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電子技術專業論文

時間:2022-09-25 10:34:00

導語:應用電子技術專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應用電子技術專業論文

摘要:文章從目前高職院校電子專業培養弊端、企業需求現狀調查等談專業教學改革,提出了在課程設置、教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措施,建立以學生為中心、能力為核心,滿足市場需求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電子專業改革培養模式

中國高等教育經多年發展,現已成為在校生人數最多的國家,而高職發展更迅猛,幾乎與普通本科平分半壁江山,但辦學條件和質量實在令人擔憂,提高教學質量,改革培養模式已成為各高職學院面臨的一重要課題。

一、目前培養模式的一些弊端

1、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與專業需求不相適應

傳統教學體系的課程設置(老三段的教學模式)是按照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模式進行設置的。

(1)出現了課程設置比重不符合高職要求的狀況。

(2)出現了課程設置比重不符合學科要求的狀況。

(3)沒有考慮職業院校專業的學科特點。

2、課程的設置與職業技能鑒定相互矛盾。

目前的課程體系并沒有考慮國家的職業技能鑒定的內容,因此,出現授課內容與技能鑒定內容不符的問題,技能鑒定時臨時抱佛腳,甚至停課集中復習考試,學得不扎實,企業不認可。

在對企業的調研過程中,我們發現:企業對學校的技能等級證的認可程度僅為20%。要想扭轉這種局面,開發新的課程體系,必須充分考慮職業技能鑒定標準,讓學生掌握真實的技能水平,使學生滿意,企業認可。

3、實踐教學課時的不足導致學生的技能水平不達標

4、單學科的授課方式導致缺乏綜合知識的應用能力

傳統的課程體系采用的是并聯的學科體系,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只注重本學科知識的邏輯性與系統性,并沒有考慮本學科對專業的實際意義,而應用電子專業各學科間聯系和運用很緊密。

授課方式單一,一些教師缺乏跨學科知識的應用能力,出現教師一輩子只教一本書,對外面的世界不聞不問,這樣的教學方式如何能使學生學以致用,更談不上滿足企業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二、目前市場、企業對職業院校人才需求現狀

對職業的認知程度是做好本課程體系開發的基礎,因此,我們對重慶及沿海就業需求量較大的部分企業進行了調研,以問卷的形式了解在企業對電子專業學生崗位的分布情況和對課程、知識、技能需求程度,調研結果主要特點:

在技術難易度中,最簡單為使用電子基本工具(15.7﹪);最困難為程序設計(40.3﹪);在重要等級中,最高為使用電子儀表(35.1﹪);最低為辨識及選用電子元器件(8.9﹪);在未來需求中,最高為組裝微處理器電路(32.6﹪);最低為使用電子基本工具(15.2﹪)。

三、教學改革措施

由上述分析調查,我們主要作出如下改革:

(一)課程設置模式改革

樹立綜合職業能力課程觀,課程目標由“知識客體”轉向“學生主體”;教育導向由“教育專家導向”轉向“企業專家導向”;教育模式由傳統的“教程”向“學程”轉化;課程內容改革注重綜合化、實用化、精簡化;課程的結構注重有階梯化、模塊化、彈性化。

1、課程設置打破傳統的三段式設置,增強課程的適應性,避免課程之間內容的簡單重復,實現模塊式設置。

擺脫“學科本位”課程設置思想的束縛,建立以電子“職業能力本位”的專業課程體系,根據職業實際工作崗位,構建若干個技術模塊,將結構、原理、故障診斷、維修等融為一體。

2、實施替代學分制,加大限選課和任選課比重,突出學生個性發展。

3、充實完善專業課的一體化教學改革,將工作重點轉移到對職業基礎課的教學改革上。

4、開設綜合實訓課程,實施項目教學。

(二)教學方式的改革

1、理論教學體系的改革,從三個方面進行,一是大膽改革傳統教學方法,克服教師一支粉筆、一本書滿堂灌的方式,本著“必需、夠用”原則,減少理論課的課時數,由過去的2000多學時減為1500多學時。

2、及時融入新知識、新技術,在課程安排上強化現代電子科學方面的較新技術,如開設“電子設計自動化(EDA)”、“單片機技術應用”等課程。

3、現代教育技術應用與教學改革

4、教學模式多樣化

由于高職學生普遍存在基礎差、偏科多,因此,基礎課盡量采取分層次教學;為增強教學內容的針對性,專業課采取模塊式教學;為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增強教師之間、學科之間的橫向聯系,鼓勵教師采用行動導向的項目教學方法。公務員之家

(三)實踐教學的改革

調查中,不少學生認為:“在學校的學習缺乏目的性,對為什么學認識不足”。這說明,老師在教學中只注重了理論知識的講解,對知識的如何運用、實踐教學不到位。

1、認真研究國家職業標準

課程體系應以職業能力為主體,充分考慮企業對電子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同時注重國家職業標準,使教師的教學有目的,學生的學習有目標。

2、改革實踐教學體系,加強實訓基地建設

實踐課教學改革主要強化學生的基本操作、技術技能、職業綜合素質三級能力平臺的設計,電子應用能力的培養力求貫穿教學全程。

3、“雙證融通、工學交替”的人才培養模式

在現有“分層次、模塊化、項目化”的人才培養模式的基礎上,實施“雙證書、工學交替”,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實現工學結合(見下圖)。

按照企業實際工作的要求,進行職業技能課程的教學改革,將國家電子行業技能認證標準與教學融合,建立模塊化的課程體系;積極完善與工作相結合的“分散實訓、頂崗實習”的工學交替模式。

四、專業教學改革的保障措施

1、成立電子工程專業指導委員會,對教學改革過程中出現的情況進行研究,提出指導性意見?!皩I指導委員會”定期對課程的設置、實驗、實訓內容和計劃及課程體系的改革廣泛征求專家們的意見。

2、教學方式、教學內容的改革由專業負責人、學科帶頭人落實,電子教研室、系部定期檢查和考核。

3、學院教務處、督導處及系(教研室)對教學紀律、教師工作實施督導。

參考資料:

〔1〕馬樹超.對當前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問題的思考,《職教通訊》,2001.05;

〔2〕萬三友.教育技術改變教與學,《中國教育信息化》.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