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測報告制度范文

時間:2024-03-21 18:11:4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監測報告制度,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監測報告制度

篇1

對于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報告制度的落實,對于一個臨床藥師來講,長期以來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每一個醫療機構專職做此項工作的人員(大多是臨床藥師)都有這樣體會。通過筆者幾年工作及許多有識之士的指點,做以下總結,與大家共同探討。

1 老百姓對不良反應的誤區

1.1 中藥也有不良反應 利巴韋林、抗病毒顆粒是西藥,魚腥草注射液和板藍根則是中藥針劑或傳統中藥。人們習慣性認為:中草藥是無毒無害的純天然藥品,但新聞背景中報道的嚴重藥品不良反應,恰恰是由中藥魚腥草注射液引起的。藥品不良反應是指合格藥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情況下出現的與用藥目的無關的或意外的有害反應。任何藥品,包括中藥,其不良反應都是客觀存在的,對此我們根本無法避免,而只能考慮如何把不良反應降到最低。有關中藥沒有副作用的觀念是錯誤的。從國家不良反應監測報告中可以看出,由中成藥引起的不良反應,約占藥品不良反應10%~15%或更高,并呈較明顯的上升趨勢。一些常用中成藥,如壯骨關節丸、感冒通片等,均可引起肝腎損害、出血等不良反應甚至死亡。中藥應用已有上千年歷史,古代中藥書籍中對其所存在的毒性或不良反應也有所記載,中藥取材也不僅限于人們常見的草藥,還包括動物、礦物等,尤其是來源后者的中藥材,若誤服濫用則很有可能引起不良反應。

1.2 常用藥并不等于保險藥 板藍根是中成藥,也是防治感冒的常用藥,這類藥品也有不良反應?越是常用藥,因其使用面廣,發生不良反應的幾率更大。以板藍根為例,其服法、用量必須嚴格遵照包裝上的藥品說明,濫用也可能出現副作用。有患者因連續服用了板藍根沖劑,出現頭昏、胸悶等癥狀。人在健康狀態下過多服用板藍根,會傷及脾胃;極少數過敏體質患者,也可能因服藥引發過敏等不良反應。魚腥草注射液是一種中草藥復方制劑,臨床上使用也較普遍。該注射液中含許多大分子物質,若經靜脈輸入后,未除盡的半抗原有可能與血漿蛋白結合,才可能導致過敏反應。使用該注射液前,應認真檢查藥物,如果出現混濁、沉淀、變色、漏氣等問題不得使用。此外還要嚴格按照藥品說明書控制給藥劑量、濃度、滴注速度、給藥途徑。注射后觀察病人尤其是老人、兒童用藥后的反應。

1.3 有不良反應不等于無安全性 藥品出現不良反應,并不意味著其安全性大打折扣。因為,不良反應是所有藥品都可能出現的情況,藥品不良反應只是個概率問題,即它總會出現,無非是出現多少的問題。只是這種藥品對絕大多數患者而言,依然是安全的。用藥產生不良反應基本無法預測,因為一種藥物往往具有多重的藥理作用,藥物的劑量、劑型、用藥途徑的不同,藥物的相互作用及賦形劑的影響,不同種族、不同年齡、不同性別,還有胖瘦程度、營養狀況、血型、遺傳因素、病理生理狀況的不同,以及環境因素,都會使每個人反應的情況不一樣,對藥物產生的敏感性不一樣,而產生不盡相同的不良反應。但其實,如果藥品本身不是假劣藥品,再排除以下情況:誤服誤用,超量服用,服用時間過長,服用方法不當(如一些中藥煎煮時間不足),用藥途徑不當(如作為肌肉注射用的中藥注射液被用于靜脈注射)等等,正確服用藥物,還是能夠保障用藥安全的。

1.4 假劣藥品才會引起不良反應的誤區 許多人認為,只有使用了假藥、劣藥,或用藥不當,才會引起不良反應。事實上, 許多經過嚴格審批、檢驗合格的藥品在正常用法用量的情況下,也可能在一部分人身上出現不良反應。據介紹,由于受到醫學發展水平的限制,許多藥品的不良反應情況在審批上市前難以完全掌握,包括有些原來不知道的、嚴重的不良反應。由于個體差異,不同的人對同一種藥品的不良反應表現會有很大差別,有的人反應輕,有的人反應重;有的人是這種反應,有的人是那種反應。

1.5 說明書里列舉不良反應少的就是好藥的誤區 目前,國際上對于藥品使用說明書中描述不良反應的部分要詳細到什么程度,還沒有具體的規定。但有的藥品說明書中對藥品可能引起的不良反應敘述很少,實際發生的不一定少。一個負責任的生產企業,才會充分尊重消費者的知情權,把產品可能引起的不良反應盡可能詳細地告訴用藥者。

1.6 非處方藥不會引起嚴重不良反應的誤區 非處方藥本身也是藥,總體來說其不良反應比較少、比較輕,但這不是絕對的。有些非處方藥在少數人身上也能引起嚴重的不良反應,甚至能導致死亡。因此,非處方藥也要嚴格按照藥品使用說明書的規定服用,不能隨便增加劑量或增加服用次數,改變用藥方法或用藥途徑。

1.7 中藥的不良反應比西藥少 現在許多中成藥、中藥新劑型在使用過程中發生的不良反應并不少。使用中藥講究辨證施治、合理組方、一人一方、隨證加減,還需要質量好的藥材、科學的炮制方法。在這樣的情況下服用中藥,有助于減少和避免不良反應。但如果不遵守辨證施治的原則或辨證不當,組方不合理,或中藥材質量有問題,也可能引起不良反應。例如,不少人用人參滋補身體而引發不良反應。

1.8 新藥比老藥的不良反應少的誤區 總的來說,必須證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國家才會批準一種藥品成為新藥。但是,新藥的優點不一定都表現為療效高、不良反應少。新藥上市時間短,有時難以發現一些罕見不良反應、遲發性反應、發生于特殊人群的不良反應。因此,新上市藥品的不良反應更要警惕。

近年來,人們對藥品不良反應的關注與日俱增,但目前,作為我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體系中最基礎部分的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工作,卻存在著報告主體上報意識不強、積極性不高、報告的數量和質量與國際先進水平相差甚遠等諸多不足,導致遲報、漏報的狀況時有發生。

針對這樣的藥品不良反應報告現狀,有關專家表示,站在醫療前沿的廣大臨床醫師以及藥師,應負起更大責任,成為藥品不良反應報告的尖兵;同時,藥品生產經營企業也應積極參與到藥品不良反應報告體系中,發揮積極作用。

2 醫生對不良反應報告的誤區

醫師顧慮重重。臨床上如果出現不良反應,醫生的觀點是:患者出現的癥狀有可能是藥品不良反應,但如果上報,不僅過程麻煩,而且調查起來也有很多說不清的東西,究竟是用藥不當,還是后續輸液的方式不當很難說清;不僅如此,藥物使用過程涉及不同的醫生、不同的護理人員,如果因為報告而引發糾紛,處理起來會很麻煩。尤其是已經處理完了,患者的癥狀好轉、無大礙時,就不再自找麻煩去報告了。經調查示:我國臨床醫生在處理不良反應上報時,態度十分消極。

曾有人調查,了解我國臨床醫生對藥品不良反應上報的一些情況。調查發現,參與調查的500名臨床醫生中,46%的醫生在藥品不良反應發生后選擇“等一等,看看能不能解決,能解決就不上報”,11%的醫生選擇“不會上報”。不上報的理由中,占較高比例的是:醫生、藥企和患者本身的責任劃分不清晰(23%);上報機制不完善,報了也沒用(23%);醫患關系緊張,上報了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21%)。可見,臨床醫生在處理藥品不良反應過程中顧慮重重,是影響不良反應報告的重要原因。臨床醫生普遍認為:在處理疑似與用藥相關的病例時,肯定會考慮究竟是藥品不良反應,還是患者的原發疾病發展的結果,在這個過程中,由于醫師缺乏藥理、藥物代謝、藥品配伍等專業知識,判斷較為困難。之后醫師還會進一步考慮,這些結果是否與自己對病程發展的判斷失誤有關,尤其是引起嚴重后果的事件,醫生的顧慮會更多。因此,他們在處理類似情況時,大多會選擇“冷處理”,不會選擇及時上報。

3 藥師難為無米炊

發現并上報藥品不良反應是目前國內醫院開展臨床藥學服務的基礎工作之一,也是臨床藥師的重要工作內容,體現了臨床藥師在合理用藥中的關鍵作用。但是,目前醫院藥師所獲得的一手不良反應資料非常少,質量又差,使醫院藥師不良反應匯總、分析和上報工作難以順利開展。

醫院發現藥品不良反應主要是通過以下幾個途徑:臨床醫師主動上報給藥劑科;門診用藥咨詢時,以及為患者提供藥物服務咨詢時發現;藥劑科在處理退藥時發現;醫院藥師深入臨床,了解用藥情況時發現藥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應等。

上報渠道中,最主要的本來應該是臨床醫師的主動上報,但是由于臨床醫師的顧慮,這條通道卻成為獲得不良反應報告最不可靠的途徑。相比之下,藥師直接在用藥咨詢、處理退藥及下臨床參與用藥指導時,直接與用藥終端接觸所獲得的不良反應報告更加可靠。但遺憾的是,這些報告由于藥師隊伍人力及工作精力的限制,數量很少,而且相對于醫師的報告顯得更為被動和滯后。

即使藥師能夠從醫師手中得到一些不良反應報告,但是由于報表質量較差,很可能會出現報表不具研究意義的情況。

《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和監測管理辦法》第十四條明確要求:《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表》的填報內容應真實、完整、準確。但是,北京市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評價中心曾經對基層不良反應報表質量進行過相關研究,發現比較規范的4級和3級報表僅占61.3%,基本沒有使用價值的2級以下報表占38.7%之多。主要問題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首先是藥品不良反應臨床資料記錄比較簡單,突出表現在藥品不良反應過程及處理情況兩方面。藥品不良反應過程要求詳細記錄患者用藥后多長時間出現反應,對不同的表現要有詳細的描述,如“皮疹”,要對皮疹的形態、部位、面積等內容詳細記錄。在北京市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收到的報表中,有的僅僅記錄了“皮疹”。不良反應處理情況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治療不良反應用藥記錄不詳細或未記錄,二是不良反應好轉或治愈時間未記錄。尤其后者,直接影響對藥品不良反應嚴重程度的評價。

其次是用藥情況記錄不規范。如使用“先鋒4號”、“左氧”、“硝甘”等簡稱,致使藥品商品名、通用名記錄不規范;藥品的劑型選擇錯誤,如把“膠囊”寫成“片劑”等;藥品生產企業名稱使用不規范的簡稱;用藥原因未使用規范的醫學術語,如“抗感染、支持”等。

篇2

【關鍵詞】醫療機構;醫院感染;消毒質量;監測

【中圖分類號】R1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12-0338-01

醫療機構消毒滅菌是預防醫院感染的重要手段,加強消毒質量監測管理是控制醫院感染發生的重要環節。 為了解本轄區內各級醫療機構消毒工作現狀,加強醫療機構消毒質量監測,改善鄉村醫療機構衛生消毒狀況,控制醫院感染的發生。我們于2011年4―10月對邳州市各級醫療機構進行了消毒質量監測,現將監測結果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監測對象 2家縣級醫院、39家鄉級衛生院、486所村衛生室和86所個體診所。檢測項目有室內空氣、醫護人員手表面、環境物體表面、使用中消毒劑、滅菌物品、壓力蒸汽滅菌器、紫外線燈輻照強度。

1.2 監測方法 采樣、檢驗、評價均按GB15981-1995、GB15982-1995和《消毒技術規范》(衛生部2002年)的規定進行。

2 結果

2.1 各級醫療機構消毒質量比較

本次共采集樣品3786份,合格樣品3490份,總合格率92.18%;縣級醫院合格率最高96.66%,村衛生室合格率最低89.09%(表1)。各級醫療機構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 =25.02,P

2.2 不同類別監測項目合格率比較

空氣監測539份,合格518份,合格率為96.10%。醫護人員手監測733份,合格640份,合格率為87.31%。環境物體表面監測747份,合格672份,合格率為89.96%。使用中消毒劑監測1422份,合格1327份,合格率為93.32%。紫外線燈監測156支,合格144支,合格率為92.31%。滅菌物品和高壓滅菌器監測189份,合格率均100%。(表2)。

3 討論

3.1 從監測結果看出,三級醫療機構總合格率比較,呈縣―鄉―村降低的趨勢,這與資金投入、消毒制度、設施健全、專業技術人員等有關。村衛生室和個體診所醫護人員忽視消毒的重要性,對消毒衛生的有關知識欠缺,片面追求暫時經濟利益,導致消毒質量較差[1]。因此,今后的消毒質量監測工作的重點放在村衛生室和個體診所。

3.2 洗手是防止醫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調查發現,我市醫護人員手的消毒合格率僅為87.31%,主要由于醫護人員洗手方法不正確,洗手設施安裝不科學以及洗手肥皂污染所造成[3]。有研究表明, 雖然患者是感染的直接來源, 但是造成醫院感染擴散的途徑則主要是醫務人員的手, 通過加強手衛生可降低30%的醫院感染[2]。因此,認真洗手是控制醫院內感染的一項重要措施,是對病人和醫護人員雙向保護的有效手段。

3.3 加強對村衛生所、個體診所監督監測,建立健全消毒隔離制度,及時更換、添置消毒設施,定期開展對鄉村醫護人員消毒隔離技術培訓。

參考文獻:

篇3

中圖分類號:R197.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515(2010)08-287-01

黔江區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實施策略研究健康教育子項目,是按照國家衛生部和市、區衛生局的要求,在全區范圍內,以開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為主要手段,以提高人群健康知識水平和改變人群的行為與生活方式為主要內容,以及探索我區開展健康教育工作的籌資、運行、評估和支付方式,提高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工作水平,探索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路徑。自項目2009年啟動以來,經過組織、培訓、實施、督導、評估等階段工作,使我區健康教育工作逐步形成可持續發展的新格局,基本達到預期目標。

1項目目標

通過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實施策略研究健康教育子項目工作的開展,加速構建我區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框架和網絡,提高我區醫務人員開展健康教育工作的技能,使我區居民健康知識的知曉率和行為形成率有所提高。同時積極探索開展健康教育工作由政府出資,并實行合同購買的制度,以及考核評價機制。

2項目執行情況

2.1項目實施范圍和時間

項目實施范圍是全區所有鄉鎮衛生院、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村衛生室。項目實施時間是2009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

2.2項目支持的主要活動完成情況

2.2.1根據我區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實施策略研究項目試點方案,區衛生局和區疾控中心分別制定下發了《黔江區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實施策略研究項目健康教育實施方案》、《黔江區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實施策略研究項目健康教育實施意見》,并嚴格按照實施方案、意見開展工作。

2.2.2制定了《黔江區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健康教育合同購買管理辦法》、《黔江區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健康教育工作考核辦法和考核標準》、以及《黔江區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健康教育工作各級職責》等規范性文件,為項目實施提供了政策保障。

2.2.3 區疾控中心分別與我區30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鎮、鄉衛生院簽定了《黔江區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健康教育項目工作服務合同》,對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鎮、鄉衛生院開展健康教育工作的經費實行合同購買方式支付。

2.2.4完成了《黔江區市民健康知識讀本》、《兒童預防接種知識―父母之友》、《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識》、《艾滋病防治知識》、《結核病防治知識》的編輯印制和分發工作,共計印制下發了《黔江區市民健康知識讀本》6萬5千冊,《兒童預防接種知識―父母之友》宣傳手冊2萬冊,《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識》宣傳冊1萬冊,《艾滋病防治知識》宣傳冊1萬冊,《結核病防治知識》宣傳冊2萬冊。

2.2.5我區各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鎮、鄉衛生院按要求分別新建了整潔美觀的健康教育宣傳專欄,并按照方案、意見要求每2月定期更換了1期健康教育專欄宣傳內容,全區2009年共計出刊健康教育宣傳專欄380余期。

2.2.6與區電視臺合作制作了4期“健康黔江”衛生行動專題健康教育電視節目,并在區電視臺黃金時間播放。

2.2.72009年3月2日和6月15日,我區組織召開了2次健康教育培訓會,參加會議的有全區專(兼)職健康教育人員、街道和鎮鄉衛生院分管領導。會議進一步講解了《黔江區基本醫療衛生制度試點健康教育實施方案》、《黔江區基本醫療衛生制度試點健康教育實施意見》,并開展了健康教育技能培訓。會后對與會人員進行了測試。

2.2.8中心組織各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鎮、鄉衛生院開展了“3.24”結核病防治日、“4.25”免疫規劃日、“5.15”碘缺乏病防治日、“5.31”無煙日、“10.8”高血壓日、“11.14”糖尿病日、“12.1”艾滋病日等大型宣傳教育活動,收到了較好的宣傳效果。

2.2.9 區疾控中心于2009年7月開始,組織健康教育專業人員在我區正陽、馮家、石會、石家等9個街道和鎮鄉開展了區級市民健康知識巡講活動。

2.2.10區疾控中心在區衛生局衛生網站和“武陵傳媒網”區疾控中心網站上,分別開辟了健康教育專欄。

3項目效果

3.1進一步明確了各單位的健康教育工作職責

通過出臺《黔江區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健康教育工作各級職責》,進一步明確了區級醫療衛生單位、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的健康教育工作職責,規范了各單位在開展健康教育工作中的行為。

3.2建立了健康教育工作的績效評估機制

《黔江區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健康教育合同購買管理辦法》、《黔江區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健康教育工作考核辦法和考核標準》等文件的制定,為我區建立健康教育工作的績效評估機制,以及項目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3.3市民健康知識的知曉率和行為形成率有所提高

通過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實施策略研究健康教育子項目工作的開展,我區市民健康知識的知曉率和行為形成率有所提高,市民的自我保健意識和行為得到進一步加強。

3.4培養了一支健康教育隊伍

我區在開展項目工作時,十分重視健康教育專(兼)職人員的業務培訓工作,針對區級醫療衛生單位、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的分管領導和專(兼)職健康教育人員的需求,開展了2次提高健康教育業務技能的專題培訓會,全區專(兼)職健康教育人員的理論水平和實際操作能力得到顯著提高,基本形成了一支我區開展健康教育工作的骨干隊伍。

篇4

第二條在本市行政區域內進行價格監測活動,適用本規定。

本規定所稱價格監測,是指價格主管部門組織的對重要商品、服務的價格、成本、市場供求變化等情況進行跟蹤、采集、分析、預測、預警和公布等活動。

第三條市和區、縣價格主管部門負責組織本行政區域內的價格監測工作,依法履行下列職責:

(一)組織實施價格監測報告制度;

(二)監測分析重要商品、服務的價格、成本和市場供求變化等情況;

(三)跟蹤重要經濟政策、措施在價格領域的反映;

(四)實施價格預測、預警,及時提出政策建議;

(五)價格監測信息;

(六)組織價格監測人員的培訓與考核;

(七)組織實施臨時性價格監測任務;

(八)國家和本市規定的其他價格監測工作職責。

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天津港保稅區、天津新技術產業園區、天津東疆保稅港區和中新生態城的價格監測工作由各自管理機構負責。

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價格監測工作的領導,支持價格監測工作人員隊伍建設并配備必要的設施、設備。價格監測工作所需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

政府各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協同價格主管部門做好相關工作。

第五條價格監測所涉及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支持和配合價格主管部門依法實施價格監測。

對在價格監測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績的單位和個人,應當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六條本市對下列重要商品和服務實施價格監測:

(一)糧、油、肉、蛋、菜等農副產品;

(二)鋼材、有色金屬等工業生產資料;

(三)化肥、農藥等農業生產資料;

(四)成品油、煤炭等重要能源;

(五)汽車等機電產品;

(六)油脂油料等主要進出口商品;

(七)家用電器等日用工業消費品;

(八)醫療、教育等服務;

(九)客運、貨運等交通運輸服務;

(十)房屋、土地;

(十一)國家和本市確定的其他重要商品和服務。

價格監測具體項目按照國家和本市價格監測報告制度確定。

第七條價格監測實行報告制度。市價格主管部門按照國家價格監測報告制度的規定,結合本市經濟活動實際情況和價格調控需要,制定本市價格監測報告制度。

區、縣價格主管部門可以根據本地區價格管理工作需要制定本行政區域價格監測報告制度,但不得與國家和本市的價格監測報告制度相抵觸。區、縣制定的價格監測報告制度應當自制定之日起5日內報市價格主管部門備案。

第八條價格主管部門實施價格監測,應當按照價格監測報告制度規定的內容、標準、方法、時間和程序進行,確保價格監測質量。

第九條價格監測以定點監測、定期報表為基礎,結合專項調查、臨時性調查和臨時性定點監測等方式進行。

第十條價格主管部門根據價格監測報告制度規定的方法和程序,指定有關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社會組織作為價格監測定點單位。

第十一條價格監測定點單位應當符合下列條件:(一)具有一定生產經營的規模或者掌握相關價格信息,能夠反映當地或者同行業被監測商品、服務的價格水平;

(二)具有價格監測資料收集和傳送手段;(三)遵守價格法律法規,市場信譽良好;

(四)具備價格監測所需的其他條件。

第十二條價格監測定點單位一經確定,價格主管部門應當向其頒發價格監測定點單位標志牌或證書,并根據實際情況給予適當經濟補償。

第十三條價格監測定點單位一經確定不得擅自更換、調整,但出現下列情況時,價格主管部門應當取消其價格監測定點單位資格,收回價格監測定點單位標志牌或證書,并可以根據需要另行指定:

(一)價格監測定點單位生產經營規模萎縮,其上報的價格信息已不再具有代表性;

(二)價格監測定點單位拒報、偽造價格監測信息資料;

(三)不適宜作為價格監測定點單位的其他情況。

第十四條區、縣價格主管部門指定或者調整價格監測定點單位后,應當自指定或者調整之日起5日內報市價格主管部門備案。

第十五條價格監測定點單位應當建立價格監測內部管理制度,指定專門人員負責本單位價格監測信息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按照價格監測報告制度規定的內容、標準、時間等要求填寫報表并報送價格主管部門。

價格監測定點單位報送價格監測信息資料應當經本單位負責人員審核簽字,不得遲報、拒報或者偽造價格監測信息資料。

第十六條價格主管部門應當指導和幫助價格監測定點單位實施相關價格監測,為其價格監測信息資料采報人員提供免費培訓。

根據價格監測定點單位的需要,價格主管部門可以無償為其提供所監測商品或者服務的全市平均價格資料。

第十七條價格主管部門根據市場形勢和工作需要,可以針對特定商品和服務通過問卷、走訪等形式進行專項調查、臨時性調查或者開展應急價格監測。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予以配合。

開展應急價格監測,價格主管部門除通過價格監測定點單位收集價格監測信息資料外,還可以指定臨時價格監測定點單位。

第十八條價格主管部門對價格監測定點單位、臨時價格監測定點單位和其他單位、個人提供的價格監測信息資料應當進行審查、核實,并按照國家和本市相關規定進行歸檔管理。

價格主管部門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協調和溝通,確保價格監測數據的準確。

第十九條價格主管部門應當向本級人民政府和上級主管部門報送本行政區域價格監測報告和價格形勢分析報告,提出政策建議。

第二十條價格監測報告和價格形勢分析報告包括下列內容:

(一)被監測商品和服務的價格、成本、市場供求變化等情況;

(二)被監測商品和服務的價格、成本、市場供求變化趨勢預報或者預警;

(三)相關價格政策出臺后的落實情況和市場反映;

(四)與被監測商品和服務價格有關的其他內容;

(五)有關政策建議。

第二十一條市價格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價格監測預警機制,制定應急工作預案。在本行政區域內市場價格出現異常波動征兆或者已經發生異常波動時,市價格主管部門應當及時向市人民政府和上級主管部門報告,經批準后啟動應急工作預案,并依法實施臨時價格干預措施。

第二十二條價格主管部門可以通過政務網站或者公共新聞媒體定期向社會公眾公布重要商品和服務的價格監測信息,但屬于國家秘密、商業秘密的除外。

第二十三條價格主管部門的價格監測工作人員,應當具備履行價格監測職責所必需的專業知識,經市價格主管部門培訓、考核合格后,持價格監測調查證實施價格監測活動。

第二十四條價格主管部門及其價格監測工作人員應當對價格監測工作中涉及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予以保密。價格監測信息資料不得非法使用。

第二十五條有關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社會組織違反本規定拒不接受指定作為價格監測定點單位、嚴重影響價格監測工作實施的,價格主管部門應當予以警告,責令其改正,并予以通報批評。

篇5

[關鍵詞] 竣工項目 驗收報告

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是檢驗建設單位執行“三同時”制度的重要手段,是建設項目能否通過環境保護驗收必不可少的重要依據。為了提供準確、完整環境保護驗收監測數據和信息,近些年,國家環保局相繼頒布一系列有關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設施驗收管理規范和行業驗收監測報告范本,但是,在驗收監測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影響驗收監測質量。

1 驗收監測報告編制類型

建設項目驗收監測報告(表)在《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管理辦法》和《建設項目環保設施竣工驗收監測管理有關問題通知》等文件中都做相應規定,產生污染的建設項目編寫驗收監測報告;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的建設項目編寫驗收調查報告。但是,有的項目既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又因生產排放污染物。如飲用水項目,該工程一般由取水、輸水、制水、配水四個子工程組成,除制水工程在生產過程產生廢水、噪聲外,其它三個子工程因施工活動和機械設備使用等或多或少使地形、地貌發生改變,土地、水體生產能力及利用方向發生改變等。再如,屬于非污染生態型項目-水電站,因其項目小,就以驗收監測報告(表)形式編制。諸如上述建設項目若以監測報告形式編寫,忽略工程對生態環境影響程度、生態環境保護措施的落實情況及生態恢復結果調查與評價、公眾意見調查,就不能完整體現該類項目的特點。很難保證驗收監測結論的質量和準確性。建議制定非污染生態型建設項目竣工驗收調查技術規范或規定,加大監測人員業務水平培訓力度,以提高生態影響型建設項目調查報告質量。

2 公眾參與調查形式化

公眾參與是建設項目驗收監測報告中一項重要內容,它反應了項目建設中和建成試運行期間,污染物排放對周邊環境產生的影響。公眾參與對象應選擇在經濟、生活、環境等方面受到影響的個人、集體及參與環評編制單位人員等。然而,目前公眾調查存在很大問題,如驗收監測單位設計好問卷調查表,完全由建設方負責發放或由企業邀請當地居民召開座談會,這種做法可能使公眾參與對象單一性,調查失去公正性,更嚴重的是環境管理部門無法發現和糾正建設期間或試運行期的環境違法行為,無法獲悉環境影響評價中未預見的重大環境影響,從而失去補救防范措施。因此,為了防止公眾調查形式化、虛假化,保證調查對象有受建設項目影響的人群、了解項目工程的技術人員、參加該項目的環保專業人員;調查中必須補充大量調查區域受破壞狀況、生態恢復情況照片及參與問卷填寫鄉村、個人、單位照片和文字說明。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對建設項目環境管理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3 驗收監測結果與常規監測不一致

有些企業順利通過驗收監測,然而一進入日常管理,其污染源監測各項因子超標或部分超標,究其原因,不外乎2種可能,第一,企業環境保護意識不夠,驗收監測期間不惜提高設施運行成本,驗收結束后,企業難以承擔高額運行成本或設施操作人員疏于管理。第二,驗收監測人員對生產工況及處理工藝了解不夠,處理設施核查不細等等。因此,驗收監測人員應收集齊全相關資料,認真研讀。核查處理設施運行記錄、試運行期的常規監測(包括設施運行成本)。準確合理制定采樣點位、頻次及監測因子。為了防止設施中弄虛作假,可以在處理流程中間增加點位,計算處理效率。

由于驗收監測僅2-3天,短時間內企業容易掩蓋自身環保工作不足,因此驗收監測要追加一次不定期污染源監督監測,作為驗收監測的補充和驗證,對不能穩定達標排放,需查清原因,限期整改。

4 驗收監測超標補測

建設項目環保設施驗收監測是在建設單位和設計施工單位盡最大努力將處理設施調整到最佳狀態下提出的,因此,在此狀況下仍出現監測結果不正常,就必須認真細致查明情況,而不是盲目補測,追求驗收監測污染物排放全部達標的完美結果。這種做法無疑將驗收監測停留在考察建設項目達標排放水平上,使驗收監測如同形式。尤其是監測“三廢”污染物中,某項污染因子超標情況時,應該對超標原因加以分析,查明原委,若是突發性生產事故造成監測數據不合格,可以考慮給企業一次補測機會,但監測報告應注明污染物超標原因,企業采取何種措施使第二次監測結果正常,符合要求。若因處理設施設計、施工、管理等原因造成污染物超標排放,沒有任何商量余地,拒絕進行二次監測要求,確保驗收監測結論公正、準確。

5 環境保護管理檢查深度不夠

依據國家環保總局第13號令《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管理辦法》的要求,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管理檢查范圍包括污染防治設施和各項生態保護設施。從建設項目立項到試生產各階段執行國家相關環保法律法規,規章制度情況,以及建設項目涉及到的清潔生產、污染物排放總量、以新帶老環保要求、應急措施、施工期及試運行期擾民現象、施工期環境工程監理等均列入驗收檢查內容。因此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檢查是驗收監測的基礎,貫徹落實“三同時”制度的重要環節。為環保驗收提供非測試性依據。但在實際工作中,普遍存在重視驗收期間環境檢查,忽視設計和施工階段有關情況檢查核實、清潔生產核查等內容,這與監測人員技術水平、思想認識密不可分。驗收監測是監測機構技術監督和技術執法的重要一環,驗收監測人員應主動多方收集資料、信息,了解項目立項、可研、設計、施工、試生產各時期情況,把驗收監測伸入到“三同時”全過程中。

6 結語

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數據和報告的準確性、完整性既反映建設項目的情況和污染信息,也是監測部門工作能力的表征。因此環境監測部門應不斷提高專業技術水平和服務質量,提高竣工驗收監測報告的質量和可靠性,為環境決策部門提供技術支持。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監測報告;三級審核;人員職責

中圖分類號:X8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723(2013)04-0245-02

監測報告是監測工作的最終產品,是環境監測質量最直接的反映,出具內容完整、信息全面、合法有效的監測報告是各級監測機構履行其基本職責和承擔社會義務、服務客戶的重要形式之一。環境監測報告制度(國家環保局 環監【1996】194號)第二十八條規定“為了保證環境監測報告的準確性和嚴肅性,各級環境監測站應按計量認證的有關規定實行三級審核。”

一、三級審核的相關釋義

一審由相關科室主任對報告編制人員簽字后的報告審核;

二審由技術負責人對整個監測報告進行技術審核;

三審由授權簽字人對報告進行最終審核,無誤后簽字發出。

一級科室主任對報告報出數據應檢查,發現異常數據應及時判斷和處理;報告經技術負責人簽字為二級;三級為授權簽字人審核簽字蓋章,經此三級審核,出具的數據和分析報告方為有效。

二、三級審核中各級審核人員的職責

(一)一審人員為相關各室主任

應熟悉監測質量管理體系、監測現場狀況、監測分析方法、污染物類型,對監測方案及報告的整個編制過程負責,掌握監測數據的變化規律,對監測結果進行效驗。

(二)二審人員為技術負責人

技術負責人應由具有工程師以上技術職稱、精通站業務、熟練掌握有關法律、法規知識的人員擔任。應熟悉監測業務技術運作,熟悉現場監測和實驗室分析過程,具有評價監測結果的能力。主要負責各類技術紀錄格式的批準;負責檢測報告(報表)的審核;負責對監測過程中技術問題允許例外偏離的批準;負責復核監測方案。

(三)三審人員為簽發人(授權簽字人)

授權簽字人是指經認證機構認可,可在被認證實驗室出具的檢測報告上簽字并負有責任的人員。授權簽字人通常由實驗室按條件推薦,認證現場評審組在現場評審時逐一考核認可,并將考核結果及相應建議上報,最終由認證機構批準認可。授權簽字人的主要職責是審查監測報告的完整性、項目齊全性、監測依據和結論的正確性,并負責批準監測報告。授權簽字人有權拒絕簽署不符合要求的監測報告,并責成有關人員改正。

三、三級審核的內容

(一)環境監測報告信息的完整性

每份監測報告應至少包括以下信息:(1)標題;

(2)本站的全稱、地址及通訊方法;(3)監測報告唯一性標識、每頁及總頁數的標識以及表明監測報告結束的標識;(4)委托方的名稱和地址、監測的地點;(5)監測樣品的說明和明確標識;(6)樣品性狀描述;(7)采樣日期、接收樣品和進行監測的日期;(8)對所采用監測方法(包括采樣方法)的標識,或者對所采用的任何非標準方法的明確說明;(9)涉及的布點、采樣方法(如果適用)說明及采樣地點和位置(包括采樣地點和位置的簡圖或照片);(10) 對監測方法(包括采樣方法)的任何偏離、增添或刪節,以及其他任何可能影響監測結果解釋的信息,如采樣或監測的環境條件等;(11) 測試和導出的結果及其計量單位;(12) 適用且需要時,提出意見和解釋(或結論);(13) 報告編制、校核、審核人員的姓名和批準人員的簽字、職務以及簽發日期;(14) 作出本結果僅對所測樣品有效的聲明(如果適用);(15) 未經本站書面批準,不得部分復制監測報告的聲明;(16) 遇到下述情況之一,還應在監測報告中提供測量不確定度的信息:客戶有要求時,不確定度對監測結果的有效性或應用有影響時,不確定度對滿足某標準、規范極限有影響時;(17) 特定方法、客戶或客戶群體要求的附加信息。

(二)監測數據

發現和判別異常數據,對其進行合理分析是監測數據審核的重要內容。環境監測工作要求監測數據應達到的質量指標是:監測數據具有準確性、精密性、代表性、完整性、可比性,并且監測全過程的誤差控制在允許范圍內。

1.環境監測數據代表性的審核。監測數據代表性表現在“時空”代表性上,負責數據審核的人員應著重審核環境樣品的采樣原始記錄是否全面,采樣人員是否嚴格按照規范認真作好記錄,采樣點位有無其它偶然和人為因素影響的記錄等。對于污染源采樣應注意采樣時的工況、采樣位置和取樣方法等方面,及時發現異常數據。

2.環境監測數據精密性和準確性的審核。為了取得滿足質量要求的監測結果,必須在分析過程中實施各項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措施。如按技術規范的要求開展有一定比例的樣品平行雙樣分析、密碼樣分析等。由質控人員詳細審查分析人員在分析全過程的精密性和準確性,并寫出相關的質控報表。記錄監測數據的精密性是否達到給定的室內標準偏差的要求,同時在環境分析中,許多待測組分含量屬痕量分析范疇,且常與空白實驗處于同一數量級,空白值大小和分散程度直接影響其精密度,為此,只有全面審核實驗室內質量控制內容,才能保證監測數據的精密性和準確性。

3.環境監測數據完整性的審核。環境監測按監測目的不同可分為例行監測和污染源監測、環評監測以及建設項目竣工驗收監測等。不同的監測目的有不同的監測方案,與其對應的監測項目、分析方法、監測頻次及監測數據所要求的質量目標也各不相同。故在審核監測數據完整性時應著重審核不同監測對象的采樣頻次、監測項目是否達到監測技術規范的要求,分析方法、檢出限、測試精度是否符合監測目的的要求,若方法不當就會發生偏差或不準確。

4.環境監測數據可比性的審核。監測數據的可比性除了指采樣、監測、數據處理等全過程都可比外,還包含有物質準確度、各行業之間、污染物之間、實驗室之間監測數據的可比性和統一性。

(1)對比各種物質間關系,進行合理分析。由于物質本身的特性及各組分相互關系和實際情況存在必然聯系,某些要素之間有很緊密的相關性,了解這種關系有助于我們審核數據。如在地表水監測中,同一水樣CODCr、BOD5、CODMn、三者之間的監測數據存在以下規律:CODCr>BOD5;CODCr>CODMn。反之為異常。

另外在煤煙型污染的環境中,其大氣中的SO2濃度一般大于NO2的濃度,一般約大2-6倍。但在城市公路兩側及汽車較多的非煤煙型環境中,則NO2濃度大于SO2濃度。這種變化特點在審核中要加以注意。

(2)利用類同監測對象的環境統計資料作類比分析。兩個工廠產品相同,工藝條件相似其污染物性質、成分、排污狀況大致都在一個范圍波動,在準確掌握其中一個工廠的污染源監測數據對另一個工廠的排污監測數據的審核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3)結合其他環境要素,綜合分析監測數據。在環境統計資料分析的基礎上,應結合有關的物理、化學、生物及水文等資料進行分析,如河流水質監測中,河水溶質成分與河水的補給狀況(大氣降水補給等)、流量的變化(豐水期、枯水期)有密切關系。

(三)監測過程的有效性

監測方法(包括采樣方法)依據和所用儀器設備應具有適用性和有效性;各類監測過程應按監測方案有效實施。監測報告要求說明監測的項目、監測方法、方法來源、所用儀器和檢出限(必要時)。

(四)監測結論的正確性

環境監測報告專業性較強,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才能理解,而結論是報告的關鍵、是點睛之筆。當人們拿到監測報告時,特別是委托監測,委托對象很自然的是先看報告的結論,且對結論有較強的依賴性。因此,出示的監測報告結論必須客觀、準確、簡明、閱者皆懂。監測數據的統計方法、評價標準、評價方法應具有適用性;建議和結論的內容具有符合性、邏輯性和正確性。

參考文獻

[1] 西安市環境保護局未央分局環境監測站.質量手冊(第五版)[M].

[2] 李月娥,李昌平.試論環境監測報告的審核[J].污染防治技術,2006,19(1):45-47.

[3] 杜新黎.論環境監測報告的三級審核[J].環境監測研究,2013,(1):8-10.

[4] 武鳳霞,等.淺談授權簽字人對環境監測報告的審核[J].環境監測與技術,2011,34(6G):262-267.

[5] 朱廣一.試論環境監測數據審核[J].四川環境,2004,23(3):56-57.

篇7

地震監測預報是防震減災的基礎和首要環節,對提高防震減災工作實效,具有重要的作用。一年來,我們依靠地震科技進步,不斷探索新的理論和新的地震預報方法,認真搞好地震監測管理工作,并且對焦作及周邊、河南及鄰區地震預報的中期、短期、臨震作了一些大膽嘗試和有益探索。并且平息了謠傳,穩定了社會,當好了政府參謀。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繼續完善地震監測手段

我市有地震臺一個,主要進行測震、地形變觀測;有4口深水觀測井,其中有2口屬于國家地震局深井觀測水網,有14口淺層水位觀測井,4臺β—r射線自動測試定標器,5臺電磁波脈沖電腦自計儀,還有地溫、地傾斜、磁偏角、氣象觀測等手段。從2003年到2004年陸續在全市新增了斷層氣觀測手段和電磁波、地溫、地電數字化觀測手段十多臺(套)。出色完成了省地震局交給的對08、09井的管理任務。

2004年建立和完善了焦作市地震前兆動物宏觀觀測網絡,55個地震宏觀觀測點覆蓋全市六縣四區,均具備固定觀測場所、觀測對象、聯系人、聯系電話四個基本條件。規范對全市測報點的管理,推行了“三個一”,即一塊銅牌、一套制度、一名責任人,局監測管理科繪制了焦作市地震監測網點分布圖、一覽表和地震前兆綜合動態跟蹤研究圖表,對其實行動態管理。

2、建設地震信息通訊系統

我局與省局無線電臺始終保持著聯系,電臺工作正常,能保證應急通訊的需要。目前我局擁有10部電臺、8部對講機,形成了一個獨立的無線通訊網絡,滿足了地震應急通訊的需要。我局計算機網絡上聯省局網絡中心,及時從網上獲悉省局有關文件材料、信息,每周至少與網絡中心連接一次,及時下載有關材料,今年通過網絡完成了向省局傳送年度會商報告、異常報告和地震應急基礎數據等工作。2004年完成了部分縣市區地震辦與市局地震信息計算機網絡的聯網工作,通過計算機網絡向市局傳送相關資料信息。2004年完成了焦作市十五項目信息節點的硬件準備工作,初步完成了地震信息網絡機房的調試,目前由1臺服務器與兩客戶機組成一個地震信息局域網。與縣市地震辦通過電子郵件方式進行資料傳送;

對焦作市地震信息網站進行了實行的更新與維護。上半年增加了地震科普知識進農家專欄

3、認真做好震情短臨跟蹤工作

1)堅持周、月、季會商,有異常情況緊急會商,上半年共編發震情會商紀要6期,編發震情8期;

2)

堅持按時收集、報送、分析數據,2004年上半年,全市六縣共新增高了幾十項前兆觀測手段,加之原有的前兆觀測手段,共30多項。監測科在工作人員少,工作量大的情況下,克服困難,加班加點,堅持建立了地震觀測資料數據庫,每周繪圖分析資料。對豫08、09井資料指定專人負責校核,于每月10日前報送省地震局;

3)堅持異常零報告、日報告制度,上半年共發送震情零報告、日報告182期;

4)

積極同兄弟省市地震監測部門互換觀測資料,同濮陽、安陽等地市交換地下水等前兆觀測資料,與四省聯防區的地市交換震情會商意見;

5)對全市地震宏觀測報點進行了檢查,調整了部分宏觀測報點,并上報省地震局;

6)對一些前兆異常進行及時落實,做到了落實異常不過夜。上半年先后對修武地溫異常、地震臺地傾斜異常進行了認真的落實;

7)對市直測報點進行維護與維修,上半年共到測報點檢修儀器4次,對豫09井重新更換了測繩,對豫08井進行了測繩標定;

8)5月初,對市直測報點、斷層氣觀測點及部分縣微觀觀測手段進行了檢查;

9)

編寫完成了焦作市2004年中地震趨勢會商意見,參加全省地震趨勢年中會商會,在會上提出了我市異常項目及趨勢判定意見;

10)較好地完成了測報點的管理工作,及時發放測報點補助,及時購置斷層氣觀測管,保證了斷層氣觀測點正常運轉;

4、組織局、臺業務技術培訓

針對我局年青干部多的特點,2004年度我局組織了全局專業技術人員培訓班,聘請地震監測預報專家授課,傳授地震監測、分析預報等業務方面的知識,提高了我局整體專業技術水平。另外,我局還派出人員參加國家和省局及兄弟省地震局組織的專業業務知識培訓班學習,取得了預期的效果。

5、工作成果顯著

2004年度,我局高度重視地震監測預報工作,制定了短、臨地震預報工作方案、震情跟蹤預報方案,修訂完善了各項地震監測制度,確保了我市地震觀測資料的準確性、連續性,在全省評比中獲得好成績。我市地震臺的測震、地傾斜、地磁觀測資料在省地震局組織的評比中,均獲得優秀獎;市08、09井在省局地下水觀測資料的評比中均獲優秀獎;編寫的《焦作市2004年度地震趨勢綜合研究報告》獲省地震局評比第三名。各縣市區測報點的觀測資料都達到了市局要求。市地震局每年都要召開評比會,對縣(市)區資料進行年度評比驗收及縣市區防震減災工作進行評比,鼓勵先進。

6、群測群防網絡建設運行良好

我局在河南省群測群防網絡建設中,早在92年率先在河南省完成無線電臺通訊和電磁波觀測網建設。目前我市群測群防網絡建設可分為宏觀和微觀兩個網絡。微觀網絡可分為兩種形式,其一是市地震局負責管理的市直觀測網絡和縣(市)、區地震辦直接觀測的微觀手段,其中有電磁波、地傾斜、蓋革記數器、地溫等手段,其二是縣(市)、區自己管理的以水井水位為主的手段,目前也形成了水井觀測網。

宏觀網點,目前已建成宏觀觀測點55個,這些動物前兆觀測點基本具有五大要素,即一定的觀測規模、固定的觀測場地、有固定聯系人員觀測人員、有通訊地址和聯系電話、有管理規章制度。

7、完成了焦作市地震臺臺站改造工作

根據宋瑞祥局長關于“要把焦作市地震臺建成全國一流臺站”的指示精神,我局多方爭取資金70萬元,用于市地震臺環境和硬件改造,使市地震臺的軟硬件設施有了徹底改觀,市地震臺已成為集地震監測、河南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焦作市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三位一體,面向社會開放,具有地方特色,集多種功能于一身的嶄新臺站。

篇8

一、2013年度工作計劃

(一)加強測報技術培訓,提高測報工作質量

從進一步提高測報人員業務素質能力和測報技術水平入手,計劃于2013年3月組織中心測報點全體測報人員、全區森林管護人員舉辦一次專題測報技術培訓班,邀請市有關專家進行專題培訓,安排部署全年測報工作任務。重點圍繞測報對象,組織對培訓學習我區主要病蟲害的生物學、生態學習性,測報技術標準和調查方法。

(二)加大宣傳力度,完善測報網絡

廣泛開展宣傳工作,充分發揮基層護林隊伍在有害生物監測工作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完善街道、社區兩級監測預警網點,加強群眾測報網絡的建設,引導公眾參與有害生物監測和舉報,實施群測群報、群防群治,使我區監測工作真正做到監測全面、預測準確、預報及時,確保我區森林病蟲害防治、測報各項工作按照上級的要求順利開展。

(三)制定測報方案和工作制度,建立健全目標責任制

1.制定針對性的測報方案和工作制度

美國白蛾:要求各街道林業站、各大型苗圃,確定2-3名人員進行日常調查、測報,1-2名監測人員在美國白蛾發生期5—11月每月定期親臨固定樣地進行調查、測報,收集匯總數據,每月15日前上報。

赤松毛蟲:在3—8月每周調查、觀測一次,根據發生發展動態上報測報情況,每月上報不少于2次。

楊毒蛾:涉及、棘洪灘街道,在4—9月每周調查、觀測一次,根據發生發展動態上報測報情況,每月上報不少于2次。

2.進一步細化目標,建立健全目標責任制。

根據實際監測工作的需要,合理調整測報人員,確定全區20個監測點。各點行政責任人負責本轄區的林業有害生物監測工作,負責管理、聯絡各社區護林員,做到分片到人,責任到位,將監測任務分解落實到山頭地塊,層層簽訂目標責任書。嚴格信息報告制度,做到有情即查,有情必報,嚴禁緩報、瞞報,對工作失誤者,實行責任追究制度。

3.開展調查,及時上報數據。

密切監視我區林業有害生物的發生及發展狀況,合理布置固定測報林區樣地,并采用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進行準確定位,選擇醒目地物用油漆進行標識繪制樣地分布圖。按照國家林業局、省森防總站的要求及時匯總測報數據,分析處理,、上報蟲情趨勢預報,指導生產。

(四)加強日常管理

2013年,將進一步加強我區省級林業有害生物中心測報點建設,增添人員,強壯隊伍,按照中心測報點建設的要求,配備各種設備,裝備化驗室和標本檔案室,完成各項建設任務。結合具體測報工作的要求,繼續抓好測報點日常站務管理,做到工作制度、目標任務上墻;測報儀器安排專人管理,專人使用;資料檔案嚴格認真保存。重點搞好微機信息網絡建設,多媒體圖片、實物標本建設等工作。

二、2013年度主測對象發生趨勢預測

區省級林業有害生物中心測報點的主測主象為美國白蛾、楊毒蛾、赤松毛蟲。在總結全區2012年林業有害生物發生和防治情況的基礎上,根據各監測點越冬基數調查數據及林業有害生物發生規律,結合氣象資料,對2013年主測對象的發生趨勢進行了預測。

1.美國白蛾:2012年全區美國白蛾通過飛機噴藥、人工及物理等綜合防控,美國白蛾有蟲株率控制在1%以下,通過越冬基數調查,結合全區美國白蛾發生發展實際情況,預計2013年美國白蛾發生面積仍然呈現下降趨勢。但在非飛防區的個別區域、個別林片仍有暴發成災的危險。2013年發生面積預計1.8萬畝,均為輕度發生。發生區域為惜福鎮、夏莊、、流亭、上馬和棘洪灘街道。

篇9

全市監測預報準確率達到82%以上,對美國白蛾及其他突發性林業有害生物事件,做到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除治。

二、重點工作及主要措施

(一)做好美國白蛾的監測工作

20*年是我省美國白蛾防治的攻堅年,*市林地面積居全省第二,而且作為北京的近鄰,周邊疫情傳入壓力大,形勢十分嚴峻。這就要求我們加強監測,做到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除治。

我市與北京接壤的涿鹿、懷來、赤城三縣,及宣化縣和宣化區是五個重點監控區,要將美國白蛾列為主測對象。在與北京交界的主要地段、交通要道兩側的街道樹及村莊林帶,苗圃、果園等地方設立監測點,懸掛誘蟲燈,設立查防員,做到監測不留死角。

蔚縣、崇禮、沽源、懷安、萬全、陽原、尚義、張北、康保也要克服麻痹思想,在主要地段設立美國白蛾監測點,定期調查監測。要在各鄉鎮、林場、及主要村莊安排蟲情調查員,并在常規蟲情監測工作中重點關注有無美國白蛾的發生。

(二)繼續做好主要病蟲害的監測工作

1、對全年工作計劃作出整體安排

(1)編制全年測報工作月歷

為明確工作,防止遺漏,各縣要編制全年測報調查月歷,注明每月調查時期,調查的主要病蟲害,調查方法。杜絕工作的盲目性和隨意性。

(2)編制監測預報方案

各縣對轄區內主要病蟲害編制監測預報方案,對監測地點的設置、調查時期、踏查路線、人員配置等問題進行明確闡述。

(3)制定主要林業有害生物分布圖、測報網點圖、踏查路線圖、固定標準地分布圖;明確主測對象、監測對象、監測面積。

2、做好20*年預測。各區、縣對越冬后的蟲情進行較系統的調查,注意積累數據,對我市20*年各種病蟲害全年的發生趨勢進行科學預測,使全市的監測預報準確率達到82%以上。

3、及時蟲情預報信息。年初做出全年的發生趨勢預測,及時短期預報,做到上傳下達。要對我市主要病蟲害松毛蟲、天幕毛蟲、舞毒蛾、落葉松鞘蛾、葉蜂、鼠害等的發生進行動態監測。及時蟲情信息。對突發性有害生物發生、防治情況隨時向上級林業主管部門報告,為上級部門的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4、及時進行數據傳輸。熟練掌握《森林病蟲害防治信息系統》軟件報表,報表及時、準確地于每月19日前報送市森防站信箱。嚴格執行聯系報告制度,按時傳遞各類信息。提高信息的時效性、準確性和真實性。

(三)完善各種檔案資料

1、保存好原始調查記錄。以固定標準地為主,系統觀察與全面踏查相結合,室內飼養和野外觀察相結合的原則,認真填寫調查野帳,對固定標準地調查、踏查數據及飼養觀察結果及時整理歸檔,進行分類統計匯總。

2、對各種分布圖、路線圖、工作年歷,打印上墻、歸檔。對工作中各種蟲情、蟲態調查照片及時洗印歸檔。做到有據可依,有圖可查。

3、在蟲情調查中,注意采集完善當地主要林業有害生物生活史標本,以便對基層測報員進行培訓學習。

4、爭取建立適合當地的測報模型。通過對病蟲害的生物學特性的長期系統觀察,注意積累測報數據、當地氣候數據,并對這些離散的數據進行綜合分析,科學整理,爭取建立起適合當地的測報模型。

(四)加強測報隊伍建設,提高測報能力

繼續抓好國家級中心測報點及省級中心測報點的建設。以此輻射帶動全市監測預警網絡體系建設的全面開展。

各縣要建立健全縣、鄉、村監測網絡,定時、定期、確定專人負責,要因地制宜,采取可行措施,確保測報工作落到實處。充分發揮基層護林員的作用,解決測報人手短缺、覆蓋面小的困難。

加強測報員的學習,進一步提高測報水平,努力建立短、中、長期預測預報網絡模式,及時了解病蟲發生趨勢和動態,及時測報信息。

篇10

【關健詞】藥品不良反應;市縣兩級中心;編制;經費

1我國不良反應監測組織體系現狀。

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和監測管理辦法明確規定了國家級、省級中心的職能職責。目前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全部成立了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

2市、縣兩級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現狀

2.1市縣兩級中心沒有缺少編制經費。

目前,市、縣級監測機構大多掛靠當地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或藥品檢驗所。市局或市所本身人員少,任務重,工作繁忙。藥檢所兼職人員基本都有其他工作安排,參與所里的藥品檢驗及其它工作,也要學習藥品檢驗知識,難以全身心投入監測工作。即使是當前的專職人員,由于沒有專門編制,不能保證監測隊伍的穩定性。很多市、縣級監測工作人員由于種種原因不愿意從事監測工作,監測人員更換頻繁。

2.2監測人員數量不足,人才結構有待改善

開展監測工作需要醫學、藥學統計學等相關專業知識。隨著監測工作量迅速增加,監測工作范圍快速擴展,監測中心承擔的職能迅猛增加,現有工作人員已遠不能滿足工作的需要。從人員結構看,相當一部分是缺少醫學、藥學專業知識背景的人員,對監測工作需要一定的熟悉過程,進一步開展分析、評價等專業性強的工作難度較大。

2.3經費不足,監測設施落后

大多數市、縣中心基本辦公條件落后,甚至沒有獨立的辦公場所,缺少電腦、投影、照像機開展工作必須的辦公設施,制約了對藥品不良反應信息的及時上報和反饋。監測是維護人民用藥安全的公益事業,沒有任何行政許可權力和收費項目,監測機構的辦公經費都是依靠掛靠單位提供。由于沒有專項經費,作為需要政府投入的公益性工作如面向公眾宣傳、嚴重事件調查、監測人員培訓、開展工作必須的辦公設備、評價會議的舉辦等,往往受掛靠單位經費限制很多工作都無法開展。

2.4缺乏管理的制度化,監測報告的激勵約束機制有待建立

當前監測工作主要依靠行政推動,制度化管理的力度不足,缺乏健全的考核管理機制,未形成制度化、常規化的工作管理模式。各項工作的開展主要依賴領導的支持力度,領導的認識程度和水平成為各市、各有關單位開展工作的關鍵因素,導致各市、各單位之間的工作水平和質量差距很大。監測報告主要依靠監測專業機構的“被動”收集和報告單位的“自愿”報告為主,主要的督導形式是宣傳培訓,缺乏對報告單位的激勵和對不報告單位的約束機制,導致監測報告工作在各地區、各部門和單位間的發展不平衡,報告質量得不到保證,影響到了監測數據的完整性和統計分析的準確性。

2.5 對市、縣兩級中心建設的建議

(1)建議修訂《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和報告管理辦法》,明確規定省以下各級監測機構的職責。

(2)省級以下監測組織體系建設模式

全國建立國家、省、市、縣四級監測管理模式。市級應建設獨立的監測機構,屬藥監局兩級機構,編制5-8人,而縣級監測機構掛靠到同級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加掛監測中心(站)牌的內設二級機構,給縣局增加編制2-3人。

(3)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和政策支持為主導的有效保障機制,促進省級以下監測事業長期可持續發展。

完善有關法律條款,強化政策支持。落實系統的編制、經費和可持續發展保障計劃。監測是全社會受益的公益事業,因此,監測工作經費必須依靠政府的直接投入和政策支持為主,其它社會資金支持為輔。加強省級以下設施建設,提高基礎保障能力。加大宣傳培訓力度,營造良好發展氛圍。監測工作專業性要求高,必須通過有效培訓建立專業骨干隊伍。采取各種形式擴大宣傳范圍,推動全社會對藥品不良反應知識的了解,加強對公眾合理用藥知識的普及,營造全社會關注藥品不良反應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