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運動文化成因與延續探究

時間:2022-06-09 02:35:51

導語:排球運動文化成因與延續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排球運動文化成因與延續探究

廣東臺山的華僑與僑匯對“9人制”排球運動開展的作用

臺山華僑海外的長期生活經歷,也使得臺山的思想、文化、科技等事物受到了僑居國(尤其是美國)的影響和帶動,尤其是臺山的教育事業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發展,臺山民眾的思想意識得到了解放,易于接受新事物。在當時特殊歷史文化背景的影響下,長期旅居海外的華僑對家鄉的依戀和懷念之情,更能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排球運動取得的良好成績無疑刺激了多數華僑將目光聚集到了排球的發展上,除了華僑自身本能地對體育運動的喜愛之外,民族情感的作用使得他們愿意選擇排球運動來進行健身娛樂活動和對子弟開展教育。臺山縣排球運動簡史記載:“他們(華僑)為了不讓子弟染上當時社會流行的嫖、賭、飲、吹的惡習,常鼓勵子弟打排球,組織球隊比賽。有的還出錢或購買排球和球網,獎勵優勝者,或設置球場,供子弟練球。有些華僑本身就是排球愛好者,他們在排球活動中常給子弟傳授球藝。”在華僑的鼓勵和支持下,排球在臺山的開展迅速普及,參與人群漸漸增加。以臺山端芬為例,“龍騰里華僑梅雨政從美國歸來,看見子侄喜歡玩排球,便捐款在村里成立‘排球體育會’。在華僑的大力支持下,排球運動很快便在臺山端芬普及起來,村村都建有一兩個排球場,組建有排球隊,每年都要舉行幾次大小競賽活動。春節的排球聯賽使端芬中學水泄不通,成為最受群眾歡迎的傳統節目。”臺山是我國的著名僑鄉,有著“全國第一僑鄉”的美譽。目前,旅居海外及港澳臺等92個國家和地區的臺山籍鄉親130多萬。在早期和中期(新中國成立前),臺山華僑對家鄉的影響除了書信往來、回國探親等方式外,主要是通過僑匯實現的。僑匯是旅居海外的華僑將自己的勞動所得,省吃儉用積累下來的錢寄回國內贍養父母、妻子、兒女或其他親人的匯款。這筆錢的數額是很大的。據《臺山縣華僑志》記載,1946年廣州中國銀行解付的僑匯為國幣495億元,美元51萬元,英鎊608鎊,占全國僑匯總額的80%;臺山縣解付僑匯246億元,占全省總額的50%。由此可見,臺山每年的僑匯數額之巨大,對僑鄉社會影響之深遠。經濟的繁榮、生活的無憂,使得僑屬和在僑匯經濟中富起來的人們的閑暇時間增多、休閑娛樂需求增加,同時受當時中國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的影響,能夠有能力、有時間、有需求地接觸正在當時中國蓬勃發展的各項體育項目,其中也包括排球運動,以滿足他們自身在休閑、娛樂、健身、交流等方面的需求。排球運動在當時無論作為一種簡單的游戲,還是作為一種振奮民族精神的競技運動,它在臺山的普及開展,尤其是“9人制”排球作為具有較高規范性和競爭性的排球運動形式在臺山廣泛地迅速普及,成為臺山農工商各個階層喜聞樂見的運動項目和健身娛樂形式,無不與臺山的“僑鄉經濟”有著密切的關系。

廣東臺山“九人排”體育文化的快速發展

“1937年抗日戰爭開始,臺山的排球運動停頓。1945年抗戰勝利,人民群眾為勝利所振奮,加上當時出現了一個短暫的和平環境,僑匯暢通,城鄉經濟文化有所恢復,排球活動又自發地活躍起來。”此時,“9人制”排球在亞洲已是國際化的比賽形式,當時國內舉辦的各種排球比賽也均以“9人制”排球為標準。臺山當時排球活動的開展也均以“9人制”排球運動為主,尤其是全縣統一組織的排球比賽,都以“9人制”排球為標準化的比賽形式,如1947年臺山縣第6屆全縣運動會排球賽。臺山民間排球活動的組織在這一主導因素的影響下,也漸漸地選擇、適應、喜愛上了“9人制”排球運動。這一時期(新中國成立前),可以說是臺山“9人制”排球運動開展的爆發期,無論是在臺山縣城、鄉鎮,還是農村,“9人制”排球的身影隨處可見,如臺山縣第6屆全縣運動會排球賽、“鎮球杯”排球賽、“程萬杯”排球賽、僑聲排球隊赴港遠征、廟成鄉成務中心國民學校校友排球公開賽、四九長安鄉排球賽等。這些比賽都是以“9人制”排球的形式開展和組織的。同時,臺山也彰顯出了它在排球競技中的優勢。1948年第7屆全國運動會排球賽(“9人制”),臺山代表廣東排球隊參賽。在抗戰勝利后的幾年中,歷屆全省縣聯賽排球一項,代表全省出席遠東的球員,臺山人亦占十分之八九。其間,臺山更涌現出了不少“9人制”排球名將,如當時的著名球將扣球手黃鼎芬、快球手譚永湛、“三排王”李福申、國運球將陸耀芬等。新中國建立后,臺山在排球運動領域對我國“6人制”競技排球的貢獻是眾所周知的。1972年,總理給予臺山“全國排球半臺山”的美稱。20世紀50年代初期,我國開始推廣普及“6人制”競技排球。1953年,臺山縣成立體育科,開始“6人制”排球訓練,“9人制”排球在我國大部分地區迅速被六人制排球所取代,但這并沒有成為“6人制”排球在臺山延續和發展的終結點。直至今日在臺山,無論是城市還是鄉鎮、無論是競賽場還是休閑場所,仍能看到傳統的九人制排球。受10年動亂的影響,臺山全縣性的排球活動基本中斷。進入改革開放,隨著黨和國家對華僑政策的落實,臺山華僑和港澳同胞與家鄉的聯系也逐漸增多,1982年1月22日,臺山旅港鄉親朱正賢和朱炳宗先生捐資贊助了第1屆“振興杯”男子排球賽。它包括“6人制”排球賽和“9人制”排球賽2項比賽。“6人制”排球賽參賽隊伍主要以邀請各省、直轄市和地區代表隊進行比賽,而“9人制”排球賽則以臺山各鄉鎮、單位組建的比賽隊伍為主。由此可見,“9人制”排球運動在臺山的社會公眾領域是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歡迎的,在臺山排球運動開展中占據了較高的位置。同年1月26日,臺山排球運動協會成立,“9人制”排球被列為臺山開展排球活動的主要形式之一。臺山“振興杯”“9人制”排球賽一直持續至今,截止到2008年已連續舉辦了第17屆,且規模和影響范圍也日趨擴大,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廣東臺山“9人制”排球文化的傳承

當前,排球已成為了臺山的一張文化名片。2009年3月,“臺山排球”被成功列為江門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而“9人制”排球則是這張文化名片中的一個亮點。臺山以排球為特色,臺山排球以“9人制”排球為特色。在臺山歷年舉行的全國排球聯賽現場,每每在聯賽比賽結束后都要再進行一場男子“9人制”排球比賽,用以活躍觀眾氣氛,頗受歡迎。同時,“9人制”排球也是臺山對外交流的主要手段之一。在各種對外交流活動中,“9人制”排球比賽的出現,總能引起來訪客人的注意力和極大興趣,為臺山向外界樹立了一個民風淳樸、積極向上的社會形象。然而,隨著當前多元文化的沖擊,人們生活娛樂方式的增多,臺山群眾的休閑運動方式也不再僅僅集中在排球這一項運動上。對排球的認識和參與也逐漸地呈現出“高認同、低參與”的趨勢。“高認同”主要體現在臺山排球以及“9人制”排球的光輝過去形成的歷史聯系方面,使人們始終有一種因排球而產生的愛家愛鄉、團結向上的情感;“低參與”則表現在強烈的外部多元文化的沖擊下,部分人們在日常的休閑、娛樂、運動方式上選擇了其他途徑。這為臺山“9人制”排球提出了更高的發展要求,需要更進一步對臺山“9人制”排球文化進行提煉和發揚,讓它能更多地為人們提供更高層次的精神享受,提升當地人們的精神文化素養,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證臺山“9人制”排球文化的繼續延續與發展。

本文作者:張亞平工作單位:浙江金華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