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型本科院校行政管理專業論文

時間:2022-09-24 03:23:35

導語:應用型本科院校行政管理專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應用型本科院校行政管理專業論文

一、目前應用型本科院校行政管理專業教學的主要問題

1.專業定位與實踐相脫節

狹義的行政管理是指政府行政機關依法運用公共權力、承擔公共責任、解決公共問題、保障公共利益、滿足公共需求的一種最為廣泛、最為經常、最為直接的國家行為。而廣義的行政管理則指一切社會組織,包括政府機關、事業單位、企業等在職能范圍內所進行的一切組織活動。目前從學科角度而言,將行政管理作狹義的理解具有普遍的共識,即將行政管理定義為政府機關的管理行為。但我國政府機關工作人員,即公務員的選拔制度卻與此專業定位有著嚴重的滯差。無論是2005年的《公務員法》還是2007年的《公務員錄用規定(試行)》,都明確了進入公務員系統只能通過統一的考試制度。以目前的考錄比例,絕大多數的行政管理專業的畢業生都從事專業以外的工作。因此,許多行政管理專業的學生對就業前景持較為悲觀的態度,因找不到努力方向而迷茫。由于不能深刻領會專業的學科內涵及涉及領域,因而學習的積極性亦不高,甚至認為專業理論只是高談闊論,紙上談兵,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2.學校品牌對生源及就業的影響較大

行政管理專業是改革開放以來逐漸在中國高校恢復設立的,其學科體系相對而言并不成熟。而各地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多為近十幾年從地方政府所屬的專科院校發展而來,其知名度及社會認可度均不高。行政管理專業在這些院校又多為新設專業。這些因素導致了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行政管理專業對考生缺乏足夠的吸引力,考生報考不積極。以筆者所在的金陵科技學院而言,其行政管理專業的多數生源來自于校內調劑。而在就業時,多數用人單位在同等條件下還是傾向于錄用具有較高知名度的高校畢業生。嚴峻的招生及就業形勢,使得這些院校的行政管理應用型人才的教學培養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3.行政管理專業教學缺乏足夠的實踐環境

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并不單純來自教師的講授。實踐是學生消化、吸收及運用理論知識的重要環節。但目前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行政管理專業所面臨的問題是,一方面,實踐的地位及形式不明確。雖然行政管理專業的教學十分強調實踐性,但從課程的設置而言,理論類課程所占比例較高,而培養學生行政能力和技術方面的課程比例則明顯偏低。另一方面,實踐課程的形式亦比較單一。課內實踐主要體現為案例分析,雖然多媒體技術的運用越來越廣泛,通過視頻、圖片等方式引入案例,但教師仍然處于主導地位,這并非完全意義上的課內實踐。而所謂課外實踐,由于受到實習基地等多因素的影響,學生并不能在實際崗位中真正得到鍛煉,社會調查也不能充分展開,只停留于利用圖書資料及網絡資源完成實踐報告的階段。

4.專業教師缺乏實踐經驗

行政管理專業是實踐性、操作性很強的一門學科。但該專業絕大多數均為教學型或研究型的教師,并未有行政機關的實踐經驗。對于不以應用型的人才培養為目標的研究型大學而言,似乎問題并不是太大。但對于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專業教師而言,在人才培養方面就存在著不少的困難。由于專業教師自身缺乏實踐的經驗和能力,不能了解行政管理的現實,因此在指導學生實踐活動方面捉襟見肘,從而導致了行政管理專業課程設置不科學,實習制度不健全成為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普遍現象。

二、應用型本科院校行政管理專業教學的合理設計

針對目前應用型本科院校行政管理專業教學的問題,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科學合理的進行教學設計:

1.堅持以就業為導向的專業定位

應用型本科院校以培養應用型的人才為目標,而評價應用型人才的一個重要指標則為就業率。因此,行政管理專業必須根據學生的就業方向和市場需求進行科學合理的定位。如果僅從學術角度對行政管理作狹義的理解,那么畢業生的就業將以考公務員為主,這就面臨著相當大的困難。而現實中的情況是,行政管理專業的畢業生只有極少數在行政機關工作,而大多數卻在企業中工作。根據這一特點,應用型本科院校行政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應為:既能勝任政府機關、事業單位、第三部門中公共行政管理的工作,又能在企業中從事企業行政工作的復合型應用人才。由于企業行政管理屬私人部門,政府行政管理屬于公共領域,因此企業行政管理的一個重要職能則是充分協調企業與公共部門(政府)之間的關系,為企業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這就要求在專業定位中,除了重視專業基礎理論的夯實,還要突出公文寫作、信息處理、組織協調、政策分析等現代管理技術與方法的培養。

2.重視專業的品牌建設

專業品牌的提升在于教師整體科研水平及對外開放的程度。目前應用型本科院校行政管理專業的起點較低,絕大多數的專業教師基本都是在校園內進行封閉式的科研和教學,缺乏學術活動的參與和與兄弟院校的交流。因此,一方面要積極進行學科的人才建設,大力引進學術界有影響的專家及在國內外獲得博士學位的青年教師;另一方面要鼓勵支持教師進行科研活動,努力增加專業教師外出交流的機會,逐漸積累專業教師的知名度及影響力。

3.強化教學中的實踐環節

一方面要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力求課內教學實踐的成效。盡可能多地讓學生參與案例的分析、討論、判斷,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思考問題。這就需要教師積極引導,在課堂中多引入一些具有時效性、積極意義的案例,如以國務院機構改革重組的案例引導學生觀察分析中國政府行政職能的轉變,以美國政府的“停擺”事件組織學生討論行政權力與立法權力的關系,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關系等。這些都有助于學生進一步了解行政管理專業的特征與功用,使學生認識到行政管理并不空洞,是能夠解決具體問題的一門學問,從而重拾對專業的興趣與熱愛。但案例畢竟還是一種間接的實踐活動,教師在課堂上還可以酌情采用情景模擬、角色扮演等更加逼真的手段,增加學生對行政實踐的感性認識。這有賴于行政管理專業實驗室的建設和完善,如電子政務實驗室及辦公自動化實驗室等,學生在課堂內就可以進行模擬實踐,模擬政府機關的運行和操作流程,熟悉和掌握常用的辦公設備的使用方法。另一方面就是要將學生的課外實踐落到實處。課外實踐是行政管理專業教學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培養應用型的行政管理人才的重要環節。因此,為保障課外實踐的效果,科學合理地安排實踐時間是必須的。不少院校的行政管理專業,將實踐安排在大四,并采取“放羊式”的自主實習方式,這造成了學生的就業、考研與實踐相沖突,影響了實習單位對學生實習的接納程度。因此,課外實踐的安排應該在大二下學期或大三為宜,且應由學校組織正規的專業實踐,多聯系實習單位,由實踐指導教師帶隊實習,并進一步明確實踐指導教師的責任。教師要積極與實踐單位溝通,鼓勵引導學生去獨立解決和處理問題。包括批發文件、操辦會議,甚至獨當一面地協調部門關系等。對學生而言,從這樣的實踐中才能得到真正的鍛煉,既提高了行政管理機能,又了解了當前社會的用人趨勢,發現自己與實踐所需能力的差距,提早認清就業形勢,為順利就業創造條件。行政管理專業的學生還要將課外實踐常態化,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師的科研活動,或利用假期做一些社會熱點問題的調查研究。總之,這些社會實踐的鍛煉以及體驗是校內學習不能得到的,學生要通過一切實踐機會使自己能更快地成長和發展。

4.不斷優化實踐型師資結構

優化的途徑就是行政管理專業的教師要走出去,積極主動地加強與公共部門的聯系。對于實踐性較強的專業課程,有計劃地聘請機關、事業、企業單位的資深人員擔任兼職教師,有針對性地實現行政理論與行政實踐的對接;教師應有意識地參與政府部門的公共決策過程。目前,政府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趨勢已經成為社會共識。而民主化的社會參與度越來越高。各級政府亦應積極為此創造條件,重視決策過程中專家的作用。因此,學校要創造條件,讓行政管理的專業教師參與政府決策過程。如此,既為社會服務,又提高自己的實踐技能;此外還要加強與公共部門的合作,積極承擔公共部門的橫向課題。因為這些研究項目最直觀地反映了我國行政實踐中所面臨的問題,教師通過研究,為理論向現實的轉化創造了條件;學校還應有計劃地派遣行政管理專業的教師去行政部門掛職鍛煉,或聯系相關部門進行頂崗實習。同時將實踐成績納入教師的職務晉升及職稱評定體系。

作者:劉霆單位:金陵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