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新聞現場報道論文

時間:2022-01-10 02:17:00

導語:電視新聞現場報道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電視新聞現場報道論文

一、電視記者與觀眾當面會晤,直接交談,進行“一對一”的傳播,使觀眾感到親切可信。

電視新聞現場報道與一般現場實錄的新聞片的主要區別是記

者直接出現在現場向觀眾作實地口頭報道。這就仿佛電視記者將新聞現場和新聞人物一齊帶到了觀眾面前,向觀眾當場闡述所發生的一切情景。這種傳播方式有一種超越媒介的穿透力,能產生當面會晤,一對一的人際直接傳播效應,這就大大縮短了傳者與受者的距離,增加了電視新聞的真實感和親切感。這好象是看一部某國風光紀錄片聽播音員畫外音介紹,與聽剛從美國歸來的好友指著錄像繪聲繪色的介紹不同一樣,人們總覺得后一種方式更為親切可信。1986年10月15日,英國伊麗莎白女王訪問上海,中午11點45分,客機準時降落虹橋機場,電視記者在現場敘下舷梯接受兒童的獻花。記者如同面向自己的朋友,介紹這里正在發生的一切,這種當面播報的方式,使觀眾倍感親切。

由于電視記者與新聞現場一起出現在電視屏幕上,記者的形象也成了電視新聞傳播的一種信息。從傳播學的觀點看來,現場上一切信息因素都有助于提高傳播效能,一位電視記者,尤其是一位名記者所作的現場報道必將大大增強電視新聞的傳播效果。

二、電視現場報道強烈的現場感,能使觀眾產生身臨其境,參與其事的臨場感、介入感。

現場報道的規定環境是在新聞發生的現場。電視記者作為新聞事件的目擊者甚至參與者向觀眾講述,現場的特定環境,氣氛甚至種種細微末節,除了電視畫面已揭示的內容以外,都可由電視記者向觀眾作口頭報道,使新聞事件的發展變化在觀眾的眼睛展開。在“汶川地震”和“北京奧運”期間看電視,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些面對鏡頭手持話筒在事件現場播報的記者們。他們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一邊觀察一邊思考,隨時調動自己的知識儲備,面對鏡頭出口成章,滔滔不絕,并不時的向身邊的目擊者或當事人發問。因此,他們并非一般意義上的記者,準確地講是:“現場報道員“或“出鏡記者”。更精彩的現場報道出現在北京奧運會上。在空中、地面和場館內外,在同比賽有關的各個角落,都活躍著現場報道員的身影,伴隨著一枚枚金牌的產生后對冠軍的現場采訪,雖然時間短暫,但極大地滿足了觀眾的收視期待。2008年是一個值得紀念的年份,現場報道員的群體亮相,以不可阻擋之勢展現了電視現場報道的魅力。

三、電視新聞的現場報道形式也向前方的記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電視新聞現場報道能使觀眾產生同步、現場感、親信感、參與感的優勢,要得以充分發揮,除了選準報道現場與具備必要的攝播器材外,對從事現場報道的前方記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一,從事現場報道的電視臺記者,不同于一般的記者,他是出畫面的,是現場報道節目意圖的具體體現者,又是節目與受眾之間感情交流的橋梁與紐帶。因此,他要格外注意自己在公眾面前的形象,包括言談、神態、舉止、儀表等等。

第二,從事現場報道的電視臺記者,要在新聞事件發生、進展的現場,迅速準確地選擇新聞事件與新聞人物,或口齒伶俐、語音純正地親自播有關新聞事實,或訪問有關新聞人物與知情人物(當事人),還要指揮攝像師富有價值與傳播意義的情景與特寫鏡頭。

第三,從事現場報道的電視臺記者,不僅負責播報開場白、串聯詞、結束語、組織串聯整個節目內容:而且遇到突發性事件、事件重大轉折或特別重要的新聞事實時,還要將即時報道與即時評論結合起來,做到邊播邊論、夾敘夾議。

對從事電視新聞現場報道記者的上述要求,用一句話概括,就是要求記者將采、編、播、評集于一身。其中“編”,不僅指編導。這正是對節目主持人的要求,也就是說,電視新聞現場報道的實踐,強烈地要求記者具備節目主持人的能力與風格。對從事電視新聞現場報道的記者,是稱呼“前方記者”,還是“節目主持人”,如果光是一個名稱之爭,顯得并不重要;問題關鍵在于:電視新聞現場報道是電視新聞中最有生命力的品種,在傳播媒介競爭中也最有實力,為了充分發揮其優勢,從事現場報道的記者必須向節目主持人方向演化;或者由節目主持人來從事新聞現場報道,應是改革舉措。有節目主持人從事電視新聞現場報道是集采、編、播與一身,把各種信息串聯起來,與觀眾作面對面的交流。并且,節目主持人要完整全面地體現節目方針與宣傳意圖,打破新聞與評論的界限,隨機應變,隨時可以對新聞加以分析與評論,適應了深度報道或深入報道的需要。總之,電視新聞現場報道的崛起和發展,呼喚著更多的優秀節目主持人出現,使由節目主持人從事的電視新聞現場報道成為電視新聞發展的方向與潮流;同時,大批優秀的電視新聞現場報道節目的涌現,必將造就一批優秀的權威的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促使電視新聞的改革出現一個全新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