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節目主持人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25 12:03:00

導語:廣播節目主持人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廣播節目主持人管理論文

【內容摘要】本文通過對一檔廣播談話節目的個案分析,對節目主持人的觀點提出了質疑;同時對主持人的表達方式進行思考,提出了建設性的策略與方法。

【關鍵詞】廣播節目主持人;談話節目;女性話題;表達方式

當今,媒介之間日趨交叉與融合。廣播電臺與出版社的聯手,使得受眾既可以在第一時間聆聽到直播的廣播節目,又可以隨后閱讀到將廣播節目的內容結集成冊的出版物。2002年初,由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出版的《女人花園》一書,就是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午間一小時》節目的周六同名專欄節目《女人花園》的結集出版物。《午間一小時》系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黃金節目”。據2001年7月中央臺委托權威調查機構的調查顯示,該節目的收聽率“在專題類節目中名列第一。”⑴與此相類似,《女人花園》節目“在開播短短的幾個月時間里,在沒做任何媒體宣傳的情況下,已經擁有了那么廣泛的聽眾群”。⑵《女人花園》一書以2001年播出的27期節目為文本,該節目以“平等、交流、互助”⑶為宗旨,力圖找到一把“識別女性身份與群體,從而更好地了解與認識自我的鑰匙”。⑷

《女人回家備忘錄》是2001年9月22日該欄目播出的談話節目的文字版,本期節目討論的話題是“女人該不該回家”。該話題起因于在2001年春季一位男性人大代表提出的讓女人回家,為男人騰出位子來以緩解就業壓力的提案。主持人是一位出生于60年代,受過高等教育并有海外學習新聞與女性研究經歷的女性。本期節目邀請的嘉賓是四位女性,其中一位是職業女性,三位為無職業的女性,為方便論述,將這位職業女性(職業為作家)代稱為嘉賓1,三位無職業女性(原為留美博士、銀行儲蓄員、工人)分別代稱為嘉賓2、嘉賓3、嘉賓4。

一、對主持人表達觀點的思考

節目文本顯示,在為期1小時的節目中,主持人和四位嘉賓總計發言59次,其中,主持人明確表述觀點12次。主持人12次發言中所涉及的主要領域包括:1.女人回家與社會進步;2.女人回家與個人選擇;3.女人工作與幸福;4.女人回家與社會保障;5.女人回家與經濟問題;6.女人回家與性別歧視;7.女人回家與回家后的女人等。

在上述7個領域主持人所持的基本觀點是:

1.“女人回家不一定是社會的退步,女人在社會上工作也不一定是社會的進步”;

2.“真正的社會進步,是讓女性有權選擇自己回歸家庭、兼職或者全職工作,是為她們的選擇提供機會和可能。”

3.“不一定回家的女人就不幸福,也不一定工作的女人就幸福。”

4.“一個進步的社會要給婦女提供更有力的保障和條件,她們才能真正選擇是回家還是工作。”“社會在經濟、精神和價值上的保障都更完善的時候,才是鼓勵女人回家之日。”

5.女性選擇回家與否,經濟問題很重要。

6.提倡女性回家本身不一定就是歧視。

7.女人回家不等于家庭婦女,女人回家仍可有所作為。

對于主持人的上述觀點筆者不敢貿然茍同,對于女人走出家門與回歸家庭的問題,筆者有如下的思考。

首先,從歷史上來看,女人走出家門是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特征。

瑞士歷史學家和法學家巴霍芬的研究表明,原始時代曾經有過母權制時代。根據恩格斯的觀點,隨著人類社會私有制的出現,母權制向父權制轉變,標志著“女性的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失敗”⑸,自此,女人丟失了對財產的占有權和贈予權,其本身也淪為財產的一部分,可以被支配甚至被買賣。由于社會的基礎是家庭和私有世襲財產,失去財產的女人必然由于依附于家庭而處于社會的底層。“女人要徹底擺脫依附地位,就必須逃離家庭。”⑹機器的出現、工業革命的發展摧毀了土地所有制,對工人的大量需求以及體力勞動的減輕誕生了新一代的工廠女工,女性重新獲得了就業權,職業女性階層開始形成。這種現象不僅改變了就業市場和就業結構,而且“也改變了男女之間、夫妻之間的地位和相互關系。”⑺盡管職業女性出現的早期受到了許多詆毀與誹謗,但是,這并未能阻止職業女性的發展。職業女性對社會做出了積極的貢獻,越來越被社會和公眾輿論所承認和接受。因此,從歷史發展的脈絡上看,女人走出家門,既是社會發展和進步的結果,也是女性合理的愿望和生存的根本條件。

其次,從國際上來看,女性就業是衡量人類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

“女性就業人口的上升是西方現代民主發展的一項重要的發展趨勢。”⑻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從1995年開始,引入了與性別發展有關的發展指數,即按照男女成就的差異對人類發展指數進行了調整。在每年的人類發展報告中,衡量女性從事政治、經濟、專業技術等各項職業的性別發展指數、賦權指數、婦女在經濟、政治和教育中的地位構成了評估各國人類綜合發展狀況的重要指標。總的來看,盡管性別發展指數的平均值仍然低于人類發展指數,但是性別發展指數高的國家和地區,也是人類發展水平高的國家和地區的情況說明,女人回家與社會進步是有著緊密的關聯度的。

在世界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對職業女性的社會承認不斷發展。例如,“在80年代初,59%的歐洲人認為在嚴重失業時期,男人比女人更有權利得到一份工作。十年以后55%的人不再同意這種觀點。”⑼聯合國2001年人類發展報告,對64個國家的婦女的經濟、政治機會、收入情況以及受教育情況進行了評估,⑽并加以排序,顯示了國際社會對以女性就業為基礎的婦女發展的關注與重視。

此外,從職業特征來看,從事工作是女性社會身份的具體體現。

女性從事工作才能實現個人主體價值的依據在于,民主社會原則上只承認作為社會發展源泉的勞動和個人職業;認為這才是人類行為中值得稱贊和稱頌的部分。而家務勞動,與這一社會基本原則不符,它滿足的僅僅是個體家庭的需要,因而得不到社會的承認。這反映出現代社會仍然是一種職業決定地位的社會。因此,在職業社會的合理性不斷得到肯定的現代社會中,工作地位是決定女性社會地位的重要因素。

女性由于自身肩負著社會再生產和人類自身再生產的雙重責任,因此,人生坐標也具有雙重性的特點。長期以來,女性自身完整性所闡釋的是生物物種的完整。即:完成做女兒、妻子、母親的角色。女性性別屬性和生物物種的功能得到社會普遍認可和接受。然而,“作為妻子、母親和家庭主婦,女性并不是為了自己而存在,大家并不把她們看作是抽象自主、屬于自我的個體”。⑾這實際上又否定了女性面對家庭而不是自我的生活方式。因此,女性生物物種的完整性并不能代替其社會物種的完整性。加入職業行業,女性可以通過自己對社會的貢獻而不是生理特征而得到社會的承認。這就是女性從事工作的本質,即職業是女性本體獨立的體現。正如波伏娃所指出的:“當她成為生產性的、主動的人時,它會重新獲得超越性;她會通過設計具體地去肯定她的主體地位;她會去嘗試認識與她所追求的目標、與它所擁有的金錢和權利相關的責任。”⑿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女性走出家門是歷史的必然,人類的共識,也是女人獨立人格和地位的體現。“女人之所以在經濟上重新取得了重要地位——這一地位從史前時代就已失去——是因為她走出了家庭,在工業生產中扮演了新的角色。”⒀在現代社會對職業的價值觀不變的情況下,所謂女人回歸家庭的所作所為,仍然是服侍丈夫、操持家務、照料孩子,而不可能有什么重大改變。

誠然,女性由于不能擺脫的人類再生產的功能,以及從事職業所受到的限制,使得職業女性經歷著雙重勞作的辛苦,由此,部分職業女性產生出逃回家庭的觀念。這就是為什么會有通過主持人所表達的“不一定回家的女人就不幸福,也不一定工作的女人就幸福”的觀點。然而,這種“幸福即休息”的幸福觀,在實際生活中并不存在。一是大量的重復性的家務勞動并不可能使婦女真正休息;二是休息著的女性也未必就幸福。早在1963年,美國學者貝蒂·弗里丹就曾著《女性的奧秘》一書,對“幸福的家庭主婦”的空虛和苦悶進行了調查和分析,她指出:“那種‘適應’自己的環境的想法是沒有出路的;對社會的責任感以及對生活的使命感只能來源于創造性的勞動。”⒁這不是健全的保障體制就可以化解的。事實上,由于女性回歸家庭造成的依賴和從屬地位,使得女性更易出現各種心理問題。心理學家的調查顯示,“在美國和大多數西方國家里,患抑郁癥女性所占比例是男性的兩倍”。⒂根據美國學者杰克的研究,女性罹患抑郁癥的情況與依賴性和依戀性是相關的。

至于所謂自愿選擇的原則,本期節目中的三位已經回家的女性嘉賓中,嘉賓2回家的原因是生小孩;嘉賓3的原因是單位要求內退,嘉賓4的原因是下崗。無論是由于承擔人類延續功能的生小孩,還是由于政策傾斜性導致的內退,以及被職業所淘汰的下崗,這三種情況均不能視為自主的選擇,而只能是變相強制的結果。

[page_break]

二、對主持人表達方式的思考

1.主持人的表達語境:開放度、深度與自由度在傳統觀念里,女性話題只是在朋友或母女之間以竊竊私語和交頭接耳的方式進行的信息傳遞與分享。如今,透過主流媒介在公共的開放的話語空間的交談,關于女人的各種話題已從邊緣進入主流,成為一種事實甚至是一種時尚。在中國社會變革與轉型的大背景下,作為中央臺黃金時段的品牌節目,《女人花園》中所談論的各種女人關心的熱點話題,無疑擁有寬廣的社會語境。然而,節目的語境與主持人的表達語境并非完全對稱的,從媒介的特征和語言學的角度來看,對任何一個話題的討論所形成的都是開放的多義的話語系統,在這個系統中,主持人對于語境的建構作用不容忽視。

《女人回家備忘錄》中,嘉賓1在一次發言中提及她的一篇小說,寫的是一個女博士后取得成功后想回家相夫教子,但實際已經回不去了。主持人并未就此話題進行深入挖掘,而是采取轉移話題的做法,打斷嘉賓1的話題講到,“我們這里有個博士后還是回去了……”⒃將話題轉移到了嘉賓2,主持人按既定話題前行,嘉賓1關于回不去的觀點在本節目中沒有再能體現。

在一個信息、視角、觀點多元化的時代,談話節目的開放度、深度與自由度是節目的重要特征。所謂“開放度”,指的是主持人所建構的開放的話語平臺,讓各位嘉賓充分顯示觀點。所謂“深度”,則指要著重挖掘表象背后的深層原因,特別是要彰顯嘉賓對問題的梳理與分析。所謂“自由度”,是針對標準化控制而言的,按照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世界上沒有絕對真理,因而更不存在所謂的標準化答案。營造一個自由維度的語境空間,使話題在開放的語境平臺上充分交流,表面上看來,主持人似乎減弱了對話語權利的控制,實際上主持人卻擁有了更大更自由的收放自如的展現空間。

2.主持人與嘉賓的交流:傾聽、均衡與交鋒

主持人與嘉賓、嘉賓與嘉賓之間表達與闡釋的交流與碰撞,搭建了信息的平臺,建構了觀點的語境,特別是作為重要“把關人”的主持人,利用設定議題、組織問題調動嘉賓,可以滲入相當多的主觀因素,具有很大的影響力。主持人與嘉賓之間常常呈現出信息流動不均衡的狀態。《女人回家備忘錄》文本顯示,59次發言中,從發言次數劃分,主持人發言31次,占整個節目內容比例的50%以上,嘉賓1發言7次,嘉賓2發言9次,嘉賓3和4分別發言6次。將主持人的30次發言加以分類,發現:主持人明確表達觀點12次,詢問嘉賓觀點11次,介紹描述8次(若一段發言中既有表達觀點又有詢問觀點或介紹描述的,則歸入表達觀點類)。分別構成發言總數的40%、40%和20%。表明主持人在這場談話中有力地控制了談話的現場局面。

從主持人發言文本字數劃分,表達觀點類平均每次300字,占用時間為1.5分鐘,12次發言共計4800字,歷時16分鐘;詢問嘉賓類平均200字,占用時間為1分鐘,11次共計2200字,歷時11分鐘;介紹描述類平均100字,占有時間為0.5分鐘,共占用時間4分鐘。由此劃分,主持人發言時間約31分鐘,占1小時節目總時間的50%,其中,主持人表達觀點的時間(16分鐘)也占主持人發言總時間(31分鐘)的50%以上。

然而主持人最重要的作用究竟是什么呢?美國CNN節目主持人韓玉花女士曾說過:“我的任務不是告訴世界我的看法,而是讓嘉賓說出他們的想法。我在這里只是媒介,而不是專家。”⒄盡管在《女人回家備忘錄》節目中,四位嘉賓中并沒有此類話題的專家,但是他們的所見、所做、所想、所感,是真實的也是最為寶貴的,在此過程中,主持人的傾聽比闡釋自己的觀點更有價值。

不僅主持人與嘉賓之間信息流動不均衡,嘉賓之間也常常出現此類情況。由于嘉賓的地位、背景、與媒體打交道的經驗不同,在廣播中談話的表現方式也各不相同。“個人知識獲得的可能性將影響到個人話語的文化能力,包括話語的選擇范圍和選擇類型。在這方面,每個人的機會顯而易見不是均等的。”⒅主持人的工作之一就是為嘉賓創造較為均等的發言機會,以期觀點的全面與多樣化。本文本中,嘉賓1發言7次,嘉賓2發言9次,嘉賓3和4分別發言6次,從數量上看,基本呈均衡狀態。然而從觀點的輕重來看,則相去較遠。

主持人以自身固有觀點為準則,并以31次發言的次數明確表達觀點,嘉賓與主持人觀點呈現出高同質性的傾向,嘉賓與主持人相左的觀點仍存在著有如“沉默的螺旋”的現象。嘉賓與主持人之間、嘉賓之間激烈的觀點交鋒這一談話節目最為精彩之處、最有魅力的所在,在本期節目中,仍基本上是空白。

3主持人表達背后的文化:個性、傾向性與權威性

廣播頻率給了主持人充分展示自己的時間,每個主持人都希望憑借自身的實力成為一個有個性的主持人。然而這種個性的展示是通過表達與闡釋完成的。主持人自身的觀點只能是一家之言,而不應是話語霸權。就個性化而言,主持人應恰到好處把握自身價值的展現,因為聽眾的焦點應該集中在討論的話題中而不是主持人個人身上。

處理好真實性與個人傾向性的關系也是主持人的必修課。事實上,沒有人能真正擺脫傾向性。但是傾向性實際上是一種個人的角度甚至是偏見。一個好的主持人應盡量避免個人傾向性的過度彰顯,對于電臺主持人來說,不僅應濾除觀點上的傾向性,還應濾除包括聲音中的傾向性。特別是對相反意見的公平對待,是主持人的素質和水平的真正體現。

社會學理論認為,人類行為習自觀察。顯然,媒體的影響力并不在于創造,而在于表達。當然,對于大多數主持人來說,最高境界是主持人在節目當中所具有的表達的權威性。主持人的權威性并不是以談話數量為標準,而是以談話水平為準則的。BBC(英國廣播公司)聲音培訓員大衛·鄧希爾曾指出:“權威性不是指聲音,權威性是種狀態。”⒆權威性來自于深厚的理論根基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女性廣播節目主持人的職業,是女性學、傳播學、語言學的交匯點。掌握相關的媒介規律、女性規律、話語規律是權威性產生的淵源。女性廣播節目,既有著廣播所屬的大眾傳媒的一般傳播特征,更由于其宗旨、目的、話題、內容的定位,以及主持人、嘉賓、聽眾(讀者)的相對集中性,而有著明顯的性別特征。廣播節目主持人在掌握這些特征的同時,還應該識別語言特征,在成為好的傾聽者和協調者的同時,也能成為具有深刻思想的話語的來源者和使用者。

積極解讀和把握相關理論的本質和脈絡,認真實踐和呈現廣播談話節目的真實與自然,作為《女人花園》的園丁,女性節目不僅可以體現“關于婦女”的話題,更可以體現出“為了婦女”的宗旨。女性節目主持人的表達與詮釋的功力與水平是關鍵的關鍵。

注釋:

⑴萬梅等主編:《午間一小時》——絕對現場(一),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02年5月,第2頁。

⑵⑶⑷⒃萬梅等主編:《女人花園》,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02年1月,第4、2、3、414頁。

⑸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人民出版社,1999年8月,第57頁。

⑹⑿⒀[法]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中國書籍出版社,1998年2月,第101、772、133頁。

⑺⑻⑼⑾[法]吉爾·里波韋茲基:《第三類女性》,湖南文藝出版社,2000年4月,第182、181、195、187頁。

⑽資料來源:聯合國開發計劃署:《2001年人類發展報告》,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1年9月。

⒁[美]貝蒂·弗里丹:《女性的奧秘》(1963年),北方文藝出版社,1999年2月,第5頁。

⒂[美]丹娜·杰克:《壓抑的女性》,2000年1月,第1頁。

⒄李希光主編:《下一代媒體》,南方日報出版社,2002年4月,第199頁。

⒅陸揚、:《大眾文化與傳媒》,上海三聯書店,2000年10月,第76頁。

⒆[英]安德魯·博伊德,劉利群譯:《播音員的素養和技能》,《播音主持藝術》(2),

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年6月,第25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