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動態生成制造活力課堂

時間:2022-04-22 10:21:00

導語:注重動態生成制造活力課堂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注重動態生成制造活力課堂

摘要:教學是動態變化的過程,我們不能過分注重教學過程的預設與控制,我們要充分關注課堂的動態生成,通過創建學生聯想多、對話交流多、動手實驗探究多的“多動”課堂,營造有利于生成的生態環境。采取有的預設營造生成、彈性留白釀造生成、把握契機捕捉生成、精心培養呵護生成等策略,構建生成豐富的動態活力課堂

關鍵詞:動態生成活力課堂

教學過程是一個漸進的、多層次和多角度的非線性序列,是師生及多種因素間動態的相互作用的推進過程,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教師不可能在課前預設自己的整堂課的運動與發展,在課堂教學中常常會生成“意外”的新信息、新情境、新思維和新方法,而這些恰恰是體現學生生命靈性的驚喜,教師應隨時關注課堂動態生成的這些驚喜,開發和利用這些有益的生成問題,使教學綻放生命異彩,構建活力課堂。課堂是涌動著的生命,生成問題的課堂才是有生命活力的課堂,生成性是新課程課堂教學的亮點。

傳統教學因強調系統性、完整性、理論性、循序漸進性而過分注重教學過程的預設與控制,上課就是執行教案。我們的課堂教學往往顯得比較呆板僵化,無論是問題設計實驗開展還是問題答案的得出,都是在老師的計劃中、規定中,預設性太強。教師按照預先設計好的教案進行滴水不漏的講述,忽視師生及生生在交往互動中即時生成的超出老師預設方案之外的新問題的情況;對課堂運動過程中學生產生的與教師自先設計“無關”的問題和想法,常常不理睬甚至加以批評,將閃耀學生生命活力的智慧大多被認為是節外生枝或影響進度而被無情扼殺。課堂教學因此變得機械、沉悶和程式化,缺乏生機和活力。

一、創建“多動”的課堂平臺,營造有利于生成的生態環境。

運動變化才會生成精彩,靜止不動,沒有碰撞,何來生成?只有讓學生動起來,頭腦動起來,嘴巴動起來,手動起來,才有可能產生有價值的生成。課堂要成為能讓學生成為活化分子的舞臺,通過教師的預設引領,活化分子(激活了的學生)發生有效碰撞,就會生成新物質(精彩的生成)。

1、浮想聯翩,想出生成。

課堂要讓學生聯想翩翩,思維活躍起來,多聯想,那么精彩的生成就像有了搏擊的翅膀而自由的飛翔。如果一堂課,總是老師滔滔不絕的講,一節課講到頭,學生只能乖乖的聽,專心聽講,不敢多思考多想像,生怕一想開了“小差”,老師早已講到后面的內容而自己錯過了。因此,創設的情景或設計的問題一定要留有廣闊的想像空間,讓學生有時間可想、有內容可想、有問題可想,能開發和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在富有想像力的課堂上,定會豐富的動態生成,這樣的課堂就會充滿生機。

案例:食品中的有機化合物----乙酸

片段:乙酸物理性質教學

師:如果同學們家的酒瓶和醋瓶都掉了標簽,在燒菜時需要醋,怎么辨別出那瓶是醋?

生:聞一下氣味就知道了,酸味的是醋,醇香的是酒。

師:食醋中具有酸味的物質是有機化合物----乙酸,俗稱醋酸。請同學們結合生活經驗歸納乙酸的物理性質。

生1:棕黃色液體,酸味,能溶于水

生2:不對,白醋就是無色的,而且其氣味很“嗆”。

師:出示圖片,超市里各種各樣的食醋(米醋和白醋),乙酸是否都是液態的呢?出示一瓶冰醋酸。讓學生小結乙酸的物理性質

生:乙酸俗名為醋酸,無色液體,有刺激性氣味,易溶于水,在16.6oC時凝結成像冰一樣的晶體,也叫冰醋酸。

點評:以上方式進行乙酸物理性質的教學,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點,讓學生回想生活中的醋的認識,讓學生展開充分的聯想,學生們思維就得活躍起來,通過聯想認知乙酸。同時可以發現某此同學對醋酸狀態和顏色認識的偏差(如,醋酸是棕黃色的,一定是液體)。而如果是采用另一種教學方式,拿來一瓶醋酸讓學生觀察小結醋酸的物理性質,那就是化學到化學,而不是生活中食品到化學,缺少讓學生有廣闊的想像空間的問題情景,既不能產生正確的生成,也不能暴露錯誤的生成。

2、對話交流,講出生成。

互動對話是課堂生成的生態條件。變單獨由教師唱獨角戲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要更多更豐富地聽到學生們的聲音。課堂上,讓學生發出聲音,讓學生暢所欲言,老師學會聆聽,學會傾聽,不要自己把著課堂的發言權,將其讓給學生。只要我們相信每一位學生,尊重每一位學生。只要我們憑著平和的心態,放下所謂的師道尊嚴,面對另類的聲音,以參與者、合作者、促進者的身份與學生平等對話,,耐心地傾聽他們的心聲,對他們的疑問給予積極的應答,在師生雙方輕松、活躍、自由的心理狀態下敞開心扉,交流彼此的感受和意見,相互溝通。讓學生多對話多交流,學生間的交流促成了生成,學生會講出老師意想不到的精彩生成來。在這和諧民主的氛圍中,學生思維活躍積極思考,隨時會迸發出教師意想不到的精彩。試想如果沒有師生、生生的相互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作用于課堂教學,怎能會有動態生成?多聲的課堂,就是生成激情的課堂,生機勃勃的課堂。

案例:食品中的有機化合物----乙酸

片段:乙酸酸性的教學

師:請同學們討論,可用那些簡單可行的實驗方案來證明乙酸具有酸性。

生1:滴加石蕊試劑

生2:用PH試紙測PH

生3:用滴有酚酞的氫氧化鈉溶液

生4:用碳酸鈉溶液

生5:加Na產生H2

生6:不對,乙醇沒酸性,加Na也產生H2,應該加Zn

生5:上階段我家里的電熱水壺很臟,內壁有厚厚一層黃斑,我看見我媽用醋洗。

師:播放自拍視頻《醋酸洗滌電水壺中的水垢》

點評:創設證明乙酸具有酸性的開放性的問題情景,讓學生討論,讓學生講,講錯了的方案,也讓學生來糾正。如果是老師做醋酸滴入碳酸鈉溶液的演示實驗,然后得出結論—乙酸有酸性,學生就沒什么可討論和聯想了,那課堂就沒有生成性。創設一個給學生留有廣闊想像空間的情景或問題,讓學生有內容可講,有時間可講,讓學生思維活躍起來,課堂就會有豐富的生成,就會充滿生機。

3、實驗探究,做出生成。

化學實驗是形成動態生成的重要源泉。化學是一門實驗的科學,化學知識來源于實驗和生產、生活。化學實驗現象能滿足學生感知的需要,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的興趣;化學實驗的綜合性能培養學生多種能力。化學實驗的復雜性易激勵學生產生探究的欲望,形成新的教學資源。我們要充分利用實驗資源,讓學生多動手做實驗。把演示實驗由教師演示設計為學生動手演示,把演示實驗改為邊教邊實驗或學生探究實驗,增加學生動手實驗、體驗探究的機會。實驗是變化的,真正動起手來,就會有創造性的生成。

例如,鹵素在有機溶劑和水中溶解對比教學時,把教材要求的教師演示實驗改為邊教實驗,讓學生自己動手做。翁永坤同學在做苯、四氯化碳萃取溴水、碘水實驗中發現水于試管中,液面凹下,四氯化碳于試管中液面凸上,而且不同體積的四氯化碳、苯萃取相同體積溴水,有機層液面上凸的程度不同,提出為什么會產生這種現象的問題。教了二十年的書,這個實驗我也不知做過多少回,從沒發現這個現象,想必化學教師們也很少有人發現這個現象吧。如果不是放手讓同學們自己做實驗,怎么會有這意外的收獲呢?

說來也巧,由于當時實驗室苯不夠,有些實驗小組用甲苯代替了做這個實驗。有組同學做完甲苯萃取溴水后,試管沒清洗就放在那兒。過了兩天實驗員在清理時意外地發現,上層液體也變成無色透明,并且在上下兩層液體之間形成了一層白色固體,這一現象課本里沒有,當我把這一現象告訴學生,好幾組同學爭著到實驗里研究,我讓學生從理論上推測,再查閱化學資料證實,然后實驗研究之,讓意外的實驗現象生成更豐富的教學效果。

因此多實驗多探究,就會在實驗中做出精彩的生成,在實驗探究中生成的也不只是這個意外現象的獲得。動手實驗探究的課堂,就是生成創造發明的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和奇跡的課堂。

二、構建生成豐富的動態課堂的策略

1、有的預設,營造生成。

構建動態的課堂,關注生成并非要舍棄預設。不是教師不用備課,不是盲目、被動、天馬行空式地開展教學。恰好相反,精彩的生成基于精心的預設,有目的的預設,是為了更有效的生成。精心預設可以為動態生成保駕護航,保證生成的合情、合理和有效。雖然我們無法完全預見課堂上一切的動態生成情況,但是,生成的基點是學生的現有發展水平,在備課時分析學生的個體差異、真實學習水平,思考學生的認識和想法可能是從何而來的,預計想像學生可能出現的各種各樣的可能性,進行有的放矢的預設,方能衍生出動態生成點,就可避免無效生成。

例如《硫酸性質》的復習課,以問題“給定兩瓶硫酸溶液,用什么方法可以確定那瓶是濃硫酸,那瓶是稀硫酸?”預設教學,我們了解硫酸學生在新課學習時掌握得不錯,清楚學生在生活中或媒體中看過聽過一些關于硫酸的知識,預設了這個具有很強發散性的問題,預計學生會答出多種鑒別方案,同時期待我們沒想到的方案。果然,問題剛一拋出:

生1:我一看就知道,這瓶是濃硫酸,那瓶是稀硫酸。

生2:我一拿就知道,這瓶是濃硫酸,那瓶是稀硫酸。

生3:我一搖就知道,這瓶是濃硫酸,那瓶是稀硫酸。

生5:用小木條分別蘸取兩溶液,木條變黑的是濃硫酸。

生6:取小量溶液分別于試管中,投入鐵片,有產生氣泡的是稀硫酸。

生7:取小量溶液分別于試管中,投入銅片,溶液變藍的是濃硫酸。

生8:取小量溶液分別倒入盛有少量蔗糖固體的試管中,蔗糖變黑并膨脹的是濃硫酸。

生9:取小量溶液分別倒入盛有少量濃鹽酸的試管中,產生白霧的是濃硫酸

生10:取小量溶液分別倒入盛有少量水的試管中,使試管發熱的是濃硫酸

師:請給以上同學們的鑒別方法按硫酸性質進行歸類

學生歸納硫酸的密度大、難揮發、酸性強,濃硫酸的吸水性、脫水性、腐蝕性、強氧化性

在鑒別的回答時,同學們沒等我點名叫答,爭先恐后的站起來回答,而且越答越來勁,那熱烈的氣氛讓人難以忘懷,意想不到的是有位連水的分子式是“H2O”都不會寫的同學也積極起來回答,“分別倒在布條上,布條燒個洞的是濃硫酸”(我想他是從生活中獲知濃硫酸的腐蝕性),同學們都報以熱烈的掌聲,這位同學開心的笑了。在這節富有動態節奏的課堂中,生成的不僅是硫酸這個知識點的落實,還有生成的是對化學的喜愛,課堂積極思考的習慣,全體同學積極參與課堂的班級學習風氣,同學間相互鼓勵(不是相互鄙視)的情懷。這位連水的分子式是“H2O”都不會寫的同學也從此萌發了學習化學的興趣。

2、彈性留白,釀造生成。

彈性預設,為生成留有空間。以開放的心態設計出靈活、動態、板塊式的“學”案,而不是周密細致、一成不變的鋼性“教”案,不是在課前對課堂上的每一個環節都進行完美的設計,然后在課堂上按部就班地展示出來。當教學活動中與預設出現差異時,由于預設留有余地,便能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整合事先預設,機智地生成新的教學方案,以免臨時被動陷入僵局。彈性預設,為課堂實施留下足夠的彈性時間和空白地帶,為知識的動態生成、學生的自主建構留有了余地。無論是生成正確結果還是生成錯誤結果,我們都需自先給學生準備一個釀造生成的空壇。課堂中增加學生的活動面,擴大學生的活動量,留給學生更多的質疑問難、探究嘗試、拓展開放的時空,讓學生去遐想,去深思。要相信,我們給學生一個天地,學生還我們一個驚喜!

有這樣一則報道:美國迪斯尼樂園主體工程竣工后,如何確定連接景點之間的路徑成為令人頭痛的問題。如何解決?設計師決定采取繪畫的“留白”藝術:他們在樂園空地上撒上草籽,提前開放樂園,讓游客在景點與景點之間隨意踩出一條條小路。之后,設計師依照游人踩出的小徑,設計出景點之間的道路。這個設計獲得了“園林藝術最佳設計獎”。設計的獨特匠心在于:景點之間的道路是游客自然“生成”的,而這種自然生成正是緣于設計師的“留白”預設。化學教學也一樣,彈性預設,留有空白,學生會給我們繪上精彩的畫面。

3、把握契機,捕捉生成

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更多地關注自己的預設。我們總認為一節好課是建立在教師完美的設計和高超的教學藝術之上的,很少考慮學生是怎樣從自身的角度來理解課程的內容。新課程強調學生也是教學資源的一種重要的生命載體,因為在任何一節課上學生都是帶著自己的經驗、認識、思考和靈感等因素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去的。因此,精彩的生成來自學生,課堂上我們要關注學生,關注他們的思想變化、表情、語言和舉動。教師要有一雙敏銳的眼睛和善于聆聽的耳朵及隨機應變的頭腦,造成精彩的生成往往只有一瞬間,在它稍縱即逝時,及時抓住這生成的瞬間,隨機應變,把握契機,捕捉生成,造就生成。

例如,上面所例舉的《硫酸性質》復習課,在生1說“我一看就知道,這瓶是濃硫酸,那瓶是稀硫酸”,我及時抓住這“一看就知道”的學生通俗用語,趁機問“其它同學有沒一怎么就知道的方案?”,“一怎么就知道”雖然不是回答物質鑒別的規范用語,但這個詞具有煽動性(言外之意這么簡單就可鑒別,那我也得想想),激發學生思考,使人興奮。果然不出所料,學生們爭先恐后來回答,而且越答越興奮,有的說“一拿就知道,這瓶是濃硫酸,那瓶是稀硫酸”,有的說“一搖就知道,這瓶是濃硫酸,那瓶是稀硫酸”,有的說“用木條一蘸就知道,這瓶是濃硫酸,那瓶是稀硫酸”等等,正是即時把握了生1的生成性說法,鼓勵了生1,才激發了一批學生,從而生成了滿堂精彩。

4、精心培育,呵護生成

教學中經常會發生各種各樣的偶發事件、產生異常問題,比如,實驗中反?,F象。這些事件、問題又往往在教師預設之外,為教師始料未及的。這些偶發事件、異常問題不是課堂的“最大干擾”,恰恰是可成為精彩生成的火種,我們不能漠視它,更不能潑冷水澆滅它,而是要采取積極的鼓勵態度,將這火種呵護好,機智地運用這偶發教學資源,適時引領,課堂上能利用的就讓這火種燃燒發光,運用這可遇而不可求的生成性資源。課堂上無法進行研究或展開的,將火種精心培育好,要留到課余或其他條件成熟時再研究,而且我們要和學生一起全程參與和關注。不要簡單的布置學生下課之后再研究,然后就不了了之。我們不呵護它,失去的不僅是這節課的某個生成點,而是丟棄了嚴謹的科學態度、習慣和品行,錯過了生成創造發明的良機,因為許多創造發明往往在偶發異常中生成。

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改變過去統得過死的僵化的教學方式,改變課堂中只關注自己預先設計的教案的講解,改變課堂中總是自己把持課堂的發言權。要關注學生在課堂中的動態變化和發展,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多想多講多實驗多探究,時刻關注課堂的動態生成,把握、開發和利用課堂的生成資源,使教學綻放生命異彩。

主要參考文獻

1.談新課程理念下化學課堂教學中的預設與生成化學教育2008年第1期

2.精彩的生成基于充分的預設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7年第7期

3.正確引領生成構建流動課堂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7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