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報刊及其發展模式思索
時間:2022-10-12 11:23:00
導語:網絡報刊及其發展模式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網絡報刊是基于互聯網,通過計算機信息網絡傳輸,用戶在終端設備上讀取的連續出版物。它起始于20世紀80年代末,興盛于90年代中后期。1987年,位于美國硅谷的《圣何塞信使報》(SanJoseMercuryNews)首次將該報的內容送入初創階段的因特網,因此成為世界上第一家基于Internet的電子報紙,以此為標志開創了電子報刊和網絡媒體的新紀元。隨著萬維網(WorldWideWeb)和瀏覽器的推出,20世紀90年代中期報刊上網形成浪潮,其中的弄潮兒有顯赫的著名大報,也不乏名不見經傳的地方小報。如《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洛杉磯時報》、《芝加哥論壇報》、《時代周刊》、《新聞周刊》等。到1994年底,許多國家和地區受制于因特網基礎建設的水平,上網的報紙大多集中在美國,大約有幾十家,全世界也不超過百家。1995年底,上網報紙迅速增至1000多家,其后一發不可收拾。網絡報紙的數量發展之快,勢頭之猛,無不令人瞠目。目前美國網上報紙還在以近60%的增長速度在發展。據美國NewslinkAssociation統計,截止1997年底,全球上網的報紙總數已逾3600家。美報協(TheNewspaperAssociationofAmerica)統計報告,至1998年3月1日,全美1520家日報中已有近1/3的日報在互聯網上開辟了網絡版。同年底全美已有1/2日報上網。另據1998年10月初《美國新聞評論》雜志網站公布的數據表明,全球的網絡報紙共計4295家,1998年底越升至4925家,近兩年發展更為驚人,全世界在互聯網上刊行的報紙早已突破萬種大關。
網絡報刊的起步與發展是以因特網為依托,伴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成長壯大的。由于受到20世紀90年代歐美發達國家報刊電子化的影響,中國報刊界也做出了積極反應。與英、美發達國家報刊電子化源起于一些不知名的小報社相似的是,首開我國報刊電子化先河的不是全國性大報,而是一家地方報紙——《杭州日報》。1993年12月6日,在當時中國尚未與國際互聯網連接的情況下,《杭州日報?下午版》通過該市的聯機服務網絡——“展望咨詢網”進行傳輸,盡管技術很有限,傳播也不廣泛,但它開啟了中國報紙電子化的大門,意義重大。
1995年,伴隨著中國互聯網的啟動,“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CHINANET),即Internet骨干網和公用網的開通,向世人昭示中國已駛入互聯時代。特別是“中國金橋信息網”(CHINAGBN)、“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和“中國科技網”(CSTNET)三網的于1996年相繼開通,帶動了中國互聯網前進的腳步,同時也為中國報刊的電子化、網絡化提供了技術條件,使報刊駛入信息高速公路成為可能。
1995年10月20日,《中國貿易報?電子版》捷足先登,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了開播演示。成為國內首家在互聯網上正式發行的電子日報。該報創立了一種全新的新聞媒介形式,每天上網文字1.5萬字,其中中文1萬字,英文5000字。通過國際互聯網、中央電視臺圖文電視、全國電子信箱信息服務系統(CHINAMAIL)三大渠道向國內外傳播,引起國內外普遍關注。
中國國內第一份上網的中文電子刊物是《神州學人》。(它的印刷版最早由原國家教委主管和主辦的面向中國在海外留學人員的雙月刊雜志,創辦于1987年5月,1993年1月4日改為月刊。)該刊由原國家教委投資200余萬元,于1995年1月12日正式在因特網上發刊,取名為《Chisa》(ChinaScholarsAbroad的英文縮寫)。它的封面由五星紅旗和醒目的“神州學人”字樣組成。《Chisa》是一份與《神州學人》雜志同名而內容和形式完全迥異的網上中文期刊,屬于文摘性新聞周刊,每周從國內幾十種報刊中摘取最重要的信息,每周五通過“中關村地區教育與科研示范網絡”(NCFC,國內最早的全光纜計算機網絡,1993年12月主干網開通,1994年4月與Internet連接)送入國際互聯網。僅在創辦的第一年,直接訂戶就達3000多個,不定期閱讀者在15萬人以上。《Chisa》在保留《神州學人》作為國內唯一的留學生刊物特點的同時,博采國內外報刊之精華,內容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并以其在國內電子刊物中的首創之舉和先進、快速的閱讀方式,被海外學子稱為“沙漠中的甘泉”、“來自北京的聲音”。1995年11月,《Chisa》被美國圖書館電腦網絡中心OCLC(OnlineComputerLibraryCenter)正式編目。1997年8月,《神州學人·電子版)被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批準進入中央對外宣傳信息平臺。1998年9月,經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批準,發刊周期由原來的每周五發刊一次改為每周二、周五各發刊一次,每周在網上發刊兩次。1998年12月30日,其主頁進行了全面更新,共設置近40個欄目,較權威和全面地反映出有關留學的各種信息,特別受到海外華人的喜歡。
1995年是中國計算機業的“網絡年”,也是中國報刊網絡化的起步年。到1995年底,國內上網的報刊有7、8家。由于網上電子報刊較傳統印刷報刊有更強的時效性、多語種跨國界傳播、廉價、選擇性強、打印復制方便等特點,發展速度很快。據新浪網2000年4月19日新聞報道,網上中文報紙的數量增至273種,占1998年2053種報紙的13.2%,即有近1/7的傳統報紙在網上安營扎寨。其中有獨立域名的報紙116種,占上網報紙的42.6%。在國家頂級域名.cn下注冊的85個,在國際通用頂級域名下注冊的31個(.com下24個,.net下6個,org下1個),沒有獨立域名,但在各網站設有主頁的報紙共157種。
從上網報紙的種類和數量看,地方性報紙獨領風騷,共有213種在網上搶攤設點,占全國此類報紙1842種的11.6%,其中有獨立域名的84個,占該類上網報紙的39.4%。其次是全國性報紙共56種,占全國此類報紙211種的26.5%,其中有獨立域名的31種,占此類上網報紙的55.4%。上網晚報28家,占全國此類報紙118家的23.7%,其中有獨立域名的13家,占46.4%。上網機關報14家,占全國省級機關報31家的45.2%,其中有獨立域名的12家,占此類上網報紙的85.7%。另據《撰稿人之家》和《網報星空聯合搜尋到國內上網報紙530余家,平均每月有4、5家國內報紙在網上創立網絡版。
2網絡報刊的發展模式
從網絡報刊的分布來看,主要分布在北京、廣東、四川。上網報紙最少的是西北和東北。
網絡報刊的發展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1)電子版階段。紙質印刷報刊的完全翻版。這是網絡報刊的初期形式;(2)超鏈接階段。通過網頁上具有特定顏色的超鏈接,從一個網站進入另一網站,可獲得更全面、深入的信息。在各網絡報的網站還開辟了BBS(電子公告系統),郵件列表等服務,供讀者在網上信息;(3)多媒體階段。提供聲、像、圖文并茂的網頁形式。
從網絡報刊的經營方式來看,主要有兩種形式:(1)委托成熟的網站,成為別人的附庸,多見于地方報紙、晚報等;(2)擁有自己的服務器和域名。在內部設立網絡編輯部或技術部,進行網絡版的日常維護與制作,常見于實力雄厚的大報及報業集團。現有印刷報刊以電子版形式進入互聯網通常需要ISP提供技術支持。北京易邁電子郵件有限責任公司是國家金橋工程中電子郵件項目的主要建設者和營運者,1996年1月20日,由該公司和首都新聞出版界聯手成立了中國電子報刊聯機服務中心,全面提供電子報刊的上網技術服務。實際上,1996年內不斷涌現的ISP都開發了這一服務,在它們的網頁上均設有名為“國內報刊”、“新聞媒介”的攔目,用戶通過搜尋功能,可以找到并進入,瀏覽相應的報刊,即用戶不必記住網上數十種報刊的網址,而只要進入這些ISP的節點即可。收有相對較多的國內電子報刊節點的有:中國教育和科研網、北京卡爾曼、中國比克、中國導航、中國經濟信息網、CHINAPAGE等。
2001年中國報紙進入寬帶時代。《北京晨報》于2001年5月29日正式在北京推出寬帶報紙,這是中國第一份寬帶報紙。寬帶報紙比紙質報紙更先進的地方,在于讀者可以根據需要改變報紙文字的大小并可隨意打印,而且由于節省了投遞時間,報紙到戶時間更早。另外,由于這一系統以寬帶網絡為載體,未來寬帶報紙還將為讀者提供音頻和視頻服務。寬帶報紙是把報紙的數字化信號送至ISP服務器,再經由寬帶網關至小區用戶的電腦中,讀者利用專用瀏覽軟件,就可以閱讀當天印刷出版的報紙。這些數字化信號包括文章、標題、圖片、版式、色彩等報紙上的所有信息,這些信息與報紙信息完全一樣。
從網絡報刊的發展趨勢來看,純網絡報刊是一個發展方向。純網絡報刊是專門在網上出版發行而不再以印刷品的形式出版發行的電子刊物。近年來有增長的勢頭。如北京大學非線性科學中心創辦的《COMMUNICATIONSINNONLINEAR&NUMERRICALAIMULATION》(《非線性科學與數值模擬通訊》)是中國第一份進入互聯網的純網絡英文學術刊物。它是經國家科委批準,于1996年初取得正式出版號并上網發行的。該刊是一個同仁刊物,其宗旨是促進我國在這一專業領域中的研究工作的進展,并為國內外同行間的學術交流提供一個得力的手段。讀者可以免費在網上調閱。
各種網絡報刊的存在是連續出版物文獻種類的延伸與發展,作為信息管理部門對這種特殊的連續出版物種類如何進行分類、編目,是我們應該引起重視的問題。
- 上一篇:國資監管評價的應用思索
- 下一篇:醫院營銷部綜全管理工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