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商一體化解決”三農”問題

時間:2022-02-19 06:26:00

導語:農商一體化解決”三農”問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商一體化解決”三農”問題

農商一體化是指身為農民亦農亦商。近來對農產品價格上揚的議論多從農產品價格上揚有利于農民收入增加的角度來闡述,然而農民是否能從中得到多少實惠還不該過早下結論。直接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將農產品按保護價賣給國家,其收入所得畢竟有限,即一般是富不起來的。而專門從事農產品經商的人們,把農產品逐層增價,最后這些農業商品到了廣大的消費者手中。從中主要受利的是這些商人。農產品的生產者和消費者在流通中前者是得到微利或無利可得甚至虧損,后者是該商品的消費者更無利可言。所以,每次的農產品漲價都是僅僅刺激了商人的利益增長。以麥子為例,農民把麥粒(農業成品賣給面粉廠),面粉廠將面粉賣給以面粉為主要原料的各廠家或商家,再經過各批發商、零售商逐層經營環節的價格遞加,最后到了真正的消費者手上。可見如此循環農民是富不了的。反而會使農民在嘗到一點提高產品價格的甜頭后,會在他們購買副食品或其他農業必需品時付出得不償失的代價。同時,農產品及其以此為原料的加工品的價格上漲還會加劇城市困難群體的困難,使他們雪上加霜。

因此,要真正解決農民貧困問題,必須農商一體化,引導農民把農產品直接變為終極消費者所消費的商品,通過立法給農民經商的政策,并給以一定的財力支持,才能使農民真正在較短時間內富裕起來。

我們在考慮各種解決“三農問題時必須要清醒認識商品流通領域的長、寬、大對直接從事農產品生產的農民和廣大消費者的直接影響。如果,仍然農是農,商是商,水是水,油是油,沒有真正實現農商一體化,那么”三農“問題無疑仍然是困擾我們實現全面小康的焦點。農民經商由單純的農人向農人和商人雙重身份轉變,二者并非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關系,既是生產者又是經營者,至于農業產業化、實現現代農業,那是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的農業發展道路。即便達到了那一步,亦農亦商也是正常的,我國和已經普遍實現農業產業化現代化的國家的實例,已經證明了它的可行性。農民將轉移到城市的工廠里做工、到城市經商,農民身份基本不變,亦農亦商,是農民在較短時間內改變自身經濟狀況的有效辦法。

農村的富余勞動力轉移到城市或做工或經商形式多樣,肯定不是都轉移到工廠里。如果認為大部分農民到城里的工廠,是農民脫貧的惟一出路,只需少數農民在農村務農,那是有失偏頗的。當然,隨著農業的發展,傳統意義上的農民會與新型農民有著質的差別。至于“三農”問題非要靠大集團、企業的介入,否則就不能解決“三農”問題的說法,我認為這是輕視了農民在解決“三農問題”上的主體地位。誰最關心農民自身的利益,難道不是農民本身?難道是那些大集團、企業或者是專門搞農產品經營的城里商人?難道這些人不會首先考慮他們自己的利益?所謂給農民讓利、謀利,實際上最后還是自己賺得缽滿盆滿而農民得點蠅頭小利。許多農民窮人的命運并沒有改變。大量事實已經說明了這一點。所以,只有在黨和政府的關注、籌劃、支持、幫助下依靠農民自身的力量,才是解決三農問題的主渠道。這里我并不排斥社會力量對“三農”的支援,不否認非農民投資主體的公司+農戶,走實現農業產業化,公司農戶互為雙贏的道路,但我認為農民自身作為投資主體,辦農產品深加工企業,才是農民追求高附加值、高利潤的根本出路。從事農村生產的農民的農忙和農閑,使他們能夠在時間上實現角色轉變——進行經商活動。這些農民盡管普遍來說還不具有從事現代商業的條件和水準,但是他們能夠通過市場將自己的農產品變為商品,而使自已逐漸變成經商的行家里手。部分農民并不一定要求自己具有雙重身份,他們可以只務農,不經商;而另一部分農民可以只經商,不務農。農商一體化是個相當寬泛的概念。它和科技興農,農業產業化是同居一個統一體的,但強調的是農民是農民經濟的主體,而不是配角。要縮小城鄉經濟差別,農民要從根本上改善自己的經濟地位,自已必須既是農業產品的生產者,更要成為農業商品的直接的最大的受益者。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農產品既包含田地的產出品,又含有它們的加工品。總之,我所說的“農商一體化”是指大農業及相關的大商業。加強農村集市化建設,給予農民經商農產品一定的傾斜政策、優惠扶持,就可以做得到,做得好。觀點核心是,從事農產品生產的農民不僅是農業產業的主力軍,而且應該并能夠成為農產品經濟的市場主力。富裕農村的典型經驗也佐證了我的觀點。當然,政府的扶持,農村的組織、培訓和農民自身在市場上經風雨見世面是必不可少的,困難的還有教育農民和農民自身覺悟提高的問題。同時,也需要社會輿論對有效解決“三農”問題正確途徑的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