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我國農村市場流通問題

時間:2022-03-23 05:10:00

導語:剖析我國農村市場流通問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剖析我國農村市場流通問題

摘要:農村市場流通是推動產業結構優化、統籌城鄉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目前,我國農村市場存在流通體系不健全,物流基礎設施差,農村市場流通主體呈現無序性等問題。所以,必須加快農村物流網絡建設,加大政府的投資力度,加強農產品質量監管。

關鍵詞:市場流通;城鄉協調;市場體系

一、我國農村市場流通現狀

(一)我國農村市場體系不健全

一方面表現為農產品區域性、結構性供大于求的矛盾,凸顯出農產品賣難、價格低迷、農民收入增長緩慢等問題;另一方面,表現為農產品生產的無序性,結構調整的盲目性和趨同性,導致農產品(如糧食)安全面臨新的威脅,同時農產品市場缺乏嚴格的管理。農產品的品質和安全衛生水平是贏得市場認可的關鍵,而產品的品牌化是開拓市場的基礎,加工、包裝則會帶來更高的流通利潤。而目前市場流通的大多數產品無品牌、無包裝、無分級,對農產品流通向現代物流轉變帶來了很大困難。

(二)農村物流基礎設施差,信息化程度低

農村基礎設施薄弱的現狀,總體表現為其建設的力度嚴重滯后于經濟社會發展的速度,底子較薄,投入不足。目前,我國農村流通設施建設未納入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安排,多年來國家投入不足、建設滯后問題嚴重,農村人均商業面積僅為城市的1/10。調查表明,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只有41.7%建有冷庫,11.1%配備了冷藏車,12.9%有陳列冷柜。只有10%的肉類、20%的水產品、少量的牛奶和豆制品進入冷鏈系統,而歐美國家進入冷鏈系統的農產品比例為85%,我國物流費用占國內生鮮產品總成本的70%。西部和北部的一些農村交通、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總量和規模較小、水平較低,基本設施及配套的功能陳舊、老化、落后甚至失效的問題比較明顯,等級化、現代化、綜合化、系統化程度較低。

(三)市場流通主體秩序混亂

農產品市場的繁榮,轉移了一大批農業勞動力進入流通領域,形成了由運銷專業戶、農民經紀人、中介流通組織、農產品加工企業、城鎮職業零售商販以及季節性、臨時性的農民運銷隊伍組成的市場流通大軍。目前,對農產品流通主體的組織管理剛剛處于起步階段,有的地方開始對農民經紀人隊伍進行培訓、登記。但流通主體總體上仍處于無序化狀態。從農業生產中分出來的專業農民運銷隊伍,缺乏必要的流通知識和收集加工信息的能力,他們組織化程度低,分散經營,信息獨占,導致他們運銷能力低下,市場風險大,抗御風險能力差。中介流通組織也剛剛處于起步階段,運作管理不規范,營銷能力還沒能得到充分體現。農產品加工企業數量少、規模小,農產品吞吐能力需要大幅度提高。另外,農民參與流通的意識不強。大多數農民的小農經濟意識比較深,只專注于農業生產,對流通的認識還不充分。農民參與流通體系建設的隊伍還不壯大,農民在農村市場流通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沒有得到充分體現,部分參與農副產品流通的方式也還處于對手交易的初級階段,訂單農業等新型業態沒有得到真正發展,農村市場流通領域還不夠活躍。

(四)商業經營的利潤期待和市場條件與農村居民現實生活狀況之間的矛盾

這一矛盾反映出農村商品流通的商業價值在傳統模式下難以正常實現。在商品經濟條件下,吸引商業資本進入農村的最基本驅動力在于商業資本對市場的利潤期待。如果在基本利潤期待難以實現的情況下,商業資本就很難主動地流向農村。隨著我國以統購銷模式的原有農村供銷合作社體系解體后,取而代之的是以農戶個體兼營為主要特色的農村日用消費品流通模式,整體呈現出“散、亂、差、小”的市場特點,即網點分布隨意散亂而缺乏合理規劃,經營環境差而商品質量得不到保證,經營面積普遍偏小、品種單一,有的農家小賣店就是幾百元錢的投入甚至經營與生活不分,缺乏專門的經營人員和基本的商業常識,他們的經營動機只是在不脫離農業生產的同時,通過附帶經營以獲得一些額外生活補貼,無稅收、工資、租金等經營成本負擔,經營的投機色彩較強。

即便這樣,許多農村小賣部也存在經營困擾,即村民鄰里間的信用賒欠問題,有的甚至連初始資本金都賒欠出去了,歸結原因,還是受制于農村居民的現實購買力水平。這樣一種市場條件,難免對商業資本的自然流入帶來負面影響。

二、農村市場流通對繁榮農村經濟的作用

(一)有利于產業結構優化的重要途徑

通過農村市場流通,可以使農民了解、學習并發展現代農業,使農民廣泛應用農業科技和信息技術。而信息產業是高新技術產業中最活躍的部分,提高信息技術在農業中的作用,有利于農村產業結構的優化。同時,應用信息技術改造和提升農業,改變農業的生產和流通方式,也有利于推動農業流程再造與組織結構的調整,有利于提高農產品的科技含量,降低資源消耗,從而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單位土地的產出,增強農業生產的可控性。

(二)農村市場流通是統籌城鄉協調發展的重要措施

通過運用現代流通方式而建立起來的新型農村市場流通網絡,可以改善農村消費環境,擴大農村消費,這對穩定農村、方便農民生活、服務三農、促進縣域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年來,我國通過農村市場流通體系的建立,確實改變了農村多年來相對比較落后的購物環境。因為過去農村基本上都是小店,所以農民買東西如油鹽醬醋在村里、日用百貨趕大集、大件商品到城里。現在很多鄉級店也都具有了相當的規模,商品種類非常齊全。同時農村市場流通也促進了城鄉之間的商品流通。

三、加快農村市場流通的對策

(一)加快農村信息化建設

農村物流網絡在配送商品和轉移資金的同時,也將市場信息、物流信息、農業科技信息及時反饋給農民,可以減少農業生產的盲目性,加快農村和農業信息化步伐,提高農業生產的經濟效益。

圍繞城鄉“信息不對稱”的突出矛盾,應抓住市場、科技、生產、流通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等關鍵環節,深化農村信息化服務和應用,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加快城鄉公路網絡建設,實現村村通公路;加快電話系統和互聯網絡系統的建設,重點立足農業信息化軟件建設,充分利用現有廣播電視網絡、電話網絡和衛星傳輸網絡等信息傳播媒體,把農民需要的政策、科技、市場等信息,通過各種途徑送到涉農企業和廣大農民手中,真正發揮信息資源的巨大價值。健全農村物流網絡,加快農產品和日用品的流通,及時向農民反饋市場信息,這對解決農民生產產品賣難的問題,繁榮農村經濟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調整農業結構,加強農產品質量監管,增加農民收入

增加特色作物、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壯大優勢產業帶,發展優勢產業村。加大農業投入品的監管力度,大力整頓農業投入品的生產經營秩序,規范化肥、農藥、獸(漁)藥和飼料添加劑等生產經營行為。由于農村食品安全工作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系到經濟健康發展和社會穩定,它對促進城鄉食品產業協調發展,促進農業增收都有重大作用,所以應推進農村食品安全監管責任網、市場流通網和群眾監督網的建設。同時,要推進衛生信息、衛生支農和鄉鎮衛生院標準化建設工程,改善農村醫療衛生條件。

培育現代農民,強化農民技能培訓,推進科技培訓工程,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增強生存、就業和發展的綜合素質。健全科技推廣體系,完善專業技術人員、大中專畢業生到農村工作的政策。

(三)進一步實施“農超對接”工程

積極引導農副產品生產加工企業與大型超市之間的銜接,把大型超市的農副產品采購直接帶入生產加工基地,實現基地與超市之間的無縫對接。加強農村與周邊省市以及省內周邊大型超市的合作,開展農副產品與本土超市的對接,為山區農副產品創造便利的銷售渠道。

全力發展“路邊經濟”。沿國道、省道等重要交通干線,按照農副產品就近銷售的原則,建立和規范農副產品交易攤點或交易市場。地方政府要鼓勵和引導農戶參與路邊市場建設,樹立誠信為本的經營理念,規范交易行為,提高路邊市場的服務水平,增強“路邊經濟”的發展活力。根據農副產品的流通取向,選擇交通條件便利、區位優勢明顯的縣市或鄉鎮建設綜合市場或專業批發市場,改造一批具有發展潛力的流通市場,改善農副產品的消費環境,豐富流通節點的功能,促使“進”城和“下”鄉功能得到充分發揮,為農副產品“進”城創造條件,為工業品“下”鄉提供便利,實現流通節點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重發展。

(四)加大家電下鄉實施力度

首先,要大幅度提高家電下鄉產品最高限價。

彩電、手機最高限價提高一倍,冰箱等七類產品最高限價提高25%~75%,對現行限價內的產品繼續實行13%的補貼標準,超出限價的實行定額補貼。其次,大幅度增加家電下鄉產品種類。目前,我國正向社會公示新一輪家電下鄉產品招標結果,新增產品型號近萬種。各地還可以根據本地實際,增選一個品種納入補貼范圍,這都大大豐富了家電下鄉產品選擇范圍。再次,擴大家電下鄉產品補貼對象。自2010年1月1日起將補貼對象擴大到國有農林場(區)職工。家電下鄉實施力度的加大必將對拉動農村消費需求、促進農村繁榮發揮重要作用。另外,也應積極改善下鄉產品售后服務,加強市場監督。家電、汽車、摩托車下鄉政策是一項重大利民惠農政策,但在家電、汽車、摩托車售后服務體系上,城鄉發展差距也有巨大鴻溝。針對這種情況我們一是要改造一批銷售及售后服務網點。對銷售及維修家電下鄉產品的網點進行改造,對購置銷售、安裝及維修設備給予適當補貼,提高下鄉產品銷售及售后服務質量和水平。二是要取締一批違規銷售網點和企業。從2010年開始,按季度對家電下鄉中標企業進行考核,對考核排名后5%的企業給予黃牌警示,連續二次考核排名后5%且得分均低于60分的企業,取消其中標資格。對違規銷售網點取消銷售資格。今年還要出臺對銷售網點的專門管理辦法,加大監督考核力度。三是要進一步完善下鄉信息管理系統。實現下鄉產品從生產、流通、銷售到資金補貼全過程監管。同時,繼續會同相關部門加強市場監管,從生產、流通等環節加大監督檢查力度。

(五)發展壯大農村經紀人隊伍

農村經紀人是指在農村市場流通領域撮合成交或直接組織農副產品交易的人。農村經紀人通過集市或者是上山下鄉收購、銷售農副產品及工業品,具有非常明顯的靈活性,在促進山區農村市場流通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壯大農村經紀人隊伍是實現山區農副產品順暢銷售和工業品下鄉的現實之需,我們要依靠農村經紀人,充分發揮他們參與農村市場流通體系建設的積極性,帶動農村市場流通發展。

(六)增加農民收入,轉變農民消費觀念

農民受傳統消費方式影響,重積累輕消費的觀念較深,集中性消費特點突出,農民一生中大的消費主要集中在婚喪嫁娶、建房、子女上學等方面,每每遇到農村的這些大事時,常常會把多年的積蓄一次性大量消費。因此,農民的收入平時多用于儲蓄而不是消費,尤其在出現買方市場以后,農民的收入增長緩慢,客觀上使農民認為錢不易掙,所以農民的儲蓄傾向進一步提高,農民的長遠意識進一步增強,消費行為趨向謹慎,往往會將錢積攢起來,以應付將來的意外情況,如果農村的各種保險保障制度如各類保險、合作醫療等能在廣大農村推行開來,徹底解決農民的后顧之憂,開拓農村市場或許更容易些。

[參考文獻]

[1]何國平.走向市場:農業流通領域合作組織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7.

[2]程國強.農村市場流通存在的六大突出問題[N].新華網,2007-05-23.

[3]李明.立足市場農業搞活產品流通[J].政策,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