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散文寫作論文
時間:2022-01-10 02:18:00
導語:新聞散文寫作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聞寫作散文化”一直是新聞界的一個熱門話題,也是目前新聞寫作實踐中的一個潮流。新聞報道借助散文筆法,使新聞作品以鮮活的面孔呈現在讀者面前,日益為廣大讀者所接受和歡迎,并展示出這一報道方式的旺盛生命力。
作為新華社主要領導、名記者的穆青同志,在當時全國新聞界熱心從事改革的時候,提倡嘗試用散文筆法來寫新聞,主張新聞報道的形式和結構打破舊框框,破掉舊模式,突破傳統的寫作規范,要“向自由的活潑的散文式方向發展”。這些觀點引起了新聞界人士的廣泛注意。
所謂“散文化”新聞,就是說新聞報道的形式和結構具有散文化傾向,新聞像散文化的筆觸,構造出深邃的意境,以使用白描手法,結構像散文那樣富于變化,語言像散文那樣生動凝煉。
任何事物都是內容和形式的統一體。新聞報道也不例外,是報道內容和新聞形式的和諧統一體。一定的報道內容需要與之相適應的新聞形式為它服務,只有這樣,形式才能充分表現新聞內容。隨著社會的發展,作為反映社會變化、為社會發展服務的新聞事業,其報道領域也由此擴大,新聞報道形式的變化也就成為一種必然。如果仍用原來的老一套,那么我們的新聞報道便會以同一幅面孔出現,使新聞失去應有的活力,讀者望而生厭。從內容出發探索表達形式,使形式更好地為內容服務。“我們必須敢于在形式上突破新聞體裁的固定程式,只要是有利于表達新聞內容,就可以調動各種筆法來進行寫作。”新聞寫作散文化正是寫作創新方法中的一種。新聞寫作向散文學習,借鑒散文靈活的筆法,一般可從如下方面進行:
(1)語言優美可讀性強。散文是心靈的譯碼,它聽從心靈的招呼,想到哪里,寫到哪里,毫無模式樣版。新聞應有文采,給人以美感,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就能獲得精神上的愉悅感,從而使閱讀行為在饒有興致中持續下去。語言單調枯燥,閱讀起來味同嚼蠟,讀者便會興味索然。內容是靠語言來表達的,語言應積極地為表達內容服務,有聲有色,有情有理地再現新聞內容全貌,使讀者在美的享受中輕松自如地獲得新聞信息。因此,在新聞寫作中,要講究詞語的選擇、句式的運用、修辭的變化、表達方式的變換,行文輕松自如,營造美的氛圍,使筆下的新聞有一種裝飾美,富有吸引力,增強可讀性。如新華社通訊《飛向太平洋——我國運載火箭發射試驗目擊記》,文章用詞通俗、貼切,運用比喻等修辭手法,把火箭發射后的聲響、氣勢、色彩以及人們的歡呼舉止與興奮心理淋漓盡致地展現在讀者眼前,使人如聞其聲,如見其形,如臨其境。
(2)結構自由靈活多變。散文的特征是形散神不散,即主題明確,結構根據內容可靈活自由安排,沒有固定的格式,寫作手法靈活多變。它是所有文學樣式中最活潑、最自由的寫作文體。上下幾千年,縱橫數萬里,天上地下,古今中外,風物人情,哲理幽思,根據表現主題的需要,都可信手拈來,結構布局,揮灑成文。新聞借鑒散文靈活多樣的結構特征,可以突破“倒金字塔”、“三段式”、“排浪式”等傳統結構模式,使稿件形式新穎,生動活潑,給讀者以全新的感覺。
第八屆“中國新聞獎”消息類獲獎作品《首都女記協紀念楊剛逝世40周年》就是一篇會議新聞的典范之作。這篇報道擺脫了傳統會議新聞寫法的束縛,結構緊湊,主題鮮明、深刻。記者不拘一格從會議中選材,提煉出“一個人的感召力在他身后究竟能持續多久?”這一深刻命題作為導語并將其作為貫穿全篇的主線。圍繞主線,選取最具個性、最精彩的會上發言加以理性概括,夾敘夾議,既穿插背景材料,又注入深厚情感,內容緊湊集中,從不同方面表現了主題,讓人讀后留下難忘的印象。
(3)形象生動細節逼真。美學原理告訴我們,美感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形象的具體性和可感性。散文是講究形象性的,新聞作品借用散文形象化的手法來表現新聞內容,可使讀者透過文字描述獲得立體的形象。穆青同志就說過:“視覺新聞的提出,是從新聞事業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和提高新聞報道的社會效果來考慮的。……如果我們不能在文字報道里給人家一點形象,恐怕是很難和電視新聞競爭的?!币虼耍谛侣剤蟮乐?,要善于捕捉形象,用形象來說話。這種形象化的表現手法在新聞界常被稱之為“鏡頭化”,就是將表現對象像電影、電視的特寫鏡頭一樣活靈活現地展現在讀者面前,讀者能從豐富的聯想中獲得美感形象。
寫散文,細節描寫是“活化”“再現”景物和人物的一種神來之筆,它能描繪出一個真實可感的特寫鏡頭,人物、景物、場面都是真實的。因此,抓細節非常適合新聞報道,它是讓新聞報道生動、深刻、有力的最得力的“常規武器”。
細節,是客觀事物整體中的細微部分,是人物形象和生活圖景的最小組成單位,是具有典型意義的形象化個體。細節雖小,但一枝一葉總關情,能于細微處見精神。那些具有典型意義、充滿生活氣息、富有表現力和感染力的細節,在新聞作品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很好地刻畫人物和表現事物特征,增強作品的感染力。如兩篇奧運報道:8月23日,浙江選手孟關良與隊友楊文軍在雙人劃艇500米比賽中奮勇奪冠,錢江晚報刊發的消息:與兒子一同見證奧運勝利,孟關良做到了。白色的劃艇剛一觸碰到終點線,艇上的孟關良和楊文軍便翻落水中。孟關良從水中探出一個腦袋,到處張望著,希望能夠從人們的反應中得到關于成績的點滴信息。
在這場圍棋決賽的特寫中,聶衛平插煙“反復了好幾次”,手“輕輕地抖動”;曹熏鉉彈煙灰“彈了五六次才彈掉”。細節描寫表現了現場的緊張氣氛,細膩逼真,集中而精粹,仿佛把讀者帶入了決賽現場。
(4)情感熾烈真摯感人。唐朝詩人白居易有句名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闭f明情感在文章中的重要性。作者寫作應當用情感去吸引讀者,征服讀者。飽含情感的新聞作品在報道人物或事件時,字里行間便會流露出真情,或愛或恨、或頌或貶、或喜或悲泄于筆端。而這正是作品贏得讀者的重要條件。
我們的時代是個充滿人文關懷的時代,許多重要事實中蘊含著濃烈的情感。記者要用心去感受生活,加深對生活的理解,把心中的真情溶注到要寫的人、事、景、物中。如果對寫作對象感情膚淺,“心中一團冰,筆下幾條筋”,那是難以打動讀者的。抒情是為表現作品主題服務的,貴在真實。因此不能矯揉造作,無病呻吟,光靠漂亮的文字來粉飾或空發感慨。記者應努力抒寫健康向上之情、真摯自然之情、生動具體之情,以情感人,使報道產生理想的效果。如1997年3月3日《人民日報》上的《在大海中永生鄧小平同志骨灰撒放記》中的幾段:“穿云破霧,專機向大海上空飛去,飛向這位一生波瀾壯闊的偉人最迷戀的地方。許是蒼天為之動容,當專機飛臨大海時,天空出現一道絢麗的彩虹?!?/p>
文中把“天空出現一道絢麗的彩虹”這一景象與感情融合在一起,說“也許是蒼天為之動容”,融情于景,景中含情,內涵豐富,引發讀者的聯想。這幾段文字含蓄地表達了人民對偉人小平同志的崇敬和懷念。
又如文中三次出現這樣的句子:“飛機盤旋,鮮花伴著骨灰,撒向無垠的大海;大海嗚咽,寒風卷著浪花,痛悼偉人的離去……”作者用重章疊句抒情,一唱三嘆,一層層制造出肅穆的氣氛,貫通全篇。情感濃烈,歌頌了小平同志大海般博大的胸懷,表現人民對他去世的悲痛心情。
當然,借鑒散文手法寫新聞應把握住一些基本原則,因為新聞畢竟有著自身的特點和規律,不能完全散文化。我們必須在堅持真實性、時效性的基礎上追求散文化的形式,必須始終注意把新聞價值放在第一位,新聞必須以傳播信息為己任。在這些基礎上追求適當的表現形式以達到形式和內容的和諧完美統一。在向散文學習中需要把握一個“度”,只能適度,不能過度。反之,就失去了新聞的本質特征。
摘要:簡要論述了“新聞寫作散文化”正是新聞寫作創新中的一種,以及在向散文學習中需要適度。
關鍵詞:新聞;散文;文化寫作
- 上一篇:電視新聞現場報道論文
- 下一篇:媒體的輿論監督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