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媒體研究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26 09:31:00
導語:華文媒體研究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及其影響力的不斷擴大,中國越來越多地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新一波的“中國熱”也隨之興起。
上個世紀以來,世界性的“中國熱”出現過三次。第一次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際。新中國的誕生,震驚了世界,在西方國家關于“誰丟失了中國”的大辯論中,在“黃禍論”的鼓噪聲中,對中國的封鎖、圍堵、遏制與打擊也全面展開。第二次“中國熱”出現在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前后。這是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由“圍堵”中國轉而打開“竹幕”的一個戰略性的步驟。這次“中國熱”,更多地表現為西方世界對中國這個帶有神秘色彩的東方文明古國歷史文化的探究,其結果是中國的長城、故宮、兵馬俑以及中國的醫藥、針灸、功夫等為西方媒體津津樂道,成為頗受矚目的話題。第三次“中國熱”始于中國實施改革開放政策的上個世紀80年代,一直延續至今,并呈現出逐步升溫的勢頭。在這一次“中國熱”中,世界輿論對中國的關注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2003年下半年以來,國際媒體對中國的報道明顯增多;2004年下半年到現在,西方主流媒體對中國報道的密集度也大為增加。例如在英國的主要報紙、雜志、出版物上,幾乎每天都能見到中國的新聞和相關報道。今年5月22日,美國大報《紐約時報》在頭版報道中,首次使用中文標題“從開封到紐約——輝煌如過眼煙云”。美國著名記者及中國通紀思道評論說:“如果你看不懂上面的中文標題,你最好開始學中文,因為它是未來的語言”。無論這篇報道的內容如何,世界性的英文大報向西方讀者如此推介漢語的做法,是歷史上從未有過的。
世界關注中國是一件好事,說明中國的國際地位的確在提高,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影響力也的確在擴大。但是在世界性的“中國熱”不斷升溫的同時,我們更要保持清醒的頭腦,進行必要的“冷思考”。
首先我們注意到,雖然中國經濟與社會的迅速變化正在引起世界的關注,但是國際社會對中國的了解并不全面,一些西方主流媒體對中國的認知還停留在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前的思維定格中,對它的偏見與誤解也普遍存在,比如對中國和平發展戰略的曲解,和在此基礎上形成的“中國威脅論”的論調。令人遺憾的是,在西方國家對中國發展及中國國力進行夸大式報道的同時,一些華文媒體也失去了應有的理性,對中國經濟、華人經濟以及大中華經濟圈做了不恰當的報道,客觀上為“中國威脅論”提供了某種注腳。由此可見,在當今這個西方輿論占據主導地位的國際舞臺上,如何向世界展示一個真正的中國,一個負責任的、和平發展的中國,改變世界輿論對它的誤解與偏見,已經成為包括中國本土和海外華文媒體在內的世界華文傳媒的共同課題。
其次我們應當看到,雖然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語言,雖然伴隨著“中國熱”,漢語熱也在不斷升溫——據2005年7月在北京召開的首屆世界漢語大會透露,目前海外約有100個國家的2500余所大學教授中文,通過各種方式學習漢語的人數超過3000萬。盡管如此,漢語卻不能算是強勢語言,它的國際化程度仍然比較低。目前將漢語作為國家通用語言或工作語言的國家和地區不多,漢語在國際社會重要交際領域(如外交、貿易、科技、教育等)中的使用也十分有限;聯合國雖然將漢語列為其工作語言之一,但是地區性或國際性的組織、會議正式使用漢語的尚不多見。在這方面,漢語自然不如英語、法語,甚至不如日語。
這里的原因有多種,其中漢語的規范化、標準化程度低,缺乏一致性是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方面。這方面的問題在海外華文傳媒中表現得尤為突出。長期以來,由于歷史和地域方面的原因,海外華文媒體在語言文字、詞匯、字體以及行文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異。近些年來,這種差異雖然開始縮小,例如隨著大陸新移民讀者群體的增加,海外越來越多的報刊開始采用簡體字,變直排為橫排,但華文媒體同文不同體、同字不同音的現象仍然存在。例如美國紐約被稱為“第一華埠”的曼哈頓中國城向以廣東人和福建人為主,通用的語言是粵語,東百老匯一帶的華埠則是福建人的天下;紐約“第二華埠”法拉盛地區的華人則來自中國大陸、香港、臺灣、澳門以及東南亞各地,雖通行“國語”(大陸稱之為“普通話”),卻操著不同地區的方言。這些均通過華文媒體體現了出來。
第三我們應當看到,由于海外華人華僑所來地區不同,移民海外的時間不同,與中國關系或鄉土觀念的程度不同,文化、教育背景不同,加之大陸與港澳有一國兩制問題,大陸與臺灣有兩岸關系問題,相互之間的矛盾、沖突與歧見也時有發生。例如前段時間海外一小部分臺獨分子為了“去中國化”而發起運動,要求美國和加拿大的人口統計除華人之外,增設“臺灣人”一項,鬧出了一場政治風波。凡此種種,不但不利于華人社會以及華人受眾群體的融合,也直接影響非華人受眾群體對華文和中華文化的認知與認同。這與中國的和平崛起及其國際化的發展進程顯然是不相符的。
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作為“軟國力”的核心部分,華文媒體有責任、有義務在正確報道中國,提升漢語的國際影響力方面發揮作用。而發揮好這個作用,又必須進行一系列的調整。
第一,讀者定位的調整
長期以來華文媒體的主辦者和受眾都是華人,媒體說華人自己的話,辦華人自己的事,替華人鳴不平,維護華人的利益,總之超不出華人的圈子。隨著越來越多的留學生來華學習和越來越多的國家將漢語作為主要外語納入國民教育體系,華文媒體所在地通曉漢語的非華人群體的存在和與日俱增,已成為不爭的事實。無論是在中國學成還是在本地學習,這一群體對華文出版物無疑是有需求的,可以看作華文媒體潛在的受眾。華文媒體的經營者應當注意到這種新的變化以及由此帶來的新的訴求,將這一群體納入視野,予以充分的重視,在辦報目標和宗旨上作相應的調整。特別是那些在全球發行、有一定影響面的華文大報,在面向華人進行新聞報道的同時,應當兼顧所在地“非母語”受眾的需要,擔負起推廣漢語、推廣中華文化的責任,使漢語在國際社會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page_break]
第二,內容方面的調整
過去華文媒體主要關注與華人利益或族群利益有關的大事小情,為此具有不同社會文化背景的華人、華報之間常常發生矛盾與糾紛。應當承認,目前大陸與香港、澳門在社會制度上有著不同的性質,包括大陸、港澳民眾在內的廣大華人與臺灣一部分人在祖國統一問題上也有著不同的立場和觀點,但從宏觀上看,這些都屬于“內部問題”。如果將這些矛盾、糾紛在華文媒體上過度強調或過分渲染,不但不利于海外華人自身身份的認同,也不利于所在國對華人族裔的認同。為了樹立華人社會的整體形象,提高華文媒體的聲望和影響,華文媒體應當盡可能擺脫局限性,關注人類發展的共同問題;盡可能少地強調“內部矛盾”,更多地展現中華民族的精神風貌。這一方面有助于增強國際輿論對一個完整的、逐步強盛的中國的認知,同時也有助于提升世界華人的凝聚力與向心力。這種認知與“合力”是目前快速發展中的中國最需要的,也是華文媒體國際化的重要前提。
第三,語言文字上的調整
為了改變漢語一致性差、方言分歧嚴重、有字體之別的情形,應當在華文媒體中推行標準化操作規程。只有將標準統一起來,才能更好地實現華文信息的全球性傳播與分享。這不是技術技巧問題,而是戰略性的問題。目前許多大國都在有計劃地實施各自的語言戰略,并努力擴大語言的國際影響。美英等國通過貿易、文化、教育等途徑,借助媒體向世界傾銷英語;法國努力協調有34個國家和3個地區構成的法語區的語言問題;西班牙利用“西班牙語世界”這一概念向世界進行語言傳播;日本、韓國建立基金會不遺余力地推進日本語、韓國語的國際傳播。反觀華人社會,僅僅是在同一個國家或同一個城市,就有不止一種方言在使用。如果說,海外華文媒體同文不同體、同字不同音的現象一段時期內適應了不同對象群體的需要的話,那么今天,以國際化的視野衡量,它已經不合時宜了。
第四,資源利用的調整
目前,作為對全球投資者最具吸引力的國家,中國社會的方方面面,包括它的經濟發展狀況、市場運行情況、投資環境等已經成為包括華人、華文媒體以及非華人(懂華文)群體普遍關心的問題。然而迄今為止,我們還沒有建立起面向世界的、功能強大的華文網絡數據庫,這不能不說是一件憾事。目前,網絡世界的分割剛剛開始,爭奪虛擬空間中漢語的地位,離不開數據庫的開發與建設,包括面向世界華文媒體的、便于查詢、檢索的新聞信息資料庫。這種權威信息的提供,一方面可以為海外華文媒體提供堅實的內容支撐,增強它的可信度和影響力,同時也擴大了華文媒體整體上的影響力。因此,華文媒體應充分重視互聯網的作用,著力開發、利用互聯網資源,形成全球華人信息傳播網絡,在未來的世界新聞傳播格局中占得優勢,占得先機。
第五,經營規模的調整
綜觀世界各國的華文媒體,除了少數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和經營規模外,絕大部分小而不強,且面臨巨大的生存壓力。例如在擁有40萬華僑華人人口的紐約市,就有十幾份華文報刊同時出版。在多倫多、東京、莫斯科等其他城市,也普遍存在這樣的情形。由于市場相對狹小,報紙之間的競爭十分激烈。為了在競爭中立足,一些國家的華文媒體采取不正當的手段相互排擠、傾軋,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對于華文媒體整體水平、聲譽和競爭力的提高十分不利。要想擺脫這種局面,變小而弱為大而強,華文媒體只有與媒體發展的國際化趨勢相適應,走聯合經營的道路,通過資本市場的運作,通過祖籍國(新加坡等華人已成為當地屬民的例外)的扶助與支持形成集團優勢,彼此間互助互利、共享資源,打造一兩個華文媒體的“航母”。只有這樣,華文媒體才能走出狹小的區域,走向世界,成為國際化的媒體。
參考文獻:
王士谷著:《海外華文新聞史研究》,新華出版社,1998年。
程曼麗著:《海外華文傳媒研究》,新華出版社,2001年。
中國新聞社主編:《面對新世紀的海外華文媒體——首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論文集》,香港中國新聞出版社,2001年。
中國新聞社主編:《送你一條中國結——第二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論文集》,香港中國新聞出版社,2003年。
《世界華文傳媒年鑒》,世界華文傳媒年鑒社,2003年。
周南京著:《華僑華人問題概論》,香港社會科學出版社有限公司,2003年。
- 上一篇:商業價值和市場競爭力論文
- 下一篇:性別意識缺失狀況營銷溝通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