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水安全的策略意義

時間:2022-04-17 03:56:00

導語:注重水安全的策略意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注重水安全的策略意義

摘要:水安全問題事關重大,不僅是資源環境安全問題,而且是關系到國家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長治久安的重大戰略問題。中國是水資源短缺的國家,我們面臨著水少、水臟、水渾等問題,水污染問題也日趨嚴峻,這嚴重影響中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及和諧社會建設。因此,重視水安全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關鍵詞:水安全;戰略意義;重視

前言

水是地球萬物的生命之源,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是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中極為重要而活躍的因素,是維系地球生態系統功能和支撐社會經濟系統發展不可替代的基礎性的自然資源和戰略資源。

目前,全世界有半數以上的國家和地區缺乏飲用水,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共計約17億人喝不上潔凈水。中國也有很多人口不能引用潔凈水,甚至飲水都成了首要問題,前一時期中國西南地區持續干旱造成的飲水困難,更讓人體會到水安全的問題。

因此,我們應正視現實,關注水安全,從全局的、戰略的、長遠的高度和角度,審視對待水安全問題,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尊重自然、經濟和社會規律,正確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各種關系,加強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以供定需,以水定發展,節約保護、科學利用水資源、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保障飲水安全、健康安全、糧食安全、生態環境安全、經濟安全、國家安全。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保障社會、經濟、生態的可持續發展,促進和諧社會建設。

一、水安全與和諧社會建設

目前,我們正在科學發展觀指引下,加快和諧社會建設。關注水安全,防治并降低水污染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基礎和前提。水安全事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態環境安全、生命健康安全、糧食安全、經濟安全、社會安全和可持續發展,直接關系到和諧社會的建設,如果水安全得不到保證,就不可能建設和諧社會。因此,建設和諧社會依賴于水安全,即水安全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基礎和支撐。

水與空氣、食物是人類生命和健康的三大要素。水是一切生命和環境的血液,既是人類生命之源、又是自然生態環境的主要因素,通過水在生態系統中的循環,能有效的維系自然生態系統的自我平衡。水也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生命線,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無論在游牧部落時代,還是在農耕社會,無論是今天,還是在未來社會中,水總是不可缺少的、不可替代的資源,人類傍水而居,依水而發展,水使人類生生不息,水促進了社會文明的誕生與發展,而文明的演進又賦予水更多的光彩和靈氣。人不能沒有水,生態環境更離不開水,沒有水,就沒有人類社會的今天,更不可能建設和諧社會。

20世紀以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經濟規模的迅速擴大,以及全球化進程的日益加快,國家安全要素由傳統的軍事、政治、經濟諸要素而擴展到包括科技、文化、環境等非傳統要素,水正是這樣一個非傳統的影響國家安全的重要要素之一。水安全問題從形成和發展階段就深深地打上了國家或區域的烙印,是國家或區域安全的基礎條件之一,是戰略資源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隨著人類活動的加劇,以水資源匱乏、水污染嚴重、水土流失加劇、洪澇災害為特征的水安全問題已成為社會、經濟、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成為建設和諧社會、實現小康社會目標的具有基礎性、全局性和戰略性的重大問題,直接影響國家安全。古今中外都把水作為社會與政治斗爭中的重要政治手段和有力的武器,治水的最初目的并不是出自人道主義的考慮,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自然歷史條件以及統治階級的政治需要??v觀中國的歷史,歷朝歷代的盛衰,無不與水、治水活動密切相關,正如古人所言“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試想一個洪水泛濫的地區,怎么可能有持續穩定的經濟發展秩序,甚至會出現社會不穩。如果國家和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一直處在洪澇災害的威脅之中,經濟建設就不能順利進行,社會穩定就難以保障,人民就不可能安居樂業。同樣,如果人的飲水問題解決不了,或者喝不上安全潔凈的水,連當代人的生存、健康都受到威脅,更談不上可持續發展。

我們也應當注意,水安全是個不斷變化的動態過程,絕對的水安全是不可能的。當出現水安全事故,如果有充足的準備,能夠及時處理事故,并能控制事故損失和對損失進行補償,這樣我們就確保了一定程度水安全。

總之,水安全的內涵主要包括:一是水安全的自然屬性,即產生水安全問題的直接因子是自然界水的質、量和時空分布特性;二是水安全的社會經濟屬性,即水安全問題的承受體是人類及其活動所在的社會與各種資源的集合;三是水安全的人文屬性,即安全載體對安全因子的感受,就是人群在安全因子作用到安全載體時的安全感。具體說就是水安全和水資源系統的豐枯等屬性有關,和人類社會的脆弱性有關,和人群心理上對水安全保障的期望水平、對所處環境的水資源特性認識以及自身的承載能力等有關。人群的安全感是水安全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即人群必須感覺到水供應、水環境質量、洪水預防等是安全的,如果人群感覺到威脅,就會引起恐慌,進而影響社會經濟正常秩序,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比如懸河,雖然河堤可以保證洪水順利通過,但河邊的人群肯定感到恐慌和威脅,從而不能安居樂業。

因此,水安全問題的出現有三方面的原因,這和它本身的特性有著密切的關系:一是水資源的不可替代性,水資源是人類生存與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基礎資源,因此水資源被稱為基礎性自然資源;二是水資源供給的有限性,水資源是稀缺資源,人口增長是水資源稀缺的最原始驅動力,由于不能滿足人們對水資源日益增長的需要,因此存在水資源數量和質量等安全供給問題;三是水資源系統的整體性,水資源系統內部存在內在聯系、構成一個有機系統,如果水資源系統結構遭受破壞,如水質污染等會導致水資源系統功能衰減甚至消亡,進而產生水安全問題。

《中央關于制定十一五規劃的建議》中明確提出: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強化從源頭防治污染和保護生態,堅決改變先污染后治理、邊治理邊污染的狀況。這是“十一五”時期中國環境保護工作一項重要的指導方針。說到底,保護水資源及生態環境,就是保護人類自己,只有合理開發利用和節約保護水資源,防治水害,充分發揮水資源的綜合效益,走水資源可持續利用之路,才能維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保持社會經濟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為構建和諧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水安全的戰略意義

水安全不僅受自然因素的影響,而且受人為因素的影響越來越大,由于人類活動不斷加劇,使水安全問題更加突出,我們當前所面臨的水資源短缺和水污染等水安全問題,不僅是由自然條件決定的,而是由人類自身活動造成的。

其實,從20世紀80年代初和最近在進行的全國水資源調查評價成果看,中國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并沒有發生很大變化。應該說,水安全的威脅更多來自人們自身的行為,無節制的水需求、污染水和浪費水都給水安全帶來了極大的威脅,這些問題多是人類自己造成的,要解決水安全的問題,人類需要嚴格自律,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保護自然,嚴格按自然經濟社會規律辦事,建設好和諧社會,規范人類活動,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才能達到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共處,從而為實現水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縱觀許多古文明的興衰,我們發現,這些文明之所以從強盛走向衰落,是因為他們在文明發展過程中很少或根本沒有遵循生態規律,對自然界肆意開發和掠奪,從而導致自然生態系統的崩潰,最終釀成文明的衰敗。今天,我們比任何時候都能領略到氣候變化的威脅。如果我們再不改變自己的行為,在自然界面前依然我行我素,那么,數百年后,巨大的熱浪將會席卷地球每一個角落,海洋中漂浮的冰山將會融化得無影無蹤,全球性的悲劇將會不期而至。因此,要從掠奪型、征服型和污染型的工業文明走向協調型、恢復型和建設型的生態文明,節約保護水資源,使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促進人類社會全面發展。

近年來,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和人類活動的影響,人們毫無節制地向大自然進行索取掠奪,以致出現了人與人爭水、地區與地區爭水、人與生態環境爭水、污染物與生態環境爭水、污水與徑流爭河道、人與水爭地等不良現象,使水資源不斷減少,污染加劇,水體弱化或喪失正常功能,不能維持其社會與經濟價值,改變了水文循環平衡,并且降低了水質,直接影響人類對水的基本需求,該作用后果是隱性、廣泛和滯后的,當長期作用累積超過承受閾值時,就會危及自然環境、社會經濟系統的正常運轉和良性循環,進而引發一系列水安全問題。我們在防止水對人侵害的同時,更要防止人對水的傷害,如果人對水的侵害不及時控制,反過來又將出現水對人類更大的傷害。水資源問題,關系國計民生,具有廣泛的社會性。水利工作涉及方方面面,矛盾交織,情況復雜。因此,要正確處理經濟發展、社會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的關系,正確處理發展速度和結構、質量、效益的關系,正確處理經濟社會和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以及人與人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人與自然、局部與整體、眼前與長遠、當代與未來的關系,統籌解決社會中存在的阻礙和影響環境和資源問題的社會深層次矛盾,消除階級、種族以至國家間的資源環境歧視,通過實現人類社會內部的和諧,進而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維護當代人之間的公平、當代人與后代人之間的公平、不同區域之間的人的公平,量水而行,以水定發展,使經濟社會發展與水資源和水環境的承載能力相適應,使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參考文獻:

[1]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2007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報告——水:治理與創新[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

[2]方紅松,劉云旭.關于中國的水安全問題及其對策探討[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2,(1).

[3]王星橋.全球關注“水安全”[J].瞭望,2000,(4).

[4]王菊思.中國的水污染與水短缺問題[J].生態學報,1990,(1).

[5]張震宇.水污染防治與水安全問題[J].建筑科技,2009,(5).

[6]胥樹凡.中國水環境污染防治目標及對策[N].中國建設報,2005-12-09(2).[責任編輯吳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