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新聞業發展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19 10:43:00

導語:網絡新聞業發展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網絡新聞業發展研究論文

摘要:20世紀90年代以來,伴隨著因特網向人類社會各個層面的擴散與滲透,基于因特網的網絡新聞業迅速崛起。其發展,既是以信息高新科技的發展為技術基礎的,又是各種相互交織的社會力量作用的結果。美國是因特網的發源地,也是網絡新聞業最早興起的國家。世界網絡新聞業發展過程中,美國網絡新聞業的發展,尤其是傳媒網站的發展,常常因其在世界上領先一步而產生廣泛影響。本文試圖對美國網絡新聞業發展的特點和動力進行探討。文章指出,美國網絡新聞業在其發展進程中形成的主要特點可以用“快”、“新”、“特”三字概括,即:快——快速上馬、勢頭強勁;新——積極探索創新、追求新穎獨創的風格;特——走各具特色的發展之路。而在這些特征表象的背后,則是深深埋置于美國社會背景之中的市場競爭的邏輯,這是美國網絡新聞業發展的根本動力。

關鍵詞:網絡新聞業傳媒網站市場競爭

I.網絡新聞業在美國的發展及其態勢

網絡新聞業(網上新聞業),顧名思義,即基于電腦聯網技術、以電腦網絡為媒介的新聞(事)業。根據2000年版的《中國大百科全書》對“新聞事業”概念的釋義,新聞事業是“新聞機構及其各項業務活動的總稱。新聞事業區別于人際傳播活動,有如下特征:(1)有合法的新聞傳播機構;(2)采用各種新聞傳播手段;(3)擁有以新聞為職業的專業人員;(4)面向社會,具有廣泛的社會影響。”將這一釋義延伸至“網絡新聞業”,我們可以說網絡新聞業指網絡新聞媒體及其運用網絡進行的新聞傳播(核心業務)及其他各項業務活動。

當然,從廣義上來說,正像新聞傳播活動并非都是通過職業新聞傳播機構展開的一樣,網絡新聞傳播活動也并非都是通過網絡新聞媒體展開的,甚至并非是在網絡新聞媒體出現后才出現的。網絡新聞傳播是基于因特網的新聞傳播。在網絡新聞媒體出現之前,電子郵件的群發、電子公告牌、新聞組等,即曾經成為一些網絡用戶傳遞新聞的工具。但是,就像當年新聞傳播走向社會化、專業化和新聞事業形成的重要標志,是面向廣大社會公眾進行職業新聞傳播機構及新聞從業人員的出現一樣,網絡新聞業也是伴隨著網絡新聞媒體的出現、伴隨著網絡新聞傳播活動走向職業化而開始形成的。網絡新聞媒體,主要可以歸為兩類:由傳統的傳媒機構建立的傳媒網站(包括以傳媒機構為主并同信息業等相關行業的公司合作建立的網站),以及參與或轉發新聞的以門戶網站為主的商業網站(雅虎、Google、新浪等網站的新聞、轉發,就是很好的實例)。但是,后者的核心業務,并非新聞傳播。此外,在網上還有原生的網絡版新聞報刊,但此處不將它們單獨立為一類,一是因為這種原生的網上新聞報刊數量甚是有限,二是因為創辦這種原生網絡版新聞報刊的網站,可能只是將此作為其綜合的網上服務一個部分的商業公司,后一種情況可以歸入上述第一類。而真正稱得上以網上新聞傳播活動為核心業務的,是傳媒網站。因此,限于篇幅,本文中所討論的網絡新聞媒體,基本上是指傳媒媒網站及其以新聞傳播為核心業務的業務活動的考察。

國際上傳媒上網建立新聞網站的實踐和網絡新聞業的興起,從世界上出現第一批報刊網站算起,始于因特網在世界范圍走向千家萬戶的20世紀90年代。在20世紀90年代,因特網已發展成為將世界范圍眾多的電腦聯結在一起的全球最大的開放型電腦網絡。此時,它不可避免地顯示出既具有同傳統的傳媒競爭市場份額的實力又具有可用于大眾傳播的潛力的雙重特點。而傳統的傳媒業在新傳媒介入競爭的壓力之下應變求存的必然規律,又使采納網絡技術作為傳媒生存與發展的策略,成為充滿魅力的選擇。傳媒加盟網絡,網絡介入新聞傳播向新聞業滲透,可以說是勢所必然。

美國是因特網的發源地,也是網絡新聞業最早興起的國家。就網絡新聞業的主干——傳媒網站來說,最早出現的是報刊的網站。在美國,這發生在1994年,當時,一批敢于領先一步創新冒險的美國報刊在網上建立了網站。但是,一些報刊在開始上網電子版時,并非馬上單獨建立網站,而是依托一定的聯機網絡系統、別的網絡服務主站。據說,全球第一個在網上電子版的,是美國《圣何塞信使新聞報》,但關于該報電子版的起始時間,不同的著述中說法不一,一說這發生在1992年,[1]還有一說是該報于1987年開始在網上發行。[2]盡管如此,筆者從美國的《編輯與出版者》網站、歐洲的Nua公司(以開展網絡調查著稱)等若干信息源獲得的信息表明,1994年才真正稱得上網絡新聞業興起之年,因為在這一年,出現了作為網絡新聞傳播主體的核心力量的傳媒網站中的第一批。此后,美國很快形成了傳媒上網熱。不論是一些財大氣粗的大型傳媒集團,還是中小型的地方性的媒介公司,無不紛紛爭先恐后加盟網絡,唯恐行動遲緩會使之喪失新一輪競爭的先機。傳媒建立網站的實踐并且開始向全世界擴散。伴隨著世界范圍“建設信息高速公路”的滾滾熱浪的掀起和此起彼伏,傳媒上網建立新聞網站提供網上信息服務逐漸成為世界范圍內傳播領域的新景觀。

就廣電傳媒來說,世界范圍內最先走上網絡的也是美國。1995年8月,美國ABC公司首先利用網絡“進行全球播音”。[3]廣電傳媒上網的實踐很快在美國風行。到1998年,美國主要的新聞傳媒均已上網。就報刊來說,2002年7月以來美國網站上提供的數據表明,2002年6月,美國上網的報紙已達4,000多家。[4]就廣播電視上網的進展來說,至1998年底,美國大多數廣播電視臺已設立了網站。1999年美國已有800多家電視臺,1,000家廣播電臺提供網上信息服務;[5]到2000年,美國在因特網上進行廣播的廣播臺已達1,914家。[6]美國因特網委員會的網站上提供的《2001年因特網發展狀況報告》中的數據表明,至2001年4月,世界上進行網上播出的廣播臺已超過5,000家,其中一半以上在北美洲。

在1994年美國第一批報刊網站建網之初,其思路和做法主要是為了把網絡作為報刊間競爭的新戰場,將其一個多世紀以來一直在美國街頭的報刊亭/報刊攤上展開的爭斗搬上網。這些網站當時的,是報刊的電子網絡版。當然,利用網絡空間的無限性和網絡作為復合型媒介的融合性特征,美國報刊上網后迅速發展到除了在網上提供印刷版的內容外,還通過超鏈接提供新聞背景資料和相關報道,并開辟電子論壇、聊天室、電子郵件列表等服務,再進而發展到網絡版與印刷版相對獨立。但是,一個更具實質性的、打破美國報刊網站建設的最初思路的變化,是新聞媒體建立的地區性網站/綜合信息平臺(新聞門戶網站)的出現。《波士頓環球報》率先于1995年創建了這樣一種地區性網站():它并不僅僅只是在萬維網上建立該報的品牌,而是提出讓所有波士頓的傳媒成為其一部分。該網站幾乎連接波士頓地區的所有傳媒公司,其中包括6家電視臺、12家廣播臺和8家雜志社;一站“網”盡60多家“伙伴”。[7]這種創新的建立網站的做法,同最初的報刊網站各自留神戒備地守護自己的網絡上的“空間”的思路,顯然是有差異的。這種創新的做法在出現之初,尚無專門的術語可以對之進行描述。不少人對的做法持懷疑態度。然而,若干年后,鑒于根據尼爾森網站用戶率調查和MediaMetrix公司的調查,10家最受歡迎的網站均是門戶網站,一些傳媒網站開始對此砰然心動。1999年,道·瓊斯公司、華盛頓郵報公司和奈特–里德公司等,曾分別宣布了其轉變為新聞門戶網站的意向。其原因,是這些公司感到,建立地方性門戶網站提供足夠充分的網上服務,能夠使其網上受眾規模擴大,這會吸引廣告商掏錢購買更多的篇幅空間。在當年召開的一年一度的年中傳媒評論會議上,華盛頓郵報公司的總裁指出,“消費者想要并需要一方便的入口通往整個地方上的網上信息和商業市場。我們希望成為所有人前往華盛頓的電子旅途上的第一站。我們期待《華盛頓郵報》的翻新改版的網站將擴展,并將使得用戶尋找諸如網上零售、娛樂列表、街道新聞、分類廣告和《華盛頓郵報》內容之類更為方便簡易。”[8]有分析家認為,美國報刊網站卷入建立門戶網站熱之中,是因為它們意識到,在網上它們需要“跨躍新聞前進”;用戶不僅想獲得新聞,還想獲得更多的娛樂列表和其他服務;網上報紙要辦得成功,就不能僅僅只是搬上網的報紙而已。[9]

美國網絡新聞業興起后,很快出現了傳媒機構聯手和傳媒機構同相關行業的公司聯合共建網站的現象。1996年(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就和微軟公司聯手創建網站。美國時代華納公司所屬的各家雜志社,較早就聯手建立了網點Pathfinder。1999年,A.H.Belo公司的《Dallas晨報》和奈特–里德公司的《沃思堡明星電訊報》宣布它們將聯合其資源創建一家地域性/地方性門戶網站,該網站將刊載這兩家報紙雙雙的分類廣告,提供通往6000多家當地網站的鏈接,并提供網上購物服務。最近兩三年來,傳媒機構聯手和傳媒機構同相關行業聯手營建網站的態勢,在美國又有明顯加強。時代華納公司和美國最大的因特網接入服務提供商美國在線合并,是炒作得沸沸揚揚的傳媒業與信息技術業聯手的最大實例,只是,迄今為止的合并效果使業界人士將之稱為最失敗的合并范例。(但這廠合并的問題并不屬于此處的討論話題。)此外,《紐約時報》和美國廣播公司(ABC)聯盟,《華盛頓郵報》公司同(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聯合。……

美國傳媒機構網上聯手中還出現了地方報刊同全國性的網上新聞網絡如MSNBC網站、CNN的網站、美國在線的“數字城”等簽約合作的新動態。這種合作,或具有跨地域性的特征,或有助于小型傳媒機構掛靠知名度很高的網站,利用后者的品牌效應,或有利于整合文本和視頻文檔信息資源。

2003年第二季度以來,美國網絡新聞業發展中顯示出了積極推動國際合作的最新動態:美國的商業刊物出版公司VNU自2003年4月起同英國路透社網站的媒介服務部(ReutersMedia)聯手合作,共同創建了綜合性的娛樂服務網點Reuters/VNUEntertainmentService。此舉有利于將VNU公司的來自《好萊塢報道》、《廣告牌》(Billboard)、《幕后》(Backstage)等業界新聞渠道的娛樂新聞中的最精彩部分同路透社新聞報道的豐富資源和廣度結合起來,有關網絡新聞報道指出,它們的新的伙伴關系將給娛樂新聞報道和這方面的服務帶來種種改善。娛樂新聞報道和特稿的量將會增多,內容的范圍將會拓展,個別部類會有很大的擴展。新的部類將擴大娛樂服務,新聞報道和特稿將會通過自動鏈接的圖片、說明和著名的路透社照片而增添吸引力。[10]

此外,近來在美國還出現了如下相關動態:電信(電訊)公司同有線電視公司競爭寬帶市場的爭奪戰掀起熱潮。2003年4月底開始,美國電信業巨頭Verizon公司宣布,將全面下調其因特網寬帶接入費用:該公司的ADSL上網服務費由原來的每月45美元左右下調到34.95美元;如果用戶同時選擇該公司的本地電話服務,則其ADSL上網服務費更可進一步優惠至每月29.95美元。對該公司的這一舉動,華爾街的行業分析師們評論說此舉拉開了美國因特網寬帶市場新一輪價格戰的序幕,也吹響了電信業巨頭們搶奪寬帶市場、向有線電視挑戰的號角。[11]

II.“快”、“新”、“特”——美國網絡新聞業發展的顯著特點

作為世界上網絡新聞業最早興起的國家,美國網絡新聞業的發展,尤其是傳媒網站的發展,常常因其在世界上領先一步而產生廣泛影響。美國網絡新聞業的特點,可以用“快”、“新”、“特”三個字來概括。“快”,即快速上馬,是美國網絡新聞業的第一個顯著特點。美國是因特網的發源地,也是第一個提出建設信息高速公路方案的國家。在信息基礎設施、數據庫建設等方面,均處于領先地位,在因特網用戶普及率方面,長期遙遙領先。這些都是傳媒上網的技術條件。此外,就決策、管理方面來說,美國對信息產業的發展采取新自由主義的政策,環境寬松。對于傳媒建立網站,美國并不要求其為此申請新聞許可證,這同其對廣播電視業的管理實行的審批制不一樣。這些條件,使美國網絡新聞業具有上馬迅速的特點。自1994年美國出現第一批報刊網站后,傳媒上網之風迅速刮遍美國。如前所述,到1998年主要的美國傳媒公司均已建立網站。美國的著名媒體如《波士頓環球報》、《今日美國》、《華爾街日報》、美國廣播公司、美國全國廣播公司等,均是較早建立網站的媒體。

“新”,即積極探索創新,追求新穎獨創的內容與服務是美國網絡新聞業的另一重要特點。美國是各行各業市場競爭極為激烈的國家,新聞傳媒業也不例外。美國傳媒業高度發達,競爭極其激烈,尋找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的策略,早在傳統大眾傳媒在大眾傳播中獨領風騷的時期就已十分重要。而積極探索創新、追求新穎獨創的風格是美國媒體長期以來在競爭中求生存與發展的重要策略。美國傳媒開始上網后,在積極探索創新方面,也就分外注意。在網上新聞傳播作為因特網的重要應用之一在全世界的發展進程中,創建地域性新聞門戶網站、傳媒網站涉足電子商務、手機短訊等實踐,最初都是在美國首先出現的創新之舉。不僅美國網絡新聞業作為整體始終追求在其傳播活動中形成不同于傳統新聞傳播服務的新穎獨創的內容和服務,而且美國各傳媒網站都刻意追求形成不同于其他傳媒網站的新穎獨創的風格。由于美國在電子數據庫的建設等方面,走在前沿,所以其傳媒在建立網站后,在提供豐富的信息檢索、網點鏈接等等傳統的傳媒所沒有的服務中,可說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而美國各家媒體在長期的市場競爭中早已形成的自己的特色、優勢,又為他們上網后形成自己網站的新穎獨特的內容和服務,提供了一個現成條件。在美國,不論是傳媒界巨頭的網站,還是名不經傳的傳媒機構的網站,在這方面,都煞費苦心。

試以幾家美國媒體網站為例。美國著名的全國性日報之一、經濟信息的權威媒體《華爾街日報》建立網站后,既進一步發揮其在經濟信息傳播方面的權威性,又利用網絡的瞬時傳播、容量無限的優勢,更好地打出經濟信息服務的王牌,以迅速快捷的經濟信息、股市行情和有助于研究經濟性勢的內容,為自己贏得了大量登記付費用戶,從而形成了傳媒網站經濟運作的《華爾街日報》在線模式。美國報界巨頭《華盛頓郵報》的網站,是近年來頻頻獲獎、受眾數量很大,影響甚廣的傳媒網站。該網站1999-2001年連續獲得數項《編輯與發行者》雜志Eppy獎(該獎旨在鼓勵報刊業在網上傳播中的最佳成果),2000-2001年度連續獲得“數字化優勢獎”(DigitalEdgeAward),2001年獲美國傳媒全國傳媒基金會“網上新聞業優勝獎”,……還在1998年12月,該網站每月唯一用戶數(Uniqueusers)即已達到190萬,到2002年,其每月唯一用戶數已達500多萬。[12]努力開拓創新,是該網站成功的的一條重要原因。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提供迅捷的重大新聞報道、大量的原創性內容和內容不斷充實的一整套給用戶以有關哥倫比亞特區華盛頓的指南的文化、社區和商業服務;(2)采用實時播出的“廣播模式”運作;(3)精心設計網站內容板塊/頻道,盡力使之與同類相比有一定的與眾不同之處。刊載原創性的內容早在1998-1999年,就已成為該網站贏得贊揚的原因之一,近年來,該網站更是注意擴大原創性內容的比重。另外,20世紀90年代末期,《華盛頓郵報》網站即通過開發稱為“StyleLive”的服務娛樂性內容,提供有關哥倫比亞特區的一些指南,其中包括稱為“商業中心地”的購物指南和哥倫比亞特區觀光者指南等集服務與娛樂為一體的內容。如今,經過這些年的發展、更新,該網站的內容板塊、欄目中有“娛樂指南”(EntertainmentGuide)、“工作”(Jobs)和“市場”(Marketplace)下的“當地工商行名錄”(LocalBusinessDirectory)、“社區”(communities)等信息內容,為用戶提供哥倫比亞特區的文化娛樂、商業機構、工作機會等方面的指南。關于采用實時播出的“廣播模式”運作,該網站設有“直播在線”(LiveOnline)板塊,它提供各種網上直播討論節目,題目范圍廣泛,由重要新聞人物、娛樂明星、定期邀請的嘉賓亮相登場,與公眾進行互動交流。該網站聲言,其“直播在線”同許多網站上的“聊天(室)”不同,它提供的是“理智的、有主持的討論。”就盡力使自己的內容版塊/頻道與同類相比有一定的與眾不同之處而言,該網站目前共提供“新聞”、“我的華盛頓郵報”()(個性化內容服務)、“直播在線”、“論政治”(OnPolitics)、“娛樂指南”、“工作”、“市場”和“攝像作品”(CameraWorks)八大板塊/頻道。這些板塊/頻道都堪稱精心設計,其中“新聞”頻道以即時更新、報道迅捷可靠、重視原創新聞為特點,“論政治”頻道是互動式的頻道,并圍繞政治,融新聞、直播討論、網上獨家專欄和分析為一體;“攝像作品”提供的照片和視頻作品使用戶進一步了解新聞和事件、人物及世界各地風光,其中不少是獲獎作品;……

“特”,即傳媒網站各具特色的發展,是美國網絡新聞業發展的第三個顯著特點。與追求開拓創新相連的是,美國網絡新聞業還顯示出不同的網站各具特色的發展特征。雖然在一些大的傾向方面,如拓展內容范圍,追求豐富多彩的信息內容等,美國傳媒網站具有共性,但與此同時,各網站在追求新穎獨特的風格的過程中,又必然形成各具特色的發展格局。處于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的美國傳媒網站,都追求自身有一定的與眾不同的立足市場的優勢,這種市場競爭策略,又使它們的發展并非千篇一律,而是有自己的特殊性,從而形成了美國網絡新聞業的不同網站各具特色的發展特征。根據筆者最近采用網上觀察法和文獻研究法所得的資料進行綜合,歸納而言,目前美國傳媒網站的模式主要有如下幾種:(1)以打母體傳媒的既有品牌為主,但利用網絡的多媒體、互動式傳播等優勢,不同程度地提供超越印刷版(傳統版)內容范疇的網上服務。《紐約時報》網站和《華爾街日報》網站是兩家很好的例子。《紐約時報》網站全稱為“(萬維)網上紐約時報”(TheNewYorkTimesontheWeb),它以在網上打《紐約時報》的品牌為主,但提供一定的發揮互聯網特色的、印刷版母體沒有的服務,如“個性化的氣象信息”、互動式特寫稿、多媒體信息服務、電子郵件新聞簡報等。《華爾街日報》網站以“華爾街日報在線”(WallStreetJournalOnline)為名,名字折射出其在網上烙下《華爾街日報》品牌之印的特征,但與此同時,如前所述,該網站還把一些印刷版由于其篇幅等限制無法使用而對研究經濟形勢非常有用的稿件搬上網。此外,該網站上還有互動式特寫稿、編輯與專欄作家同網站訪問者的網上討論等內容。(2)傳媒網站辦成地區性綜合信息平臺(新聞門戶網站)。上面曾經提到的《波士頓環球報》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該網站除了提供其母報《波士頓環球報》的內容外,還囊括了60多家其他信息源提供的信息內容,其中除了幾乎所有的當地新聞傳媒公司外,還有其他機構如圖書館、地區氣象臺等。(3)傳媒機構聯合或傳媒機構與網絡服務商等其他相關行業的機構聯合創辦專業性的信息服務網站/站點。例如,美國的“考克斯互動媒介”網站()由美國考克斯報業集團聯合考克斯通訊公司、考克斯通訊公司、考克斯電視公司、考克斯廣播公司、Manheim拍賣公司經辦,共設7個站點,其中“汽車貿易”、“Manheim拍賣”和“Manheim互動”這3個站點是提供汽車貿易、二手車買賣的專門信息服務和汽車方面的電子商務服務的。又如,《今日美國》與交互汽車網合作在網上開設了“汽車”站點,專門提供汽車信息和網上汽車買賣服務。

III.市場競爭邏輯——美國網絡新聞業發展的主要動力

美國不同傳媒網站各具特色的發展,是其理念、實力和風格的反映。而在美國網絡新聞業的“快”、“新”、“特”特征表象的背后,則是深深埋置于美國社會背景之中的市場競爭的邏輯,這是美國網絡新聞業發展的主要動力。美國傳播學者、《數字資本主義》一書的作者丹·席勒曾經通過深入研究在美國的政治經濟環境下發端的因特網的興起史,揭示美國的市場體系、市場自由競爭邏輯的作用在網絡發展進程中、包括網絡向傳播業滲透的過程中的影響。美國的大型企業(尤其是跨國公司)數十年來在追求不斷擴大生產和商務活動規模及拓展業務范圍乃至走向全球化的商業利益的驅動下積極采納電腦技術和網絡技術,這是作用于網絡發展的一系列因素中一項重要因素。也是它們,在市場商機的驅動下,試圖通過在國會游說等活動對美國政府關于電信業發展的決策施加影響,以便使美國政府這方面的政策為它們按其意愿發展公司服務網絡化提供最大的自由度。在美國私有制、商業化傳媒體制下,美國傳媒公司同其他企業一樣,其成敗興衰的生存過程始終主要受市場利益的驅動。搶灘網上大眾傳播領地的爭奪對于參與其中的美國傳媒公司和其他公司來說就是為了捷足先登搶奪網上蘊含的市場商機,是為了在對于傳媒市場競爭力至關重要的發行/發送渠道的控制權爭奪戰中先發制人地進入網上嶄新的發行/發送平臺的新一輪競爭。美國網絡新聞業的發展,歸根結底靠市場競爭的推動。在發展過程中,不但快速上網的特點同參與其中的美國傳媒公司和其他公司希望先發制人搶占數字化市場的動機有關,而且積極探索創新、追求新穎獨特的內容與服務以及形成各具特色的發展格局,也顯然同其市場競爭策略分不開。市場贏利的目標和動機,始終是支撐美國網絡媒體的發展努力的主要動力,而美國網絡新聞業發展過程中的起伏、波折,也始終同實現這種目標的狀況緊密相連。

綜上所述,美國是網絡新聞業最先興起的國家,也是迄今傳媒網站數量最多的國家。作為一個典型的自由市場經濟的國家和傳媒實行商業化體制的國家,美國的網絡新聞業伴隨著網絡股在市場上的沉浮經歷了起伏。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其生命力經受住了考驗,已出現一批具有廣泛社會影響力的網絡媒體,并且已在其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特點,主要有:上馬迅速、勢頭強勁,積極創新、采用遵循“差別化”原則的市場競爭策略,走各具特色的發展之路等。而在這些可用“快”、“新”、“特”三字概括的特征表象的背后,則是深深埋置于美國社會背景之中的市場競爭的邏輯,這是美國網絡新聞業發展的根本動力。它深深發映出美國網絡新聞業同其社會背景的互動。

注釋;

[1]雷躍捷、辛欣主編《網絡新聞傳播概論》,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1年版,第29頁。

[2]杜駿飛著《網絡新聞學》,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1年版,第43頁。

[3]雷躍捷、辛欣主編《網絡新聞傳播概論》,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1年版,第33頁。

[4][/cgi/findcgi?3=&2=&1=news]。

[5]胡正榮《產業整合與跨世紀變革——美國廣播電視業的發展方向》,載《國際新聞界》2000年第四期,第33—39頁。

[6]出處同上,第33—39頁。

[7]Carlson,David.MediaGiantsCreateWebGateways.PublishedonthewebsiteofAmericanJournalismReview(網址:).1999年9月。

[8]Ibid.

[9]Ibid.

[10][/media/products/on-vnu-us.html].

[11]《環球時報》2003年5月23日。

[12]這兩個數據,分別獲自MediaMetrix網站()和《華盛頓郵報》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