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教案范文

時間:2023-03-28 16:48:0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排球教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排球教案

篇1

一、指導思想:

繼續以“十七大”精神為指導,積極實踐“三個代表”,牢固樹立發展為第一要務的觀念,貫切“先成人,后成才”的教育理念,以育人為根本,以實踐活動為載體,以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為目標,更新觀念,與時俱進,強化班級管理,狠抓班風學風建設;繼續多渠道、多形式開展文明禮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法律法紀,安全教育,基礎道德教育;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展;充分發揮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德育功能,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培育我校德育工作和學生管理的特色。

二、教育目標:

隨著時代的變遷和青少年需求的變化,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生理、心理的認知結構等特征,以“五愛”教育為主線,進行社會主義公德,社會常識和文明行為習慣、誠信、禮儀教育,堅持全面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促進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落實《德育工作“十五”規劃》推進德育現代化工程的建設;加強法制紀律教育,積極開展富有成效的法制教育、實踐活動,堅決杜絕在校學生中的違法違紀現象,創德育先進學校。

三、工作措施:

注重德育工作的人本化、生活化、科學化,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權利,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繼續開展以“誠信、責任、尊重、關愛”為主要內容的基礎道德教育。把基礎道德教育有機地滲透到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貫徹“抓好常規、突出重點、體現特色”的方針,開展適合青少年身心特點的多種活動,促進校園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入開展,針對學生實際,采用為學生喜聞樂見的德育形式,形成德育特色。

(一)深化愛國主義教育

1、愛國主義教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線,當前,加強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十分迫切,我們不僅要告訴學生為什么愛國,更要告訴學生怎樣做才是愛國,愛國首先要從愛父母、愛親人、愛老師、愛同學、愛學校做起。

2、堅持周一升旗儀式,努力提高升旗儀式的效果,改革升旗儀式的國旗下講話的形式和內容,力求做到內容詳實,針對性強,有感而發。

3、圍繞學生“知識+能力+魄力”的育人目標和規格高、質量優、特色顯著的辦學目標,實施學校的育人工程,充分利用紀念“勝利七十二周年”和九月份“中小學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的契機,結合開學、新生入學教育、慶祝教師節、9.20公民首先宣傳日、慶祖國60誕辰、慶元旦等重要紀念日和活動,開展以“不忘國恥、振興中華”、“愛我中華、愛我家鄉”、“弘揚精神、立場成才報國”的系列主題教育活動,通過系列活動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引導學生牢記歷史、不忘過去、珍愛和平、開創未來。

(二)加強隊伍建設

1、組織教師學習《小學德育綱要》、《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等,使教師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和良好的師表風范。愛生樂教、勤奮工作、勇于創新、樂于奉獻。全面關心、愛護學習困難的學生,杜絕體罰和變相體罰現象,構建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

2、抓好班主任隊伍建設,舉行班主任例會,有計劃、有重點地對班主任進行思想、業務等常規培訓。

3、根據我校實際情況制定班主任培訓方案。班主任隊伍建設要積極實施名班主任工程,定期匯報交流與學習培訓相結合的例會制度。

4、完善班主任崗位職責,工作條例,考核,獎勵制度,把班主任工作的實績作為晉升、評優的重要依據。對班主任日常工作的考評要更具體有效,真正起到表彰先進、激勵大家的作用。本學期,將繼續評選校級優秀班主任、優秀班級、德育先進個人。

(三)加強養成教育

積極引導少年兒童親身實踐體驗,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德素養要求轉化為良好的行為習慣,讓少年兒童感受習慣養成的喜悅,感受健康成長的快樂。

1、養成教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基礎,要抓好《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開創我校的德育特色。圍繞學生“知識、能力、魄力”的培養目標,實施“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育人工程,逐步貫徹“五小”行動。

2、養成教育融于隊活動中,要進一步發揮班會的作用,按學校計劃圍繞教育重點,結合班隊課,傳統節日、紀念日開展豐富多彩的少先隊養成教育的系列活動。

3、加強班級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樹立班級形象,爭創班級特色,開展“流動紅旗班級”評比活動。

4、加強文明督導值日崗力度,讓隊員對校園衛生、課間秩序、紀律等方面的良性發展起到促進作用。加強德育常規工作的檢查管理和考核,做好常規工作,常抓不懈,認真落實。從小事入手,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和優秀的道德品質。

(四)抓好陣地建設

1、增強育人意識,把課堂教育作為德育的重要陣地,結合學科特點,有機滲透德育。

2、充分利用宣傳櫥窗、黑板報、紅領巾廣播站宣傳校園文明佳事,樹立榜樣。

3、利用墻壁張掛教育標語,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圍。

4、根據每月教育重點和班級實際,有計劃地組織好班會課和主題隊會課。

(五)抓好“三個結合”教育

1、加強學校、家庭、社會的聯系,進一步重視校外德育隊伍建設,與綜治委、公安、交通、文化、司法、團委、婦聯、關工委等部門緊密配合,齊抓共管,形成共同抓好德育工作的合力,做好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聯系協調工作,努力創造一片良好的校內外育人環境。

2、結合社會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參加校外教育活動,了解家鄉變化,感受祖國的騰飛。努力探索社區德育的工作方法,引導青少年在社區開展健康有益的活動,充分發揮校外教育基地的作用,開展志愿者活動,讓學生在體驗勞動艱辛的同時,提高實踐能力。

3、聘請校外輔導員,有針對性地開展專題教育。

(六)、加強行風建設,落實糾風工作。

1、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不斷增強教師為人民服務意識,要著重提高教師職業道德水準,把職業道德教育貫穿于行風建設全過程。把師德建設作為行風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全面貫徹《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落實五條禁令。務求在師德師風方面有一個明顯改觀,讓群眾滿意。

2、加強專項治理工作,切實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嚴禁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索要學生錢物、收費不合理、不規范、亂訂濫發教輔資料等。一旦發現,要嚴肅查處,并加強建章立制和監督檢查制度工作,防止這些問題反彈和出現。

3、不斷深化校務公開制度,認真做好校務公開的推行、深化和拓展工作,做到教師群眾關注的項目全面公開,真正使我校的校務公開工作落到實處。

4、積極配合教育局開展民主評議行風活動,并以此來促進行風建設的提高,樹立教師教風的新形象。

(七)深化課題研究

繼續開展家長學校和深化禮儀教育課題的研究,以“生活化、創新性”的學校德育對學生施加積極的

影響。

1、要求班主任每學期要撰寫有一定質量的德育論文或班主任工作案例,期末要認真寫班主任工作總結。組織各方面力量廣泛深入地開展德育研究,把握新時期德育工作的特點和規律,全校上下形成了良好的德育科研氛圍。

2、積極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法,健全心理異常學生檔案,設立“心理輔導工作站”。加強學生心理教育,使學生健康成長。

四、具體工作安排:

九月

1、新學期開學典禮。

2、開學初的文明禮儀規范教育。

3、成立興趣小組。

4、慶祝教師節活動。

5、開展“弘揚民族精神”活動。

6.出一期專題板報,進行班級文化建設評比。

7、以“慶國慶”為契機,舉行系列活動。

8、召開紅領巾大隊委會議,確立本學期工作目標。

9、成立文明督導隊。紅領巾廣播站開始播音。

十月

1、重陽節敬老活動。

2、安全教育。

3、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情況檢查。

4、開展環保系列活動

十一月

1、主題班會觀摩

2、班主任工作會議

十二月

1、心理健康知識講座。

2、冬季防火安全教育。

3、班主任工作經驗交流。

4、慶祝元旦

元月

1、評比優秀班主任、優秀德育工作者。

2、班主任撰寫評語

3、做好評優評先工作。

篇2

一、情況分析:(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從整體來看,部分學生身上好的習慣(課堂聽講,記筆記,發言提問、課外閱讀)正在逐步養成,語文的綜合能力也在原來的基礎上有了較大的提高,但仍有不少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態度沒有明顯的轉變,根據數據看出,13個班級中寄宿班之間、普通班之間的差距不大。(二)教材分析:本學期擬上完九年級上冊及部分下冊內容,上冊教材共分為六個單元。第一單元是詩歌單元,讓學生感悟人生,第二單元、第三單元關于人與自然。第四單元關于民俗文化,第五單元、第六單元古文閱讀。下冊主要包括愛國思鄉之情的詩***歌單元、社會生活的小說單元,生命主題的散文單元、戲劇單元、兩個文言文單元合共六個單元。初三語文的學習,是初中學習過程的第三個階段(第五、六學期),也即最后階段。教學重點上升為培養學生在生活中運用語文的能力,使學生懂得語文對生活的服務關系,發揮語言的交際功能,更好的適應社會。同時,還要培養學生文學欣賞的能力。語文基本訓練更進一步,進行記敘、說明、議論三種表達方式綜合的訓練,并落實到實際運用上。二、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目標:了解描寫方法和修辭方法和詞類的有關知識,熟記課文中出現的生字生詞的音形義。能領會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含義和作用,理解思想內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寫法,具有一定的語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讀略讀的方法,培養默讀的習慣,提高閱讀速度,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基本課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讀文言文課文,要了解內容,背誦一些基本篇目,熟練使用常用字典詞典,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過程與方法目標:初步學會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確運用語言文字來進行口語交際,把課本中感受學習到的有關人的語文素質的東西靈活運用到生活中,從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例如待人接物的儀態,為人處事的心理,讀書看報看電視的習慣等。情感與價值觀目標: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努力開拓學生的視野,注重***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發展健康個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三、教學資源的開發:嚴格遵守教學的基本環節,努力創設具有個人風格的課堂教學模式,將課改理念自覺運用于加大信息技術與課件整合為教學提供服務。充分利用internet,拓展知識面,培養學生探索知識的能力

四、教學措施:1.從語文學科的特點和社會發展對語文的新要求出發,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思想認識,陶冶道德情操,培養審美情趣,做到既教書又育人。2.語文教學中,要加強綜合,簡化頭緒,突出重點,重視積累、感悟、熏陶和培養語感,致力于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3. 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指導學生運用比較、分析、歸納等方法,發展他們的觀察、記憶、思考、聯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4.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技能,全面提高語文能力。精心備課,尤其要備好學生,突出重點和難點。要提倡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尤其是啟發式和討論式,鼓勵運用探究性的學習方式。 5.重視創設語文學習的環境,溝通課本內外、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的聯系,拓寬學習渠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6作文教學,貼近生活實際,富有生活氣息,把握中考方向,多寫小作文片段作文,統一安排,嘗試互批共批,以改促寫,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7.實行分層目標教學,根據教學內容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分層教學。利用課外實行培優輔差,力爭整體提高。 8.優化作業管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管理,加強課代表,小組長的模范帶頭作用和監督作用,避免欠交作業。9.作業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區別,要因人而異。充分照顧到不同學生的特點。10.利用多種多樣的教學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報告會、演講會、小辯論,鍛煉能力,提高興趣、培養思維及口頭表達和語文知識的運用。五、教學進度周次 內容 備注1 沁園春 雪(2)

閱讀名著《水滸傳》、《傅雷家書》、《培根隨筆》;背誦附錄中的十首古詩。3 隆中對(3)、樂業與敬業(2) 4 5 作文(2)、故鄉(3) 6 孤獨之旅(1)、國慶放假 8 出師表(4)、詞五首(1) 9 詞五首(2)、綜合性學習、作文(2)、期中復習 10 期中復習 11 期中復習、考試 13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2)、綜合性學習、作文(2)、楊修之死(1) 14 智取生辰綱(2)、范進中舉(2)、香菱學詩(1) 15 綜合性學習、作文(2)、公輸(2)、《孟子》二章(1) 17 綜合性學習、作文(2)、曹劌論戰(2) 18 鄒忌諷齊王(2)、愚公移山(2) 19 《詩經》兩首(2)、綜合性學習、作文(2) 20 期末復習 21 期末復習 22 期末復習、考試

篇3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以定西市安定區八所中學(定西市第一中學、定西東方紅中學、中華路中學、公園路中學、英才中學、內管中學、口中學、寧遠中學)為研究對象,以八所中學部分體育教師與學生為主要調查對象。

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收集近年來排球教學的相關資料,以及有關甘肅排球教學與訓練的科研成果。

(2)實地調研法

走訪定西市安定區上述八所中學,實地訪談相關學校體育教師、學生。

(3)問卷調查

設計問卷圍繞目前中學開展排球教學的現狀,發放教師問卷20份,回收20份,回收率為100%;有效問卷18份,有效率為90%;發放學生問卷20份,回收率為95%;有效問卷18份,有效率為90%。

二、結果與分析

1.定西市安定區八所中學排球教學現狀

(1)體育教師的整體情況

定西市安定區八所中學體育教師共有60人,其中定西中學13人、東中11人、中華路9人、公園路5人、英才6人、內管6人、口5人、寧遠5人,學歷專本科基本持平,碩士研究生在所有的中學所占比例為百分之二,促使更多的教師要不斷學習和不斷更新知識。排球教師在八所學校中存在短缺,排球教師在整體的項目中所占比例較薄弱僅有25%,籃球教師所占比例為38%,田徑教師所占比例為37%。

(2)開展排球課的教學時數

調查顯示:目前,定西第一中學實施新課改開展排球活動,有50%的學校每學期教學時數為6-7節,每節45分鐘;有30%的學校每學期教學時數為5-6節;有20%的學校每學期教學時數為2-4節,這是因為各學校根據自己的情況開課,所占比例有所不同。定西第一中學每學年開展排球月活動課。期間校園內學生均參與排球運動,并創編排球操、組織各種排球比賽,公園路中學組織排球趣味比賽,師生共同參與自墊球、自傳球,極大地促進了該校排球水平的整體提高。

2.教師及學生對開展排球運動的態度

(1)教師對開展排球運動的態度

通過對高中排球教師教學態度的調查分析,當前高中里彌漫的應試教育其實正是社會中功利化影響下形成的應試文化的表現。對學校工作的評定主要是升學率的高低,而體育課并不作為高考的科目,所以被視為“副科中的副科”,在這種情況下,高中體育教師對體育教學的忽視也在所難免。同時,面對新一輪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不少中學體育教師沒有了明確的方向,得過且過。在體育教學中也看不到明顯的效果,使他們覺得沒有成就感。因此,當前的高中體育,在體育教學中出現“重訓輕教”“懶散”和“放羊”等現象就不足為奇。

(2)學生對開展排球運動的態度

通過調查發現開展排球的學校學生均能對排球保持較長時間的興趣,學生對排球的興趣還是很高的,主要原因為激烈程度不高更適合女生運動,隔網運動沒有身體接觸,不易受傷,女生更喜歡排球中的墊球,傳球,男生更喜歡扣球及比賽在比賽中盡享排球的樂趣。

(3)定西市安定區八所學校開展活動的設想

篇4

關鍵詞:師生互動;課堂節奏;打破預設

一、栽花不發,索性插柳柳成蔭

新課程理念認為,教學過程既是知識、信息傳輸反饋的過程,也是精神情感主流融合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學是在不斷地生成的。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相互碰撞中不斷生成新的知識和問題。所以課堂上,教師不能固步自封于原有的教案套路之中。

調節課堂節奏,教學進度的一個根本標準,不應是教案,而應是當時學生的學習狀況。教師不應受教案的限制,而應時時關注學生的表現、學生的需求。課堂的教學價值就在于每一堂課都是不可預設的,不可復制的生命歷程。在生成的課堂上,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學習需求,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有時候這種研究探索,正好可以生成新的知識,只有打破預設,以學生發展需要為本,才能更有效地調節教學過程中的輕重緩急。若是有心栽花花不發,索性插柳柳成蔭那也是一道風景。

二、善待錯誤,促使變廢為寶

這一訓練的目的在于把復雜的計算變為較簡單的計算,如:把199×13看成(200-1)×13;29×101看成(30-1)×101或29×(100+1),通過上述多層次的訓練,學生基本上能掌握這方面的知識。

課堂上學生呈現出來的異樣表現,可能會打亂教師的預計,卻能使課堂出現思維火花的競相開放。只要教師有足夠的教學機智,就會將出現的錯誤變成新的教學資源,把原先可能成為病點的問題轉化成教學的亮點。

三、善于捕捉,留住精彩一幕

在我的課堂教學中,隨時會生成一些學生與你的預設不同的信息,這就要求教師善于捕捉其中有利因素,因勢利導,才能形成生成性資源。

有一次,我在教“兩位數減兩位數”時,出了一道題目:

學生甲說:“我聽出了他帶了36元,要買滑板車48元,可錢不夠。

學生乙說:“錢不夠不能用“還剩”,應該說“還差多少元”。

教師肯定了兩位同學的看法后,再也沒有同學舉手。這時復述了這道題,故意在“花去”用上重音,讓學生聽了后,再讓學生說說聽出了什么?有的學生說老師把“花去”這個詞讀得特別重。有的學生說“花去”這個詞用得不好,應該用上“需要”。教師對這個同學回答報予掌聲。這時,讓原先提出問題的學生自我訂正成“小華帶了36元,想買滑板車,需要48元,還差多少元?”

課上到這里,一位同學突然舉手說:“老師,我想買兩種東西,布娃娃和小排球。布娃娃我自己要,小排球我和弟弟一起玩。”

我捕捉住這精彩一幕,順水推舟地說:怎樣個買法。并把式子列出來:

她思考片刻說:“從我和弟弟平時積攢下來的零花錢中拿出來”。

我為她鼓掌。這種渾然天成的精彩一幕是我事先沒有想到的。

篇5

筆者查閱了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1999年至今關于獨立學院公共體育課程的教學現狀類文章;通過本市獨立學院的網站,收集了本市獨立學院體育課程建設以及教學方面的相關資料;與泰州市獨立學院公共體育課程設置的主要負責人進行座談,并和相關體育教師深入研討,獲取了第一手資料。分別對課程設置、課程內容、考核機制、課外體育以及教材和教學文件五個方面進行了整理歸納。

二、課程設置

泰州市的獨立學院的公共體育課程模式分別是選項課、俱樂部制以及基礎課程結合選項輪換。面向一、二年級開設體育必修課程,三年級以上學生僅僅開設部分選修課,甚至不開設任何課程。實際教學中幾乎不涉及保健生的課程。課堂教學安排都是每周一次,每次課程時間為80分鐘至100分鐘之間,每學期32至36學時,每一節課學生人數在30至45人之間。

三、課程內容

泰州市的獨立學院公共體育課程的主要內容大約分為,三大球:籃球、足球、排球;三小球:網球、羽毛球、乒乓球;體藝類:健美操、體育舞蹈;傳統項目:武術、太極拳;時尚類:女子防身術、跆拳道、瑜伽、定向越野、體育游戲等。內容相對還是很豐富的,基本能夠滿足學生的需求。

四、考核機制

主要分技術考核和平時表現兩部分。從調查結果看,專項技術成績占40%至60%,平時成績占10%,理論成績占10%(通過作業或測驗的形式),體能素質占20%至50%,有獨立學院將課外鍛煉的考勤也計入考核范圍,每學期考核1至2次。評價內容基本仍舊是以老師考評為主,雖然在過程性上有所加強,力求淡化結果性考核,但是“以人為本”的學生的主體性沒能體現出來。

五、課外體育

根據《全民健身計劃工程211》的要求,各類別各層次學校應當保證學生每天1小時體育鍛煉活動。但從本調查來看,泰州市的獨立學院都沒有很好的實施,僅僅存在于綱領性文件中,流于形式。相對于課外體育的組織,運動競賽方面,各個學院開展的尚可,但沒有常年運動隊伍,課余體育鍛煉與訓練基本無計劃,大多是在賽前1個月至3個月左右,挑選運動員組織集訓。調查得知,目前泰州市獨立學院無常設高水平運動隊,有一般運動隊,但是訓練計劃文件不詳細或者沒有。

六、教材和教學文件

泰州市獨立學院公共體育課程選用的幾乎都是自編教材。在教案編寫與完善方面,獨立學院的體育教師都能夠做到認真編寫教案,但是修訂與完善方面,基本屬于滯后狀態,或者為了應對職稱評審、教學檢查等情況,突擊修正。不能做到教案與課程實施計劃一致,不能及時完善。很少有老師能做到持教案上課,授課計劃與教案、大綱完全保持一致的很少。

七、結論

綜上所述,泰州市獨立學院公共體育課程的現狀,問題重重。1、課程模式大同小異,未達到根本性的改革效果。2、課程考核評價方面,依舊體現不了學生的“本體性”。3、一線教學崗位的教師不能夠踏實教學,潛心研究,幾乎做不到“以生為本”。4、多數高等院校對公共體育課程不夠重視,很多工作的開展得不到支持。

八、建議

篇6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D 文章編號:1005-2410(2016)07-0008-01

北京教育學院定制項目“基于教師核心素養的高中體育課例研究”于2016年年初啟動,按項目的進展程度,6月15日項目組在順義區楊鎮一中進行了第三輪的教學觀摩研修活動。此次觀摩研修活動安排了三位體育教師進行課堂教學展示,所有參會教師結合課堂觀察記錄表進行課堂記錄,隨后上課教師與參會教師共同研討交流。此項目由北京教育學院體育與藝術學院李健副教授擔任項目組負責人。

嵌入式微講座 問題逐個被攻破

基于前期項目觀摩學習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北京市特級教師俞偉順老師作了《體育教學目標、準備活動的設計》的微講座,他從教學目標、準備活動兩個方面解讀了觀摩課及教學設計中的問題,還現場分析了即將上課的楊鎮一中三位教師的教案,他首先對教案的規范性給予肯定,同時也提出具體的修改建議。俞老師的講解緊密結合一線教學,為老師們如何撰寫教案,如何進行課堂教學提供了細致悉心的指導。

結合課堂觀察記錄表 教學觀摩見實效

本次研討會現場進行了三位教師的體育課堂展示,分別是楊鎮一中侯瑞銘老師的“足球傳接球-運球組合技術”、張艷老師的“排球-正面上手傳球”、吳蒙蒙老師的“羽毛球-正手發高遠球”。三位上課教師的教學內容和思路均是在前期(第一輪、第二輪)觀摩、學習其他老師課的基礎上反復思考和改進后形成的,結合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旨在有效達成教學目的。按照預先準備,項目組為觀摩老師分發了課堂觀察記錄表,觀摩教師結合教案,在看課過程中認真記錄,并作出及時反思。

專家評、學員析 促共同提升

現場課結束后,進入評課、析課階段。首先由三位上課老師簡短介紹了自己的教學思路,隨后,北京市特級教師俞偉順、陳建勤和北京教育學院體育與藝術學院、項目組負責人李健副教授作了細致到位的評析。細節決定成敗,課前器材的準備、教師的衣著儀態等雖然是細枝末節的問題,但充分展現了教師的教學能力,不容忽視,體育教師應從細節入手,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使同學們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里快速有效的學習運動技術,掌握運動技能。

且學且思 學有所獲

篇7

【關鍵詞】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學

1.前言

當今,隨著新課標的實施,素質教育思想廣泛的發展,但是由于區域性差異和應試教育的影響,做為素質教育的主體體育教育,尤其是在落后的農村學校,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這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是不利的。學校體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體育工作條例》指出:“學校體育工作應當面向全體學生”。我國目前85%的中小學在農村,75%的中小學生在農村就讀,普及和提高農村勞動者的素質,將直接關系到農村經濟的發展。 由于我國絕大部分中小學校分布在農村,從而體現出農村學校體育教育的重要性。學校是培養多方面人才的場所,而九年義務階段正是學生發展身體素質的最佳時期,也是人才培養的關鍵時期,體育教育在這些素質的培養過程中的作用是其他任何教育形式不可代替的。因此,農村學校體育教育的普及,有利于大面積增強中小學生的體質,促進中小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關注農村學校學生體質健康與體育教學現狀,對農村學校體育現狀進行分析研究,發現問題提出改進意見和建議,為經濟發展落后地區學校體育教學工作提供參考,對落實實踐科學發展觀和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具有現實意義。

2.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本研究將柳州市(柳城、鹿寨、融安、三江)農村學校隨機抽取280名體育教師作為研究對象。共發放調查問卷280份,回收277份,其中有效問卷267份,有效率為95.36%.

2.2 研究方法。文獻研究法:在中國優秀碩士論文、維普、萬方等數據庫上進行檢索,查閱了與本研究有關的國內外期刊文獻資料40余篇,為本課題研究、分析提供理論依據。

問卷調查法:調查問卷是發放280份《柳州市農村學校體育教學現狀調查問卷》表。

數理統計法:采用SPSS、Excel和邏輯分析進行統計處理問卷回收的有效數據,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和深入的探究思考,形成這份報告材料,希望此材料反映出的問題能對今后小學如何開展更多的體育教學提供參考依據。

現場考察法:實地考察分析現場教學情況。

訪談法:走訪了有關農村學校主管體育工作的領導、體育教育科研組長,并隨機抽取農村小學體育教師進行訪問并記錄情況,為本研究提供真實的資料。

3.研究結果分析

3.1 農村地區中小學開課率。

體育課是學校體育的最基本形式之一,也是反映學校體育現狀的一項重要指標。這里指的開課率包括按教學計劃開設體育課正常開課率和按非教學計劃開課的非正常開課率。柳州市各農村地區學校的開課率見表1。從表1中可以看出,農村學校體育課平均開課率為74.67%,說明了農村學校體育較以前有較大的改善,但仍有25.33%的學校沒有開設體育課或沒正常開設體育課,與保證學生人人享有體育的目標存有一定的距離, 其主要原因是學校不重視, 農村學校體育課被占用的比例較高,沒有場地和器材, 缺乏體育教師等問題。學校體育教學發展滯后的現狀不容忽視,實地考察時發現所謂教學開課率高只是一種低質量的放羊式的教學形式:一個哨子兩個球,他們上課時多數沒有體育教師指導,也沒有體育活動器材全憑學生自己的興趣做做游戲等。造成農村中小學體育教育課缺少的原因有:第一是農村學校領導對體育教育課重視不夠,遠遠落后于其他教育課程,對體育教育課管理較為松散,體育教育大多數課處于“放羊”狀態,因而被占用比例較高。第二是缺乏專業體育教師,按照當前教育部規定的師生比標準來配備農村學校體育教師,許多農村學校都缺少很多專業體育教師,這也就無法實現正常體育教學。

3.2 教材使用率。

通過表2調查的農村學校體育教育使用教材結果如上,體育教師都能按教學大綱制定教學計劃,教師大部分是按編寫的教案進行授課,基本做到每節課都有教案。雖然有一部分學校受教學條件限制達不到教學大綱要求,但是也能夠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的自編教材來完成教學任務。體育教學大綱的實施直接體現在農村體育教學,這些地區農村學校體育教師在使用教材上存在很大的缺陷,能夠正規上體育課的學校不多,大多數學校基本上是“放羊”的教學。這是由于一方面學校、教師對國家制訂的教學指導性文件教學大綱、教材等沒有得到重視;另一方面是由于國家統一的教學大綱、教材不能適應各農村學校體育教學的實際情況,如學校領導的重視程度、教師自身素質的不足、場地器材的匱乏等問題,也使體育教學難以達到令人滿意的程度。

3.3 教案編寫。

由表3可以看出,大部分體育教師有完整教案,有一部分無教案,有少部分有部分教案。體育教師有完整教案是隨著新課改的實施,為了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而準備教案。有一部分沒有教案是因為在農村其原因是在中小學對教案的檢查沒有到位。應引起注意的是,在調查中了解到,雖然有大部分的體育教師有完整教案,但教師有部分教案的往往只是用于應付上級領導的檢查,并不按教案內容教學,課后補教案的現象較嚴重。主要由于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學備課教案的編寫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嚴現象比較突出,領導對體育教案編寫的重視很缺乏,教學準備環節有待進一步規范。

3.4 室外體育課教學內容。

從調查結果來看,由于受到場地器材的影響,在農村中小學體育課的教學內容主要集中在田徑、籃球兩個項目上,而足球、乒乓球和跳繩等作為學生自由活動內容選擇相對較少,排球、羽毛球和體操則更少,其中田徑還主要是以跑類為主。很多學生對體育課很感興趣,但是受場地器材的影響很多體育課是無法開展的,農村地區經濟欠缺,很少有資金投入在體育器材的購買,導致很多常用體育器材欠缺,直接影響了體育課的質量。另一方面把考試作為教學工作的出發點,導致體育教學目的考試化、教學方法手段傳統化的單一形式。而新課標對體育教學內容的要求只是提出了一個框架,教師應該從本校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興趣出發,為了達到各學習階段和各水平的學習目標,應選用適當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農村地區的學校體育教育在這方面做得明顯不夠。

3.5 農村地區中小學體育場地、器材設施現狀。

從調查數據顯示農村地區,經濟相對落后,地方政府和學校對體育的投資較少,從而使本地區學校的體育教學有一定的困難。從上表可見:農村地區中小學現有的體育場地、器材總體上看只有極少人認為能完全滿足教學需求,有大部分認為能滿足教學需求,還有很多地區認為根本不能滿足教學需求。這說明部分農村學校的場地設施情況還不能達到新課程標準,進而影響了農村學體育教學的實施。雖然近幾年由于陽光體育的開展國家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入,包括對農村學校體育設施的投入,具體到體育場地、器材方面就只是場地的修整,增加籃、排球架等的建設與改造。但是,器材設施和場地的增加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很多農村學校不會正確使用器材,甚至是在體育器材出現故障后就拋棄不用了,在這種情況下,再多的資金投入也于事無補。因此,在加大對農村中小學的體育設施投入基礎上,應該配備專業的維修人員,從而保證農村地區體育教學的有效開展。

4.存在的問題

4.1 體育師資嚴重不足。近年來,農村地區學校專職體育教師的配備遠遠達不到國家規定的要求,滿足不了教學需要。在大多數農村地區,專職體育教師的數量寥寥無幾,有的地區只能由其他兼職教師代替,多數兼職體育教師都沒有受過專業培訓,教師的思想道德和業務素質遠遠不能達到國家規定的教育水平,這樣就保證不了體育課的落實。師資為教育之根本,其教育水平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學校體育教學水平的發展。當今,農村學校體育教師從數量上基本符合編制要求,但師資自身素質不高,結構老化、單一。由于各種原因而長期形成的不良習慣,使現任體育教師敬業精神不夠,師德修養欠缺,從而出現師資嚴重不足。

4.2 體育教學場地器材匱乏。農村學校體育教育的設施與教育部規定的中小學體育場地器材配備相比相差甚遠,嚴重限制體育教學目標的實現。體育設施的大量缺少主要原因在于體育經費的嚴重缺少,使場地器材嚴重匱乏。農村學校體育教育課難以開展,雖然有一部分農村學校添置了極少一部分體育器材,還能夠滿足農村學校體育的教學和學生課外體育活動需要,有很多學校只是為了應付檢查,成為一種虛假的擺設,能在體育課堂中運用的體育器材少之又少。經費的不足使農村學校體育設施得不到充分補充,體育器材管理不善,常用的體育器材殘缺不全,不能及時維修破壞的器材,給農村學校體育教學和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留下嚴重的事故隱患。因此,學校體育經費的嚴重不足,體育器材的嚴重匾乏,導致農村學校體育工作很難開展。這是一個普遍問題,政府投入到農村學校的資金太少,學校資金嚴重短缺,有限的資金基本上都投入到學校發展規模上,談不上把這些資金投入到體育場地器材中。

4.3 教學內容單調,教學目標單一。體育教學目標單一化是指在體育教學中約束學生的興趣發展,限制學生目標追求的廣度,不利于學生個性的培養。現今,能嚴格按照新課標規定上好體育課的農村學校很少,即使有的農村學校體育教師在組織教學中也是教學單一,有很多體育教師不能夠勝任教學內容,在農村體育教師中有一部分缺少教學資源,不能設計出規范的教案,很少有體育教師去探索新穎的教學方法,導致體育課上使用單一的教學形式,加上教學內容和形式的單調陳舊更不能使學生個性得到充分發展,在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以學生為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是機械地模仿學習,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受到了制約,導致學生產生厭學的情緒也在情理之中了。在農村學校的體育教師中很少有把備課做為上課的依據充分利用起來的,并且也沒有按照備課的內容進行教學。受農村學校體育設施條件的影響和教師自身業務能力的限制,備課只是一種形式,而內容每學期依舊如故,備課內容“換湯不換藥”,從而導致教學內容單調。

5.結論與建議

5.1 結論。

5.1.1 各級領導重視不夠,健康教育觀念落后,對體育認識有偏見。

5.1.2 目前我省農村小學優秀體育教師流失嚴重,體育教師數量嚴重不足,體育教師教學負荷量大,教學質量得不到保證。體育教師的地位較低,是導致農村小學體育教師隊伍不穩定的主要原因。

5.1.3 調查中發現,大多數學校體育經費嚴重缺乏,投入少,體育場地、器材設施配置不足。

5.2 建議。

5.2.1 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大力推進農村學校體育工作,加強對農村學校體育的管理和領導。加強體育教學工作管理,學校教學主管部門要制訂切實可行的體育教學管理條例,抓好教學文件、教學實施、教學評價三個環節的管理、檢查、指導工作。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不斷提高體育教學水平。

5.2.2 加大對農村學校體育經費的投入,多形式、多渠道的籌措體育經費,改變經費的不足。建議將小學體育經費納入財政撥款項目并明確規定體育經費在教育經費中所占比例,實行專款專用不得挪用。

5.2.3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調動體育教師工作積極性。積極采取措施提高現有體育教師的業務水平。通過接收本科畢業生、函授、自考等途徑提高教師的學歷層次。選派沒有受過體育專業訓練的青年教師脫產或半脫產進修學習,定期對教師進行考察和評估,嚴格執行合格體育教師聘任制度。各級學校應通過體育教師享受與其他教師同等待遇、改善工作與生活環境,建立激勵機制等措施穩定教師隊伍,并加強體育教師的思想工作,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逐步提高體育教師的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 翟永保,陳秋麗.陜西省農村中、小學體育現狀調查研究[J].體育科學,2004,(7) :79―80

[2] 蔣麗.農村學校體育的問題及對策[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2,(8):58--60

篇8

一、基本情況

(一)見習準備階段(第1周)

我到達實習學校后,及時請任課教師介紹有關情況,了解實習學校的體育教學工作及相關的教學設施,并對我上課提出要求。在學校體育組的指導下,我研究討論體育教材,跟原班聽課學習,向老教師“取經”,了解教學進度和班級學生情況,修改整理自己的教案并進一步熟悉教案,并在試教前將教案交實習學校指導教師和帶隊指導教師批閱,獲得同意后,在小組中作試講,及時發現問題,確保順利上好課。在這一點上我做了及時的調整,光坡中學的班容量不均衡,有的班50多人,而我的班則80多人,這對我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因此我及時修改、調整教案和教學方式、方法,以適應大班量教學。同時,根據學校要求和實習教師的具體情況,我分配了班主任工作,深入班級工作,了解學生學習興趣,保證正常的教學工作。

(二)實習階段(第2—7周)

1、教學工作:

見習結束后,我正式進行教學工作,實習課程大多數圍繞跑、跳和球類(排球、籃球、足球)展開教學。中學體育課強調一些比較簡單的基本技術、技能的掌握,我實習面對的主要是初中生,他們活潑好動,教學要從他們的實際出發,結合這個年齡的生理心理特點,尋求一條讓他們感到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教學方法,對于初為人師的我,是有一定難度的。由于剛從大學課堂學生角色進入中學課堂教師角色,會有意無意的把大學老師的教學方法、模式帶入中學課堂。并沒有考慮到教學對象及環境的不同致使中學的教學方法與大學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一開始并不適應,總是有意無意地習慣于大學老師的教學模式,學生練習的少,老師講的很多,一節40分鐘的課堂要講一半多的時間,學生還沒練習幾次就下課了,所以學生的學習效果并不高,很多動作教完了,學生還是沒有掌握。當然,我們也建立了聽課評課制度,相互之間聽課評課,學習好的教學方法和組織,改進教學過程中的不足,及時進行教學總結,在不斷的實踐中,我逐漸適應了中學的教學方法、模式,教學效果也明顯提高。實習將近尾聲時,學校安排我們進行全校的公開課教學,在體育組以及指導老師的安排下,我進行了公開課教學,獲得了學校的肯定,同時也提高了我的教學技能。

2、班主任工作:

在教學的同時,我深入學校班級工作,協助原班主任管理好所在班的日常工作。在學生工作上,我獲得了班主任的大力支持,原班主任幾乎將全部工作放手給我,讓我充分得到鍛煉。如組織學生早讀、自修、讀報、編黑板報、做勞動、主持班會活動、家訪等。我每天六點就起床到班上組織早讀,一直到晚上九點晚修結束才能休息。每周的班會課是最精彩的,思想匯報專題我先設計好班會主題,同學們暢所欲言,既增加師生之間的交流,也滲透了學生思想教育工作。對經常曠課的學生,在原班主任及學生的配合下我及時進行家訪工作,加強學校與家庭的聯系,對學生進行雙重教育。為了增進班級之間的了解,根據學校元旦球類比賽的安排,我還安排了和其他班級進行了球類挑戰賽。

一、活動意義:

幫助小朋友認識清明節,有意識地理解民族精神的含義,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以及對國家和民族所負有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增強學生為建設祖國,而努力學習、掌握本領的動力;使學生認識到我們現在生活的來之不易,珍惜時光,珍惜學習機會。

二、活動地點:教室

三、參加人員:班主任、輔導員、全班同學

四、活動內容:

1、由輔導員主持今天是中國傳統清明節,也是我們懷念故人緬懷先人的日子,更應該懷念為了革命事業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先人!下面讓我們請大家講一下大家收集的先人的事跡。

2、組織講述有關先烈英雄的故事。

3、由輔導員總結學生講述內容并介紹清明的習俗少數民族大多都是清明節掃墓。

4、學生小組內發言:討論如何從我做起,緬懷先烈傳承名族精神,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努力學習,選出優秀稿班上發言。

篇9

關鍵詞: 排球普修實踐課 小團隊教學 教學效果

為了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切實把高等教育重點放在提高質量上,國務院、教育部、財政部先后出臺了國發(2007)14號文件、教高(2007)1號文件和2號文件,全面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明確提出:“加強本科教學團隊建設,重點遴選和建設一批教學質量高、結構合理的教學團隊,建立有效的團隊合作機制,推動教學內容和方法改革和研究,促進教學研討和教學經驗交流,開發教學資源,推進教學工作的老中青相結合,發揚傳、幫、帶的作用,加強青年教師培養。”

通過深入學習有關文件精神并結合我校排球教學存在的問題,經研究,我校提出在排球普修實踐課中實施“小團隊教學”的新理念,旨在解決青年教師教學經驗少,教法單一,老教師示范高難度技術能力逐漸下降,現今的體育大學生普遍存在協調性和身體素質差教學難度大等一些突出問題。小團隊教學有利于改善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推廣教學經驗。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以西安體育學院體育系07級排球普修課學生為研究對象,每班42―43人,分為普通班和實驗班。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根據研究需要到本校圖書館查閱有關文獻資料和著作,對有關教學及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研究的論文、論著進行閱讀與分析,為本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1.2.2教學實驗法。實驗采用組間對比,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實驗組采用小團隊教學模式。

2.結果與分析

2.1通過小團隊教學模式的實施來提高教學質量

排球小團隊教學模式是將擔任排球普修課教學任務的老、中、青教師組成一個教學小團隊,教學小團隊中的教師共同研究課程目標,制定教學計劃,集體備課,共同執行研討的教學方案,改變了以往各自備課互不通氣,教法單一,針對性不強的傳統教學模式,避免了教師之間重復備課、每人都要寫教案的繁瑣程序,縮短了教師的備課時間。小隊里老教師和青年教師組合、老教師和中年教師組合、中年教師和青年教師相結合,老教師精煉準確的講解配合青年教師舒展靈巧的技術示范,提高了學生領悟技術動作能力和求知的欲望,既充分發揮了每一位教師的特長,又取得了優勢互補,取長補短,相互配合,相得益彰的作用,真正做到了事半功倍,真正提高了教學質量。經過期末考核,實驗組學生排球技術成績明顯優對照組成績。實驗組2個班期末平均成績81分和83分,不及格人數是1人;對照組平均成績是70分和71分,不及格人數是7人。

2.2調動教師潛能有效提高教師的教學創新和發展

教學小隊里教師針對普修課學生學習進展的具體情況選擇教學方法,課前10分鐘開會定教法,課后10分鐘進行小結。每周開一次總結會彼此分享意見,彼此論辯。老教師傳授教學經驗,青年教師積極思索發揮潛能,共同商討新教法,并將運動訓練理念運用到排球普修的實踐中,提高單位時間的練習重復次數,使學生肌肉感知動作能力得到提高,掌握技術動作速度加快。分層教學調動了學生的練習興趣和競爭意識。在教學小隊中,每位教師進行教學經驗的交流與合作,既是經驗的傳授者,又是接受者,在相互的經驗和知識傳遞、交流中獲得實質提高。參與者能夠通過觀察別人來學習,在小隊的支持下,進行排球教學觀念、經驗和技能的分享,讓資深者和資淺者同時獲得成長,共同提高教學能力。

2.3提高小隊教學教師的合作意識

小隊教學模式打破了以往教師單兵作戰的局面,在教學小隊中,老教師主講技術要領、方法,青年教師配合做技術示范,而在青年教師發現問題對學生進行講解時,老教師幫助提煉要點,概括上升到理論層面。課下小隊教師談論管理學生的方法和經驗,各自談論遇到困惑和挫敗的教學經歷,共同探討成功的經驗,幫助彼此成長。年輕教師發現資深教師也和他們一樣面對共同的問題,會如釋重負,解除憂慮。小團隊教學模式為教師群體提供了一種共同分享和提高、深層交流合作的工作方式,使得教師課程資源分享和課堂教學相互支持日常化,為教師溝通和融合,以及分享深層次的教學經驗提供了機會,切實促進了教師群體的合作與和諧。

2.4小隊教學模式更能滿足學生需要

小隊教學模式更能滿足學生的需求。現今的學生多數都是獨生子女,驕嬌二氣嚴重,以自我為中心,集體觀念思想淡漠,吃苦耐勞精神差,需要被關注、重視、呵護的心理強烈。加上普及型大學教育比起以往精英型大學教育學生質量下降,教學難度提高。改進教法,分層教學,將進步快、技術水平相近的分為一組,進行加大跑動難度設置練習目標的教學,一般水平強調技術規范增加移動練習能力,比較差的學生選用簡單練習法多重復練習次數和組數用以掌握、鞏固技術動作。依據不同水平設立不同的教學目標。把運動訓練理念加入到普修教學中,豐富教學手段,如:扣球教學,集體講授開始練習時,教師要觀察學生,進步快的學生選用4人一組車輪扣,增加練習密度和次數,逐漸要求扣線路;進步慢的學生多練習扣固定球和扣定位拋球。分組不固定,依據學生掌握動作程度隨時進行調整。同水平競技激發了學生的斗志,經過教師激將、鼓勵,班內形成了比學趕超的良好學習氛圍,學生運動技術提高空間加大。在教學比賽中實驗組的學生一局比賽能組成10―20次有效進攻,學生在運用技術時相互間有了配合意識。對照組的學生由于技術水平參差不齊,一傳墊不到位,二傳傳不準,很難組成進攻。對比之下,實驗組的教學效果明顯好于對照組。

3.結論與建議

3.1結論

3.1.1排球普修課教學中采用小隊組合教學,有效提高了教與學的雙邊能力。老中青教師的合理搭配,增加了師生之間的交流。它發揮了小隊教學各教師的優勢,其教學效果明顯優于傳統教學模式。

3.1.2小隊教學模式很好地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和以學生為主體,面向全體學生的素質教育思想,充分調動了不同水平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

3.1.3小隊教學解決了課堂統一施教與學生水平參差不齊的矛盾,它遵循學生的個性心理特點和認識規律,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學習潛能。

3.2建議

3.2.1在小隊教學組織分組時,應采取教師指導、學生自愿的方法,學生可根據實際情況在學習過程中進行適時調整,防止分組給學生心理上帶來的負面影響。

3.2.2在師資配備上盡量做到老中青合理搭配,教師之間做到互相學習、互相促進,加強溝通與默契配合。

參考文獻:

[1]體育院校通用教材,排球運動,人民體育出版社,1999:4-5.

篇10

關鍵詞:鄉鎮中學;體育教育;現狀分析;建議

一、前言

盤州市鄉鎮中學體育教育有了較快的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學校體育師資數量有所增加;鄉鎮學校體育研究開展不斷完善,但還存在著學校體育發展不均衡,體育師資不足,年齡、性別、職稱、學歷不相匹配,特別是落后的鄉鎮中學,存在著體育教師職稱低,課時被占用現象,場地、器材缺乏,教學計劃、教案不規范,學生的課外鍛煉無組織。可見鄉鎮中學體育教育普偏存在著思想觀念落后,場地器材不足問題。雖然盤州市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對鄉鎮中學體育教育現狀研究較少。本文對盤州市鄉鎮中學進行調查研究,摸清教育現狀,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供參考依據[1]。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以盤州市21鄉鎮中學50名體育教師為研究對象,采用文獻資料法和問卷調查法。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1、教師年齡、性別。體育師資隊伍是一個多層次、多要素的動態綜合體,就年齡結構而言,老、中青、三結合是最佳的結構,就性別來說,男女各半最佳。從年齡、性別進行調查查結果表明,盤州市鄉鎮中學青年體育教師偏多,中老年體育教師偏少的現象。青年體育教師所占比例較大,占到體育教師總數的75%,呈現出隨教師年齡增大而人數逐漸減少的趨勢。從性別結構來看,男女教師比例嚴重失調[2]。

2、鄉鎮中學體育師資現狀。體育師資是學校體育工作能否開展好的關鍵,加強學校體育師資隊伍建設既是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任務。本文對學歷層次、職稱結構進行了表明,盤州市鄉鎮中學體育教師持有本科及本科學歷以上學歷比以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一方面在新進教師中提高了學歷要求的結果,另一方面是廣大鄉鎮教師通過自學考試、函授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學歷。在職稱結構方面高級較少,中級、中二較多,和其他學科教師相比差距較大。由此看來,盤州市鄉鎮中學體育師資隊伍數量與質量都不能滿足實際需要,普遍存在著學歷偏低、職稱低的嚴重問題。

3、鄉鎮中學體育課開設情況。學校體育課開設情況好壞,決定了教學的成敗。對盤州市21所鄉鎮中學體育課對盤州市37所鄉鎮中學體育課開設情況調查結果表明,有100%的中學能正常開設體育課,大部分中學能貫的徹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能保證體育教學正常進行,但還有19.4%的學校開設情況不樂觀,主要因素是無體育師資師資力量。

4、場地器材現狀。場地與器材是學校體育教學的基本條件。政府對場地和器材的投資就較少,導致鄉鎮中學體育教學條件和城市相比存在著很大差距。從而使農村體育教學開展存在一定困難。本文對場地器材調查結果表明,絕大多數學校都擁有籃球場、乒乓球臺,學校擁有田徑場、足球場;而有排球場、羽毛球場的學校很少,所有學校都有籃球、跳繩,學校器材最少的是壘球、山羊、體操墊,在調查中發現有一部分學校甚至沒有體育場地、器材,未達標準的學校高達63.5%;這些學校體育器材的主要來源是上級配置和學校購買,教師自制教具器材的能力差,依耐性很強[3]。

5、鄉鎮中學體育教學現狀。教學大綱實施,教學計劃是否完善以及教材、教案使用都是體育教學正常進行的關鍵性因素。對體育教學調查見(表1)

調查結果表明,實施體育教學大綱的比例為92.5%,制定教學計劃完整的比例為48.3%,教師依教材編寫教案進行教學的比例為48.3%,多數學校對體育教學工作沒有明確具體的評估標準,能夠正規上體育課的比例為61.9%,部分學校基本處于“放羊”和“半放羊”狀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教學大綱、教材、教案沒有得到學校和教師的重視,場地、器材的匱乏,鄉鎮中學體育教師整體素質偏低。

6、鄉鎮中學體育課外活動開展情況。本次調查結果顯示,有50%的中學能夠堅持每周兩次的課外活動,但83%的學校為無組織、無特色、無安排的自由式活動,95%的住校生均有早操,大部分的中學都能開展課間操、大課間活動,內容多為廣播體操或跑步,鍛煉形式單一,學生參加的積極性不高。

四、結論與建議

1、結論。根據調查結果的分析,盤州市鄉鎮中學教育的現狀與學校體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存在較大差距,與鄉鎮經濟的迅速發展不相適應,教師的數量與質量遠遠不能滿足當前鄉鎮中學的需要;體育經費嚴重不足,場地器材匱乏,男女體育老師比例搭配失調,工資待遇差,學歷、職稱偏低,制定教學計劃不規范,學校不使用教材、教案,放羊式的教學,課外活動單一[4]。

2、建議。第一,擴大鄉鎮中學體育師資隊伍。重新核定中學體育教師的編制數額,保證體育教師的合理配備。鼓勵各級體育院校畢業生到農村學校去工作,為盤州市體育教育事業的發展奠定人才基礎。第二,多渠道籌集經費,改善體育教學條件。學校要因地制宜地修建簡單易行體育場地,以滿足體育教學需要。積極尋求支援,多方彌補場地、器材不足現象。第三,提高開課率,提高教學質量。嚴格按照體育開課指標開滿體育課,并保證課外體育活動、課間操等活動的開展;加強對學校體育教研活動的管理,嚴格執行教育部有關中學體育教學管理規定,健全體育教學制度,完善教學條件,改進教學方法。第四,加強體育教師的管理,從學校的實際情況出發,鼓勵體育教師自制教學器材與設施,開展具有代表性的體育活動,完善盤州市鄉鎮中學體育教學。

作者:田友華

    參考文獻 

[1] 王勇,馬曉軍.河南省農村中小學體育教育的現狀調查與分析[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02,(05). 

[2] 周元超.我國農村中小學體育教育現狀調研[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06).