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商銀行信貸風險防控策略
時間:2022-09-29 10:02:45
導語:農商銀行信貸風險防控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后疫情時期下,我國經濟發展速度有所減緩,銀行面臨的信貸風險也不斷顯露。尤其不良貸款的日漸增加,給銀行的快速發展形成了巨大阻礙,銀行經營風險變得更大。若不注重銀行信貸業務監管體系的優化完善,則會給銀行的經營業績形成直接影響,進而阻礙銀行的長遠發展。與此同時,我國尚未邁入發達國家行列,農業依舊是我國重要的產業支撐,占據著很大的經濟產值比重。部分城市商業銀行與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基于自身的經營與發展觀念,不能提供給農村經濟發展有力的支持。但農商銀行在成立之初,其根本目的就是推動農村發展,伴隨國家不斷加強對“三農”的重視,農商銀行所肩負的使命也愈加沉重。并且,作為傳統金融機構,農商銀行的主要收入來源,便是通過吸收公眾存款,進行貸款投放來獲得存貸利差。因此,能否管控好信貸業務,直接關乎農商銀行的實際盈利水平,唯有加強信貸風險的管控,才可實現經營收入的最大程度提升。
一、農商銀行信貸業務面臨的主要風險
(一)識別風險時的信息不完全
信貸風險管理的一項重點和基礎工作內容,即為貸前的調查,做好這一項工作,是防范與化解信貸風險的關鍵。農商銀行為了最大限度降低自身的信貸風險,在發放貸款前都會展開貸款前調查。貸前調查的主要內容為去到借款人的實地經營場所,深入調查借款人的借款合法性、盈利性、真實性、安全性及信用評價;分別評估與核查抵質押物與保證人,對借款存在的風險進行預測。然而,部分農商銀行在辦理貸款的時候,貸前調查存在對借款人信息采集不科學、不充分、風險監管不到位等種種問題。許多農商銀行不夠重視借款人還款來源,更多是關注借款人是否能按時償還貸款本息,經常出現信息不對稱的情況。
(二)缺乏完善的風險控制措施
現如今,國內外并無統一的信貸風險控制制度,農商銀行所設置的風控制度,難以實現風險的有效防范及控制。農商銀行現行的不良資產管理制度、貸款五級分類制度、審貸分離制度等,已然難以良好滿足當前的信貸風險控制需求。所謂審貸分離制度,指的是結合類型不同的貸款,設置兩個或以上的崗位,分別負責放貸與貸款審批,以起到互相制約、牽制的作用,達到信貸風險的防控。但受到人員與機構的限制,農商銀行往往僅設置了信貸審查崗與信貸業務崗,信貸審查責任由審查崗承擔,審查程序缺乏規范、內容較為簡單,無法使風險得以有效降低。農商銀行采用的貸款五級分類制度,是結合貸款內在風險程度來進行劃分,分為了損失、可疑、次級、關注及正常等類別,其中損失、可疑、次級為不良貸款。農商銀行對還款情況展開分析時,由于未明確劃分界限,缺乏明確規定,致使了常常采用的措施缺乏科學性、合理性,錯失風險控制的最佳時間,增加了信貸風險。不良資產管理制度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等所制定而成,是面對貸款對象違約采用的補救措施,以使銀行信貸風險得以最大程度降低。
(三)優質客戶資源緊缺
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需要擴大客戶群體。農商銀行前身為農村信用社,眾多客戶分布在農村或城郊,中老年群體為主要的服務對象。這一人群較為傳統,不能較快接受新事物和新產品,甚至是抵觸,不能接受。同時,農商銀行的信貸客戶也主要集中在市郊和鄉鎮。現如今通過手機銀行就能夠自動辦理許多業務,但許多客戶認為網上的東西摸不著、看不到,在辦理業務的時候更愿意多花時間跑去銀行網點,也不愿意接納新事物。另一方面,農商銀行的信貸業務較為傳統,因此,很多客戶對于農商銀行的認識,也基于較為傳統的模式、當前,農商銀行出臺的一些新信貸業務,無法及時傳遞到客戶那里,這也體現出宣傳力度有待加強。由于宣傳不利,以及客戶本能更信賴國有大行,致使農商銀行信貸業務出現持續萎縮,信貸業務較為單一,坐等業務的情況時常可見,無法良好普及新產品,給農商銀行的不斷發展形成了較大阻礙。
二、農商銀行信貸風險的防控策略建議
(一)健全風險識別管理機制,有效防控及化解風險
一是,農商銀行需立足信貸風險的監管要求,合理配備專業人員,設置專門的風險管理部門,同時,要明確管理規范及相應工作職責。制定合理的風險管理政策與目標,在人力、物力層面加大投入,以加強農商銀行信貸風險識別工作的有效性,進而建立起具有科學性、合理性的信貸風險識別機制。二是,依托信息技術手段(大數據、互聯網等),結合貸款大客戶、大項目建立信息臺賬,深度挖掘一些客戶信息,并有效動態管理這些信息,同時,要能夠及時了解一些涉及信貸業務的資訊。三是,立足貸前、貸中及貸后環節,對客戶信息做充分利用,合理構建相關風險追蹤機制,通過對各環節風險要素變化情況的跟蹤分析,結合其實際情況,及時采用有效措施防控與化解風險,最大程度規避信貸風險。
(二)引進先進風險控制技術及制度,完善風險控制措施
一方面,積極引進優秀的風控技術及制度。例如,在風險管理方面,新加坡商業銀行和金融監管當局都十分重視,且形成了特色較強的一套商業銀行風險管理體系。新加坡商業銀行在董事部下設風險管理委員會(董事部主席任委員會主席),風險管理委員下面又設置了營運風險委員會、信貸風險委員會和市場風險委員會,分類管理風險。農商銀行可借鑒這一做法,結合自身特點設置由執行層、監督層與決策層所構成的授權授信管理部門、風險管理機構及銀行信貸管理機構,分類管理風險,形成與自身發展實際相符的風險管理體系。同時,農商銀行應對信貸業務處理系統做積極引進,結合貸款評估、貸款和授信等級分類、客戶信用等級評定,有效預警和預測銀行信貸風險,對SOA架構與工作流技術做充分利用,整合業務流程生成相應的信貸系統,完成段時間內的系統重組,推動信貸管理逐步邁向信息化。另一方面,加強風險控制措施的完善。第一,增加審批與貸款部門人員配置,擴大部門規模,設置兩名以上人員分別開展放貸業務與貸款審批,以實現互相制約,信貸風險的有效防控。并且,要結合借款人的具體情況,進行審查程序及內容的拓展,嚴格審核關鍵信息。第二,做好五級分類法界限的明確劃分,對不良貸款做合理把控。第三,建立健全風險預警機制,以信貸風險預警系統為基礎,明確劃分信貸風險預警實施的責任人(各公司部、網點、零售部的客戶經理)。依托大數據風險預警系統合理監控借款人賬號信息異常情況、經營數據財務報表、日常資金往來及上下游客戶源經營情況等,綜合評定客戶的風險等級,旨在及時發現異常情況并展開相應分析,同時對客戶的還款能力進行判斷,結合風險預警提示,給出合理的解決措施,如終止客戶授信額度、進行現場和電話溝通、盡早做好訴訟準備、提前收回貸款,若出現欠息欠款的情況,及時保全資產提起訴訟,從而有效控制損失。
(三)優化信貸業務結構,增強農商銀行行業競爭力
在當前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農商銀行要想實現自身的良性發展,應突破傳統信貸發展模式的局限,不能只做傳統貸款業務,要與國際接軌,與大行接軌,多渠道、多方面發展綜合業務,做好宣傳工作,以使中間業務營收情況更理想。作為農村和城郊資金的主要供應者,農商銀行要將自身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進行新業務領域的拓展,精簡原有的客戶群體,對一些優質客戶展開深入挖掘、拓展。同時,對政府政策方針予以實時關注,針對政府支持的產業要加強資金投入,或是通過與政府的雙方合作,采用利息補貼的方式扶持一些具有創新性的企業,鼓勵鄉鎮企業發展。發放一些信用類、抵押類及保證類貸款,是農商銀行當前的主要信貸業務,就業務層面而言相較于其他股份制銀行,較為簡單,創新性不足,業務范疇缺乏靈活性,較為死板,難以使大眾對貸款業務的實際需求得以良好滿足。伴隨經濟市場的日益成熟,農商銀行應結合國家相關政策,設計與市場需求相符合的信貸業務,以使廣大用戶能夠享受的服務更為優質,如此一來,不僅有助于農商銀行風險的分散,整體信貸風險的有效降低,也有助于自身同行業競爭力的提升,從而實現盈利收入的增長,促進自身的穩定、健康發展。
三、結語
總之,自農商銀行改制以來,為了跟上時代的發展步伐,做到與時俱進,對新業務展開了不斷嘗試。但就實際情況而言,農商銀行在改制后不夠注重信貸風險的防控,忽視了放貸易收款難,采用粗狂的方式展開信貸業務,若發生大規模風險,將難以實現及時控制。在此背景下,要想滿足自身的實際發展需求,發揮自身在地方經濟發展方面的促進作用,就需要不斷加強信貸風險的防控,積極探尋有效的信貸管理方式、信貸風險防控策略,以使自身風險管理水平不斷提升。作為地方性銀行,農商銀行唯有保證自身發展穩定,才能對政府號召進行更好地響應,配合地方經濟的發展,使自身逐漸發展為當地的標桿性金融單位。
作者:白云
- 上一篇:資產報告與行政事業單位財資融合策略
- 下一篇:糧棉油信貸業務發展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