獻內容,剔除不相關或相關度較小的文獻,最終得到有效文獻138篇。其中,新聞傳播教師專題研究僅有37篇,可見當前相關專題研究相對較少。與此同時,文獻來源多集中于學術期刊,通過對發表期刊進行統計,發現發文量在3篇以上的期刊共有15本,具體統計情況如表1所示。從期刊發文量來看,以上15本期刊共刊登67篇相關研究文章,占文獻總數48.55%,表明新聞傳播教師相關的研究成果分布較為集中。其中《青年記者》《傳媒》《現代傳播》《新聞記者》《新聞大學》《當代傳播》《新聞愛好者》均屬于國家級核心期刊,表明當前發文質量較高,相關研究較為深入。

(二)研究主題分析

關鍵詞通常是作者對文獻核心的精煉,在學科領域里高頻關鍵詞也常被視為熱點研究領域。經統計共得到關鍵詞553個,通過合并同義詞、縮略詞(如新聞傳播類教師、高校新聞傳播類教師等),并剔除無意義的詞,部分高頻關鍵詞排序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新聞傳播教育、新聞傳播變革、媒體融合的頻次均超過30次,可見當前新聞傳播教師相關研究主要集中于探討媒體融合背景下新聞傳播教育和變革方面,再結合前期對參考文獻的內容分析,可將新聞傳播教師相關研究主題歸納為:教師專業發展與教師教育、教師教育教學變革、教師聘用及評價體系變革、教師隊伍建設。

二、研究主題進展分析

(一)教師專業發展與教師教育

教師作為學生成長成才的引路人,自身專業發展與教育是當前研究的重要內容,現有研究大致從以下角度進行探討。一是從專業素養提升角度來說。新聞傳播類專業鮮明的意識形態屬性要求教師在政治上要強、情懷上要深、思維上要新、視野上要廣、人格上要正、自律性要嚴、方法上要巧,不僅有專業授課的能力,還要有思政育人的能力。[1]此外,新媒體環境下新聞傳播教師內涵的提升,說到底是創新能力和總結發現規律能力的提升。因此,設置新聞傳播專業的院校,特別是地方院校,要加大力度培養“雙師雙能型”教師,以教師的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的提升,帶動創新創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2]最后,科研作為思考發現新知識的重要途徑,本身也是高校教師工作的一部分,權威期刊的發表更是被作為職業考核和學術理想的重要體現。二是從媒體實踐角度來說。為解決高校新聞傳播類教師的業務能力和理論研究問題,赴媒體實踐是一種重要途徑。高校新聞傳播類教師媒體實踐的方式主要有管理實踐、采寫實踐、技術實踐、觀點實踐、過程實踐等,但也存在角色定位、現實介入、目標定位以及交流風格等方面的問題,解決困境的核心在于提高教師介入媒體實踐的能力,主要包括三方面,即媒體發展的宏觀認知能力、媒體創新能力、及時發現相關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3]

(二)教師教育教學變革

高校新聞傳播教育普遍與傳媒業界脫節已成為不爭的事實,而教師作為教育教學活動的直接開展者,探索教育教學的創新研究也成為關注的焦點,現有研究大致從以下角度進行探討。一是教學手段及方式方法。教師講授為主的教育方式依然占據新聞傳播教學課堂,改革之路勢在必行。這就要求激發教師教學能動性,從課堂組織形式、案例展開方式、作業呈現方式、學習評價標準等方面創新教法,使教學方法體現先進性、互動性和創新性,使課堂教學從知識講授提升到培養學生解決復雜問題的綜合能力和高級思維。[4]同時,教師要重新塑造自身的角色,從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引導者、服務者和參與者。二是教育模式。高校新聞傳播教育改革中增強教師專業化已成為共識,但又不可避免加強了以教為中心的教學程式,造成當前許多高校缺乏課外實踐教學、互動式教學以及以網絡媒體為特征的實踐教學模式。[5]面對劃時代的媒介變革,高校新聞傳播教師要結合媒體變動實際,在實際教育過程中探索一種傳播驅動、產業構思的新教育模式。此外,作為“重災區”的學科基礎課真正形成互動融洽的教學模式,需要教師建立一套完善的備課、授課、導課、控課、管課的課程教學流程,形成一套學校、學院、教師三位一體的完善的教學反饋機制,完善校院兩級的教學保障體系,確保高校新聞傳播專業的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6]

(三)教師聘用及評價體系變革

作為“引進來”和“留得住”的重要手段,高校教師聘用及評價機制是吸引優秀專業教師、激發教師積極性的強有力保障。建立較為健全的聘用及評價機制也是探討的重點內容,現有研究大致從以下角度進行闡述。一是教師聘用機制。當前高校新聞傳播院系的人才引進很大程度上延續著原有機制,在學歷和科研要求方面門檻較高,人才政策“圍墻效應”明顯。基于此,有學者提出在人才引進上,除了畢業后直接任教、其他專業轉入新聞專業任教外,對一些獲得過重要新聞獎項且有意愿從事專職教學工作的知名編輯、記者,高校可適當放寬學位、學歷的限制,開辟綠色通道進行招聘。對業界的資深從業者,高校可以采用兼職導師、產業教授等形式聘任。[7]二是教師考核評價機制。由于沒有合理的績效考核機制相協調,引進的業界專家很難真正融入高校日常化的教學體系。基于上述狀況,有學者提出對于引進的業界專家和骨干人才應改變單純看論文、著作或課題的評價考核方式,增加社會服務、創意貢獻或為解決社會重大問題提供咨詢等多元評價考核指標。[8]而對于新聞傳播類教師也要創新評價體系,為其投身實務教學和鍛煉交流提供足夠的激勵機制。此外,加大“千人互聘計劃”獎勵辦法,除了照常發放薪酬及免去校內課時外,可以對取得證書者進行“雙師”聘用,就會有更多的新聞專業教師愿意“走出去”。[9]

(四)教師隊伍建設

教師隊伍建設是新聞傳播專業教師研究的重頭戲,研究文獻也最為豐富。現有研究認為,教師隊伍建設的挑戰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師資結構單一、實踐經驗不足、知識更新滯后、缺乏進取心、缺乏溝通與合作等。與此呼應的是,相關研究者也紛紛提出針對性、建設性的解決策略,大致從以下角度做出了闡述。一是優化師資結構。首先是優化教師隊伍的學源結構,除吸納畢業于新聞傳播學專業的教師外,適當增加來自應用數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公共管理、工商管理、網絡安全等學科的教師。[10]其次在人才引進上,應重視引進有傳媒業界從業經歷(尤其是有融媒體新聞業務經歷)的資深專業人才,提高他們在整個師資隊伍中的比重。[11]二是培育實踐性教學師資。我國新聞傳播院系普遍非常缺乏有業界實踐經驗又符合學歷要求的師資,解決途徑可歸納如下:聘任業界兼職教師、設立專業實踐教師崗位、選派缺乏從業經歷的年輕教師赴業界掛職鍛煉、開設教師媒體技術和實踐研修班、推進高校新聞教師資源共享。三是建立教師發展的保障機制。加快建立符合新聞傳播教育規律和要求的師資繼續教育制度,對現有教師特別是中青年教師進行全面的新聞傳播專業技能培訓。[12]此外,還應探索教師團隊靈活發展的模式,建立教師媒體實踐的激勵機制,改革考核評估體系。四是加強專業教師的交流合作。首先是要加強專業教師與新聞業界的溝通和對話,通過雙向互聘優化卓越新聞傳播人才計劃和地方高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問題。其次是要加強不同高校之間專業教師的溝通和對話,組建新聞傳播教育聯盟。最后要加強高校內部專業教師之間的溝通和對話,鼓勵教師跨學科、跨專業交流與探討,而并非局限于所在院系。

三、反思與展望

通過上述分析,發現當前新聞傳播教師相關研究存在研究文獻數量較少、研究內容相對集中、宏觀政策探討較多等問題。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應注重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要加大研究力度。隨著《關于加強高校新聞傳播院系師資隊伍建設實施卓越新聞傳播人才教育培養計劃的意見2.0》《新文科建設宣言》等政策的實施,新聞傳播專業教師相關研究在未來仍將是新聞傳播研究持續關注的重要話題,大有可為。其次,要擴展研究范圍。當前研究多聚焦于新聞傳播專業教師個體層面,而教師發展作為一個系統問題,從群體視角出發,研究其群體特征、職業發展困境等對解決現實問題也必定有所裨益。最后,要深化研究主題。加強實證研究,增強新聞傳播專業教師研究的針對性、實用性、有效性,從微觀化層面探討教師發展保障機制、改革教師評價考核機制等的建立、完善,使各項改革逐步落地。

參考文獻

[1]費再麗,陳錦宣.論新聞傳播類專業實施“專業思政”的幾個著力點[J].傳媒,2020(11).

[2]高有祥.論地方院校新聞傳播和傳媒藝術教育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7(3).

[3]劉楓.高校新聞傳播類教師媒體實踐的困境與解決路徑[J].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

[4]曲升剛.課程思政:新時代高校新聞傳播人才培養的優化路徑[J].傳媒,2020(18).

[5]李敏霞.互聯網時代的新聞傳播實踐教學改革研究[J].新聞傳播,2015(20).

[6]劉建秋.網絡時代新聞傳播學基礎課的教學探析[J].東南傳播,2017(6).

[7]紀楠.國外新聞傳播教育現狀及對我國的啟示[J].青年記者,2020(33).

[8][12]李盛龍,吳小葉.論西部民族地區高校新聞傳播實踐教學的問題及對策——以貴州為例[J].西部學刊,2017(5).

[9]張慧.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人才培養策略創新路徑[J].新聞愛好者,2019(8).

[10]王宇.媒體融合時代,新聞傳播學也需融合發展[J].現代視聽,2019(3).

[11]張霆.媒體融合時代的高校新聞傳播教育:挑戰與應對[J].浙江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6).

作者:李振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