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產業跨國運營實例分析

時間:2022-11-17 06:12:00

導語:軟件產業跨國運營實例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軟件產業跨國運營實例分析

內容摘要:20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軟件業一直高居世界各國軟件業之首,引領著世界軟件產業的發展方向。愛爾蘭是20世紀90年代崛起的世界軟件大國之一,其軟件業的起步和發展,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美國軟件公司的投資,另一方面由于美國軟件跨國公司全球戰略的實施,對愛爾蘭軟件產業在高技術層面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制約。

關鍵詞:軟件產業美國愛爾蘭軟件公司

軟件產業具有快速增長和軟件服務的需求增長迅速的特點,大多數軟件公司都實行全球化運營戰略,并取得了顯著的效果。近年來,一些發達國家的軟件產業的跨國運營策略呈現向發展中國家傾斜的態勢。一般來說,美國、日本、德國和意大利等國政府并沒有為本國軟件產業的發展提供特殊的傾斜政策,而是更多地依靠市場調節的作用,依賴企業自身的研發(R&D)投入。與之相比,法國政府比較重視軟件的研發工作。而英國、愛爾蘭、印度、巴西等國家的軟件產業發展則受益于本國政府的大力支持。本文以美國軟件公司在愛爾蘭的跨國發展為例,分析了軟件產業的跨國運營策略,以期對我國軟件業的發展有所借鑒。

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的軟件公司,尤其是產業中的一些重要公司一直渴望拓展他們的全球化業務,在美國軟件公司的全球化運營戰略中,由美國軟件跨國公司領導的愛爾蘭軟件產業是一個尤為重要的中心點,這與愛爾蘭政府引進外資的政策密切相關。

傳統上,愛爾蘭是以農牧業為主的國家,資源并不豐富,經濟比較落后,現有的產業只服務于本地小型經濟或為發達的英國經濟發展提供原材料出口。1973年,愛爾蘭加入歐盟,開始進入歐洲市場。從打開國門到加入歐盟,雖然愛爾蘭經濟增長獲得了較大的提升,但基本上是跟隨歐洲發展的潮流,到20世紀70年代初,整個國家還沒有形成具有競爭力的支柱產業。

愛爾蘭是個小國,不可能發展重工業,因為無法建立大型的生產基地;不能發展汽車制造業,因為沒有這么大的市場。愛爾蘭政府起初只是努力吸引更多的外資,并且對各類產業領域都一視同仁。由于給予外商低稅收的優惠結果很奏效,因此,政府逐漸開始有意識地選擇吸引比較有希望的領域進行投資,軟件產業即是其中之一。

1993年,在愛爾蘭運營的外資軟件公司出口總額達277.4億美元,其中美國公司占60%,約166.4億元,而同年美國軟件出口總額為252.6億美元。可見,從愛爾蘭出口平臺出口的軟件是美國軟件產業整個出口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O’Riain(1999)的研究表明:美國軟件公司從愛爾蘭出口的產品至少占他們從美國出口產品的50%,如果僅僅考慮美國出口到歐洲的產品的話,這一比例將更高。因此,愛爾蘭是美國主要的軟件公司在產業跨國運營上的一個中心點。

美國軟件跨國公司在愛爾蘭的運營策略

美國在愛爾蘭運營的軟件跨國公司可以劃分成三種主要類型:聚焦制造業、物流、本地化、移植、測試服務的公司;提供系統集成、銷售與咨詢、定制開發的公司;致力于專用軟件開發的公司。這三個領域從表面上看存在明顯不同,從整體上看對產業的貢獻也有很大的差別。表1列出了按上述三種主要類型分類的、在愛爾蘭運營的跨國公司情況。

(一)低技術含量和低附加值軟件業務外移

從表1可以看出:以“制造業、物流、本地化、移植、測試”為主營業務的公司中包括許多20世紀90年代世界最著名的軟件產業公司,且絕大多數是美國軟件公司,占91%。這12個公司盡管雇傭人員達3018名,但從其所從事的業務領域來看,實際上許多是裝配工和打包工,并非是軟件技術雇員;在愛爾蘭從事“系統集成、銷售與咨詢、定制開發”的跨國公司規模比從事“制造業、物流、本地化、移植、測試”服務的公司規模小得多,只有6個公司,總雇員數為955人,其中美國軟件公司占66%,而這一業務領域有較高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在“專用軟件開發”領域,美國軟件公司只占50%。該領域具有更高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

從上述三個領域美國軟件公司的數量和雇員數量的對比可以看出,美國軟件跨國公司在愛爾蘭的主要業務定位在各類軟件服務領域,而不是軟件開發領域。反映出美國軟件跨國公司在產業的發展上,采用了將低技術含量和低附加值的業務移到本國之外去完成的策略。

(二)將愛爾蘭視為美國軟件產品出口歐洲的平臺

美國軟件產品銷往歐洲市場的最大障礙就是“本地化”。軟件的“本地化”業務是針對特殊的國家和語言市場對現有軟件包進行客戶化的過程,主要是進行文本翻譯,也可能涉及數據格式和字體格式的改變,以及軟件在其他特殊文化方面的問題。愛爾蘭政府引進外資的政策之一是為跨國公司提供一個低稅收鼓勵和補助金政策,這就為跨國公司提供了一個超越國界的友好“場所”,軟件商們投資的目標當然地選擇了利用愛爾蘭政府提供的設施和優惠政策把愛爾蘭變成一個美國軟件產品出口歐洲的平臺。美國的軟件產品在愛爾蘭經過“本地化”后銷往歐洲各國。

據OECD2000年的統計,愛爾蘭已經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軟件產品出口國。全球排名前10位的軟件公司在愛爾蘭都設有分支機構,歐洲市場銷售的PC打包軟件超過40%產自愛爾蘭。

(三)控制軟件核心技術外流

美國軟件跨國公司在愛爾蘭從事的最主要的業務之一就是軟件產品的“本地化”。這些世界頂級軟件公司有些從未考慮過在愛爾蘭進行產品改進和開發的問題,例如Lotus、Oracle。大部分公司主要是受控于母公司的全球化發展戰略而始終沒有能力超越“本地化”的業務領域。也就是說,美國軟件跨國公司在愛爾蘭的業務領域與其母公司的產業發展戰略有直接關系,許多在愛爾蘭從事軟件“本地化”業務的管理者認為:要使跨國公司在愛爾蘭或在美國之外的其他任何地方,將從事的軟件業務定位在產品開發領域需要“永恒的努力”曾有人說:“美國隨時在注意王冠上的寶石,他們不能讓它們丟失。他們害怕失去控制,對他們來說這是一個最主要的問題。雖然起初美國總部可能擔心愛爾蘭的技術能力,實際上是控制問題,并不是有關技術的問題,即美國人要掌握開發的控制權,公司里存在的是以美國為中心的態度。我們的工作小組有一個愿望,希望與愛爾蘭主要的軟件公司在十分尖端的領域進行合作開發,但設在加利福尼亞的總部很不情愿,他們也有另外的戰略考慮,美國公司的想法影響了他們的決定不能順利進行。”

這一點從母公司的緊迫心理也可得到印證,Microsoft的首席技術官(CTO)NathanMyhrvold曾感慨:無論產品有多好——離徹底失敗總是只有18個月。德國的企業解決方案公司SAP的監事會主席DietmarHopp也有同感:即使是在成功的時候,也總是偏執地擔心有人會在通往市場領導地位的高速公路上突然超過自己。

美國軟件跨國公司對愛爾蘭軟件產業的影響

美國軟件跨國公司在愛爾蘭的運營策略對愛爾蘭軟件產業的發展是積極但有局限的,既帶動了愛爾蘭軟件產業的起步和發展;同時,就軟件產業的核心技術而言,這種積極的影響又存在著很大的局限性。

(一)積極的推動作用

1.愛爾蘭軟件產業得以起步和成長。美國軟件公司在愛爾蘭的投資,直接帶動了愛爾蘭軟件產業從零起步。他們所做的貢獻在于,一是基于統包式服務(turnkeyservices)發展次供應商,二是印刷軟件手冊。這兩個領域的顯著發展成為愛爾蘭軟件產業起步的突破口。

軟件跨國公司在“系統集成、銷售與咨詢、定制開發”領域的運營,為一些從跨國公司或供應商中以資產分派的形式產生的新公司(spin-offcompanies)帶來了機會,新公司在愛爾蘭的成長惟獨以軟件跨國公司的承包合同為基礎。這些公司傾向于從最基礎的業務做起,并擴大到完全統包式的運營方式,從而為整個生產過程承擔責任。在愛爾蘭,由于更多的軟件跨國公司對次供應商基地的成長進行投資,統包式服務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的五年當中從0增長到1.5億美元。在“本地化”領域,有一些愛爾蘭獨資的翻譯局成長了起來,他們為在愛爾蘭從事“本地化”業務的跨國公司提供完備的翻譯服務。這些公司的部分創立者也為軟件跨國公司工作,因此,公司的業務相對受到軟件跨國公司業務的影響。

為了減少對軟件跨國公司業務的依賴,愛爾蘭的軟件公司中也出現了一些成功的商業實踐運營模式。例如,一家愛爾蘭獨資的軟件公司,其創立者們過去曾為一家在愛爾蘭從事“本地化”服務的軟件跨國公司工作,他們利用自己為軟件跨國公司工作積累的經驗進行新的商業實踐:憑他們的天賦將自己變成已開發軟件的再出版商。該公司利用他們與國際上的聯系建立市場,在做好“本地化”工作的基礎上,對美國軟件公司為國際市場生產的產品進行再出版。他們設法成功地避免了依賴供應商關系,在事實上擁有了自己地方化的軟件產品,并就知識產權問題進行了談判:在軟件產品銷售中,按每一份復制品給原開發商支付版稅。這樣,該公司就不僅僅是為軟件跨國公司的需要以次供應商身份提供產品服務了。愛爾蘭的軟件公司在美國軟件跨國公司提供的次供應商基地投資中獲得了一定的經驗和發展機會。

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就軟件手冊印刷來看,一方面,美國軟件公司越來越依賴于以外部采購作為一種發展戰略,即利用外部的規模經濟將成本潛在地轉嫁給供應商,這種傾向在一段時期里有加強的趨勢。例如,成立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的Lotus和Microsoft,幾乎在本公司完成他們所有的工作;而建立于1990年的Oracle公司和建立于1995年的Novell公司,尤其注重用外部采購的方式完成他們的所有工作,而他們只是在總部的經營中協調與供應商的關系。由于跨國公司從來不在自己的公司里印刷他們的軟件手冊,因此軟件手冊的印刷在愛爾蘭有機會成為一項獲益的產業。另一方面,一些愛爾蘭本國的公司在印刷產業的新技術領域大量投資,使得在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的短短五年中,投資額由900萬美元增加到1.35億美元,并幾乎完全是按照軟件跨國公司的質量要求進行的,印刷系統在愛爾蘭有了安裝基礎。因此,愛爾蘭在軟件產業引進外資發展的過程中,印刷業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2.愛爾蘭高層次軟件開發隊伍獲得成長機會。盡管在愛爾蘭從事“系統集成、銷售與咨詢、定制開發”的軟件跨國公司的規模比從事“制造業、物流、本地化、移植、測試”服務的公司規模小得多(表1),但他們從事的業務對產業雇員來說更有教育價值。從事系統集成或定制軟件開發項目有可能接觸一些新技術,能為今后從事更廣泛領域里的開發積累經驗。

對愛爾蘭本國的軟件人員來說,最重要的是在從事特殊平臺或語言的工作中有機會獲得一些寶貴的經驗。例如,IBM提供的有關AS400,以及其他IBM平臺的經驗、Amdahi使用的是各種面向對象的方法等等。顯然,在這些公司里掌握了這樣技術的愛爾蘭雇員,具有進入其他公司承擔關鍵開發任務的潛力。依靠這樣的公司,或許還有機會介入項目的管理技術。因此,這些公司聚焦的業務領域對資歷較淺和中等資歷的愛爾蘭軟件開發人員,以及項目管理者來說,在技術上的進步大有幫助。但必須看到,美國軟件跨國公司為愛爾蘭在這一領域提供的機會極為有限。

此外,愛爾蘭的一些大學畢業生想方設法進入軟件跨國公司是希望有機會移居國外,從而進入軟件跨國公司的美國總部加入其核心開發隊伍,這種事在愛爾蘭的確偶有發生,當然這也是對新興的愛爾蘭軟件產業來說是培養本國具有實踐經驗軟件開發人員的最好機會。

3.愛爾蘭本土軟件公司找到了戰略發展方向。由于美國軟件跨國公司的母公司出于全球化戰略的考慮,對其子公司在愛爾蘭的運營主要限定在最缺乏尖端技術的軟件產品的“本地化”領域,迫使愛爾蘭本國的軟件公司逐步認清了自己的發展戰略,即將軟件產業的發展定位在軟件產品開發的高技術層面。他們將自己看作是通過促進愛爾蘭的業務在為國家經濟發展的計劃盡責,所以他們要求在愛爾蘭的軟件產業業務中進行更尖端的工作,并在金融、財政和商務軟件、基于計算機的訓練、通信軟件,以及系統軟件和開發工具等技術領域進行有益的嘗試,且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表2)。

表2表明:有40.6%的愛爾蘭本國公司從軟件產品開發中獲得他們總收入的50%以上,而從軟件服務中獲得他們總收入50%以上的公司占37.3%,總的來看,愛爾蘭本國軟件產業在更大程度上定位在軟件產品開發領域,而不是軟件服務領域。

(二)推動作用的局限性

就學習效應而言,“制造業、物流、本地化、移植、測試”領域對軟件產業的貢獻很少。在愛爾蘭,受雇于“本地化”服務領域的雇員不太可能轉向本國的開發公司,因為他們在“開發圈”以外。如果定位“本地化”服務的軟件跨國公司撤離愛爾蘭,將會對愛爾蘭產生巨大的影響,總體上將完全改變軟件市場的狀況,因為會出現大量的剩余人員,而從事軟件開發業務的公司又不會雇傭他們,因為他們過去一直在從事產業中低端的工作。而美國軟件跨國公司在愛爾蘭的投資主要是這一領域,愛爾蘭軟件產業的發展又依賴于美國軟件跨國公司,愛爾蘭本國在產品技術領域基于美國軟件跨國公司的創新和技術積累受限就成為必然。

總體而言,軟件產品“本地化”領域的工作無論從技術上還是管理上幾乎都提供不了訓練的機會和經驗的積累,不過,以美國為首的軟件跨國公司建立的“次供應商基地”,為愛爾蘭作為歐洲地區化的、軟件產品本地化聯合企業的出現和成長奠定了基礎。

對愛爾蘭來說,美國軟件跨國公司在愛爾蘭的投資質量或許比拓展出的軟件產業領域的數量更為重要。正是由于美國軟件跨國公司在愛爾蘭的投資,愛爾蘭的軟件產業才逐漸成長為國家的支柱產業,也徹底改變了愛爾蘭歷史上國民長期向他國大量移居的狀況,并吸引了國外的軟件技術人員來愛爾蘭工作。僅2000年就有近5萬人移居愛爾蘭,其中7000多人來自英國。長期流落異國的愛爾蘭人及其后裔也紛紛返回故里。據統計,每年大約有2.5萬人回國,回國人數大大超過了出國人數,這些回國人員帶回了最新的技術和資金,為愛爾蘭的軟件產業和其他領域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