芻議培養高職人才模式和市場需求研究
時間:2022-05-19 10:29:00
導語:芻議培養高職人才模式和市場需求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與市場需求銜接是職業教育滿足企業對人才需求、發展和創新職業教育的重要途徑。本文在分析現有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積極探索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與市場需求銜接的相關措施。
關鍵詞: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市場需求;高技能應用型
隨著經濟的全球化,國際人才競爭日趨激烈,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正發生著多元化的變化。目前,高職教育存在的突出問題是技能型人才的培養還不能很好地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與社會的需求結合薄弱。中國人才發展報告(2009)指出:預計到2020年,我國專業技術人才需求總量將高達8127萬。面對龐大的專業技術人才需求,高等職業教育承擔著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主要任務。
所以,提高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就必須加快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和創新。正確看待市場需求與人才培養模式的關系,實現人才培養模式與市場需求的全面銜接。
1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的現狀
1.1專業設置與市場崗位需求脫節。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高職的專業建設應該是一種在政府調控下的市場需求驅動模式[1]。目前,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高職院校在設置專業時往往對社會經濟的發展需求分析不夠,不能根據崗位的需求狀況及走向與企業共同探討來確定專業,尤其是現有的專業不能根據市場的變化做出及時地調整,致使“產銷不對口”,有的專業畢業生過剩,而有的急需人才又缺乏相應的專業來培養。
1.2課程體系與教學模式陳舊。
我國高職院校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在課堂上系統全面地講述,學生被動地接受與理解教師講的內容。這種做法利于培養學生的順向思維,不利于逆向思維及發散思維的培養,其結果是創造能力不足,缺乏職業型。課程體系陳舊并缺乏彈性,一旦執行,往往很難修改,不能緊跟市場需求做出及時調整;教學模式單一,以課堂、教師、書本為中心的傳統教育仍然占據主導地位,沒有突出“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和創新精神及終身學習理念的形成,造成學生的綜合素質不高,很難培養出適應市場經濟需求、能力強、素質高的新型人才[2]。
1.3技能型和“雙師型”教師缺乏。
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的是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的一專多能型人才,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精通專業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十分熟練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技術應用能力。一方面,許多高職院校的現任教師是從學校到學校,從學生到老師,缺乏實踐能力的培養和鍛煉;另一方面,由于校企雙方缺乏穩定長效的合作機制,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校企合作。教師缺乏走進企業的機會,不能準確地了解企業對人才需求的具體狀況。造成高職院校“雙師素質”教師數量不足,理想中的高水平穩健的“雙師結構”教師團隊尚在建設中,不能完全滿足高職教學的需求。
2加強市場需求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銜接的措施
隨著高等教育的大眾化,畢業生人數的增加,高職院校必須注重市場需求與人才培養模式的緊密銜接,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才能在社會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才能真正適應市場的需求。
2.1根據市場需求,加強專業建設和改革。
高職院校在擴大教育規模,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應該立足市場需求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培養知識、能力、素質和諧發展的、真正受社會和行業歡迎的畢業生。加強市場需求與專業建設和改革的緊密銜接,對社會經濟高速發展下的行業和崗位需求、近年來畢業生的就業去向等進行充分調研、分析,依據職業教育規律,突出適度超前性和保險性原則,與相關企業共同謀求和設計專業的發展和建設方案,通過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等多種培養模式,根據行業和企業需求確定招生計劃、課程設計等。讓行業和企業等相關部門參與到專業設置中來,確保設置的專業有據可依,形成真正意義上的社會急需專業,培養真正意義上的社會急需人才。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技術的進步,必然造成一部分行業和崗位的逐漸消失,加強與企業的交流,緊密關注行業的變化,適當調整和改革現有專業。
2.2面向市場需求,建立動態合理的課程體系,實現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創新。
高職教育課程體系的設置既要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專業素質,也要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整體素質,更要適應市場和社會、企業的需要。讓課程的設置直接與就業目標掛鉤,瞄準某種職業并落實到具體崗位,并根據職業需要的知識、技能和態度來確定課程內容,打破原有的知識體系進行重新組合,按照基于工作過程課程體系進行課程改革。同時制定合理的課程體系管理機制,時刻關注社會經濟和市場崗位的需求變化,及時作出調查和分析,并給出相應的調整和修改。
要構建理論與實踐并重的教學體系,一方面,要體現“理論教學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須、夠用為度”的教學目標,加強理論與實踐課程的設置及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人文素質的構建、可持續發展能力和培養[3]。另一方面,要體現“實踐教學的目標使學生掌握從事專業領域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設施”,繼續加大教學實踐力度,爭取與企業建立長效穩定的合作關系,使校內實踐、校外實習與畢業設計有機結合,并加強學生外語、計算機管理和實際操作等能力的培養及終身學習理念的形成,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就業能力。
在教學方法上,摒棄單向灌輸式的教學模式,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在授課時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著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創新精神,激發學生的個性和潛能。教師要以啟發式教學思想為指導,采用“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方法,把本領域新理論、新技術融入課堂,運用探討、案例分析、任務驅動等教學形式展開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采用授導型與探究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改革實驗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教學系統與自制課件、講授、網絡課堂、實訓課、參考教材相結合,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維方式的形成。
另一方面,教師給學生布置項目后,要引導學生之間的合作,運用辯論法、操作指導法和演練法等方法鼓勵學生相互探討、互相啟迪,劃分模塊、分工合作,完成整個項目的創建,逐漸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高等職業院校教師要適應高職教育的發展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需要,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功底,而且應掌握熟練的專業技能和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綜合素質。
一方面,通過人才引進、聘用兼職等多種途徑引進高學歷、高職稱的專業技術人才。特別是聘用企業和科研院所等生產科研一線的技術人員、技師和高級技師擔任兼職教師,充實“雙師型”教師隊伍。另一方面,鼓勵和支持教師到企事業或用人單位見習和掛職實踐,以便了解最新技術動態、市場崗位的最新需求,提高自身專業教學與實踐能力。通過教師,把社會和企業最新技術和對各方面人才的需求信息帶進課堂,結合案例教學,讓學生提前感受企業信息,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技能,真正培養出適應市場需求、社會需求、能力強、素質高、有發展潛力的新型人才。
3小結
高職教育的改革與建設任重道遠,我們必須進一步創新職業教育理念,創建企業全程參與的人才培養模式,并加大與市場需求的全面銜接。根據市場需求,設置專業,建立動態合理的課程體系,改革教學內容和方法,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培養市場和企業真正需求的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學習能力和合作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張建華,李樂琳,李國志。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建構分析[J].連云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12.
[2]王振巖,張玉蓮。構建以市場為導向的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的調查與研究[J].教育與職業,2009(3):
[3]趙希田,常永青。基于社會需求的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分析[J].職教論壇,2009(7)。
[4]武新勝。發達國家促進職業教育與勞動力市場銜接的探索與啟示[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8)
- 上一篇:剖析重度顱腦損傷診斷治療的應用研究
- 下一篇:校園黨旗紅演說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