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測糧食安全構建正確調控決策論文
時間:2022-05-13 04:53:00
導語:監測糧食安全構建正確調控決策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國內糧食安全預警監測模型分析;國內糧食安全預警監測模式的啟示;湖南構建糧食安全預警監測模式的思路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確保全國糧食安全是關乎國計民生、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大事、國內對糧食安全預警監測研究已有了一定的成就、上海市糧食安全預警監測模型、河北省糧食安全預警監測模型、福建省糧食安全預警監測模型、農機勞動力在方程中并不顯著、糧食安全預警監測體系相關研究、信息模式的特點是將信息處理形成信息網絡、糧食安全預警監測指標體系的設置是建立糧食安全預警監測系統的關鍵、明確警情,尋找警源,分析警兆并預報警度、及時了解市場行情,準確把握市場動態等,具體請詳見。
確保全國糧食安全是關乎國計民生、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大事,這就要求對糧食安全進行預警和監測,并用正確的決策對糧食安全進行調控。為適應新形勢下湖南省糧食安全領域發展變化的新要求,研究適合省情的糧食安全預警系統,為糧食宏觀調控部門提供科學快速的決策支持工具,成為當前糧食安全科研工作的重要任務。由于每個省的地理人口以及自然環境等因素存在種種差異,使得各省在糧食安全預警監測模式上均有不同,所以不能盲目引用。
1國內糧食安全預警監測模型分析
目前,國內對糧食安全預警監測研究已有了一定的成就。糧食安全預警監測系統是一個系統工程,它涉及到糧食生產、流通、消費、儲備等各個環節,其指導思想就是在出現糧食不安全時,立即啟動系統中相應的調控措施,確保糧食市場安全、社會穩定。當然,系統采取的措施應當是可操作的、有效的。因此,糧食安全預警系統是應對糧食不安全警報而建立的,用來消除、防范、抵御糧食不安全,實現糧食安全。本文分別以上海、河北、福建為例介紹。
(一)上海市糧食安全預警監測模型
上海是一個特大型的糧食消費城市,一個由市場檢測、信息收集、數據分析、先兆預警等環節有序銜接的糧食安全預警監測體系在上海已經逐漸成型。這個預警監測模式的特點是能夠即時應對糧食市場的供求波動。上海信息監測網絡涵蓋了九個大型糧食批發市場、五個糧油加工、銷售骨干企業以及19個區縣的糧食市場。其中有33個監測點,這些監控點按照每天每周每月的不同要求,將各自的進貨量、銷售量、價格等數據上報匯總。糧食預警監測體系就根據這些數據進行監測。
隨著上海糧食流通市場的發展,監測點的數量和檢測網絡的規模都將不斷的擴大。除此之外,上海還密切關注周邊地區和糧食主產區、主銷區的市場走勢,以及國際農產品現貨、期貨的市場行情。業內人士認為,在廣泛監測和信息收集的基礎上,糧食預警監測體系將對糧食市場的供求情況進行分析。判斷糧食市場的變化趨勢,進而實現先兆預警,然后即時采取應對措施。
(二)河北省糧食安全預警監測模型
建國以來河北省的糧食生產得到了穩定的發展,1949年河北省糧食產量僅為469.5萬噸,到1998年河北省糧食產量已經達到2917萬噸,50年來增長了521.96%。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河北省糧食生產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2007年河北糧食產量為2841.6萬噸,與1978年相比河北省糧食年產量增長了68.3%,增加了1153萬噸。但是河北省糧食增產速度時快時慢,有時甚至出現負的增長,由于種種原因河北省糧食產量在年度間的分布并不平均,而且還存在品種結構不合理,因而需要生產預警系統來對其進行監測和預警。目前,河北已經研究出糧食安全預警監測系統,它的特點是把經濟波動理論、經濟預警理論運用到糧食安全預警監測分析之中,并運用灰色分析、時間序列分析等計算手段,以及擴散指數法和預警燈圖法對河北的糧食生產進行了實證和預警。這種模式的建立已經成為河北省研究糧食安全預警監測體系的一個重要成果。
(三)福建省糧食安全預警監測模型
為了確定糧食生產警情,福建省也建立了糧食安全預警監測系統。它的特點是研究福建省糧食總產量與影響因素之間的定量關系,以糧食產量作為被解釋變量建立計量經濟學方程。福建省對糧食生產一直持積極支持與鼓勵的政策,但是福建省糧食生產尚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所以影響糧食產量的主要因素是投入要素,而不是需求,故在方程中應選擇主要投入要素作為影響糧食產量的主要變量,諸如農業勞動力X1、糧食作物播種面積X2、化肥使用量X3、農機動力X4等,用這4個變量作為解釋變量(數據來源:福建省統計年鑒),建立方程,經參數估計和檢驗后發現,由于我國從事農業的勞動力充足,農業機械雖然在提高產量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并非關鍵的作用,因而農機勞動力在方程中并不顯著。重新建立模型,計算結果如下:
模型1:ln(Y)=O7340741n(X2)+0.186691n(X3X2)+U
(0.056382)(0.10234)
(13.02)(1.824)
R2=0.99987,F=59234.33832,
SE=0.07582,D.W=1.49310
模型2:In(Y)=0.8065071n(X1)一0.1731421n(X2)+V
(0.108729)(0.089483)
(7.418)(1.935)
其中方程下方第1行為參數估計值的標準誤差,第2行為對應參數的T的檢驗統計量值。R2為較正可決系數。模型1的參數估計值0.734074,0.18669分別為播種面積,每畝化肥使用量的產出彈性。即播種面積增加1%,產量增長0.734074%;每畝化肥使用量是這樣的:播種面積增加1%,產量增長0.18669%。所以模型1通過經濟意義的檢驗。類似地,模型2也通過經濟意義的檢驗兩個模型的方程和變量都很顯著,擬合優度也都很高,接近于1。兩個模型的隨機干擾項都不存在一階自相關。由于未采用截面數據作樣本,且觀察值全部為實物量單位,兩個模型隨機干擾項的異方差性可以避免。因而兩個模型都是較理想模型。
(四)糧食安全預警監測體系相關研究
盡管國內的糧食安全預警監測系統是根據不同的省份來設計的。不過它們有這樣一個共同的模式。這種共同的模式可歸納如下:糧食安全預警監測系統由信息網絡、信息處理、信息、預警指標、發出預警信號等子系統構成。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說明:
信息網絡,它能借助現代互聯網工具將遍及全省的糧食信息網點相互連接,并有效且及時的將收集到的信息傳遞到預警系統進行處理。這種預警監測系統,對可能發生的問題早作防范,然后信息處理。信息模式的特點是將信息處理形成信息網絡,加強對糧食市場監測,及時收集、分析監測省內糧食生產和,糧食安全預警系統根據信息處理結果,即時將這些信息定期提供給政府及有關部門,作為糧食行政管理和宏觀調控的參考,采用適當的渠道定期向社會,使糧食生產者,經營者及時了解市場動態和有關政策法規,調整生產計劃或經營策略,以期達到調節市場供求平衡目的。預警指標,建立靈敏、準確提供信息的糧食安全預警系統,進行糧食安全預警。需要選擇科學、合理的預警指標,因為從這些指標中可以判斷糧食安全與否,如糧食生產、需求、進出口、儲備、糧食價格等方面的指標。所以要建立某省糧食安全預警監測系統就要根據該省糧食生產所面臨的實際問題對系統進行設計。
2國內糧食安全預警監測模式的啟示
通過對以上三個省份的具體分析,以及對國內研究的歸納,我們可以看到任何一種糧食安全預警監測模式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因為都是根據各自省份的具體情況來設計的糧食安全預警監測系統。我們不能盲目的借鑒。但是可以借鑒別人好的經驗。其中適用于湖南省的可歸納成如下幾個方面:
糧食安全預警監測指標體系的設置是建立糧食安全預警監測系統的關鍵,國內對有關糧食安全的研究比較多,但對地區糧食安全預警的研究較少,分省尺度上的糧食安全預警監測不僅受國家整體水平上的糧食安全的制約還受各省具體糧食安全影響因素的影響,因此在設計湖南省糧食安全預警指標體系時考慮的警情指標較全國尺度要少,可以忽略國際糧食供需變化的影響,同時重點考慮涉及湖南地區本身的指標。
本文認為可以將預警指標設置如下:糧食畝產增長率,受災面積增長率,播種面積增長率,食品工業產值增長率,人口增長率,化肥銷量增長率,農藥銷量增長率,役畜擁有量增長率,農民與非農業居民人均消費水平比例增長率,財政支農資金增長率,有效灌溉面積增長率,農業商品率增長率,農業生產資料零售價格指數,糧食收購價格指數,糧食經濟作物比價,農用機械動力增長率,化肥價格指數,另外,農資價格是一個重要指標,由于受農民本身貨幣購買能力的限制,農資漲價對農民的購買能力更是雪上加霜。所以監測好農資價格是影響農民投資積極性的關鍵因素。
充分利用網絡技術,建立一套自動的預警監測系統。網絡不僅可以提高預警監測的準確性還可以提高辦事效率。利用統計信息和遙感估產信息動態分析區域糧食的年度和年內供求狀況,對湖南省糧食供需總量和結構平衡進行預測和預警。這將為我省糧食宏觀調控管理部門提供決策支持,為各糧食部門提供方便有用的信息參考發揮著重要作用。
3湖南構建糧食安全預警監測模式的思路
從湖南糧食生產的實際出發,把經濟理論、經濟預警理論運用到湖南省糧食生產中,進行糧食生產的監測預警研究,根據監測、信息收集、數據分析、先兆預警等有序的環節建立湖南糧食安全預警監測系統,從糧食生產增長率的角度去發現湖南糧食生產中潛在的問題。
從湖南糧食生產的實際出發,運用預警的有關理論,進行糧食生產的監測預警研究,構建湖南省糧食生產監測預警系統。這種系統從邏輯上講應包括這樣幾個階段:明確警情,尋找警源,分析警兆并預報警度。這里,明確警情是大前提,是預警研究的基礎,而尋找警源,分析警兆屬于對警情的因素分析,預報警度則是預警的最終目標。湖南糧食生產監測預警是根據糧食生產所出現的嚴重偏離正常的狀態,在未造成糧食生產災害之前進行預測、預報及調控。湖南糧食安全監測預警模型就是依據宏觀經濟預警的邏輯過程,即確定警情,尋找警源,分析警兆,預報警度,并對湖南省進行糧食生產預警研究。通過探索建立湖南糧食安全預警監測系統,做到有備無患,加強對湖南省糧食市場供求形勢的監測和預警分析,及時了解市場行情,準確把握市場動態,科學分析市場走勢,確保湖南省糧食安全。對國民經濟的持續、穩定和健康發展以及社會穩定都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預警就是對事物發展的未來狀態進行測度,預報不正常的時空范圍和危害程度以及提出防范措施。糧食生產預警系統是為了防止糧食生產運行偏離正常發展軌道或可能出現危機而建立的報警系統。湖南是農業大省,自然條件優越,水稻產量居全國第一。但近些年其耕地面積呈下降趨勢,2000年湖南耕地面積為507.98萬頃,而到2003年耕地面積只有452.98萬頃,平均下降13.75萬頃年,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耕地面積少有回升,但是增長速度緩慢。
參考文獻:
1.貢光禹譯.誰來養活中國——中國未來的糧食危機.未來與發展[J],1995.2
3.林毅夫.中國糧食前景與戰略.中國農村經濟[J],1995.8
2.李金華,王錦宏.社會預警指標新探.財貿研究[J],1996.7
- 上一篇:村書記季度履行情況述職報告
- 下一篇:組織內部官僚個體倫理困境探討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